|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急性咽炎”、“急性鼻咽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等诊断名词,简称“上感”。它本身并不是十分严重的疾病,但是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很多并发症,可大致分为三大类:1、感染自鼻、咽部蔓延至附近器官,较为常见的有急性眼结膜炎、鼻窦炎、中耳炎、咽后壁脓肿等;2、病原通过血循环播散至全身,尤其是细菌性感染并发败血症时,可导致全身各个部位的化脓性病灶,如皮下脓肿、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关节炎等;3、由于感染及变态反应对机体的影响,可发生风湿热、肾炎、心肌炎及其它结缔组织病。因此一定要早期、积极、彻底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病因] 1、病原 以病毒为主,可占原发上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主要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细菌感染较少见,而且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主要有A组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其中链球菌往往引起原发性咽炎,并可引发机体变态反应,导致风湿热、心肌炎、肾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而葡萄球菌感染则可继发全身各个部位的化脓性感染,对机体产生极大的影响。 2、诱发因素 营养不良和缺乏锻炼,以及有过敏体质的儿童,因身体防御能力低,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特别是在消化不良、佝偻病以及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或后天获得性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并发这类感染时,往往出现严重的症状。因此,加强锻炼、改善营养状况与环境卫生等对预防上感极为重要。 [临床表现] 对于不同的患儿及病程的不同阶段,轻重程度有很大的差别,一般年长儿较轻,婴幼儿时期则重症较多;起病早期较轻,而延误治疗则可引起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对于一般的患儿,早期轻症时仅有流涕、鼻塞等鼻部症状和轻微的咽部不适,有时淋巴结可稍肿大。部分患儿发病早期出现脐周疼痛,与发热所致反射性肠蠕动增强或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关,一般1周内可自然痊愈。如在此期未得到充分治疗或是并发了细菌感染,则症状明显加重,出现寒战、高热(可诱发高热惊厥),伴有头痛、全身无力,不久即可因鼻咽部分泌物引起较频繁的咳嗽。同时,咽痛和全身症状均加重。如出现并发症,如中耳炎、败血症等,则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两种特殊类型的上感 1、疱疹性咽狭炎 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好发于夏秋季。急性起病,表现为急起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查体可发现咽部有多个2~4mm大小的疱疹,破溃后可形成小溃疡。病程一周左右。 2、咽-结合膜热 病原体为3、7型腺病毒。常发生于春夏季。是一种以发热、咽痛、结合膜炎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可在集体儿童机构中流行。多呈高热、咽痛、眼部刺痛、一侧或两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颈部、耳后淋巴结肿大。 [治疗] 上感的治疗以充分休息、解表、清热、预防并发症为主,并应注意一般护理及支持治疗。 1、药物疗法 可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对因治疗中病毒感染多采用中药治疗,如双黄连、抗病毒口服液等,必要时可加用干扰素、丙种球蛋白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药物。除非合并有细菌感染,一般无须使用抗生素治疗,以免引起菌群失调而引发更严重的感染。即使使用抗菌药物来控制已经发生的细菌感染,也应从低档药物,如青霉素、百炎净等开始,逐渐升级,并应足量、全程应用,以免产生细菌耐药,影响到以后的用药。 对症治疗包括高热时的物理降温(冷毛巾敷头前额、酒精檫浴等)及各种降温药物(泰诺、百服宁等)的使用、惊厥时镇静药物(安定、鲁米那等)的应用等。它们对于病原菌并无直接作用,但是对于缓解症状,防止高热、惊厥对患儿的影响,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应注意及时应用。 2、局部治疗 0.5%新霉素-麻黄素液或1%病毒 液滴鼻(婴儿忌用油剂滴鼻,以免吸入下呼吸道引起类脂性肺炎),每日4次;咽痛者可含服咽喉片;病毒性结合膜炎可用1%无环鸟苷滴患眼,每1~2小时一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