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生西法师:《入菩萨行论》讲记 第10课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生西法师:《入菩萨行论》讲记 第10课

 

  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堂课的内容,现在讲第五个科判:

  辛五、以火之喻说明彻底摧毁罪业

  这个火是指劫末火,或末劫火。因为末劫火的力量非常大,所以用末劫火的比喻来说明功能非常强大的菩提心。颂词中讲到:

  菩提心如末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

  首先我们来了知一下末劫火,或者有的地方叫做劫末火,实际上意义都是一样的。器世间有成住坏空的四个阶段,到坏劫的时候,因众生的业开始燃起大火。在燃火之前,世间众生已通过不同的方式转生到他方世界。地狱中罪业没有受完的众生,转到其他世界的地狱继续受苦,人间的众生首先通过法性力获得禅定,然后转生到初禅天,再从初禅天转到二禅天,像这样逐渐往上转生,最后到世界中一个有情都不存在、没有有情时,就从无间地狱开始燃火,火越燃越大,烧到地面上时,须弥山、山河大地、一切有情界的所依全部烧干净,往上再烧到初禅天,包括初禅天在内以下的整个器世界全部已经烧尽,最后会渐次出现七个太阳,或一个太阳具足七个太阳的温度,在这么强烈的大火燃烧之下,连须弥山在内的所有器世界已完全烧毁,这是《俱舍论》等论典所讲劫末火的概念。烧完之后被水淹、然后被风吹,二禅三禅以下的器世界都被毁灭,有“火烧初禅,水淹二禅,风吹三禅”的说法。此处只讲了火,一禅天以下、四大部洲、须弥山等全部烧得干干净净,一点都不存在了。

  菩提心也犹如这个劫末火一样,刹那之间能毁坏一切重罪。心中一旦引发、产生了非常强烈的菩提心,以菩提心的力量就能把一切严重的罪业完全消尽。前面第四个科判主要讲菩提心能够救脱罪业,此处说菩提心能把罪业彻底摧毁。因为菩提心能令功德再再增长,从救脱、摧毁这两个方面都可以讲,总而言之都是说明菩提心的力量很大。当然我们最初发菩提心的时候,对于菩提心和佛果等等还没有彻底了知,有没有这样一种功效还不敢说。但是即便最初的时候心里想一下发起菩提心都是非常有意义的。随着自己修菩提心的深入,内心中菩提心由弱转强,可由相似的菩提心最终变成真实的菩提心。这样我们相续中的大罪业,随着菩提心力量的不断增加,逐渐都能够消亡。此处说明如劫末火一般的菩提心力量非常巨大。我们平时修菩提心时需要从方方面面去观修,观修菩提心,刚开始很难找到一种方便,但是从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包括现在上师让我们修的皈依,从这些方面入手都是可以的。因为修法必定是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从不懂得修行到逐渐懂得修行,都有这样的过程。

  所以上师在讲法之前,也针对有些道友修法时心非常散乱,或觉得很沮丧(不打坐时觉得没有很多妄念,一打坐发现妄念很多)的情况,在这方面提出了一些问题。上师在讲课时也提到,在我们修法过程中会经历很多阶段。上师在讲记中采用其他论典的窍诀讲了五个阶段、五种觉受的方式。

  首先是陡山落水的觉受,这种觉受叫做动摇的觉受。在最初修行时,心动摇得特别厉害,几乎无法安住,就像陡山上面的瀑布,流下来的速度非常急,根本没办法阻止。在最初的阶段,这也算是一种觉受,这是最初阶段的一种觉受。

  虽然我们有时候说这个觉受应该是好东西,但是我现在的心这么难以控制还能算好现象吗?实际上观待从来不修禅定的人,能够获得这种觉受也算是一种最初成就的相。虽然这种成就相不是我们预想的,但毕竟我们能够发现我们的心是如此的乱:不修禅定时,我们觉得心还没这么乱,一修禅定就发现心非常乱;有时觉得干脆不修还好,越修心越乱,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当我们不修禅定的时候根本没发现自己的心这么乱,一坐下来、一安静下来之后,烦乱的心态就开始暴露出来了,但这是迈入成功的第一步,大部分人都必须要经过这一步。

  以前上师经常打这个比喻:当我们要清理一个肮脏的水坑或水池时,里面掉了很多树叶、塑料袋等垃圾,我们想要彻底把这个水池清理干净,当我们把手伸进去捞池底垃圾的时候,就会把所有的脏东西全都翻起来,水变得特别的脏,特别的浑。也不能看到水这么脏,干脆就不清理了。那个时候放弃实际上是不必要的,因为它是迈向于彻底清净的第一步。这个过程是必须要经历的,你如果不去动它就没办法调伏它、没办法彻底清净。所以说我们去清理脏水池的时候,它虽然一动之后就马上翻起来很多脏东西,但是我们还是要坚持做,不能在这个地方退失。同样的道理,在我们的心里面也沉积了很多垃圾,以前从来没想过动它,表面上看起来很平静。就像脏水池,我不想清它之前看起来好像比较清净,但是一动的时候马上翻起来,这个是很好的现象,很有必要的。我们想清这个水的时候,就如我们去修禅定,一坐下来,念头就开始翻起来,这是一个阶段性的成就相,所以叫做动摇之相,这是必须要经历的。

  第二步就如我们清理水池的步骤,逐渐把大的脏东西捞出去,经过一段时间的清理,把脏东西、脏水的来源全部清理之后,这时它的表面、内部、底部全部变得清净,必须有这种过程,我们修定也一样。通过五个阶段来说明这个问题,这就是第一个陡山落水的动摇相。

  第二个叫获得相,获得相如山谷流水还比较陡,我们到过山区,山里小溪流水是比较湍急的,声音也大,但是相对于瀑布已经温和多了。这个第二步的阶段它叫做获得相,获得也就说初步获得了安住,初步有一种获得了,它虽然不是究竟的获得,只是初步的获得,就说可以在所缘上稍微的安住一会儿,不会起很大的分别念。但毕竟是刚刚获得,还会有反复,反复之后又重新安住,又会有一种安住的相,这方面就叫做获得之相,比前面那个好一点。

  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修持,就会获得一种平原江河的相。平原江河是修行之相,修行的觉受就如平原的江河在远处看起来似乎根本没有流一样,但是当你走近之后会发现:噢,仍然在流动而且比较急。同样的道理,我们修行到第三个阶段的时候,获得了比第二个阶段要稳固一点的禅定之相,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什么明显的起心动念,但是稍微仔细观察还是有细微的分别念在不断地涌现,但表面上看起来已经温和多了,这是第三个阶段。

  第四个阶段是大海离波。大海离波是较稳固之相,指获得稳固的觉受。大海离开了波浪,没有波涛大海非常平静。所以我们通过这样的修持之后得到了一种比较稳固的相,就像这样的确内心当中是比较稳定的。到了这个阶段的时侯基本上比较堪能,我们想要修定像这样就比较堪能了。

  第五个就叫须弥山王稳固之相,像须弥山王之相的这种觉受叫究竟觉受,这种觉受就是我们的心像须弥山王一样,根本不动摇,不管外面是什么样的因缘,都没办法让它动摇,就像这样子。

  上师讲这些修定的过程,一方面是要鼓励我们,像修定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前世有一些修定经验的修行者之外,一般人修定都需要经过这样的过程,关键是我们对于修定必须要有强烈的兴趣,我们必须要树立不调伏自心根本没有办法在修行上面成就的观念,然后也必须要付出时间,每天我们都要这样串习,哪怕是每天串习十分钟或者半个小时,像这样每天都串习,我们的心就越来越堪能、越来越调顺,如果不管教它的话,它就会永远这么粗野;如果管教它呢,它就会逐渐逐渐调顺。调顺就容易和我的心配合,我想要让它发菩提心想要让它干什么,因为它很柔软的缘故都可以配合我的意乐,去做弘法利生的事业或者修行佛法的事业,都是可以的。一方面是对我们修行的一种安慰,一方面是我们必须要经历的过程,没有任何一个法不需要苦行,不需要其他的方便就可以自然生起来。所以我们在修行过程中,有的时候得到一些觉受,也不要太过于喜悦了,有时候就是修行长时间没有进步也不用过度沮丧,反正这些在修道过程中都会经历,现在只要我们没有丢弃闻思修的主要方面,然后进一步去积累资粮、祈祷上师等等,这些过程都可以顺利通过。所以说一般来讲,初学者心比较急,总是想一下子获得像我们看到的佛的传记、大德的传记所言的那种很高的证悟,暂时我们不要太着急了,如果把下面的修法加行基础打好了,后来上面的功德都会逐渐逐渐获得。所以说我们修持菩提心也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的菩提心可能很弱,后面通过不断串习、修行,菩提心逐渐逐渐增长,随着菩提心的增长它能对治、能够烧毁的恶业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很重的罪业都能够通过菩提心的力量把它消尽,这方面是结合劫末火的比喻来进行说明,下面学习注释中的内容:

  〖末劫火能将一禅天以下的器世界焚毁无余,〗一禅天属于色界,色界有四禅天。一禅天有大梵天、梵辅天和梵众天,末劫火将包括一禅天在内的三层天界全部烧毁。再往下是六欲天,从他化自在天到化乐自在天、再到兜率天、夜摩天、再到三十三天、四大天王天,再到四大部洲,再往下到地狱,像这样末劫火就把初禅天以下到无间地狱以上的所有世界全部焚毁无余。

  〖同样,依靠菩提心一刹那间必定能从根本上焚毁五无间罪等一切深重罪业。〗同样道理,依靠这样强大菩提心的力量,一刹那之间必定能够从根本上一点不剩烧毁五无间罪等所有深重的罪业。菩提心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在所有的罪业当中,显教中讲到的重罪——五无间罪和谤法罪,这个罪业是非常重的,但是即便是五无间罪这样一种罪业,如果内心中能够产生真实的菩提心,这个真实的菩提心产生的一刹那就能够从根本上焚毁五无间罪等一切罪。一方面讲造了五无间罪的人,相续中罪业的习气非常深厚,习气非常深厚才能够造五无间罪,所以说这种罪业一方面罪性本身很严重,一方面通过其他的方式也很难对治。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能造五无间罪的人,他的相续中一定充满了很深重的罪业习气,但是即便是有这样深厚的习气,但是如果因缘具足的话,照样可以修菩提心,菩提心照样可以生起,在生起菩提心的刹那之间,五无间罪这样深重的罪业都可以得以清净。就像以前阿阇世国王,他造了杀父亲的五无间罪,后面通过文殊菩萨的调化,修持菩提心后获得了无生法忍,堕地狱的时候就像皮球落地一样,一下子又弹起来,很快就解脱了这样的罪业,所以说如果发了菩提心、生起了菩提心,连五无间罪都可以消尽。当然造了五无间罪之后,罪业成熟是无间堕地狱的,所以在那个时候不一定有时间修,但是造过五无间罪的人在死亡之前,如果还有时间的话,还可以修持这种殊胜的对治法,当然真正造下五无间罪的人是很少的,但造其他重罪的人非常多(通过故意的心态去造诽谤或其他罪业的很多),所以我们还是要在死亡到来之前修炼菩提心,到菩提心生起的时候,就能够焚毁五无间罪等所有的深重罪业。

  〖《华严经》中云:“能焚诸恶行如末劫火。〗菩提心能够烧尽一切恶行犹如末劫火一样。〖善天尊者说:“一刹那之大安忍不缘所取,所以必定能焚烧(罪业)。〗圣天尊者说一刹那巨大的安忍不缘能取所取可以焚毁罪业,上师的讲记中讲这个可以理解成胜义菩提心,胜义菩提心就是这个大安忍不缘所取可以焚毁罪业。因为菩提心分为两种: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通过强烈的世俗菩提心安住在一刹那菩提心的状态中不缘取所取——没有自私自利所取的话,也能够焚毁这样的罪业,当然此处针对一般人来讲,理解为世俗菩提心更相应一点,但我们不能说不是胜义菩提心,说世俗菩提心是因为此处是指一般的人,而胜义菩提心主要是初地菩萨相续中产生的,一般人没到初地之前胜义菩提心生不起来,所以世俗菩提心如果能够生起强烈的、殊胜的菩提心,不缘取自私自利这样一种所取的法,也可以焚毁很严重的罪业。

  〖其实,这种讲法与前面所说的道理并不重复,前面是指压制罪业,这里是说从根本上摧毁。〗前面第四个科判是用护送者的比喻说明菩提心能压制罪业,此处第五个科判是用劫末火的比喻说明能摧毁罪业。无著菩萨认为这两种说法并不相违。〖如果有人问:那么,一颗菩提心具备这二种功德难道不矛盾吗?〗一颗菩提心既能够压制罪业又能够摧毁罪业,具足这两种功德难道不矛盾吗?〖并不矛盾。如果获得了越来越殊胜的菩提心,那么功德也会越来越超胜,是从循序渐进而获得来讲的。〗实际上不矛盾,因为菩提心有逐渐增上的过程。菩提心还不是特别强烈的阶段,只可压制罪业,到后面力量增长了很多倍,就可以把罪业摧毁。菩提心越来越强大,功德就会越来越超胜,就能从压制罪业转为摧毁罪业,这是循序渐进的,并不矛盾。

  现在讲第六个科判:

  辛六:经中所说其他功德之理

  《入行论》没有提到的菩提心的其他功德,在《华严经》等很多大乘经典中有广释、细释,有时间可以参阅《华严经》等大乘经典,了解菩提心的殊胜功德。

  智者弥勒谕善财,彼心利益无限量。

  “智者弥勒”指具有高超智慧的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在显现上是十地菩萨,佛陀授记弥勒菩萨是佛的补处,将来成为贤劫第五佛。佛陀从兜率天下生人间的时候,把宝冠交给了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就成了兜率天的天主,负责教导众生修学大乘佛法。佛在人间转*轮时,弥勒菩萨也化现为比丘的形象帮助佛弘法。弥勒是慈氏的意思,因为菩萨主修的法是大悲心,所以名字叫弥勒,成佛之后的名号也叫弥勒佛。

  此处弥勒菩萨告诉善财童子“彼心利益无限量”,“彼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的功德、利益是无量的,无法完全宣讲。《华严经》、《入行论》也只宣讲了其中一部分功德。原因是:一方面把主要功德宣讲之后可以推理其他的功德;另一方面,一般众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如果宣讲所有功德,众生不一定能接受,或者没有时间听受。所以虽然只讲了一部分功德,也能让众生在了知之后产生想要修行的心,当相续中产生菩提心之后,这些功德就可以获得了。

  〖此外,拥有高超智慧的弥勒怙主对善财童子说:此菩提心的功德无法估量。〗拥有高超智慧的弥勒怙主告诉善财童子说:“菩提心的功德是无法限量的。”下面就引用《华严经》中的记载,讲述善财童子向弥勒菩萨求法时,弥勒菩萨宣讲了菩提心的殊胜功德。

  〖《华严经》中记载:“乐源城中商主坚财之子善财童子,于文殊前发心后,为了寻觅菩萨学处而逐渐前行。〗《华严经》记载了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过程。汉地讲五十三参,藏地的讲法是依止了一百一十位善知识,还有一种印度的讲法是依止了一千多位善知识。善财童子在佛教史上是一生成佛的典范。按《华严经》的记载,他求学的时候是一介凡夫,后来逐渐参拜了很多善知识,最后在相续中获得圆满的证悟。在汉地很多大德所造的了义论典里,善财童子和龙女都是一生成佛的典范。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依止了很多善知识,他依止的善知识各种各样:有罗刹鬼王、乞丐、长者甚至妓女等等。善财童子在他们面前依止学修菩萨道的过程中,没有产生过一刹那的邪见,能够如理如法的依止,所以善财童子也是依止善知识的典范,依止上师应以善财童子为榜样。我们在依止善知识的过程中,似乎会看到善知识有过失、有贪欲,有许多看不惯的地方,实际上这些所谓的过失,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自己的心不清净。善财童子所依止的这些善知识,在外表上很多人好像没有一点功德,但是他们完全具足圆满的菩萨道。善财童子在依止过程中没有看过失,没有产生邪见,而是一心一意的依止最后获得了圆满的加持。《华严经》中善财童子依止善知识的方法,现在我们也可以借鉴。还有一种说法是善财童子就是法王如意宝的前世。法王如意宝以前到桂林时,回忆起自己的前世曾为善财童子,曾经到过桂林参访善知识(当时桂林叫熏香城);也到过鸡足山去见正在闭关的无著菩萨,送给他一些粮食,这些故事在法王的传记中都有记载。“于文殊前发心后”,善财童子拜见文殊菩萨,在文殊菩萨面前发了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之后,文殊菩萨让他寻找菩萨学处,他为了寻觅菩萨学处而逐渐前行访师求道。

  〖尔时,至尊弥勒正在南方海滨由毗卢遮那佛严饰具藏楼阁之一方,为如海菩萨眷属讲经说法。〗当时弥勒菩萨正在南方海滨由毗卢遮那佛严饰的具藏楼阁的一方,为如海菩萨眷属讲经说法。

  〖善财童子见此情景,急忙顶礼。弥勒菩萨向诸眷属赞颂善财童子言:〗善财童子看到这个情景,马上对弥勒菩萨恭恭敬敬地顶礼,弥勒菩萨看到善财童子,就向他的眷属赞叹善财童子的功德。

  〖‘且看意乐清净者,坚财之子名善财,为求殊胜菩提行,来至智者我面前。’〗弥勒菩萨说:“你们看这位意乐清净(就是发了菩提心,一心一意寻求菩萨行,没有自私自利,也没有其他世俗想法)的人,坚财的儿子名为善财,为了寻求殊胜的菩萨学处,来到智者弥勒我面前。”

  〖随之对善财言:‘善来善来慈悲汝,善来弥勒坛城中,善来寂静调柔尊,苦行之时疲倦否?’〗善财童子到了弥勒菩萨的众会眷属中,然后弥勒菩萨安慰善财童子说:“善来善来,慈悲的善财童子,善来弥勒坛城中”——现在你来到了弥勒菩萨的眷属坛城中。(坛城有时解释为围绕或中围,中间为主尊,周围眷属围绕,所以叫中围、坛城,梵语叫曼扎拉。)“善来寂静调柔尊”:你是相续寂静而且非常调柔的一位修菩萨行的尊者。“苦行之时疲倦否?”:因为他到处参拜善知识,所以弥勒菩萨问他苦行是不是疲倦,赐予安慰加持。

  〖善财童子恭敬请问:‘圣者,我真实趋入无上菩提正道时,不知该如何励力学修菩萨学处,请您明示。〗善财童子为了求法,很恭敬地请问圣者弥勒菩萨:“我真实趋入无上菩提正道,发了菩提心,不知道该如何励力地修学菩萨学处?”善财童子曾经五十三参也好,依止一百一十个善知识也罢,其实已经听了很多修持菩萨道的教言,但此处还说不知该如何学修菩萨行。他不像我们学了一点点东西就觉得非常了不起,好像菩萨行已经差不多了,正法已经学得差不多了,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我们得少为足,这种心态会障碍我们进一步求法。如善财童子这种根性很利、福报深厚、真实发了菩提心的人,还到处寻求修持菩萨行的方法,如果他没有辛辛苦苦五十三参或者依止一百一十个善知识,也不一定能够即身成佛,正因为永远不满足,所以到处学习能够趋入菩萨行的方法,以这种恭敬的心态和苦行,最后得到了真实的窍诀。

  〖弥勒菩萨答言:‘善男子,你已为善知识所摄受。〗弥勒菩萨赞叹他说,你已经拜见了很多善知识,已经被善知识摄受了,应该知道以下的修行方法。

  〖何以故?善男子,菩提心乃诸佛法之根本,犹如种子;〗弥勒菩萨首先介绍了菩提心的殊胜功德,让他对殊胜的菩提心产生真实的恭敬心。弥勒菩萨说:菩提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犹如种子一样。有了种子才会开花结果,同样,有了菩提心的种子,一切佛法都可以结出正果。如果佛陀在因地时没有修菩提心,就不可能有后面的菩萨道,更不可能在菩萨道中结缘这么多众生,也不可能通过菩萨道圆满成佛、在成佛后为众生宣讲殊胜的妙法,正因为佛陀宣讲了妙法,我们现在才有了学习佛法的机缘。所以佛陀成佛、弘法利生的事业都是因为佛陀在因地发了菩提心才获得的。当时的人是直接所化,现在我们是间接所化。现在我们的相续中如果有菩提心,以菩提心为种子,不间断修持菩萨行,在修菩萨行的过程中和其他众生广结善缘,最后我们也能成佛、在成佛之后讲解正法、弘扬正法,也能利益很多众生。所以自他一切众生的安乐、一切佛法的获得全都是由菩提心发起的,所以菩提心的确像种子一样。

  〖可令一切众生善法增上,犹如良田;〗田有两种,一个是良田,一个是劣田。一般的田种的种子庄稼不一定长得很好,比如盐碱地、非常干涸的土地,不一定能让种子长得好,如果是良田就可以让种子长得很好,所以说菩提心就像良田一样,可令一切众生善法增上。如果众生把善法种在菩提心的良田当中,那么善根就可以逐渐增上,迅速发展无数倍,所以众生的善法,如果依靠这种菩提心的良田会迅速增上。〖一切有情赖以生存,故如大地;〗大地是一切树木山川的依止处。一切有情都是依靠大地而生存,一切无情如庄稼等也是依靠大地而生长。同样,菩提心犹如一切有情赖以生存的大地,佛陀依靠菩提心成就殊胜的佛果,然后告诉众生修持菩萨行的方法。第三品讲到菩萨会发愿成为大地、桥梁、药、成为众生得以生存的因,因此菩提心能够让有情修行善法,通过善法得到安乐。

  〖能真正杜绝一切贫困,故如多闻天子;〗多闻天子财富非常广大,菩提心也犹如多闻天子能够杜绝一切贫困。一方面可以杜绝世间财富的贫困:菩提心是非常广大、清净的善法,里面的善法只要成熟一点点,完全能够在世间中没有丝毫贫困,所以修菩提心的人福报非常广大,绝对不会遭遇贫困;另一方面菩提心也能消尽没有正法的贫困。比如没有布施、持戒、安忍等等,这种缺少正法的贫困以菩提心的功德也完全可以消除。

  〖能圆满护持一切菩萨,故如父亲;〗父亲能够保护儿女,菩提心也犹如父亲能够护持一切菩萨。怎么护持呢?父亲保护儿女长大成人,菩提心也能圆满护持一切菩萨逐渐成长,获得一切菩萨功德。从凡夫到圣者地,从圣者地到佛地都是依靠菩提心的殊胜功德。如果缺少菩提心护持,没有登地的菩萨也会从菩萨道中退堕,因为有菩提心护持的缘故,菩萨可以顺利成就菩萨道,乃至最终成佛。

  〖能真实成办诸事,故如摩尼宝王;〗摩尼宝王可以成办一切事情,如满足众生除病等一切愿望。菩提心犹如摩尼宝,也能够成办一切世、出世间善法。

  〖能满足一切心愿,故如妙瓶;〗妙瓶中可以源源不断出现一切所欲之物,菩提心也犹如妙瓶一般能满足众生的一切心愿,所有心愿通过修菩提心都能满足。

  〖……菩提心具有此等及其余千百万无量无边利益……’”其中有详细叙述。〗菩提心还有很多利益在这里没有讲,如有一百二十五种殊胜功德等等,我们可以参阅《华严经》,经中对菩提心的功德利益都有详细的叙述。

  己二(特殊功德)分三:一、分类;二、本体之差别;三、功德之差别。

  庚一、分类:

  略摄菩提心,当知有二种,

  愿求菩提心,趣行菩提心。

  菩提心的分类有两种、四种、二十二种等说法。第二品“忏悔罪业”的前面有个总说,对菩提心的各种分类都作了宣讲。“略摄菩提心,当知有二种”:菩提心分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两种,世俗菩提心又分为愿求菩提心和趣行菩提心。什么是愿菩提心、行菩提心呢?愿菩提心就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发愿成佛,这种发愿叫做愿菩提心;行菩提心就是发愿之后为了让众生或自己成佛,真实地行持六度万行。愿菩提心的所缘是佛果,行菩提心的所缘是六度。愿菩提心是为了度化众生成佛,在缘佛果方面有需求;趣行菩提心是发了成佛的愿后去实践六度万行,通过因地的六度等行为而成就,所以所缘是六度。

  〖我们一定要明确,归纳起来菩提心有两种,也就是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此处指世俗菩提心分两种: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菩提心也分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

  〖如《华严经》中说:“任何众生为无上菩提而发愿亦稀罕,与之相比,为无上菩提而行持更为稀罕。”〗这里引用《华严经》:任何众生为了无上菩提而发愿成佛是很稀罕的,但与为无上菩提而行持相比,发愿要容易得多,所以能行持更为稀罕。发愿之后怎样才能达成所发之愿?就要为获得无上菩提而行持种种苦行、菩萨道,这种心更为稀罕。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

----------------------------------------------------------------------------------------------------

更多生西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生西法师:《入菩萨行论》讲记 第11课

生西法师:《入菩萨行论》讲记 第12课

大安法师:微教言 爱人爱钓鱼如何应对?

大安法师:微教言 坚固的自性

大安法师:微教言 自性本空

 

后五篇文章

生西法师:《入菩萨行论》讲记 第9课

生西法师:《入菩萨行论》讲记 第8课

生西法师:《入菩萨行论》讲记 第7课

明贤法师:“世间伦理选择趋入道阶”的中观定义

净界法师:我们这次唯识课程的五个重点!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