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精修正法福慧圆满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精修正法福慧圆满

 

  『志修菩萨行者,渐尽无明之源,成就福慧圆满,精修行持正法。』

  就是要告诉我们,我们要发心立愿。志向若是想要修菩萨道的人,我们的意志一定要坚定。坚定这分意志,就要好好的自己学习、修行。而学习、修行,是要如何学?如何修?

  我们开始发心,想要做一件好事情,要选择好的朋友作伴。这要如何选择?好的朋友,他会帮助我们好的方向、正确的事情,我们要相信。他教我们,我们这样做,所以渐渐接近善友的教法。

  善友所教我们的,就是告诉我们——人人都有习气,你看到什么东西,你会起了那分『他有,我怎么没有?』『他多,我怎么少?』若有这个心念,就要赶紧提高警觉,我们没有,我们就要用善解的心,没有这些物欲,我们的心清净;东西较少,『很感恩,减少负担』。

  这样很有道理啊!的确,没有的时候,我们善解;少的时候,我们感恩。像这样,这种的习气渐渐、渐渐地,我们能了解一切万物,只不过是帮助我们生活的用品而已,不需要非分之贪,这样我们贪的习气就渐渐减少了。

  习气若是渐渐减少,我们内心的智,智明;有智,我们就会明朗起来。就如我们的心镜,心镜若没有沾到污垢,这面镜子就会明。有了一点点的污垢,我们及时擦拭,擦过了,这面镜子会很明,所以『渐尽无明之源』。

  那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贪、瞋、痴、贡高、骄傲,或者是怀疑的心等等,都是在我们日常的习性,我们若能渐渐将之去除,时时自我警觉,自然这无明之源会渐尽,就渐渐没有了。若如此,就能『成就福慧圆满』,这就是要渐渐进步。

  常常说的道理,我们常常听,懂的事情也已经不少,我们懂事之后就要去身体力行,这样才是叫做渐渐进步。我们若渐渐进步,我们就能身体力行,真正走出去,才能看到菩萨心地风光。你若没有做,无法体会到人与人之间,那分非常温馨的感情的温暖。这就是你要去付出,得到人的感恩,那分感恩与付出,这分的感情。当然这分感情,若能无所求而付出,这样叫做清净。觉有情、清净,这就是在修菩萨道。

  修菩萨道,就要用在人群中,慢慢地进步。若能够如此,叫做『精修行持正法』。这样叫做在精进,这样叫做在修行,也是叫做我们在持。我们要坚持,亲近善友,接受善友的教育。我们向着善友所说的方向走,将我们的无明,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一分一分的怨、一分一分的恨,渐渐去除,善解,都是感恩,都是知足,这全都是叫做修行。这样我们才能够成就福、慧。我们无怨、无恨,我们善解、知足,不断地付出,这叫做福与慧。

  所以,若要能够了彻佛陀的知见,教我们如何做好人、成好事,才能接近道理。这就是佛陀的道理来源,必定要从我们自己的内心身体力行,渐渐向着正确的方向,这样才能接近佛知佛见。

  佛,『慧日大圣尊,久乃说是法,自说得如是,力无畏三昧』。这些都是我们说过的话。

  ⊙『慧日大圣尊,久乃说是法,自说得如是,力无畏三昧,禅定解脱等,不可思议法。』《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三昧』就是定心,也叫『调直定』。我们的心要很定,而且常常要调整好我们的心,向着正确的方向。这个正直的方向,定好我们的心,这叫做『三昧』。『三昧』就是『正』,正知、正见、正念、正定,这都是叫做『三昧』。

  『正心行处』,我们的心这样正、正确,方向要向前前进。不是都没有精进,这样叫做定,不是。定,是我们的心不受外面境界动摇,但是方向正确,赶紧精进向这个方向行,这才叫做『调直定』。我们要时时将心调整好,调在正确的方向,这条康庄大道。常常说『菩提大道直』,『菩提』就是觉、正觉,这条路直。所以我们的正觉的心要定,要走这条道路。

  总而言之,我们要知道『调直』,这个调直的定心,不是修行人才需要有的名词,其实是任何一个人都要用到的。所以,以前常常慈济人的口头禅:善解、感恩、知足、包容。这就是要让大家养成调直心,也是调直行。其实,『慈济四神汤』是一个调直行的汤头,我们大家若能常常拿来用,我们的心哪有什么暴躁?不会很暴躁,也不会弯弯曲曲,我们就自然会很定的心。

  所以,舍利弗他向佛陀这样说,佛陀就如『慧日大圣尊』,如阳光一样,这分光明来照耀天下,佛陀这分光明智慧来照耀凡夫心地的黑暗,用方法开启我们的心门。

  所以,佛陀常常都是『久乃说是法』。常常都是这样说,随机逗教,应众生的根机,开启众生的心门,要让众生化恶为善。那个恶,不好的习气、不好的观念,如何扫除它,如何能向善的路走。随众生的根机,说这样的法,这就是『方便法』,随众生机。

  『久乃说是法』,就是说这样的法。这样的法,是不是妙法呢?这叫做『妙权』的智慧,应众生的根机,教育众生。而且,延到现在要告诉大家:『我的知见,我所得的法甚深微妙,你们还不了解。』虽然做善事,改过以前的习气,但是真正佛陀的心智,佛陀的心、佛陀的智慧,还不了解。这也是很自然的。

  再者,『自说得如是,力无畏三昧』,这是佛陀常常说的,他已经得到『力无畏三昧,禅定解脱等,不可思议法』。

  『道场所得法,无能发问者,我意难可测,亦无能问者。无问而自说,称叹所行道。』

  ⊙『道场所得法,无能发问者,我意难可测,亦无能问者。无问而自说,称叹所行道』《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这段经文大概了解了,这是舍利弗在说,佛陀就是常常这样说,常常称叹,佛自己本身与过去诸佛同样是这样,已经得到『力无畏三昧、禅定解脱等』。

  当然,诸佛全都已经是日常生活无不在禅定解脱中,因为他在禅定、解脱,才称为正觉。

  我们凡夫说『坐禅』,打坐时才有禅,是这样吗?佛的生活中,分秒间无时不在禅中。所以,禅宗的禅师已经说了,『挑柴运水无不是禅,喝茶吃饭无不是禅,举止动作无不是禅』,一切都是在禅定中。所以,佛的境界就是这样,禅定、解脱。

  ⊙禅:静思惟、静虑。静思惟者,所对之境而研习之义。静虑者,心体寂静。能审思,静虑之义。

  禅定,『禅』就是静思惟、静虑。

  佛陀的心境,无论是看到什么样的事情,听到什么样的声音,天地万物景象,在佛的心灵境界所接触的,佛陀的心思就是在『静』,静静地思惟:这是什么样的境界?这个人所说的话,他的心思是如何?他听话时,在禅中闻众生所说的语言、声音,这样他才能开导众生正确的方向。所以,佛的心是静思惟与静虑。

  『静思惟者,所对之境而研习之义。』教我们要如何好好来静思惟,如何用心。

  我们修行的人要好好用心,好好来思惟、分析种种的事物。我们还在修行,所以要不断研习,要好好修习。修行要学习,要不断向前前进。

  所以,『静虑者,心体寂静』。我们的心,心看不到,在我们的体,所以看得到的、看不到的,我们全都是看起来很寂静。我们有时候看到人,觉得这个人很冷静。冷静,不会听到什么事情就很暴躁,就开始发出来。所以我们的心体寂静,『能审思』,要懂得好好来审察周围的道理。到底这件事情发生是什么事情?我们要冷静一点。这也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修行方法。

  所以,『静虑』的意思是要冷静。『静思惟』就是要很深思,看周围的境界,冷静来听人人所说的话。这也就是我们在平常中是不是到这样的境界呢?我们就是要学。这叫做禅定,不是只有打坐的时候叫做禅,『坐禅』,不是。我们要『行禅』,在行动中还是同样有禅。

  所以,『禅定』与『三昧』是同样的意思;三昧、调直定。现在说禅,禅定,就是要冷静,很冷静,冷静思惟天下万物,能够用我们的定心,以不变应万变。人生本来就是无常,瞬息都是在变动,在很微细的变动,我们普通人不知道,那么禅定,禅就知道。所以,佛陀会告诉我们『行蕴』,非常微细不断不断这样过去。过去变现在,现在变未来,都在那个分秒、很细腻的时间不断在变,瞬息万变。我们要用这个定心来面对。

  各位菩萨,真的要好好学菩萨道。菩萨道就是要立志,要渐渐去除我们的无明、烦恼,不好的习气要渐渐改变,才能够成就福慧圆满,否则我们都是一直在缺角。缺角(台语),若用文字来写叫做『缺角』,用台语来讲是『捡角』(报废之意)。我们人能『捡角』吗?不要;我们希望能够圆满。修行要福慧双具才能圆满,所以我们要精进修持正法,这样才能圆满。无论是三昧,或者是禅定,我们都要好好地学。所以时时要多用心。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智慧如日照人间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深心定力一心不乱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深植大信断疑契悟

念佛四十八法:16) 尊贵持名

念佛四十八法:17) 卑贱持名

 

后五篇文章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不可思议法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道场所得法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直心是道场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专精破疑网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追随佛的境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