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净界法师:人乘之五戒—不妄语(四) |
 
人乘之五戒—不妄语(四) 前面到这个地方讲到大妄语,这以下讲小妄语的过失,我们有两段,先念一遍: 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言了了、 前人领解-中品可悔罪。 若言不了了,前人未解-下品可悔罪。 好,那么这个地方,讲到这个小妄语,它就是有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你讲得很清楚,对方也理解,中品。因为妄语戒它只是轻罪,小妄语是轻罪,它最多也就是中品。那如果你说不了了,或者前人不理解,那就是退而求其次,下品,它这个是没有上品,先从中品判起。 我们看辛四的开缘情况,有四段: 向人说证果等法相;欲说他事,而误说证果等事;戏笑说-虽不犯重,而犯轻罪,以非言说之仪轨故也。狂乱坏心。 你如果是跟人家解释,什么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的法相,什么是念佛三昧,你在解释法相,但是你没有说你自己证得,这个是不犯。你本来要说其他的事情,但是误说了证果,那是一时的口误,你没有欺诳之心,不犯。 戏笑说,你是开玩笑的,但是虽然不犯重,但是它犯轻罪,这叫戏论,因为它不是正常的说法的仪轨。最后一个狂乱坏心,当然不犯。不过这个地方开缘情况,我们再增加一个,诸位你看蕅益大师的《五戒相经笺要》,蕅祖有提到一个方便妄语,我们解释一下: 小妄语戒有两种情况是开缘的,第一个为了救拔众生的命难。比方说你到一个树林去,看到一个野鹿跑过来往东边去了,后面有一个猎人拿了刀箭,要去追这个野鹿,他问你说:诶!你有没有看到小鹿呢,我说:有啊!它往西边走了,你指示一个错误的方向,虽然是妄语,但是这个时候,因为牵涉到一个众生的命难,这个时候小妄语,不但没有过失,菩萨生诸功德,还有功德,这是第一个条件,有牵涉到众生的命难,这第一个。 第二个牵涉到众生的慧命,你直接跟他讲,他可能就退失对三宝的信心,破坏他的善根太重了。所以菩萨可以善巧方便,暂时的隐藏事实,而宣说对他有欢喜、生善破恶入理增上的话,为了救他的慧命,可以。所以小妄语的开缘有两种情况,第一个救他的色身,第二个救他的法身,可以开缘。 但是大妄语任何情况都没有开缘,你不能说,我讲我是初果,对他会启发信心,不可以,因为这个影响太大了,后患无穷,有一种情况例外,你要走的时候可以,临命终的时候可以。你看智者大师临终的时候,有人说:智者大师啊,您老人家一生为人家判教,您老人家的阶位是什么,他就讲出他的本地风光,五品观行位,说完就走。 现在的人讲自己的果证,讲完也不走,这个就大妄语了。所以临终的时候讲,你不能说,诶,祖师犯大妄语,不能这样讲,他临终之前可以,临终之前讲是可以的,他讲完马上就走,所以他不会造成个人崇拜,因为他讲,他要让后世知道,他说的法是正确的,因为他是有果证的,他的着眼点也是在护这个法。但他人走了,所以你就没有个人崇拜的问题,所以大妄语只有一种是临命终的时候开缘,有利他,有令正法久住的因缘开缘。 好,我们看辛五的持犯得失,好,这有两段,我们先看犯戒的过失: 毁犯妄语戒,果报,三涂果报。余报,一多被诽谤,二为他所诳。 这个地方的过失,偏重于小妄语的过失,大妄语的过失我们前面讲过了。小妄语的过失,当然主要是在三涂,但是它的余报呢,多被诽谤,就是说这件事明明不是你做的,但是就很奇怪就有人会去诽谤你,说是你做的。那这个地方表示,你过去生有这个业力,有这个恶口的业力。为他所诳,你很容易被骗,那就是你因地的时候,经常用妄语骗别人,所以很容易被欺骗。 好,我们看持戒的功德: 持不妄语戒,果报,得生人天,乃至佛果。余报,一发言信重,二言无误失。 我们修学小妄语戒,就近处来说,成就人天的安乐果报,就远处来说呢,能够往生西方乃至于佛果。它的余报呢,发言信重,讲话有这个威德力,而且在讲话过程当中没有过失,言无误失。这个小妄语它不像前面的,杀盗YIN大妄语的严重,那个力量,业力来那么大、粗猛,所以你可能不会有急迫性的问题,但是没有急迫性的问题也有缺点,你很容易累积。 诸位如果你有在打坐,一天差不多静坐一个小时以上,你平常有在拜佛持咒,然后有静坐一个小时,你这种情况,你相对有一种寂静的力量出现。你经常去讲开玩笑的话,跟人家嘻嘻哈哈,你再来打坐,你就发觉不对了,就是你这个经常在戏论的人,你在静坐的时候,你就发觉你的心有波动了,波涛汹涌,你要花一段很长的时间的止观,才能够调伏它,障道。 所以你才知道佛陀大智慧,他每制的一条戒,教你不能这样做,一定有道理。所以这个小妄语,它没有急迫性的问题,但是它某种程度已经在增长罪业,破坏善根,它是点点滴滴的侵蚀,我们讲一个小公案,来做一个举例说明。 佛在世的时候,在一个小村庄有一个毒龙,这个龙经常出来伤害大家,这个村民就请住在山上的五百阿罗汉,来调伏这个毒龙,这个五百阿罗汉,用这个神通力没办法调伏它。这个毒龙,看得出来是过去生大福报,但它也看准了,你阿罗汉你也不敢伤我,所以他们打到最后,两边都筋疲力尽就各自回去了。 后来这个村民看五百阿罗汉,没办法降伏这个毒龙,只好去找佛陀了,佛陀就派一个比丘说,你去。那个阿罗汉比丘,一去到毒龙的地方只讲一句话,他说:仁者汝出去,不应住此,讲一句话而已,这个毒龙马上现身,向阿罗汉顶礼就离开了。 那么这个时候,村民就觉得很奇怪问佛陀说:为什么五百阿罗汉不能降伏毒龙,这个阿罗汉,一句话就可以降伏它呢?佛陀说:这个阿罗汉,他因地的时候,他对小妄语戒持得非常严谨,所以他那种善根力,当然成就阿罗汉是靠善根力,大家都是有我空的善根,才证得阿罗汉,但是这个阿罗汉当中也有差别,就是这个业力,善业力,当然这不影响你证阿罗汉,但是你在利他的时候,那个威德力,就是你的戒持得越清净,你讲出那个声音,它有一种莫名奇妙的力量,你非听他不可,很奇怪,他就是有这个善业力。 所以这个菩萨,先求内心的善根圆满,他最后一定要求善业的圆满,才有万德庄严。所以这个虽然过失小,但是你在成佛之道里面,你迟早要次第圆满,次第要圆满。这个地方,佛陀制的戒都是有道理的。 佛法修学概要——162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