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六章 中国佛教涅槃观念的演变与发展 第三节 南北朝的涅槃师说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六章 中国佛教涅槃观念的演变与发展 第三节 南北朝的涅槃师说

 

  涅槃师是研习、弘传《大般涅般经》的佛教学者。东晋的法显在建康(今南京)译出《大般涅槃经》的初分,在此前后,昙无谶在北凉又相继出同经的初、中、后三分并传播到南方。由于该经的前后说法不一,造成佛教学者对经文的理解产生分歧,各种见解脱颖而出,以至众说纷纭,形成了涅槃说空前繁荣的局面。

  在涅槃诸师中,最富理论造诣,思想影响也最大的,当首推被尊为「涅槃圣」的竺道生(355-434)。竺道生把般若学和涅槃学结合起来,着重阐发涅槃佛性说,开创了佛教的一代新风,深刻地影响了后来佛教思想的发展。从究极境界的内容来看说,竺道生涅槃说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两点:

  (1)涅槃生死不二。

  涅槃是本性之学。在竺道生看来,佛性是一切众生先天具有的本性,基于这一点,众生与佛,生死与涅槃,烦恼与菩提虽然有所不同,但其区虽只在众生是否见性。众生不见佛性,则涅槃为生死,菩提为烦恼;众生若见佛性,则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从众生具有佛性这层意义上说,涅槃与生死本无二致。竺道生在《注维摩诘经》中说:「夫大乘之悟,本不近舍生死远更求之也。」〔注释:《注维摩诘经》卷7,《大正藏》第38卷,392页上。〕「一切众生毕竟寂灭,即涅槃相不复更灭。」〔注释:《注维摩诘经》卷4,《大正藏》第38卷,362页中。〕在《妙法莲华经疏》中也说:「一切众生莫不是佛,亦皆泥洹。」〔注释:《续藏经》第1辑第2编乙第23套第4册,408页。〕这都是强调,对众生来说,涅槃佛性就是众生本性,众生不应舍离生死另求解脱。一切众生都是佛,也都是涅槃。

  (2)得性便是涅槃。

  佛性是众生的本性,众生若返本得性,也就是涅槃。竺道生说:「苟能涉求,便返迷归极,归极得本。」〔注释:《大般涅槃经集解》卷1,《大正藏》第37卷,377页中。〕「涅槃惑灭,得本称性。」〔注释:《大般涅槃经集解》卷51,《大正藏》第37卷,532页中。〕这里说的「归极」,就是去迷除惑,悟见本性。「归极」即「得本」,「得本」也就是得见本性,显现佛性。「成佛得大涅槃,是佛性也。」〔注释:《大般涅槃经集解》卷54,《大正藏》第37卷,547页下。〕佛性的显现就是成佛,就是得大涅槃。竺道生还强调得涅槃又不执着涅槃,他说:「既观理得性,便应缚尽泥洹,若必以泥洹为贵而欲取之,即复为泥洹所缚。若不断烦恼即是入泥洹者,是则不见泥洹异于烦恼,则无缚矣。」〔注释:《注维摩诘经》卷2,《大正藏》第38卷,345页中。〕这是运用般若学中观理论来论述涅槃与烦恼的不一不异,认为若以涅槃为贵而刻意追求,即是把涅槃与烦恼视为对立而为涅槃所缚,从而导致出现新的烦恼。只有视涅槃与烦恼互不相异,不断烦恼而入涅槃,才是真正入于涅槃境界。竺道生作为鸠摩罗什的弟子,他和同窗僧肇同样具有般若中道思想,同样强调涅槃与生死不异,也同样对尔后中国佛教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此外,又有北朝名僧道安曾作《二教论》十二篇(见《广弘明集》卷8),其中的《仙异涅槃》篇,比较了成仙和涅槃的不同,认为道教所讲的神仙只是延长寿命,并不能真正地长生不老,而佛教所说的涅槃则是永恒长住的境界,绝非仙化所能比拟。

-----------------------------------------------------------------------------------------------------------

更多方立天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六章 中国佛教涅槃观念的演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七章 中国佛教「佛」的涵义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六十五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六十六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六十七

 

后五篇文章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六章 中国佛教涅槃观念的演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六章 中国佛教涅槃观念的演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五章 中国佛教的神不灭论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五章 中国佛教的神不灭论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五章 中国佛教的神不灭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