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专注精进与佛同心 |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专注精进与佛同心
⊙[是诸众生安隐乐处,救处、护处、大依止处,处处为众作大导师,能为生盲而作眼目,聋劓哑者作耳鼻舌,诸根毁缺能令具足。]【无量义经德行品第一】 学佛的目标,就是自觉觉他、自度度人,这就是我们的目标。【无量义经】前面也是这么说过,我们修行必定要有这分觉性,这个觉性要启自无量大悲。无量大悲的良能,就是救济苦难众生,也就是所有众生的善知识,也是众生的大良福田,也是众生的不请之师,为众生所做的一切,使令众生安稳乐处。我们所到的地方,就可以让众生得到欢喜、得到安稳、得到快乐。众生有困难,就是要为他们设立了救济、保护,所以[救处护处大依止处],这是我们修行应该要有的。 菩萨是苦难众生生命中的贵人,这是人人要发这个心、立这个愿,提升我们生命的价值。贫穷的人,身心无所依止,所以一直在说,人间菩萨招生。每一个地方若能够都是菩萨,[菩萨所缘,缘苦众生],菩萨就是众生的依止处,救处、护处、做大依止处。 可惜天下间菩萨偏少,若能够多一点人发心作为人间菩萨,这个社会不是能更加祥和吗?若是人间菩萨多了,生活的形态不就是比较回归自然、朴素、少欲、知足、爱人、爱大地、爱种种的物资、懂得生活中有规律,这种心灵清净,这对社会、对人间不就是较调和吗?所以佛陀教育我们,我们必定要时时自修自度,教人修行,度他、度人,我们若能自觉觉他、自利利人,天下众生就能够平安了。 所以这里这么说,【无量义经】还是,[处处为众作大导师]。因为众生迷茫,人人心灵的烦恼,贪、瞋、痴、慢、疑,怀疑正法,不相信正法,所以心要能够去除贪、瞋、痴,那就困难了。人人若能够相信正法,知道因缘果报,他就能接受法,就能调整身心的生态。所以众生一迷失,一念之差,所以我们必定要[处处为众作大导师],要不断地说,不断地走入人群来引导众生。 [能为生盲而作眼目]。现在的人见解偏差,人的心本来是清净的明镜,已经被外面的色相来扰乱了每一个人心灵的明镜。一片镜子在那里,你若是用色彩把它涂啊、抹啊,抹一抹,你想,整片镜子不就是五花十色,岂能照出心外那个物质?器世间的物质,那些道理能清楚吗?已经模糊掉了,不清楚了。所以,虽然有眼睛,却是见解偏差了。所以大导师就是应该要为这些众生作正见观,他的见解,我们要为他导向,让他的看法正确些,让他的思想明朗些,让他对所有的物质、道理更了解。这就是[能为生盲而作眼目],就是为众生的见解导向,化污染为清净,心灵的污染化掉,变成清净。 我们每天在读诵【无量义经】,读到这些(经)文,是不是能够发心呢?能够体会佛陀对我们的教育,不只是让我们自利自救,还应该要利他救他,使人人的心地清净。这是佛陀的教育,是他的本怀,想要说的话,想要教我们,希望我们众生能从内心真正体会到佛陀所说法。所以佛陀开示,我们要悟入,真正我们的心要入佛的真理中来。 所以我们要好好真正发心,处处为众作大导师。我们要用正知、正见、正念、正法来引导众生,让众生能够将他的看法、思想正确。还为[聋劓哑者作耳鼻舌],[诸根毁缺能令具足]。聋劓,就是耳朵、鼻子,有的人好话不听,都是要去听一些不好的话,那种唆使我们、挑剔我们、挑拨是非,这种的话他听得很欢喜,就会随着这种挑拨是非,是非不分明,就开始对人有意见、对工作有成见等等。即使有耳朵也不懂得听正法,所要听的是色情,所要听的是暴利,或者是暴乱,这种不好的声音。这实在是让我们很担心。 所以我们现在要及时,否则是来不及喔!我们要发心立愿,将这些爱听扰乱心思的声音,赶快导正过来,让他能够正知、正见。甚至鼻缘气味,这个气味是香的、是臭的,要如何让我们的身体能够营养,现在的人就是因为他的鼻(嗅香),所以引起口欲,吃尽了天下众生的生命,这也是偏差。尤其是哑,有的人声音很好,偏偏他就是恶言、绮语、两舌、妄言,这种让他的声音很好,也是同样作乱人心。耳朵乱听,不就是有一些人乱说话吗?所以不管是耳、鼻,或者是口舌等等,我们应该要好好引导,能听的要听好的声音,真正能够让我们明白道理的正法。 我们的六根真的要好好顾守,甚至不只是顾守自己的六根好,还要引导人人的眼、耳、鼻、舌、身,都要走好路、做好事,同时听好话、信因果,若能够这样,这才是我们修行的本分事。否则,现在的众生渐渐地[诸根毁缺],耳朵不懂得去听正法,就是这样糊里糊涂,说话不能说好话,混乱了人心,生活中就是人与人之间、人对一切的万物,这都整个毁掉了我们人性本具的良能。 各位菩萨,大家要用心好好导正,做众生的导师,要真正说好话,做大导师。佛是大导师,其实我们人人本具,都有大导师的潜能、良能。所以请各位,【无量义经】我们要好好读诵,去理解。 ⊙『六十小劫 身心不动 听佛所说 谓如食顷 是时众中 无有一人 若身若心 而生懈倦』【法华经序品第一】 前面【法华经】,日月灯明佛在那个道场开始,已经在六十小劫中身心不动,发光现瑞在那个地方。我们已经了解了,不只是佛的身心不动,大众同样是身心不动,在那个会场的庄严,这当中[是时众中无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倦]。这当中没有一个[若身若心而生懈倦],大家都很精进。日月灯明佛要来宣畅大法,所以大家很欢喜、很精进,一心就是要来听,所以没有一个生起懈倦,就是懈怠。[我坐这么久了,我累了,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开始?要说什么法?]没有人有这种心念。大家所想的是,日月灯明佛这么慎重,一定是要说大法。所以身心不动。 [谓如食顷]。我们的心若很欢喜,心灵的境界寂静无染秽,这当中其实时间会觉得很短,[谓如食顷]。精进的心,时间会过得很快,不会想要打瞌睡了,不会说我已经坐得很累了,这种念头都没有。感觉时间很轻安、自在,就不会觉得时间长,所以无有懈怠。这是表示当时[大众乐欲听法]之诚,这是用很诚意的心要听法。大众、大家很欢喜,[乐],就是从内心的欢喜、快乐,只有一念:要听法。 现在佛所现相发光,他的内心所隐藏着的是这么无上至高神圣的大法,即将要开始了,这就是当时那个场合,大众的心念。所以[日月灯明佛,于六十小劫,说是经已]。说是经已,[是经],是哪一部经?是【法华经】。 他在那个地方,那个本怀,[离言法华],这个真实相的道理,就在静默中要启发大家这念心,追求佛法无上正等正觉的心。众生心与佛心契合了,看看,不只是佛在那里静坐,瑞相发光,连那个场合,人人心都是不动,还是非常的欢喜,没有一个有懈倦。这就是心与心的契合,佛心、众生心都契合起来。 所以[说是经已,即于梵、魔、沙门、婆罗门及天、人、阿修罗众中,而宣此言。]【法华经】说完了,开始在大众中这样说:[如来于今日中夜,当入无余涅槃]。 在现在这个中夜时间、环境,外面的环境很寂静,里面人人的心清净无染,这个时候就是要入无余涅槃。[无余涅槃]的道理还很深,大家都以为[无余涅槃]就是要往生了,不是。要有寂静、清净的光明。请大家,这个寂静、清净的光明都是在我们的内心,我们学佛,真的要学得对我们的慧命成长,对众生的生命有做引导的作用,这样我们的身心就是要时时在寂静光明的境界中,这样和佛心就能互相契合,这要看大家时时要多用心。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