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观音信仰深入人心的缘由(远尘)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观音信仰深入人心的缘由(远尘)

   观音信仰深入人心的缘由

  远尘

  观音菩萨是佛教中与文殊、普贤、大势至菩萨并称的四大菩萨之一。与大势至菩萨一起并称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的随侍。在四大菩萨中,观音菩萨以“慈航普渡”、“有求必应”的慈悲弘愿,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与信仰。历朝历代,各个阶层的人几乎都将观音信仰作为自己的主要信仰。近年来,随着佛教的发展兴盛,观音信仰更加深入人心。不论是否是佛教信徒,都对观音菩萨怀着无比崇敬之情。在民间,有很多人每逢子女升学考试、婚丧嫁娶、开张营业前,都会虔诚礼拜观音菩萨,乞求观音菩萨保佑升学顺利、婚嫁吉祥、生意兴隆。“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的俗谚充分说明了观音信仰在民间被重视的程度。那么,观音信仰为什么会如此深入人心,我想,主要的原因是:

  观音在中国的神异传说

  观音菩萨全称为观世音菩萨,因唐代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省去“世”字,简称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在中国的应化道场是浙江普陀山。关于观音菩萨的应化事迹,有一个神异的传说:据《历代山志》记载,后梁贞明二年(916),日本僧人慧锷慕名来中国学法。他来到当时著名佛教胜地五台山法华寺朝拜,受到方丈和尚的热情接待。

  当慧锷进入大雄宝殿礼拜时,一眼看见一尊观音菩萨的观音圣像,一下子惊呆了。这尊观音圣像光芒四射,系用白玉精工雕成,长有三尺左右;菩萨手持净瓶,瓶中插着一朵莲花,坐在莲台宝座之上。菩萨的容貌清秀华贵,眉如弯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璎珞横披,环结宝明,乌云巧叠盘龙髻,绣带轻飘彩凤翎,端庄妩媚,慈祥可亲。

  慧锷在观音法像前足足礼拜瞻仰了一个多时辰,依依不舍离去。当天晚上,慧锷十分激动,他想,我到中土来,就是想要朝拜观音,今天真是有缘,来到五台山就见到了观音菩萨。这尊菩萨宝像庄严慈祥,要是能请到日本去供奉,让东瀛人民也礼拜观音菩萨,那该有多好啊!

  第二天,慧锷便叩见了方丈,径直向方丈说明心意:“弟子慧锷来自日本,专来朝拜菩萨灵地,瞻仰菩萨法像。昨日有幸,得见贵寺观音大士法像,不胜欣喜之至!弟子至心崇敬观音菩萨,思量再三,有心请观音东临日本,以教化那里百姓,救度彼地一切苦厄,恳请禅师恩准?”

  方丈和尚说:“此是大事,容老衲考虑考虑。”

  慧锷见方丈犹豫不决,便再三叩请,表示诚意。方丈看慧锷至诚恳切地请求,便答应了。

  方丈和尚举行过迎请仪式后,亲手将观音圣像交给慧锷。临行前,方丈语重心长地叮嘱慧锷:“此尊观音法像为文殊菩萨所造。文殊菩萨来五台山开辟道场以后,常常思念观音大土,于是塑造了这尊观音法像,可谓稀世珍宝。如今请去日本,此去万水千山,路程遥远,一路可要多加小心。如遇到困难,可礼拜菩萨法像,诵念菩萨圣号,菩萨自会指点迷津。”慧锷又连连称谢。

  第二天一大早,慧锷便拜别方丈,捧着观音圣像南行,经过二十多天到达了长江。他又转乘一艘帆船,日夜兼程,顺江而下,七天后进入东海。不久帆船驰到一处群岛附近。想到不久观音菩萨就可在日本供奉,慧锷心中十分高兴。

  没想到,海上狂风大作,海浪翻滚,掀起冲天波涛,把船打得东倒西歪,差点就要翻船。慧锷想起方丈的话,急忙向观音大土叩拜求救。说来也巧,虽然风暴仍未停,但帆船却不再颠簸,安然无恙,海水把船托到了普陀岛的一个山岙之中,这里风平浪静。慧锷抛锚落帆,把船停下来,决定等待大风平息后再走。

  第二天,风平浪静,慧锷扬帆起航。可是船刚出山岙,海面上突然升起了一团灰白色烟雾,越升越高,像顶帘子,正好挂在船头前面,挡住去路。任船如何行驶,烟雾丝毫不退。慧锷无奈,只好仍然把船驶进岙口,抛锚落帆,等烟雾消散了再走。

  第三天早上,开始旭日高照,晴空万里。慧锷心中大喜,马上扬帆启航。可是,船刚行不远,天色大变,顷刻间,乌云遮日,巨浪滔天,狂风大作,船突然停在海面上,好像生了根一样,再也前进不得。这时海上漂起来一朵朵铁莲,转眼之间,整个普陀山海面上全是铁莲花,把帆船团团围在中间。

  慧锷大惊,静心细想,莫非观音大士不愿去日本么?他回到船舱里,跪在观音佛像面前祷告说:“如若日本众生无缘见佛,我一定跟从观音菩萨所指方向,另建寺院,供奉我佛。”

  刚说完,忽然听到“轰隆”一声,从海底钻出一头铁牛,张开嘴巴,大口大口地吞嚼铁莲,一会工夫,就吞食了一大片。于是海面上现出一条航道,正好能够通过一条帆船。铁牛在前面游,帆船在后面驶,行了不久,突然又“轰隆”一声,铁牛沉入海底,满海的铁莲也无影无踪了。船径直驶向普陀山。慧锷便与附近村民一起为观音菩萨建造殿堂供奉,称为“不肯去观音院”。

  自此,普陀山便成为观音菩萨的应化道场。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善男信女,不远千里朝拜普陀山,并屡有信徒感得观音菩萨示现的瑞相发生。

  摘自《觉群》2009年第4期

 
 
 
前五篇文章

延参法师文集:包容是一个平安符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净宗问辨(弘一大师)

延参法师文集:希望不是浮萍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心开路就开(邹相)

延参法师文集:不是人物也幸福

 

后五篇文章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熟读《楞严经》(虚云)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三法印(明旸)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袍衣喻义(衍慈)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求戒归来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禅与生活艺术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