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是耶?非耶?(君冈)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是耶?非耶?(君冈)

   是耶?非耶?

  君冈

  一位艺术家说了一件小小往事,他年轻时留学法国,在他老师家中见到一幅中国古画很美。但落款已模糊,不知作者为何人。他对老师说:“真可惜,看不出这是谁画的。”老师答:“我只要感到这画美就行,谁画的不重要。”我想这是因果,只要缘不尽,它总在那里,缘尽了,画不在了,仍会存在于见过的人意识之中。说给别人听,听者也会有感,这就是我当时的感受。同时,我又感到作者的名在这里并不重要,它已溶入因果之中。

  说这样一段玄玄乎乎的话,是为了一件不久前发生的事。

  一日有朋友电话中问我:“你是否鉴定过弘一大师画的罗汉图?”我道:“不可能!我对弘一大师很敬仰,但并无研究。我对好画很欣赏,但并不懂个中三昧,怎么能鉴定?”电话中人笑道:“人家在文章中写了你的名字。”我大吃一惊,急忙赶去索看文章。还好,他只提到我曾参与过鉴赏,并无鉴定之说。但我仍不能释然,因为他把我的名字与柯文辉、史树青、张人希、石开、丰一吟、及弘一大师的孙女们排在一起。这些名人有的确实是研究弘一大师的专家,有的是与大师有密切关系者的后人,我除了曾在一旁观看罗汉图外,完全说不上鉴赏,名列于此实在不敢当。

  给我打电话的朋友对此画是否弘一所绘,深表怀疑。我虽不敢说是道非,但因未见过多少大师的绘画,没有可比性,只是心下倾向他的观点。不过,这些罗汉图我还是比较欣赏的。

  因提到了我的名字,便有人建议我写篇文章,考虑到种种因缘未敢动笔。

  不久我又看到了相同的罗汉图,作者也是一位名人,却不是弘一大师,那位推荐此画的人介绍是清宗室恭亲王之后,末代皇帝溥仪之堂兄溥儒。

  弘一大师如今是很被重视的名人,不过这并不是他本人的心愿。他早已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大名人,而他抛开这一切遁入空门,成为一代律宗大师。这过程中的内涵绝非一般,值得我们细细参学。他之所以被今日文坛、艺坛如此关注,和他曾是富家公子,又是戏剧、音乐、绘画的才子,终于弃旧业而不再作,给人带来种种遐想所致。

  溥儒我不太了解,作为画家据说可与张大千比美,有“南张北溥”之说。可是今天介绍时突出的是清宗室爱新觉罗氏的关系,这不能不说与今天某些形势有关。这反映了名的虚幻性。至于这幅罗汉图究竟是谁画的,弘一?溥儒?可能都不是。那为什么会署他们的名而且都有题字或印鉴呢?这或许就叫“名人效应”。我说过我对这罗汉图比较欣赏,但我认为画要沾名人的光,是画的悲哀。

  说到这里便要回到本文开头了,艺术家说的“小小往事”是文化;研究画家是学术;出版,推销名人作品则涉及到市场,这是各自不同的因缘。在当前提出“文化产业”的背景下这些很难分清。

  我无意弄清这些关系,个人认为只是欣赏而不追究何人所画是很自然的个人爱好,无损于他人不应干预。我喜欢这种态度。

  仔细分析,寻求资料,引经据典,属于学术讨论,自该百家争鸣,也不需干涉。只是我本人无意参与。

  将有争议的作品出版发行,公诸于众,则必须慎重,应该将其来龙去脉的因缘详述出来,不然会引出别样的因果。

  因果我是坚信的。

 
 
 
前五篇文章

佛网文摘:学佛的真正义趣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经幡的意义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菩提树在中国(常森)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心中的佛(君冈)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因果不爽(君冈)

 

后五篇文章

延参法师文集:做生命的合伙人

延参法师文集:经验与勇气

延参法师文集:真诚与友善

延参法师文集:又见槐花落满地

延参法师文集:悠悠岁月品西安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