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心性解答(李炳南) |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心性解答(李炳南) 心性解答 李炳南 问:一切世界为心所造,心何所造?(支世荣) 答:心是真空,非可造作。 问: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意义请示!(慧香) 答:汝得“觅心不可得”时,自能了然,若我说,便去题万里矣。 问:怎样叫做心罗万象?(王锡锜) 答:心如虚空(此心非指肉团心)。所有山河大地,一切一切,尽包其中。 问:回光返照及光奕奕,圆陀陀作何解释?(戴添丁) 答:回光返照四字,世俗常用之语也。今未言明读何书而见此,又未叙出文句,自无从解。惟见下列两句,联想到此句或是形容心性,只有按是解说而已。光指心光,照喻起攀缘,凡夫之心,常向外驰,回返两字,是把它收回来,安住本位的意思。下两句亦当系形容性状,谓性体本是光明圆融的意思。 问:真如与无明同一身,何以真如敌不过无明,随其轮回呢?(李鋡荣) 答:无明与真如,无始以来,纠缠一处,各有力量。染分生染,从染入染,即迷乱不觉,常住轮回,净分生净,从净入净,即彻悟大觉,成佛作祖。既能成佛作祖,便不宜全称肯定,说真如敌不住无明。 问:六祖慧能大师云:“烦恼即菩提”。当如何解?(智梁) 答:佛与众生,皆是性体,烦恼菩提,皆是性用。 问:金刚经之要义是否即在“离一切相”?(沙壬) 答:可云如是。 问:十方无量佛共同一法身,何以又分无量数名乎?(智梁) 答:法身指性,佛名诠相。 问:吾人如何境地,才可谓明心见性,学到明心见性,是证到什么果位?(智梁) 答:见几分、证几分。 问:“反闻闻自性”如何解?(林梦丁) 答:耳识不向外驰,离绝声尘,再反转来观照自性,以耳识之用在能闻,但以此识时起观照,即是闻矣。 问: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其中,实居何处?(林梦丁) 答:说小可入芥子,说大尽包虚空,不能执著一定方所。 问:过去心、未来心、现在心皆不可得,以何心可得?念佛心可得否?(林梦丁) 答:若到念而无念,亦觅他不得。 问:“情与无情”以何种因缘“同圆种智”?(金仁孚) 答:此圆教之主张,谓色与心法,正与依报,此四者无非是一佛之色心正依(色包有情无情,依只无情),并无差别,是谓“中道佛性”。若起差别,是情迷故,有一成就 ,余均成就。如人身皮肉有知觉,爪发无知觉,然皮肉爪发总为一个人体,一个人得到官,或是得到罪,乃指一全人而言。并不能分此官罪是指皮肉,而不指爪发,同圆种智之义,大抵如此。 问:唯心无境与观想为空,是否同义?是否了义之说?(林火寿) 答:唯心无境,是性德之实相;观空是修德之一端。了义两字甚难言也,有比较之了义,有阶段之了义,居士所言,乃空谛之了义。尚有假谛与中谛,如中谛之亦空亦假,非空非假,即空即假,能说非了义乎? 问:佛经既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作佛,又云即心是佛,即心作佛,那又何必修呢?不需要智慧功德庄严,因为当下即是的原故,然又说“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岂不是多此一举吗?(施无畏) 答:众生有佛性,譬如矿中有金,金被尘沙包裹,似性被无明覆盖。金不淘汰尘沙,金虽仍是金,然不能成器,性不修断无明,佛性虽仍佛性,然不能证佛,淘汰乃对尘沙,非淘汰其金,金显方能成器,修断乃对无明,非修断本性,性见方能证佛。 摘自《佛学问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