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比丘记事:比丘记事(之十)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比丘记事:比丘记事(之十)

  比丘记事(之十)

  10、

  2012年11月23日,约三百名求戒者在广化寺得受沙弥戒。

  按照传统丛林的仪轨,恩师为得戒和尚,与另外两位上座法师在大雄宝殿为我们传授了十条沙弥戒。持这十条沙弥戒数天后,再受二百五十条的比丘戒。

  受戒虽然只是用了半天的时间,但之前十多天种种的仪轨在悄悄引导我们的内心准备接受生命中从未有过的深刻反省。

  得沙弥戒的前一天,仪轨叫“本堂发露”,内容大致是要把我们从小到大所做的恶事、错事,乃至内心深处最见不得人的事情,一一忏悔出来。

  当然,这完全是靠个人的发心,也没有人逼迫,仪轨就是这样。能在当中领受什么,完全在自己。

  整个仪轨非常的传统,有严格而复杂的唱腔、唱词、跪拜,一招一式,有板有眼,从我们之前学习到的反映原始佛教的律藏里看,佛教在中国汉地,形式上已经大不相同,音律、用字措词、衣着、生活方式等等,依然是佛法的精神,但表现上已完全汉化。难怪有人说佛教是一种文化。

  有一位上座法师后来告诉我们,有的仪轨已经失传了。非常可惜。

  把佛教如此完美地和汉地文化结合起来,都要归功于祖师的智慧,这些祖师们实在是太了不起,他们精通出世的觉悟之道,又精通入世的音乐、建筑、戏剧、文学、诗词,把无形无相的佛法精神和面一样揉进了中国文化中,两千多年走下来,让我们这些后人还有机会契入。

  之前大家都比较关心的打人,就发生在“本堂发露”的流程中。

  当天,三百人在大殿里拜佛,先叫出去一拨人,到两个偏殿,一次三个,不一会儿就传来噼里啪啦的击打声,声音非常响,有的声音很沉闷,在外边的人至少听的心里会有些忐忑不安,有人悄悄议论,打的真狠。

  打了一会儿,被打的低头出来,换下一拨。

  轮到我的时候,进了偏殿,才发现,最沉闷的声音,是来自引礼法师的惊堂木拍在桌子上的一块木板上,殿里的陈设和古代审犯人差不多,本来这个程序就叫审罪。

  两边站着几位法师,手拿香板。

  引礼师厉声喝,有没有杀过生,有没有偷过东西,有没有说过谎,做过什么坏事都赶紧说出来,趁这个机会赶紧说,要痛切忏悔,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不管我们答什么,香板都会打在后背上。

  其实,并不怎么疼,中国汉传佛教的香板看起来唬人,但设计的不是真为了打人,手持的那头又宽又厚,打人的那头又扁又窄。声音很大,但不是很疼。

  想必这也是祖师的智慧和苦心吧。

  主要是对我们的内心产生的一种震慑,如同对心灵的洗涤。在那样一个情景下,不由得就对自己过往生命进行盘点,不知不觉中往事如电影一样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不懂得忏悔的时候,就会愚蠢地觉得自己还不错,甚至还会津津乐道,对别人说自己过去如何如何什么的,如今懂得反省和忏悔的时候,才发现,这分明就是无恶不作,一无是处的生命呀。

  有的师兄忏悔的痛哭流涕。也有的师兄比较有心计,生怕打的不够疼,事先去洗手间,把毛衣脱下来,好让自己领受的更深刻一点。事后,师兄弟私下里交流了一下,感慨万千,人啊,无知的时候,做错事是没有底限的。这个世界上,光靠法律是不够的,一定要有正信的宗教对心灵有约束,让人能够随时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和所言说。

  佛门里有个比较专业的词叫“身器清净”。

  经过痛切忏悔后,才能更好地受戒,得到清净的戒体。

  整个仪轨、过程很严密,真切地让自己发起了断恶从善的心,从头到尾,内心里除了自责、愧疚、惭耻之外,还有就是一心一意的发誓永远永远不再做那样的错事,永远永远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清净的人,生生世世要做个好人,善良的人,不伤害别人的人,只有这样,人才有快乐可言。否则,怀揣着种种罪恶怎么能活的开心呢。

  沙弥十戒中,前几条,不杀生,尊重所有的生命;不偷盗,不用任何手段占有他人的各种财物;不YIN欲,万恶YIN为首,从此跟这个生死大患一刀两段;不妄语,不说谎,以及不说种种的粗话、伤害别人的话,影响团结的话;不喝酒等等。

  后面还有几条,大致的意思是,要做一个简朴的人,不浪费、不骄奢、不贪婪的人。

  每一条,都有详细的解释,佛陀制定这些戒律,都是能够具体行持和操作,要是不小心犯了,依轻重有忏悔的方法,但前面几条叫根本罪,没法忏悔。必须如护命一般护戒。

  从受戒前到受戒后。按照引礼师的说法,就是要让我们脱胎换骨。

 
 
 
前五篇文章

紫虚:慈悲喜舍的意义与修习方法

紫虚: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紫虚:因果故事一则

紫虚:学佛感言一则

紫虚:关于慈悲心

 

后五篇文章

紫虚:对慧智居士偈文的回响

紫虚:谈修行与渡生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紫虚:我个人的修行方法

比丘记事:比丘记事(之二十一)

比丘记事:比丘记事(之二十)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