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一讲 大手印三要释义 五、大手印三要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一讲 大手印三要释义 五、大手印三要

 

  我们初初看到光,觉得很明亮,但是你熟悉了,也不觉得在光明中了。比如我们现在生活在空气当中,你觉得有空气吗?你并不觉得。但是把你关到一个隔绝空气的房间里去,你马上就会觉得闷气,好象要死了,这时你就想要透透空气,于是,才觉得空气的存在。生活在空气当中久了、习惯了,也就不觉得了。所谓“月落时相见”者,就是说你不要执着光明,你还有这个在就是窠臼。有一点点的执着,都不能成就佛果。所以我们说任何神通变化都不能执着,要象什么也没有一样,要如痴如呆。其实并不是光明就没有了,也不是神通没有了,是有而不觉了。比如我们每个人都会穿衣裳、都会吃饭,你还觉得是稀奇的事情吗?穿衣、吃饭这太平常了,不值得一谈,所以,一般人也不执着它。那么,现在做功夫做到这里,熟悉到了极点,无丝毫痕迹,就浑化相忘了。

  我们学密宗也是这样,修到最后就如腊月三十的月亮。腊月三十晚上还有月亮现出来吗?就是说那时节你就忘记了,什么光也不住着了,真正到家了。这时候只是圆圆的圆觉大智朗然独存,别的东西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圆觉大智就是无所觉,无有相对,有能觉所觉就糟了。修法修到这个地步,才是真正到家啊!这时就能够把宇宙间所有一切万物都会归自己了,这些东西都是我。所以僧肇大师说:“会万物归自己者,其惟圣人乎?”是不是只有圣人能做到呢?是的。凡夫谁能做到?凡夫谁能知道这些万物都是自己啊?所以只有圣人才能做到。

  讲到这里,想起一个公案。有个僧人问大随禅师:“大千坏时,法身坏不坏?”我们知道大千世界有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它毕竟是要坏的。大千世界坏的时候,这个法身坏不坏呢?我们大家知道,佛说法身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动不摇、不变不易、亘古常青的妙体。来者提出大千世界坏时法身坏不坏这问题?要是我们就会马上答:“法身不坏。”这样不问来机的对答那就不对了,为什么?因为对答时要顺着来者的语脉,把他的问意打进去,叫来者知痛知痒,于心念不行处,蓦然回首,见到本性。不把他打进去,他就不能够开悟。不要和他讲道理,这时讲道理是没用的。所以,禅宗的话不是说道理,它是两面刃,一面是杀你,一面是活你,让你从死中得活。所以大随答复他说:“法身也坏。”哎呀!这话不是与佛所说大相径庭?莫不是错下名言,迷惑世人,这是要堕金刚地狱啊?但是,如果这个话真答错了,投子青和尚是大禅德为什么要装香作礼,称赞他是古佛再世呢?原来所谓世间者,不论什么事物,都是我们广大众生的佛性(就是法身)所变化显现的,离开法身什么也没有。所以,《法华经》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就是说世间的一切事物无一不是依法身而建立的。“是法”就是指不论什么事物,而“法位”就是一真法界(也就是我们的法身),“是法住法位”就是说世间的一切事事物物都是法身的显现,依法身而建立,所以,说世间相就是法身,法身就是世间相。

  我们知道,事以理成,理以事显,理事不可分,所以经云:“性相不二,心境一体,”世间相正是显现我们的法身,古德云:“万象丛中独露身”。心法身既然是常住不坏,那么,世间相就自然常住了。

  从世间相表面上看,似乎是沧海桑田,瞬息万变不长久的,怎么说常住呢?其实事物的本体实无坏灭,不过这边坏了,到那边又生了,搬了一个场所而已。这个道理苏东坡在《赤壁赋》中说得很好:“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水不停的流啊流过去,水尽管流但并不是流过去就没有了,水还是滔滔不绝地流。月有阴晴圆缺,阴缺时候没有少掉什么,月亮晴圆的时候也没有多出什么来,尽管圆与缺,月亮的月体还是如此。东坡居士借水和月说明万物的假相在变化而实体未变易。同时又进一步说明心胸不豁达,执着假相的人看世间是沧海桑田,瞬息万变的,而开朗明智之士识得事物与众生一致的真体,就知道天地的一切一切皆是常住不变的了。

  真正悟道者,就是如此潇洒自在,横拈竖指,皆成妙谛,倒说竖说,无非奇葩。此妙趣岂笔墨之所能形容!是故我等做功夫,必须精勤努力,不可懈怠因循,于有生之年,证成大道,广度众生,才无愧于此生也!

  “见宗唯有般若光,可以智慧观照抉择。”【见】

  修法首重见地正。前面说了,因正果始正,因不正,果必遭迂曲。见地是修法开始的因地,所以必须端正。尤其在末法时代的现阶段,鱼龙混杂、邪法盛行,五花八门的歪门邪道横行无忌,我们修法更须具择法眼,识辨真师,才免误入歧途,走冤枉路。

  讲到知见,前面讲过因学人的根基不同与知识差异,而有多种多样的知见。有一部分人慷慨豪放,意气风发,能牺牲自己,利益他人,就是不愿学佛,以为为人正直,乐善好施,就是世间最高尚的人了。这是人天乘知见。

  有人自以为是,不管他人生死,所谓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这是小乘偏空知见。

  有人见他人苦即自己苦,为救他人发奋修道。这是大乘菩萨知见。

  更有人受佛学熏陶,因知一切众生皆具如佛一样的无漏智性,因迷了外境而不觉知,只要回光返照,即能恢复本性光明,起诸妙用。这是最上乘佛知见。

  另有人心外取法,住着神通,这是外道知见... ...

  总的说来,不问什么知见,总以从大悲心出发,舍己为人,方是正知见,否则是邪知见。因不从大悲心出发,不问你修什么道,不是偏空,即是住执神通,决不能证得空悲双融的正定,因而不能圆成佛果。

  由此看来,要能选择一个正确的因地知见来学佛,必须以般若大智来细细甄别方能无误。可惜现代的学佛人,不知道何者为正,都趋向神通,认为有神通即是大法,去学什么功、什么道,而不知那些挂着佛门招牌的功、法,都是离心性而修的邪法,所谓的神通也都是鬼、神、妖、怪的附体,不是从自性心中发出来的真神通,学了非但无益,还有入魔的危险;另有一些学佛多年同仁,本应知道从心地——根本上修学,方是正道,但他们因贪心未泯,执着神通,也鬼使神差地背弃了正法,跟着那些弄虚作假的牛鬼蛇神为虎作伥去了。这都是无有般若智慧,知见不正而遭受的冤苦。

  “彼空性不离大悲,般若菩提等持双运,故空悲双融方为正定。”【定】

  在修证路上有一条岔路还须知道,不然就会误入偏空的“灭尽定”。有种人在修法时,以压念不起坐在那里不动为究竟。坐在死水潭里,变为土、木、金、石,又落入一重枯寂的生死,这也是无大悲心,不思起用度生的过错。如《六祖坛经》所示之卧轮禅师偈:“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就是说这种人修法走错路不能成道。

  须知我们的法身虽空而无相,但它是妙用无边的,不是死寂不能起用的。如死压本性一念不起,非但落入灭尽定,也无从彻见法界全体。因为本性之所以为空,是因为空能融万有,不是无相的死空、顽空,所以它不离大悲心起种种度生妙用。体、相、用俱全,方是法界全体,否则,死而不动,何能福慧双圆而证成佛果!

  因是,修道必须空慧双融,不可或缺。所谓空者即是慧,识得一切皆是自心影像,不可得,无可取,彻底放舍,心空如洗;悲者即是福德,从大悲心发起广度众生的大愿,不厌辛勤地做种种利益众生的善事而无住,积累福德,才能证到智慧、福德俱圆皆满的果地佛。否则,修慧不修福,就落入“罗汉供应薄”;修福不修慧,又落入“大象挂璎珞”的不圆满果报中去了。

  我们修道果能立正知见,认识本性乃成道之本,从空悲双运道上下手,努力用功,不消多时即能打开本来,亲见佛性,即知物物头头皆我本性显现,时时处处无非般若妙用,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又何有人、我、物与众生之分别哉!

  若有丝毫粘着、分厘隔阂,就难免为事相或老和尚舌头所瞒,于言行上纳败阙而不得自由了。

  有一位居士去参虚云老和尚,虚老问:你做什么功夫啊?居士答:我观心。虚老问:啊,你心观到了没有?居士答不出来了。虚云和尚说:你还要好好用功啊!其实很好答。问你观到了没有?答,观到了。本来不应该这么答,因真心无相不可以眼见,而且心是迥脱根尘,孤明独耀,无相对的能观与所观的,但与大和尚对话,不妨虎口里横身,看他怎么下口来咬!虚云和尚必定不放你过去,追问云:观到了,心在什么处?即伸出手掌云:和盘托出。这就把你的真心和盘显示出来了。真心不在别处,时时在你面前放光,有什么难答的。古德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真心无断续相,故不可离;不可离,故时时在定而无出入。如果这定是有出有入的,就不是正定了。偏空的定,是没有大悲心的定,当然不是正定;同样有出有入的定也不是正定,正定是既不偏空又无出入的。什么是大定呢?对境不迷惑,任何境界在面前,就象儒教所讲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一样,一点不动。所以,我们修法须时时刻刻这样子,在动乱当中去磨练,在行住坐卧、人事往来当中去锻炼。不要学那偏空与有出有入的定,须学空悲双融的正定。习正定,才是修道的要着。

  “具正见正定者,契合诸佛生之苗芽,即菩萨行趣。一切利他六度万行,方为善机行者。”【行】

  我们具备了修道的正见、正定,用起功来,就不至走入歧途,而易于成就了。所以修道一定要有正见、正定,没有正见、正定,都是煮沙求成饭无有是处,不能成道。契合诸佛生之苗芽者,就是我们具有了正见、正定,即是菩提之芽发出了,将来一定能茁壮成长,成果地佛。因正果正,因地不正,果遭迂曲。这是“菩萨行趣”,是菩萨修行的正确道路(趣者,道路也)。我们要这样做,才是行菩萨道,将来才能成佛。

  我们大乘人修行的出发点是为了利他,而不是为了自利,就象游泳场里的救生员。为了救落水者,救生员自己先要学会游泳、掌握救生术。不先学会救人的本领,跳下水去,非但不能救人,自己先被淹死了。所以,我们学佛须学大乘,为了救度众生而学佛,不要只为了自己。只为自己出生死、生西方享福,不是我们的目的。求生西方净土的人,亦须到西方净土修成大道,而后回来救度众生,才符合佛、菩萨的胸怀。所以,学佛须时时刻刻不能离开众生啊!

  再回过头来说,我们如果离开众生,就不能成佛。为什么?因为离开众生,你的智慧、福德也不能圆满。我们不是说要破见、思、尘沙和无明等四种惑吗?尘沙惑,是见、思二惑后的微细惑,就是说我们的微细烦恼习气种子,多得象泥沙一样,细微如灰尘一般,要破它,将它扫净,就要在度众生份上磨练。为什么?因为众生的习惯、习气各各不同,你要度他就须舍己从人,随顺他、接近他,才能引他入门。要做到这一点,你自己先要把习气扫光。否则,你自己的习气还在,贡高我慢,怎么能随顺他人?所以菩萨四摄中之一为同事摄——随顺他人。你和众生一起干事,才能把他拉过来。每个众生的性格、脾气都不同,你都能适应,都能对机,你的主观微细习气才消尽,你的心量才广阔,尘沙惑才能断,智慧才能圆满。所以,尘沙惑一定要在度众生中才能了,智慧不放在度众生上去不能圆满。福德呢?你不为大众做事,福德从哪里积累呢?要为大众服务,要为大众牺牲啊!象释迦佛就曾不止一次地为大众牺牲。当众生因共业重,闹荒灾无粮食充饥时,释迦佛就变了一个大得不得了的动物,从天上降下来,给大家吃,吃饱之后,再给大家说法。使大家既得粮施,又有法施,而脱饥馑生死苦海,这是何等伟大学佛度生之典范!我们既然学佛,就要为众生牺牲,为众生服务,才能积累福德。佛为两足尊,要成佛就要智慧、福德都具足了才行。所以,依于众生才能成佛,没有众生你根本不能成佛,没有众生你顶多成个罗汉,法见俱未除也。因为尘沙习气改不了,智慧不圆满,福德更不具足。因此你能成佛,还要感谢众生,是众生帮助你成道的,没有众生,你的习气改不了,福德无由积累,你决不能成佛的。所以说“一切利他六度万行,方为善机行者。”

  六度万行者,乃施戒忍精禅智。第一、布施。施予大众,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施等。第二、持戒。就是守佛制的戒律,最基本的是五戒: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不饮酒,持戒目的是使心清净。第三、忍辱。对忍辱大家都错会了,以为是人家骂我、打我,忍住,不要动,这样子不行。长久如此,要生病的。忍辱是什么?无辱可忍。忍辱者非忍耐,而是忍可、认可也,就是心里真正服贴了。《金刚经》云:“无我相、无人相。”无我相,谁骂谁?无人相,谁骂我?谁骂谁,谁骂我,二者都不可得,都是空。他假若污辱我如何如何,我认可。无我,他骂如风吹树,过去算了。无人相、无我相,空不可得,这就是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是真正认可了宇宙人生的真理,明白了所谓大千世界都是假相,根本没有生没有灭啊!一切东西都是我们自性妙用的显现,一切都是因缘生,“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空的,了无一法可得,哪里有生?没有生,哪里有灭?一切都没有,你忍个什么?再说一遍,忍辱者,不是忍耐。忍者,认可了,心真空了,真服贴了,无诤,就是忍辱行!第四、精进。为救度众生就要成道,不成道怎么度众生?要成道就要精进。精进不懈为度众生,不是为了自己。第五、禅定。时时刻刻修禅定,对境心不动摇,不跟妄念流转。第六、大智慧。有大智慧,才能依据不同的机缘,善巧方便度众生。所有这些利他的善行,才是菩萨行,不然就不是菩萨了。恒河大手印是密宗的大法,不讲那些小法,因此一下就讲到正点上。

-----------------------------------------------------------------------------------------------------------------

更多元音老人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一讲 大手印三要释义 六、重在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一讲 大手印三要释义 七、直指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一讲 大手印三要释义 八、法贵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一讲 大手印三要释义 九、如实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一讲 大手印三要释义 十、净土

 

后五篇文章

耕云心药录——心理疾病篇 卷上

耕云:心态降低的调养方法

耕云:“证道歌”浅释

耕云:禅与牧牛

元音老人:学佛第一要知见正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