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净界法师:三法印之诸法无我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三法印之诸法无我
 
                                       净界法师

       我们凡夫的心有两种攀缘,第一个,攀缘外境。第二个,向内攀缘内心的自我。我们看看这个攀缘内心的自我是怎么回事?我们把它念一遍。

  二、诸法无我。

    我者,真实、主宰、自在义。谓一切法显现,都是因缘和合而有,这是诸法存在的规律。净法是清净因缘的和合而显现,染法是杂染因缘的和合而显现,于染净法中,皆无真实、主宰、自在的我体可得,故名诸法无我。

  前面的诸行无常是调伏我们对于外在因缘的执取,那么诸法无我是调伏我们对内心世界的执取。

    首先我们先解释什么叫我,再说明为什么是无我。我有三层意思,真实、主宰、自在。特别是指主宰,我们能够主导一切。那么它的意思就是说,一切法的显现其实是有因缘的业力显现出来。我们之所以受用一切,不是因为有一个我,是因为有业力来主导这个人生,所以这个就是诸法存在的规律。

    净法是清净的因缘和合,你为什么往生极乐世界?因为你有修学信愿行的因缘而显现正念。为什么我们流转生死呢?因为我们贪恋娑婆世界的果报,所以触动了有漏的业力。所以在染净法的当中没有一个真实主宰的自我可得,完全是因缘的力量在推动我们的生命,叫诸法无我。

  这个我的概念,它是遍布于五蕴,色、受、想、行、识。但是《楞言经》它的意思就是说,从了生死,我们不讲成佛这么高的水平,从你临终的正念的角度,你只要突破前面三个,就过关了。色、受、想它管的是三界的生死,行跟识管的是界外的变易生死,这一块我们不着急处理,到了净土再来处理。

    那么我们要调伏在色蕴的自我,感受的自我跟想蕴的自我,这三个。

    首先我们看看我们的色身,我们可以主导我们的色身吗?不可能。我们如果能够主导我们的色身我们会停止让色身不变老,但是做不做得到吗?做不到。所以色身不是我们主导的,是因缘来主导。

    第二个感受。你能够主导你的感受吗?也不可能。因为你受到痛苦的刺激,你用针次你一下,你就马上有痛苦的感受了,感受不能控制。

    第三个,你的思考模式能够掌控吗?也不可以。你前生如果是个男人,是个男人的思想,你今生变成一个女人,变成一个女人的思想。那你前生那个男人的思想跑到哪里去了?没有了。所以这个人生不断因缘变化,所以这水流的思想就是它不断的是变化中没有主宰性,主宰性中就不断的变化。

  那么这个地方,外道就提出质疑了,说如果我们的色、受、想,我们的色身感受跟想法都没有一个真实的自我,那谁来造业?谁来得果报呢?外道意思就是说因果一定要有一个自我,因为我去造业,而这个业是谁造的,我造的嘛。一定要有一个恒常住、不变易的自我去造业。那么谁来的果报呢?也是我来得果报。所以外道质疑佛陀说如果没有自我的概念,因果就不能建立了。

    佛陀说:因果的思想不一定要自我,不需要自我。你用你的心去造业,你得果报的时候也是用心来得果报,你的心不断变化,所以你的果报也不断变化。每一个东西都在变化,没有一个不变化的东西。

  那么这个诸法无我就使令一个人他的这种自我意识,他的这个调伏以后,他的攀缘心就停下来了,就变成寂静了。

    我们一个人会造有漏的业力,一定是一种对立的思考,一定有一个我相人相的思考,因为自我意识消灭以后,它人生没有对立,他直接从十二因缘里面这个无明,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整个生死轮回的开关全部关掉了。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最后生老病死灭了,所以整个生死业力它有一个最重要的总开关,就是自我意识了,如果你试着去调伏你的自我意识,临终的时候那个生死业力对你的干扰会降到最低,除了忏悔业障积集资粮以外,调伏自我意识很重要的,因为整个业力的带动,那个轮盘的转动是有自我意识去推动的,它是整个业力的核心。

    所以我们整个生命全部都是你一念心去造业,然后由你来生那一念心去得果报,然后你再用来生那一念心去造业,再由第三生的心去得果报,看你那个心是男众的心,女众的心,然后你再用第三生的心去造业,由第四生的心去得果报,没有一个东西是不变的。

    所以严格来说,流转三界中是谁在流转?是一念心在流转。心造业,心去得果报。当然你这个心,过去心跟现在心不一样,现在心跟未来心也不一样,但是因为它的变化比较缓慢,而且它的相续性很强,他是刹那生刹那灭,所以我们以为有一个自我,其实是没有。这是一个流动的心去造业,然后一个流动的心得果报了,是这样子。这个是一种调伏自我的概念。

佛法修学概要——119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前五篇文章

蔡礼旭:领导者一定要以身作则

蔡礼旭:学得多孩子抱怨多

蔡礼旭:教育的根本在孝

蔡礼旭:教育孩子要高瞻远瞩,要以德为本

蔡礼旭: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后五篇文章

戒幢佛学研究所2000级学员文集:关于“前理解”(廖乐

戒幢佛学研究所戒幢佛学研究所2000级学员:浅谈中观思

戒幢佛学研究所2000级学员文集:《佛教的医学观——佛

戒幢佛学研究所戒幢佛学研究所2000级学员:佛教戒律对

戒幢佛学研究所戒幢佛学研究所2000级学员:说学术与信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