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HT法师弘法讲义-2008年:08-016慈悲菩提 |
 
HT法师弘法讲义-2008年:08-016慈悲菩提 慈悲菩提—一 海涛 辑 1.《维摩经》说:「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一切众导师,无不由是生。法喜以为妻,慈悲心为女,善心诚实男,毕竟空寂舍。」 2.《怖魔经》说:「一切佛法如果离开慈悲,则为魔法。」 3.经上说:「慈眼视众生。」慈悲的双眼也是理解的双眼,慈悲是从理解的源头涌流出来的甘甜的水。 4.当别人灰心的时候,你鼓励他一句话,对方就有绝处逢生的感觉;当别人失望的时候,你赞美他一句话,他就会觉得人生可爱多了,这就是最好的奉献与关怀。 5.没有条件和限制的爱心所产生的福德才是无量无边,这就是佛经上所说的「无缘大慈」与「同体大悲」。 6.慈悲不只是对受苦者表达同理心或关怀,也不只是向他表达你心中的温情,或清楚地认知到他们的需要和痛苦;它也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决心,愿意付出一切,实际行动帮助他们减轻痛苦。 7.随处散播你的爱心,就从对你的家人开始。多一份关爱给你的孩子、你的另一半、你的邻居,让每个接近你的人都有如沐春风的感觉。给别人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灿烂的笑容,一个温暖的拥抱,为上帝的仁慈做见证。 8.慈爱与关怀的力量,足以改变世界。 9.时常关怀众生,处处为别人着想就是慈悲心。 10.人们往往为了私心,和为自己打算而失去信心。真正的信心是要我们付出爱。另一方面,有了信心,我们才能付出爱;信心与爱是分不开的。(德蕾莎修女) 11.仁慈,是一种聋子听得见,傻瓜也能了解的语言。 12.慈悲心的具体表现就是爱惜物命。 13.我们经常认为自己是唯一受苦的人,而视对方为压迫自己的人。当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痛苦与愤怒,其实与对方的痛苦、暴力并无分别时,你就会变得比较慈悲。 慈悲菩提—二 海涛 辑 1.真正慈悲不只是一种情绪反应,而是一种基于理性的奉献。 2.慈悲的心像万灵丹,它能把不好的状况转变成好的状况。 3.慈悲的本质温和,但也很有力。 4.一个人若想获得最大的安乐,便一定要培养慈悲心。慈悲是指放下自我,完全地消除自我。 5.不管信教或不信教,每个人都需要人的感情与慈悲,因为慈悲给我们内在力量,希望与心灵和平。 6.无论属于哪一种宗教,只要我们愿意身体力行,愿意真正地修行,所学习到的教导都具有转化内心的能力。 7.不管面对什么样的环境或悲剧,我都修持慈悲,这给我内心力量与喜悦,让我感觉我的人生是有用的。 8.不管他们欺负你什么,如果你想到所有人都跟你一样只要快乐,你就发现很容易对他们生起慈悲心。 9.慈悲驱使我们接近所有众生,包括我们所谓的敌人,虽然这些人困扰伤害我们。 10.德蕾莎修女之死亡是人类的一大损失,她是人类发挥无边爱心、慈悲心与利他心的活榜样。 11.当我们表现真挚的人情,当我们尊重他人并关怀他们的权利,我们才会得到真正的朋友。 12.单纯与诚实的动机在每个人类活动中都很重要。 13.借着培养尊敬他人与关怀他人幸福之情,我们减少本身的自私心,它是所有问题的根源。并且加强慈爱之情,那是快乐的自然来源。 14.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佛性,都具有能开悟、长养慈悲与智慧的能力。 15.依据基本人性或自然律,感情与慈悲是快乐的关键。 16.依据医学的理论,积极心态或内心平和慈爱,也有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慈悲菩提—三 海涛 辑 1.我们须培养一种相互关怀的心,归属于人群的心,相互尊重的心,你愈是慈悲,你的心理愈是健康。 2.既得人身,我们必须善护内心判断的力量。对智慧及内心力量最有收获的时刻常常是最艰困的时期。 3.爱怜、慈悲、耐心、宽容与宽恕是寻找快乐的唯一途径,生气、骄傲、纵欲与贪婪只会带给我们不快乐。 4.慈悲就是让我们生命有意义的东西,它是让人快乐与愉悦的泉源。 5.我们可以放弃每件事:宗教、意识及所有习得的智慧,但我们无法避免掉关爱与慈悲的需要。 6.所有世上的任何欢欣,无不来自于希望他人快乐;而所有世上的痛苦,全都来自于希望自己快乐。真正快乐的基础是不受环境扰乱的内心平和,这种平和只有在我们的行为都基于关怀他人时,才可达到。 7.当你害怕碰到别人的痛苦时,就成了怜悯;当你勇于面对别人的痛苦时,就成了慈悲。慈悲远比怜悯还要伟大和高贵。 8.如果你持续观想慈悲,当你看到别人受苦时,你的第一个反应将不只是怜悯,而是深刻的慈悲。 9.培养对众生的慈悲心,不管别人怎么对你,都要时时保持爱和慈悲。 10.培养慈悲心就是要了解众生都是相同的,拥有相同的苦痛,尊敬受苦的人,并了解你与众生不可分割,也不优于一切众生。 11.以慈悲滋润内心,怒火便会立即熄灭。 12.所谓对人慈悲,并非允许别人对你或其它人使用暴力,而是要你做出有智慧的决定。 13.把心完全打开,去感受无常强大的威力,就能生起无所不包和不惧的慈悲心。 慈悲菩提—四 海涛 辑 1.激起慈悲心的有效方法,就是把别人想成完全跟你一样。 2.慈悲的力量没有边界。慈悲是最好的护卫,它也是一切治疗的源头。 3.如果你的动机是慈悲,那么所有的行动都是为他人的利益。 4.看看世界上无穷的苦难,不要浪费它所引起的爱与悲伤。 5.当慈悲心涌现的那一剎那,要保持敏感,运用那一闪而过的慈悲,集中注意力,进入内心深处,观想它、发展它、强化它、深化它。 6.当有人正在受苦,而你却不知如何帮助他时,你要勇敢地把自己放在他的位置去想,想象你正遭受同样的痛苦,而你要怎么渡过。这是解决我爱和我执以及启发慈悲心最好的法门。 7.一旦戒行清净,对他人就会有一种诚实和慈悲的感觉。 8.怀抱着大慈悲祈求开悟,以利益一切众生,即是菩提心。菩提心是整个修行之路的泉源和根。 9.众生,无论身在何处,都在受苦,把你的慈悲心自然而无量地投注在他们身上。 10.想要快乐,你需要心灵训练,你需要找回关心别人的慈悲心性。 11.当我们想要伤害他人时,其实是在伤害自己;当我们带给别人快乐时,就是储备了自己未来的快乐。 12.幸福之道,即是要培养慈悲心以及所谓「菩提心」的利他德行。 13.莎士比亚说:「我们祈祷上帝慈悲的事,自己也应该做些慈悲的事。」 14.慈悲就是慷慨的本质,这都是我们心灵清净的基础。 15.菩提心是觉悟者的慈悲心。 16.慈悲心能够激励我们精进修行、追求佛性。 17.透过真诚的观照和慈悲,体会他们的苦境,我们的同理态度至少在心理。 慈悲菩提—五 海涛 辑 1.德蕾莎修女说过一句话:「我们都不是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最平凡的事。」 2.融合智慧和慈悲是参与保育地球最有效的方法。 3.「了解」与「慈悲」是我们心灵力量的重要泉源,这两种能量与愚昧和悲观正好相反。 4.有烦恼一定没有慈悲,有烦恼的慈悲不是究竟的慈悲,是有污染的慈悲。 5.只要肯助人,人人皆可成为伟人,助人不必有高深的学问或过人的本领,你只需要有一颗慈悲的心和一个充满爱的灵魂。 6.慈悲心不仅是我自己的安乐之源,也是一切有情的安乐之源。它是一切安乐之源,包括成佛。为了供养这一切安乐给其它有情,我自己必须生起慈悲心。 7.慈爱能治愈人类的心灵,施与受者皆然。 8.慈悲就是舍弃自己,全面为自己以外的众生而奉献。 9.慈悲是佛教的根本。佛由于慈悲心,而投身喂施饿兽。 10.慈悲与爱,有什么不同?慈悲可以说是纯粹的爱。 11.佛陀说的无我,实际上就是大我。 12.慈悲是及于一切人的爱,不限于自己、自己的家族、自己的宗派,或自己的国家。 13.真正的慈悲心是无条件的。犹如慈爱的母亲照顾受苦孩子时所自然流露的关切与真情。 14.当慈悲心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们内心会涌现对众生的责任感,这时我们生起愿力,希望自己愈加精进以服务众生。佛教称此为获得菩提心的愿力,能够达到此境界者,即是菩萨。 15.度众生心即是摄取众生令生安乐净土之心,是心即是大菩提心,是心即是大慈悲心。决心把所有的众生从轮回的苦难中解脱出来并使他们成佛,这就是发菩提心! 慈悲菩提—六 海涛 辑 1.除却了慈悲,佛教就不可能存在。 2.修行者最大的财富就是慈悲,这是富于财宝的修行。 3.行慈悲有非常大的功德,如果连敌人也不忍加害,则是慈悲心的俱现。 4.修慈有十二功德,经上说:「眠于安乐,醒于安乐,不做恶梦,为人人所爱,也为非人所爱,众神守护,火、毒、刀所不能伤。心即统一,颜色清净,临终不昏迷。纵然不达最上(阿罗汉果),必至梵天界。」《弥兰王之问》 5.菩萨行是大乘佛教的本质,他们并且界定那是慈悲精神之具现。 6.有慈悲心者长命,有忍辱心者形善,好杀生者短命多病。 7.有慈悲善根的人,受神佛守护,天魔外道不近,何须祈祷! 8.慈悲的精神,是一切善行的根本。 9.慈悲行的实践者是苦他人之苦的人,求道者对一切众生起慈悲心,怀着代替众生堪忍苦的心。 10.奉献由同情生。愿意奉献的心,也是一种慈悲的心情。所以,慈悲是任何一个俗人也可以实现的。 11.慈悲是修行者的本质,千万不要遗失。 12.「有慈悲有道心,就不要苦于愚痴之人的诽谤。无道心而被认为有道心,就要万万谨慎。……刻苦、省约一切而有慈心,叫做真的行者。」《正法眼藏随闻记》 13.修行者的特色——深信因果,恭敬三宝,无限的包容,以及永不消失褪色的慈悲。 14.放下拥有,就拥有一切;放下对立,就超越因果;放下一切执着,是修行人一生的功课。 15.放下爱瞋得失的心,是最好、最快、最精进的修行方法。 16.诸苦所困,贪欲为本;诸烦恼中,瞋恚为最。 慈悲菩提—七 海涛 辑 1.慈悲心越强烈,就越能为他人而牺牲自己的生活,净除越多的恶业,累积越多的功德。 2.有强烈的慈悲心,就能让我们净除令人难以置信的大量恶业,并生起如虚空本身般广大的功德。 3.我们越能以慈悲心将日常生活奉献于他人,就能越迅速成佛,也能更迅速地引导一切有情成佛。 4.对自己的享受要消极,对大众的福利要积极。 5.记住恩,忘掉恨;「恩」让你觉得一切可贵,「恨」让你旧疾复发。 6.真正的生命是内在的智慧、仁慈、爱心的能源付出而展现的。 7.忍辱是力量,慈悲是武器。 8.自私是苦,慈悲是乐。 9.慈心即是一切安乐之因缘,对治瞋恨心的解药就是修慈悲法门。 10.德雷莎修女说:「散播爱心是一生的事,今天不做,明天就太晚了!」 11.慈悲具有拯救的力量,而怨恨只会招来诅咒。 12.诸佛菩萨都贴心地爱惜所有众生,一切众生当然也包含我们的敌人在内。 13.就如我希求安乐、希求离苦,一切其它如虚空般无尽的众生也是如此——他们也是希求安乐、希求离苦。 14.就如我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获得安乐且保护自己不受痛苦而努力,我们也应该为其它人的利益而努力,帮助他们获得安乐,免于痛苦。 15.透过思惟与禅修智慧,并长期精进地持续修行悲心与利他,你将能看到内心真的有改变。 16.利他心,即是他人的安乐先于自身安乐的心态。 慈悲菩提—八 海涛 辑 1.「修心」其目的是要在我们的思想中发起一种彻底的转化,进而帮助我们过慈悲的生活。 2.基本上,我们要设法以修心的方式,将对生命的平常自私观点转化成更为利他的观点,至少视他人的福利跟自己的一样重要,而最理想的是——视他人福利为远比自己的重要。 3.当我们去分析「自我」的时候,我们找不到一个独立于构成个体的身与心之外的自我。 4.「自我」从因缘的和合生起,这样的了解必须延伸到我们对其他有情众生的了解。 5.了解一切有情众生的珍贵,以及在这基础上培养出来的关怀,不能以怜悯众生作为基础,也就是认为他们比自己卑微的心念。 6.关怀其它有情众生,了知他们的珍贵,并基于尊崇与尊敬,视他们为优于自己。 7.刻意培养一种视他人为优于自己、并值得尊敬的心念,就可以为自己提供一种自制的基础。 8.要反制瞋心,就应该培养慈悲心。要反制对某一个对象的强烈执着,就要针对这个对象培养不净观,思惟它不可取的本质等等。要反制傲慢,就要思惟自己的缺点,以产生谦虚感。 9.要耕耘自心,让自己能够同情邪恶众生,并跟他们和睦相处。 10.真正修心的行者,被鼓励去接受挫败,拱手让出胜利给他人,并避免爆发怒气。 11.我们内在的心境、心念与情绪,需要彻底转化及修正,但我们的外表应该维持不变。 12.所有众生在某一个过去世里都曾是自己的母亲,将我们生下、扶养,保护我们不要受伤害,即使现在有人显得对我们有伤害,我们也应该忆念这样的恩情。
------------------------------------------------------------------------------------------------------------- 更多HT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