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许士群:生活中的修行 |
 
许士群:生活中的修行
许士群 主讲 林杏嬬 笔录 ◎ 前 言 感谢张慈田老师于民国七十九年起,在学此课程中所给予我的启发及教导,日后一直都觉得很实用。过去自己常陷入矛盾,遇到小事情就容易纷乱,至今能够训练出一种能力,在短时间内重新微笑,重新放松,这是我学佛的经验。平时为公务、家庭、孩子占去了大部份时间,较没有办法以专业立场与别人砌磋,但我认为没有关系,学佛能实用就好,世间有如百货公司,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环境都存在,只要把自己的角色做好,活得没有负担,才是重要。 ◎ “我”的察觉 要了解人及社会之前,要先了解自己是活在什么样的世间,及家庭环境、工作,自己是个怎样的人。佛教在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我”,“我”到底又是什么?“世间”是指什么?须先有基本认识,才能确定学佛的目的及调整生活的方向。我们就先来了解人的构造,可做个实验,耳朵塞住就听不到声音,不管别人在骂或赞美、声音大小,音乐好听不好听,都听不见,人以六根(眼、身、鼻、舌、耳躯、思维)来接触外界,当声音进来,我们会有反应,在反应中展现自己的本性,就本性是当时自己的状况,我们无时无刻活在各种情境中,贪、嗔较能察知(喜欢什么东西?排斥什么东西?)但“痴”较难证明,有一种状况能证明就是“后悔”,“后悔”是感觉以前不对,就是以前痴。平常一天当中在贪、嗔、痴中打滚好多次,在滚滚红尘中要如何让自己定下来,就是现在开始无贪、嗔、痴,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即如何在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内外交融过程中达到心境平稳、喜悦、清楚、财信,这就是今天要跟大家探讨的。 现在让我先作一分钟的思考,自己问自己为何来这里?想做什么?以前常问朋友说:“你自己知道你有在呼吸吗?但大部份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呼吸,大部份不知自己在做什么。有人会说过去是梦,几十年像是昨天才过,其实是一直活在迷迷糊糊中,我建议现在开始养成每一秒钟的清清楚楚,就不会对过去的感觉是梦,尽量培养一种习惯,就是每一秒都清清楚楚。再者认清自己和环境是什么关系?这样才不会有梦的感觉,没梦的感觉就清清楚楚,越来越有自信。如果稍加观察,其实我们有很多的烦恼、害怕是来自于幻想,不知会怎样?举例来说,自己的房子已住了几十年,晚上电灯关掉了,半夜起床还是会怕,其实不是怕看不见,而是怕不知是否有鬼,因我们不知,有猜测的成份,它会引起恐惧,所以平时要清楚自己在猜测什么?人是复复杂杂,很容易本末倒置、前是后非、朝三暮四,今天否认昨天,明天否认今天,早上决定的事下午后悔,下午答应别人晚上说不要,“我”到底怎么?同样的一个人每个时候都不一样,要自己去找答案,没有标准答案。 ◎ 清楚当下的观 要具备如何的能力,才会活得有自信、清楚、喜悦、平稳?依个人浅见是要具备“知”,不只是道理或观念上清楚的知,可以说是内观的能力,例如,我们在观念上知要有礼貌,但却没有看到自己是否对别人有礼貌,说“人不可这样”,但说别人时,自己也是这样,这就是知但没看到,有的是看到但做不到,心与行不能配合,知但做不来,所以要有内观能力,观的意思也可比喻探照的意思,例如静坐时,不想什么,只注意呼吸;若有念头,或冲动的感觉就叫“观”,接下来介绍如何来具备这种能力。 ◎ 内观的目标 前面所说的是要给自己目标,在内观方面须做到几点: 一、平时在工作休息时,利用三分钟的静坐。较没有基础的,可安排晚上睡前十分钟的静坐及早上醒来时半卧躺放轻松,观察呼吸三分钟后再观察自己当下的心境,是否还有在呼吸,先由此开始,再慢慢观察下床的动作是先左脚或右脚下床,再来是穿衣服,拿东西的过程,透过较详细的观察,可证明一件事:世间上实际没有一种神秘的东西,没权威的东西,大部份的神秘是加上包装,而权威是因为怕他,所以怕及莫明其妙的烦恼是来自于猜测。 现在所说的是较高的理想,一开始做不到,可先培养一种想法,我们知就说知,不知就说不知,有人问我是否有上帝,我会回答说不知,因要说有就必须证明它存在,要说没有也是要证明存在,没办法证明就要说不知,说“不知”这一句话是很有自信在说,不怕漏气,确实不知,如说知,再问长的什么样子?迫问下去,会变成互相争辩,争辩就是离开理性了,为了“上帝”两个字,好朋友变仇人是很奇怪的事,所以养成如实知的习惯,清楚就不会有神秘。而对父母、兄弟、朋友、老师不以权威相处,以尊重、关心相处,彼此会更贴切。 二、内观较深的人,会清楚世间是无常的。这不是背书或听人家说的而把它记起来,“无常”这两字必须有气魄地说自己发现,以发现者的立场来站立,别人以为常是别人的事,自己肯定认为无常,感受、想法甚至身体的状况都是无常,本来想听演讲,还是去朋友家?想法反来覆去,早上四点睡觉,六点起床,洗脸、吃饭,下午来图书馆然后回去,只要好好观察,包括内在都是在变化,甚至身体一分一秒都在变化,而这种发现不是别人告诉的,是自己所发现的,如果是看书得来或背来的,都不是自己发现的,必须是从自己本身发现的才是真正知,一直深入观察到最后就会确定,这时就轻松。有很多事情就尽力做,如做不成,就只好这样接受事实,没有任何负担,这叫做很积极但没有业绩压力,会成为快乐轻松的人,因为垃圾已清了。 透过内观而发现世间无常的人,就慢慢会放掉强求很多事情,“一定要这样,一定不要这样”的心情会慢慢放掉,不要担心变消极,可试试看。 三、人、事、物的变迁是复杂的互动关系,所以要建立游戏规则。也要了解人的规律及大自然,大环境的规律,因活在大环境中所以和它息息相关,我们不能离群索居。像一个闭关三十年的人,还是要有人拿东西给他吃,不是真的把自己关起来,必须要与环境相处,这点必须认识。 四、是不杀生。这里说的“不杀生”与一般的不杀生不同,并不是不杀动物的意思,“生”指的是当下展现,存在不杀生指的是不否定当下展现之意。例如,“这朵花为何放在此地,为何都是土,有不能接受的感觉。”但调整心情,第一秒钟,“咦?它存在这地方。”不要否定当下的产生,它就是在这里,先接受它,就不会有预设的立场,而不会认为花放在这里是错误,以较轻松的心情接纳它,才再来了解它为何放在这里,那将会培养以事论事而不会以情绪论事的习惯。 ◎ 内观的技巧 现在介绍一些自己想到的技巧,做为参考: 一、有事办事,没有看呼吸的习惯。看有观察的意思,以自然用平稳的心情看呼吸就是在打坐,一般人平时要做生意、做工,没办法一整天过专心专业的修行,培养随时回来看呼吸的能力,对自己帮助很大,能让自己放松且训练专注的能力,如要变成各位的经验必须各位自己去做。 二、培养念兹在兹的习惯。还没办法成为一种能力,只要成为习惯就好。例如,拿杯子时就眼到、手到、心到、眼睛看到,心知要拿杯子,手拿起杯子知道,拿什么都清楚,就像机器人动作。 三、要加强无常观。从开始到现在已坐有四十分钟,没有改变姿势的人举手,(没人举手)都会改变。心里千头万绪都是在变化,要把它看清楚。有时会追求喜爱,排斥不喜爱的。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要去看清楚,从今天开始培养,对无常的确认,喜欢也是无常,不喜欢也是无常,有段过渡时期就叫中性,能保持在中性,会很平稳,随时让自己在追求喜好与讨厌之间能回到平稳的心情,如何回到平稳的心情?看喜欢、不喜欢,以看舞台剧、电视剧在表演的心情这样来看,用这种心情来看自己的心情,把自己跳出来,客观的看自己,这就可以建立自己在看喜欢与不喜欢的距离,才能清楚心情的变化。 四、知与行动要一致。在做的当中会有拉锯战产生,例如,要布施,但钱要出来都会舍不得,并且找千百个理由,想要拿出又没拿出,心想要做与做之间的拉锯战会痛苦。 五、人生乃是一场不断的行脚。生命的每个阶段都在体会无常,我最近在推动修行园之建立,其中强调每天都要换床位,看自己会不会不甘愿,今天睡A床,明天睡B床,试试看,我有试一星期真的感到好烦,在家中选三位床,一星期内转来转去。 我认为这要学习,晚上从A床转到B床睡须搬棉被、衣服及其它东西,会发现自己负担太多了,对自己太啰嗦,所以会训练自己简单,而它不是观念,要成为实际,从这样会舍掉不必要的垃圾,可先由睡觉地方先训练,慢慢到很深内在的变化心情,因心情、想法整天都在变化,其实它是在行脚。我曾经请教泰国的出家人在森林三个月行脚的训练,一开始有八人共住,后来分成二组,每组有四人去睡坟墓,二组人彼此看不见,然后经过两天再分成两人一组,再经过三天就一人,此时考验来了,晚上一人睡在坟墓都没有朋友,就会知道。还有早上起床就要决定往那个方向走,不能后悔,不管遇到任何状况,有没有托钵到东西,到了黄昏就找地方睡觉,当中不可改变方向,过程中会经过很多心情,经过三月的训练,会养成独立的个性,行脚最重要是培养出中能坦然接受一切不如意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