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HT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07-064贴近佛法的生活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HT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07-064贴近佛法的生活

   贴近佛法的生活—一        海涛  辑

  1.「修持」意指自身与佛法合一,而非视其为离我们之外的一样东西。当我们和佛法(佛陀的法教)融合为一时,便能把佛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那时就是真正修持佛法的开始了。

  2.修行佛法,从己身出发。它以处理我们心的负面为开始,并使我们内在所俱足的一切本善升起。

  3.我们心的本性是本然清净且善良的,它可以通过修行,消除心的负面(烦恼障)而显现出来。

  4.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的想法,也就是一种我执的心理——这是万恶的根源。

  5.我们心识中的恶根,源于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它就像屋中的梁柱一样。轮回之屋没有我执之柱的支撑,就不能存在。

  6.我执的心态,或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就有如心脏位居人体中心一样,它是我们负面情绪和烦恼(例如,贪、瞋、痴)的基石。

  7.修持禅定,基本上就是在烦恼升起时,马上察觉对治。

  8.在佛教里,初学者修持禅定的打坐,就是一般所谓「止」的禅修。

  9.在「止」的禅修中,我们才能真正地把精神和注意力导向当下。

  10.一开始做「止」的禅修时,它会帮助我们把精神导向呼吸专注的这事上,同时,我们也在处理自己的烦恼障。这是由于当我们专注于呼吸时,心中就没有其它空间容下任何烦恼。

  11.即使我们心中生起烦恼,也会立刻察觉。日常生活中,当我们的贪、瞋、痴等升起时,往往自己不知不觉。但在禅修中,我们要训练自己在情绪变动的剎那,就马上察觉。在烦恼一生起时就察觉,是件很重要的事。

  12.察觉自己的烦恼,就像控制车子速度的排文件一样,它不能使我们的车子一剎那间完全停下来,但能减缓车子的速度。

  13.在减慢速度的过程里,留给我们和车子一些空档,让我们有时间运用智慧去取得驾驶、穿越马路的行人、和车子三者之间的安全。

  贴近佛法的生活—二        海涛  辑

  1.如能察觉烦恼,不论何时瞋心升起,我们都不会再受它摆布。我们要试着把自己和瞋念分开,不要随着瞋念或嫉妒等的念头转。

  2.佛法就是在处理我们的烦恼障,例如心中的贪、瞋、痴等毒素。

  3.在处理三毒的过程中,我们的心本俱的善,就会显现出来。

  一、我们培养爱心和慈悲来对治瞋恨;

  二、开拓我们的心智来克服愚痴;

  三、显现知足的善性来对治贪婪。

  4.当我们降伏恶念时,每个人本俱的善良根性就会展现出来。

  5.佛陀教导我们每个人都要自立,并独自走上解脱开悟的道路,在修行的路上没有幻想,一切都是稳扎稳打,脚踏实地的。

  6.在佛教里,我们常提到「宝贵」的人身,意指暇满无缺——五官俱全、身体健康;心识上的特质,例如:信心、勤勉、智慧(智识)也都完备。

  7.生理和心理都具备了这样的条件,这样的人才能修持佛法,也才是所谓的暇满珍贵的人身。

  8.如果能以真诚的态度来帮助别人,经常想到别人的利益,自己便会比从前更快乐。

  9.如果老认为自己是最重要的,自己应摆在第一位,别人其次,结果便会适得其反,自己的利益总是最后才到来。

  10.我们必须了解忍辱的利益,才会有助于对敌人或对那些找麻烦的人生起真正的慈悲,否则我们慈爱的态度只是片面或偏颇的。

  11.如果真正努力修习忍辱,那么即使在怒气爆发时,我们仍能学习让爱与慈悲生起。

  12.通常我们慈悲的意识都夹杂着欲望或执着,主要的原因是这种慈悲的觉受只能针对特别亲近的人而发。

  13.如果我们能在心中培养爱与慈悲的美善,观想他人因你的慈悲良善而得到快乐,就能驱使我们超越这个分别心、执着心的狭隘心胸,并增强了我们放下、不执着的能力。

  贴近佛法的生活—三        海涛  辑

  1.皈依时,如果我们发心断除恶行并且生起利他的心,那么,不管我们的习气多重,这种大愿终究会引领我们到达觉悟的境地。

  2.在金刚乘,皈依的对象有六个。除了佛、法、僧外,行者还要皈依三根本:上师、本尊、以及勇父空行和护法。

  3.佛陀在世时,曾预言在未来末法时期,他将化现为上师的形相,以便追寻者能得其指引和护佑。

  4.上师通常是一位已经圆满深广修持、证得高度精神成就的大师,是由一个真实不虚的不间断传承所授予他宏扬法教的资格。

  5.即便我们获得人身,具足聪慧,且值遇佛法,若没有上师的指引,在修行道上也很难有重大的突破。

  6.我们未开悟的心,受累世以来积习的牵引,没有上师超凡的内观能力和指导,便很难降服它们。

  7.上师是三宝的具体化身,尤其是佛的化身,为加持根本。本尊是诸佛的示现,以各种不同形相展现出佛性,契合各种不同根性的行者。

  8.当行者认知自己的身口意与本尊的身口意无别时,便可了悟到自己本具的佛性。

  9.勇父、空行与护法是觉悟者,他们行息、增、怀、诛等四种佛行事业,为行者消除修行的障碍。因此,他们被称为佛行事业的根本。

  10.佛法的学习即是修行、即是功德的积聚——任何善业、善行的积聚。功德可以带给我们智慧、带给我们对真理实性的了悟。

  11.如果我们学习一句,或一段佛陀的法教,便会让我们的智慧更敏锐,积聚更多功德。当智慧增加而且变得更敏锐时,便离真理实性——对实相的了解与证悟,更近了。

  12.如果我们学习或教导一句佛法——仅仅是一句,所积的功德将远比供养珠宝或任何的宝物为大。

  13.学佛法是要找出真理——最真实、最真实的真理。学佛法使我们方便趋进「究竟」真理的了解和证悟,而这也是禅修的目的。

-------------------------------------------------------------------------------------------------------------

更多HT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高振农:民国年间的上海佛教净业社

HT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07-063生活智慧语录

HT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07-059慈悲心.菩提

HT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07-058慈悲之道

HT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07-061慈悲的导引

 

后五篇文章

高振农:马祖道一与江西洪州禅

HT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07-065慈悲愿

HT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07-067人生的目的与

HT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07-066学佛的次第

HT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07-068上师是三宝的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