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HT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07-094菩萨善戒 |
 
HT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07-094菩萨善戒 菩萨善戒—一 海涛 辑 1.学菩萨戒者当修二事:一者、慈心,二者、信心。菩萨修集如是二法得信解心。 2.云何菩萨修集信解? 一、明信三宝及其功德。二、信佛、菩萨不可思议。 三、信真实义,信有因果。四、信诸众生有种种业、种种业果。 五、知善方便及非方便,自信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自知得义。 六、义者,所谓无上菩提、智菩提、方便菩提。 七、方便者,谓菩萨戒乃至三十七品。 八、菩萨戒者,闻说法时心忍信受,所谓十二部经。 3.菩萨摩诃萨欲学菩萨戒者,当修信解,常乐求法,常乐说法,见持法者深生供养,如法而住,教诲弟子住正法中,善知身、口、意业方便。 4.云何为法?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果,是名为法。是六种果凡有四事:一者修集道故,二者庄严菩提故,三者自他利益故,四者得后世大善果故。 (一)菩萨布施四事。 一、菩萨行施,破坏悭贪。 二、庄严菩提道,摄取众生,为菩提道令行布施。 三、欲施、施时,施已欢喜,是名自利;断除众生饥渴、苦恼、寒热、恐怖,是名利他。 四、舍是身已,获大自在,饶财尊贵,是名大果。 (二)菩萨持戒四事。 一、菩萨摩诃萨受持禁戒,除灭恶戒。 二、庄严菩提道,摄取众生,为菩提道令持禁戒。 三、离破戒怖,卧安、觉安,心无悔恨,欢喜悦乐,是名自利;于诸众生无有害心,施众生无畏,是名利他。 四、持戒故,受人、天乐,得道涅槃,是名大果。 菩萨善戒—二 海涛 辑 (三)菩萨忍辱四事 一、菩萨摩诃萨修于忍辱,破坏不忍。 二、庄严菩提道,摄取众生,为菩提道令修忍辱。 三、若自、若他远离怖畏,是名自利、利他。 四、以忍因缘无有瞋心,眷属不坏、不受苦恼,心无悔恨;舍是身已,受人、天乐,得道涅槃,是名大果。 (四)菩萨精进四事。 一、菩萨摩诃萨勤修精进,破坏懈怠。 二、庄严菩提道,摄取众生,为菩提道令修精进。 三、卧安、觉安,离诸烦恼,增长善法,身受安乐,是名自利;菩萨精进不恼众生,打掷呵骂,是名利他。 四、舍是身已,受人、天乐,身得大力,获菩提道,是名大果。 (五)菩萨禅定四事 一、菩萨修定,坏破乱心。 二、庄严菩提道,摄取众生,为菩提道令修禅定。 三、现世受乐,身心寂静,是名自利;以身心静故不恼众生,是名利他。 四、舍是身已,受清净身,安隐快乐,得道涅槃,是名大果。 (六)菩萨智慧四事 一、菩萨摩诃萨成就智慧,破坏无明。 二、庄严菩提道,以四摄法摄取众生,为菩提道修行智慧。 三、以知法界故,身受安乐,是名自利;能教众生世间之事及出世事,是名利他。 四、能坏烦恼、智慧二障,是名大果。 ◎菩萨戒义 1.若有修集是菩萨戒,得真实智,知见诸法无我、我所,知诸法性,是故于法心无所着,亦说世谛、第一义谛,见一切法,其心平等,能大惠施。 菩萨善戒—三 海涛 辑 2.以施因缘善知世事,虽学世事心不厌悔,悉得了知,得大念力。虽知世事,心无憍慢,常教众生不生悭悋,以巧方便善教众生世间之事。 3.为令众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菩萨于是世间之事勤心修集,无有厌悔。若见众生受苦恼时,即得增长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4.菩萨如是增长善法,不生憍慢,于诸众生生怜爱心。菩萨如是增长智慧,不生憍慢,破坏众生种种邪见。 5.菩萨若得世间三昧、出世三昧,不显己德,令他供养,不为世法之所污染。菩萨尔时成就、具足无量功德,名菩萨戒。 6.菩萨摩诃萨所有善法,悉以回向菩提之道,名菩萨戒。 7.过去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由成就菩萨禁戒,未来、现在亦复如是。 8.菩萨摩诃萨受持三世诸菩萨法,能以佛法教化众生,至心修行菩提之道,为菩提道不惜身命。不惜身命是菩萨戒。 9.惜身命者终不能得菩萨禁戒,乃至悋惜一钱之物亦不能得菩萨禁戒。 10.菩萨摩诃萨为众生故受身畜财,若于是二生吝惜心,假名菩萨非义菩萨。 ◎菩萨摩诃萨因禁戒因缘而得成就无量功德: 1.菩萨若能不惜财命,当知则能利益众生,能行忍辱,能坏瞋恚、嫉妒之心。 2.了知世事,善解方便,能坏众生所有疑心。能自增长菩提果因,善能调伏所有诸根。 3.不为四倒之所倾动,能解诸法甚深之义。能得具足四无量心,成就五通、四无碍智。 4.毕竟能观十二因缘,逮得菩萨一子之地。 5.能得常、乐、我、净之身。得大自在无上涅槃,善能开示方便涅槃。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无量功德,皆因禁戒因缘而得。 菩萨善戒—四 海涛 辑 ◎菩萨所为一切皆为成就众生 1.菩萨摩诃萨成就、具足菩萨戒者,能为一切众生仆使。若为众生之所瞋骂、打害、劫夺,则生慈心。 2.若见众生厚重烦恼,发怜愍心,为欲破坏众生烦恼。 3.系心思惟诸善方便,于诸众生心无奸曲,任力所能施众生乐,不求恩报,不怀瞋恨。 4.为坏众生瞋恼心故,思惟方便,知恩、念恩。 5.无有求者,先意行施。若己所有不施求者,不得成就菩萨禁戒。 6.求者三至,若不施者,是名犯重。不犯者,若以方便善语慰喻,令彼求者不生恨心。 7.求者二种:一者、贫穷,二者、邪见。不施贫者则便得罪,不施邪见则不名犯。若不犯者,是名善行。 ◎云何为菩萨具菩萨戒? 1.菩萨至心念菩萨戒,懃求佛法,乃至一句、一偈、一义。 2.若见说者,心生恭敬,欢喜乐闻,不轻于说法者,己身于说法者不求其过,至心奉敬,如从佛闻。 3.若说法者悋法不施,应以钱财乃至身命供事、奉献。若有菩萨能如是者,名义菩萨。 4.菩萨若能至心听受乃至一句、一偈、一义,三界烦恼皆悉萎悴。 5.具菩萨戒菩萨至心求佛语时,渴法情重,不惜身命,设蹈热铁猛火之地,不以为患。 6.菩萨摩诃萨以一偈故尚不惜身,况十二部经!为一偈故尚不惜命,况余财物! 7.以闻法利身得安乐,深生信心,得柔软心,直心正见。见说法者,如见父母,心无憍慢。 8.为众生故至心听法,终不为己,为增众生所有善根,听受正法,不为利养。菩萨为众生故受菩萨戒,不为自利。 9.为正法故不畏王难、饥渴、寒热、虎狼恶兽、盗贼等事。 10.先自调伏烦恼诸根,然后听法,非时不听,至心听法,恭敬说者,尊重于法。是名菩萨具菩萨戒。
------------------------------------------------------------------------------------------------------------- 更多HT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