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开悟的珠喜尼师 |
 
更多近现代百年高僧事迹 开悟的珠喜尼师
堪布央噶是上一世纪西藏康地格芒寺著名的教授及该寺的住持。他是华智仁波切在佐钦旺波丹嘎亲近的弟子。 一位谦虚的尼师叫珠喜,她非常虔信博学的住持堪布央噶和转世喇嘛木拉珠古。她总是很留心他们的教学,服侍他们并且不断地禅修。 珠喜相当害羞,如果僧人取笑她,她就会哭。有一天在听法时,她放了一个屁,大家都笑了,她就开始哭泣。后来珠喜觉得必须向堪布央噶道歉;堪布郑重地告诉她不须担心。 珠喜从不曾住在寺院。每当堪布央噶教学时,她就在邻近地方搭一个小帐篷,用随身带来的食物维生。开示一结束,她就静悄悄地消失,继续自己的独修。 她的双亲十分富有,珠喜是家中的独生女。他们非常愿意资助她,如果她愿意,大可在家与父母过着舒适的生活。虽然他们经常送她东西,她却从不保留,甚至当她回家探亲,珠喜也在外面搭帐篷,从不走进屋子。 有一次,当珠喜回去探视父母,她搭好帐篷,走到河边,脱下衣服下水洗澡。每个人都大为震惊。她母亲对丈夫说:“珠喜已经完全疯了;她一定出了严重的毛病。” 当珠喜从河里回来,她母亲叱责她说:“你认为你在做什么呢?” 珠喜回答:“我想进屋子里做最后一次的拜访。” 她母亲说:“你怎么啦?你疯了吗?你从不踏进家门,今天你突然想要进来,你还好吗?” 然而,珠喜的父亲说:“这是一定有理由的,让她进来吧,你以前总是要她进来的啊!” 她母亲说:“你真不知羞耻,你在河里赤裸的洗澡,现在你要进屋子里来,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珠喜进入屋里,逗留一整天。然后她拿起一册龙钦巴尊者著名的《七宝藏》,说:“这是最珍贵的《七宝藏》,这一册书曾经被堪布央噶和木拉珠古加持过。” 然后,珠喜回到旷野去修行。几天后,她回来了。那时她直觉地知道她的上师木拉珠古才刚圆寂。 事实上,她的父母早已知道这个消息,但不敢告诉她,因为珠喜非常敏感,而且她的举止已不太寻常了。珠喜说:“你们知道木拉珠古已圆寂,但你们却不告诉我。” 双亲回答:“我们很替你担心,怕告诉你之后,你会承受不了。” “没有什么好担心的,”那位尼师答道,“这一点都没什么两样,我的上师在我的心中。” 珠喜再次解释说《七宝藏》那册书曾经被堪布央噶和木拉珠古加持过,“世上没有比这册书更珍贵;有了它你们就不需要任何其它的东西。你们应该将这册书放在佛堂上并向它顶礼。没有人能想出比这册神圣的书更珍贵的圣物。在我离去之前,你们每人都必须将它放在头上,并且虔诚地祈祷,那么没有一事一物是不能达成的。” 父亲全然愿意接受这加持,但他的妻子说:“我曾亲自从堪布央噶和木拉珠古处接受灌顶和口传,我不需要把你的旧书放在我头上!” 但她的丈夫告诉她:“不要这么说,她是我们唯一的女儿,也是一位尼师。这是一卷加持过的书,不会有伤害的,就照她的意愿做吧。” 之后,珠喜恭敬地将《七宝藏》安置在家中佛堂上,然后便回到她的营帐。 当夜下了大雪,翌晨,珠喜走了。 她母亲悲泣地说:“她现在真的全疯了!她在暴风雪中走丢了,我们必须去找她。” 珠喜的父亲发现雪地上有脚印,他循着脚印爬上房子后面的山丘,找到一件尼师的袍子和上衣。最后他在一个荒凉墓地,迎着风的丘顶上发现他女儿,全身赤裸,以禅定姿势笔直坐着,手结着度母女佛的姿态,她已死了。 他非常感动但并不伤恸,他亲生女儿已能自觉地超越生死的痛苦轮回!端坐在那里,她显现出古时开悟的瑜伽大师的行止。 更进一步的探究,虔诚的老父发现她虽已死了,但是她心窝附近仍是温热的,正如西藏瑜伽和医书上所描述一般,很显然地,她是融于甚深禅定的净光中,这种禅定在死亡之后,投胎之前的中阴状态时会持续着。他不敢移动她的躯体,就让珠喜保持原来坐姿。 很巧地,堪布央噶与他的随从路过附近,要前往佐钦寺。珠喜的父亲拦下了这行伍,叙述着所发生的一切。 堪布央噶前去探看。持续三天,珠喜保持在她非凡的禅定中,坐在雪中犹如一尊美丽、没有装饰的度母。她的皮肤泛着粉红半透明的颜色,仿佛她只是静止不动而已。堪布央噶和他的弟子们在附近扎营。 三天后,躯体塌陷下来,所有温热和生命的征兆消失了。堪布央噶吩咐僧人们准备一个通常是为喇嘛所做的那种小型荼毗舍利塔,对珠喜的遗体表示恭敬。 随后准备了火供,堪布央噶很仔细且隆重地举行仪式。更且,他宣布珠喜是一个特别的转世者,是一位证悟的尼师。在她的骨灰中,发现了一尊非常清晰、自然形成的白度母相,那是从她的一节脊椎骨形成的。这节有图像的骨被视为舍利供在格芒寺。 堪布央噶吩咐将剩下的遗骨做成一个小的钟型舍利塔,这件圣物被视为精神宝藏,也被小心地保存着。 ──摘选自《The Snow Lion’s Turquoise Mane》,即《雪狮蓝绿色的鬃毛》。 更多近现代百年高僧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