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张秉全:厌离行与欣求行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张秉全:厌离行与欣求行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如天普盖,如地均擎。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乃我释迦世尊彻底悲心所流出绝待圆融之大法也。藕益大师说:“能令末法多障有情,依斯(即持名念佛法门)径登不退。”又说:“阿伽陀药,万病总持,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华严奥藏,(指入法界品结末,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法华秘髓,(即经云: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

  净土持名念佛法门,以信愿行(行即持名)三法为宗。如鼎三足,缺一则蹶。藕益大师说:“信则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关于六信内容,备详要解,此不备引)“愿则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行则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或指平时一日至七日能一心不乱,或至临终时,佛愿摄受加被,一念或十念得至一心不乱。何以少时亦得称一心不乱?命终时更无后念故。又:心佛一如,念念即佛,更无可乱故。)

  愿之一字,在三资粮中,实居举足轻重地位。承前启后,关系非浅。藕益云:“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而信若无愿,即为虚信。行若无愿,即非真行。(持名而不发求生西方之愿,唯获人天福报,福尽还堕,故非真实了生死行)此一愿字,实含厌离行与欣求行。在四宏誓愿中,依苦谛发众生无边誓愿度,依集谛发烦恼无尽誓愿断,属厌离行。依道谛发法门无量誓愿学,依灭谛发佛道无上誓愿成,属欣求行。净土持名念佛行者,如何修此厌离行与欣求行?智者大师《十疑论》说:“欲决定生西方者,具有二种行,定得生彼,(指极乐国)一者厌离行,二者欣求行。”

  “言厌离行者,凡夫无始已来,为五欲缠缚,轮回五道,备受众苦,不起心厌离五欲(之境),未有出期。为此常观此身脓血屎尿,一切恶露,不净臭秽……行者若行、若坐,若睡、若觉,常观此身,唯苦无乐,深生厌离。(广如不净观所说)又发愿:愿我永离三界杂食、臭秽、脓血、不净、耽荒五欲男女等身。愿得净土法性生身。此为厌离行。”

  “二明欣求行者,复有二种:一者,先明求往生之意。二者,观彼净土庄严等事,欣心愿求。”

  “明求往生意者,所以求生净土,为欲救拔一切众生苦故,即自思忖:我今无力,苦在恶世,烦恼境强,自力业缚,沦溺三途,动经劫数。如此轮转,无始以来,未曾休息,何时能得救苦众生。为此求生净土,亲近诸佛,若证无生忍(乃圆教初住、别教初地,分破一品无明,分证一分三德之分证佛果位)方能于恶世中救苦众生。”《往生论》说:“发菩提心者,正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者,则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者,则是摄众生生佛国心。”也就是说,行者所以发愿求生净土者,其目的是为了度众生,而不是为自身求安乐而求生净土。此即是菩提心。净业行人若唯为自己求安乐而求生净土,则违菩提心,不契弥陀度生之心,则生佛不易感通,恐会失去临终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之殊胜利益,不可不知。所以此一愿字,实含菩提心内容。藕益要解云:“深心发愿,即无上菩提。”即是此意。

  “二明欣心愿求者,(行人)希心起想,缘弥陀佛,若法身、报身等。金色光明,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放八万四千光明,常照法界,摄取念佛众生。又观彼净土七宝庄严妙乐等,备如《无量寿经》、《观经》十六观等。常行念佛三昧及施戒修等一切善行,悉以回施一切众生同生彼国,决定得生,此为欣愿行也。”由于观想一门,末法时代,人根陋劣,心粗境细,观道难成。由是大圣悲悯,劝令持名。若能声声相续,则念念即佛。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与观想无异。所以不劳观想,持名即可,以观想难,持名易故。印光大师云:“愿离娑婆,如囚之欲出牢狱,绝无系恋之心。愿生西方,如客之思归故里,岂有因循之念。”其发挥厌离行与欣求行,可谓善于形容者矣。

  须知发愿,并非只在朝暮课诵毕时,念一遍回向文即了,还须于行住坐卧念佛中,念念具欣厌之心,求生之想,始为圆满。《普贤行愿品》陈述十大愿王,结末皆有“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之语。即是常时发愿也。唯其如此,所以“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设非一切时中,念念欣厌在怀,何能令此愿王导归极乐世界。

  复次,厌离、欣求二行,《弥陀经》与《无量寿经》文字虽有详略,义无增减。弥陀经先说依报,后说正报种种功德庄严,实为启发行人生起欣求极乐之心。而末了说五浊恶世证果之难,实为教诫行人厌离此土之语。无量寿经则广陈极乐依正种种庄严之相,即为谆勉行人修欣求行,而末后详述此土五苦五痛五烧情状,即教诫行人修厌离行之文。

  问:《坛经》说:“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求生何方?答:法门宗旨不同。故修法有异。禅宗从真如门而入,直究不生不灭之自性本体,所以说不可舍东取西,厌此(土),欣彼(土)。从宗门立场言,说法无错。净宗从生灭门而入,是胜异方便,即权即实,无妨取舍。故世尊金口诚言:有世界名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广陈彼国依正庄严,劝人信愿求生彼国。宗门人主张不取舍,原是醍醐,若用于念佛法门,则反成毒药矣。须知此厌离行与欣求行,虽有取有舍,亦非心外取舍,要皆不离自心。藕益大师云:“娑婆即自心所感秽(土),理应厌离。极乐即自心所感净(土),理应欣求。”此之取舍,不可误认为取相分别,情执深重。《妙宗钞》说:“取舍若极,与不取舍亦非异辙。”故净宗行人放心取舍,修此厌离行与欣求行可也。

 
 
 
前五篇文章

超然法师:岁月枯思 橘花香

超然法师:岁月枯思 没娘的小孩

超然法师:岁月枯思 轻快的小溪 腊梅

超然法师:岁月枯思 有风来访

超然法师:岁月枯思 午后的时光

 

后五篇文章

超然法师:岁月枯思 早起踏青的人

张秉全:一心不乱往生乎?信愿持名往生乎?

超然法师:岁月枯思 立夏抒怀

超然法师:岁月枯思 佛诞赞歌

超然法师:岁月枯思 一种欢喜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