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陈星桥:公案趣话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陈星桥:公案趣话

 

  公案,原指官府判决是非的案例,禅宗借用以指前辈祖师的言行范例。佛教公案故事极多,如拈花微笑、菩提本无树、磨砖成镜、南泉斩猫、吃茶去等等。它们既是佛祖修证境界的体现,也是禅师教化门徒、传佛心印的一种方便,不仅寓含深刻禅机,充分体现了禅宗的特点,而且具有丰富的辩证法和历史文化内涵。

  黄檗希运在《传法心要》上说:“既是大丈夫,应看个公案!”可见禅宗“公案”一词早在唐末即已出现,但“公案”大量应用于禅僧的参禅活动,还是在五代至两宋。而随着禅宗的发展和文人骚客与禅僧的广泛交往,禅宗“公案”对我国各个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活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并留下许多逸闻佳话。

  1、 拈花微笑

  相传印度教的最高神“梵天”有一次恭请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上登坛讲法,一时间众神毕集,仙乐齐鸣,释迦佛在弟子们的簇拥下走上法坛坐定。这时,梵天恭敬地走到佛的面前,请佛说法,并呈上一枝贵重的金色波罗花。释迦佛接过这枝花,仪态安详而庄重,众神与佛弟子则翘首以盼,整个灵鹫山霎时间安静下来。可释迦佛却一句话也未讲,只见他慢慢地举起手来,手上只是擎着那枝金灿灿的波罗花,大众的眼神则随着那枝花从左移到右,从上移到下,用心揣度而不解其意,相顾愕然。

  这时,站在佛下首的一位叫做摩诃迦叶的老比丘破颜含笑,那笑容中蕴含着无限的深意。这情景马上被佛看到了,他开口说:“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与摩诃迦叶。”灵鹫山顿时沸腾起来,大家纷纷议论着刚才发生的这件奇特而神秘的事。

  从灵鹫山回来后,释迦佛就将摩诃迦叶带到多子塔前,并在自己的旁边为迦叶安排了座位,让众僧将自己和迦叶围在当中,然后将自己的金襕袈裟和钵做为信物交给迦叶,语重心长地说:“我把正法眼藏传付给你,你要护持,再传付将来,不要让它断绝了。”这就是禅宗的“衣钵真传”。从此,迦叶成了禅宗西天第一代祖师。

  宇宙的真相不可以具体的相状去类比,无法用语言来描述,是绝对的、离相的,究竟的佛法也是如此,只可用解脱了烦恼的清净、无分别之心去体证。所以释迦佛的拈花示众,正是在无言说法。迦叶尊者不是向外揣度,而是回光返照自心,冥契佛意,于是释迦佛立即予以印可,并委付“正法眼藏”大法,这就叫做“以心印心”。至于后来的衣钵相授,只不过是顺应世法聊作信物罢了。

  这是禅宗一则著名的公案故事,禅宗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法门相标榜,即导源于此。

  2、廓然无圣

  达摩是西天二十八祖,我国禅宗初祖。他于公元520年泛海东来,到达广州,梁武帝遣使持诏迎至当时的首都建业(今南京)。梁武帝不无自得地问道:“我自即位以来,写经、造寺、度僧无数,功德如何?”

  达摩说:“没有功德可言!”

  梁武帝道:“怎么能说没有功德呢?”   达摩说:“这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

  梁武帝问:“什么是真功德?”

  达摩说:“真正功德是净智妙圆,体自空寂。这样的功德不是用世俗的方法求得的。”

  梁武帝又问:“什么是圣谛第一义?”

  达摩答:“廓然无圣!”

  梁武帝问:“坐在我对面的是谁?”

  达摩答:“不知道!”

  梁武帝不能领悟。达摩知机缘不契,遂北上“一苇渡江”,赴嵩山面壁,一坐九年。以后传法于二祖慧可。

  佛教认为,一切有为之法都是无常、虚幻的,真正的功德是修习无为之法,以契合于无相无念之实相,获得圆融明净的智慧。其体性空寂,遍虚空界,无大小、染净、圣凡之别。达摩祖师恰是从圣谛第一义上作答,以破除梁武帝耽着于有为的执着之心,可惜梁武帝不能领会,当面错过圣僧的点拨。

  3、将心来安

  话说菩提达摩在嵩山上的石洞中面壁禅定,连鸟在他头上筑了巢都不知道。当地的老百姓都说他是个奇人。这事让洛阳一位名叫神光的和尚知道了,他修行精勤,却苦于无明师指点,于是翻山越岭来拜谒达摩,请求开示。可是达摩只是面壁静坐,对眼前这个求道之人不加理睬。神光倒有一种性格,越不理睬,就越要在洞外站下去。

  不知过了多少天,一日,阴云密布,纷纷扬扬下起大雪来,北风肆虐着,卷着雪花,直向神光的身上扑来,可神光还是站立在洞外不动。大雪埋没了他的腿,染白了他的衣服。

  达摩看到这里,才张口说道:“你站在雪中,想求什么事?”

  神光说:“望大师慈悲,开甘露之门,广度群生。”

  达摩说;“诸佛无上妙道,需要旷劫精勤,行难行之路,忍难忍之事,就这样还无法得到。你以轻心慢心,想得到真乘,徒劳无益。”

  神光听了,就从衣中摸出一把锋利的匕首,喀的一下,砍断自己的一只胳膊,放在达摩面前,忍着钻心的疼痛,一句话不说。

  达摩知道神光是个法器,就说:“诸佛求道,为法忘形,你砍断自己的胳膊,想求什么呢?”

  神光说:“我心不安,请师父为我安心。”

  达摩说:“把你的心拿来,我替你安。”

  神光说:“我到处找心,却了不可得。”

  达摩说:“好了,我把你的心安好了。”

  神光恍然醒悟,如醍醐灌顶,法喜充满,从此就在达摩手下为徒。达摩很器重这个弟子,替他改名叫“慧可”,以后便将衣钵传付给他。由此慧可成为中国禅宗的第二祖。

  这就是著名的二祖断臂求法公案,古人的宗教热忱令人叹服。那么在这则公案里,达摩祖师安的是什么“心”呢?既不是肉团之心,也不是四处攀缘的识心、妄心,而是不可以形拘、不为物累的灵明不昧的真心。禅宗所谓的明心见性,即是明此心,见自心中本具之佛性。

  4、皮肉骨髓

  公元536年,达摩祖师感觉自己应该离去了,就把所有的门徒召集起来,对他们说:“时候到了,你们应该说说自己的心得。”

  道副说:“依徒弟看来,我们应该不执著于文字,也不舍弃文字,要把文字当作一种求道的工具来使用。”

  达摩说:“你得到了我的皮。”

  尼总持说:“据我了解的,就像庆喜看到了阿閦佛国,一见便不再见。”

  达摩说:“你得到了我的肉。”

  道育说:“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本来是空的。色、受、想、行、识五蕴也非实有。依我所见,整个世界不存在一法。”

  达摩说:“你得到了我的骨。”

  最后,慧可向达摩行了个礼,然后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达摩说:“你得到了我的髓。”

  佛教的“第一义谛”,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故《法华经》说:“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慧可的作礼与迦叶的笑而不语,有异曲同工之妙。

 
 
 
前五篇文章

陈星桥:佛经教学随想录

陈星桥:《维摩经》教学心得

体方法师:杂阿含经选集·新版 四十三、须陀洹果

体方法师:杂阿含经选集·新版 四十四、有关阿罗汉

体方法师:杂阿含经选集·新版 四十五、无学三明

 

后五篇文章

体方法师:杂阿含经选集·新版 四十二、四不坏净

陈星桥:都市佛教的地位与作用

体方法师:杂阿含经选集·新版 四十一、有关优婆塞

体方法师:杂阿含经选集·新版 四十、自依法依

体方法师:杂阿含经选集·新版 三十九、何故出家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