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陈星桥:佛教“气功”参考书概观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陈星桥:佛教“气功”参考书概观

 

  一、我国近现代有关佛教“气功”的著述

  二、关于阐述佛教修证体系的参考书

  三、关于如来禅的参考书

  四、关于祖师禅的参考书

  五、关于密法禅的参考书

  六、关于念诵禅的参考书

  气功界通常将佛教“气功”视为气功的最高功夫,因此许多气功爱好者缘于气功而接触和信奉佛教。但由于佛教经典浩繁,义理博大精深,加上某些气功师对所谓佛家功的随意曲解,使他们对佛教“气功”或迷惑不解,或认假为真,或不得其门而入,乃至望而却步。因此佛教界的高僧大德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们讲经说法,或撰写论文,深入浅出地阐释佛教“气功”真义及修习方法,揭露那些打着佛教旗号的伪气功。可惜目前佛教界研究佛教“气功”的不多,经常进行讲经说法的寺院和法师很少,至于有修有证者就更难遇到了。这对于那些愿深入了解佛教“气功”,或选择某一法门专修的人来说,实在是一大憾事。因此有必要介绍和引导他们多看一些有关佛教“气功”的原典和参考书。这方面的工作目前还很少有人做,因此我想根据自己的学修体会,并参考有关资料,对佛教“气功”的参考书略作介绍。

  一、我国近现代有关佛教“气功”的著述

  近代最早引起气功界普遍重视佛教“气功”的书是本世纪20年代蒋维乔居士撰写的《因是子静坐法》及其续编。蒋维乔居士起初因病修练道家功法,获得显效,又进一步研究和修习佛教的天台止观法门,颇有心得。因此该书事理兼备,通俗易懂,颇受好评,在全国影响很广,多次再版,对近代佛教“气功”的推广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自本世纪70年代末以来,由于少林寺硬气功的影响及社会上气功热的形成,佛教“气功”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佛教界、气功界乃至学术界发表和出版了不少有关佛教“气功”的论著。例如80年代初四川省佛教协会编印了一本小册子《佛教与气功》,汇编了海灯法师、隆莲法师、贾题韬居士等几位佛教界人士探讨与介绍佛教与气功关系的文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界对气功的看法。90年代初,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陈兵先生先后撰写、出版了《佛教气功百问》和《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二书。前者由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共分为六大部分:(1)佛教与气功的关系;(2)佛教定学源流;(3)小乘、大乘佛教禅法;(4)密乘瑜伽;(5)禅定与医疗、养生;(6)禅定与神通异能。共108个问题。该书资料翔实,比较全面地解答了有关佛教“气功”的问题。后者由上海出版社出版。该书将佛教禅学的源流、禅修的身心境界、禅定的基本修习方法、禅学对教内外思想文化各个层面的影响都作了详尽的说明,值得一读。

  进入90年代,台湾南怀瑾先生的系列著作风靡大陆,其中《如何修证佛法》、《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习禅录影》、《禅观正脉研究》、《道家、密宗与西方神秘学》等著作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视角下对佛教“气功”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文字通俗、生动,使人们对佛教“气功”及与其他气功的关系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又如他的《金刚经说什么》、《圆觉经略说》、《楞严大义今释》、《楞伽大义今释》等书,对一些含义深刻、难懂的汉译佛典作了生动的解析,也有助于人们深化对佛教“气功”的认识。

  气功界及学术界对佛教“气功”也非常重视,例如1981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气功精选》即收入了蒋维乔著《因是子静坐法》、巨赞法师著《禅修的医疗作用及其可能发生的生理和心理现象》等文章;1985年该社接着出版了《气功精选续编》,亦收入不少佛教“气功”功法。1993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佛家气功经典导读》。该书由刘天君主编,分上中下三编。上编包括两篇论著,一篇是《禅定与气功》,说明佛家禅定与气功的关系,一篇为《禅定中的思维科学--剖析佛家气功的心理操作过程》。文中以九次第定的修习为主要例子,用现代心理学和思维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尽可能全面地介绍了佛家气功修习的基本过程与步骤。中编分四大类,编入了十六部佛教气功古籍。下编编入了约1800条有关佛教气功的词目,并作了通俗的解释。此外还有1993年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楼羽刚主编的《中国气功功法大全》,1995年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张震寰主编的《中华气功大典》等。这些书籍都将佛教“气功”作为一个重要内容予以介绍,对于推动我国气功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除了上述由近现代人编写的书籍外,读者还应有选择地看一些中国佛教“气功”的经典著作,下面笔者拟分类介绍一下当前佛教界内流通的一些比较重要的佛教“气功”参考书。

  二、关于阐述佛教修证体系的参考书

  佛教经籍浩如烟海,分为经律论三大部分,称为三藏。它详尽地记录了佛教诞生二千五百多年来形成的一整套修证理论与方法体系,佛教“气功”只是其中一部分。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佛教“气功”,必须对佛教的修证体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此外,佛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巴利语系、汉语系、藏语系这三大语系佛教,它们各有自己的三藏经典,除了共同的部分之外,还各具特点,也有了解的必要。因此,有一定阅读能力、愿深入了解佛教“气功”的人,可以阅读以下具有代表性的三部论书。

  1、《清净道论》:这是一部综述南传上座部佛教思想的最详细、最完整、最著名的作品,是研究南传上座部教理的必读之书。该书作者觉音引用了整个南传三藏要点并参考斯里兰卡当时流传的许多古代三藏义疏和史书而写成此论,因而《大史》称之为“三藏和义疏的精要”,德国的唯里曼·盖格教授也说它“是一部佛教百科全书”。

  觉音尊者,公元5世纪中叶人,出生于北印度菩提场附近的婆罗门族。他通吠陀,晓工巧明,精于辩论,用巴利文写了许多书,是南传巴利语系佛教的一位杰出学者。

  该书译者叶均居士,曾留学于斯里兰卡,是中国佛教协会的知名学者。

  《清净道论》全书分为二十三品,依照戒定慧三大主题次第叙述。即前二品说戒,中间十一品说定,后十品说慧。

  前二品主要是说明怎样持戒,戒的种类,持戒有什么好处,怎样自愿地受持十三头陀支等。

  中间十一品主要是叙述十遍、十不净、十随念、四梵住、四无色定、食厌想、四界差别等四十种定境的修习方法,基本属于如来禅的范畴。

  后十品说慧学,是本书最重要部分,从精神与物质两方面阐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二根、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佛教基本理论。

  这方面通俗的书有当代著名的巴利文佛教学者、斯里兰卡人毗耶达西法师著、中国佛教协会知名学者方之译的《南传佛教的基本教义》等。该书简略地介绍了佛陀的生平、佛教的基本观点,并阐述了佛教的基本教义“苦集灭道”四谛和“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八圣道。该书写于1964年,首先在英国出版。由于文字通俗易懂,篇幅适中,成为欧洲一时的畅销书。中译本译文流畅,1993年由《法音》杂志社编印流通。

  2、《宗镜录》:是一部以禅宗及华严思想为核心,旁征博引,广泛采录我国佛教各个宗派的思想言论予以折衷汇编而成的巨著,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汉语系佛教的思想理论和修行方法,是研究汉语系佛教的必读之书。故北宋的宝觉禅师叹道:“吾恨见此书晚,平生所未见之文,功力所不及之义,备聚其中。”

  作者永明延寿禅师(904-975),余杭人,为禅宗法眼宗第三祖,又以倡禅净双修之道,后世尊为净土宗六祖。著作尚有《万善同归集》六卷、《唯心诀》一卷、《定慧相资歌》一卷、《神栖安养赋》一卷、《警世》一卷等六十余部。

  《宗镜录》全书一百卷,八十万字。分为标宗章、问答章、引证章三章。

  “标宗章”占卷一之大半,阐明佛法之根本理趣和禅宗宗旨。所谓“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

  “问答章”自卷一后半至卷九十三,分为三百四十多段,每一段又包括若干问题。主要讨论心与言教、宗门与教门、性宗与相宗之间的异同问题。大体而言,四十六卷以前,多明法性,四十六卷以后多明法相。

  “引证章”自卷九十四至卷一百,引证三百余种经、语录和论集:“为信力未深,纤疑不断者,更引大乘经一百二十本,诸祖语一百二十本,贤圣集六十本。”

  这方面通俗的书有近代高僧、佛学大师太虚法师著的《中国佛学》。全书分为五章:(1)佛学大纲;(2)中国佛学特质在禅;(3)禅观行演为台贤教;(4)禅台贤的流归净土行;(5)中国佛学之重建。该书对形成于我国的禅宗、天台宗、贤首宗、净土宗的历史、人物、教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作了十分精辟的概述,对于禅宗叙述甚详。文字简练,篇幅不大,对于我们认识中国佛教的历史与现状很有帮助。

  3、《菩提道次第广论》:是一部广摄印度佛教诸乘之学,主要宗依弥勒《现观庄严论》、阿底峡《菩提道灯(炬)论》及西藏卓垄巴的同类著作《圣教次第论》,按佛教徒修行的进程阐述佛教教义的佛法总论,是近六百年来佛教界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是研究藏语系佛教的必读之书。

  作者宗喀巴大师(1357-1419),出生于青海宗喀地方(今湟中县塔尔寺)的一个藏族官宦人家。7岁即出家,29岁受比丘戒。从16岁起赴前藏深造,从各派的数十位高僧广学佛教显密经论及“五明”之学,进而自成一家,成为藏传佛教史上最为博学的佛学大师。他针对当时藏传佛教的积弊,重振由阿底峡所开创的迦当派之严肃教风,创立了格鲁派。该派不久即成为藏传佛教界最大的宗派。宗喀巴著述宏富,除本论外,重要者还有《密宗道次第广论》、《中论广释》、《辨了不了义论》、《集密圆满次第释》等。收入其全集者凡一百六十余种。

  译者法尊法师(1902-1980),曾于1925年入藏学法十载,深入堂奥。1936年返回,主持汉藏教理院,1953年后任中国佛协理事、常务理事、中国佛学院副院长、院长。除本论外,他还翻译了宗喀巴、克主杰、嘉曹杰等西藏高僧之代表性著作多种,及汉文《大藏经》中缺译的印度佛学要典《现观庄严论》、《辨法法性论》、《集量论》、《释量论》等。另有《法尊法师佛学论文集》行世。

  《菩提道次第广论》全书二十四卷。其结构依《菩提道灯论》所说下士、中士、上士“三士道”之次第而展开。在阐述“三士道”之前先介绍一切初入佛门者必备的资粮,如信敬三宝,亲近善知识,听闻佛法,修加行六法等。接着介绍“三士道”的要求与修法,下士道者,指脱离三恶趣,求得死后生于人天善道的法门,分为四大段:(1)思维人身无常;(2)思维三恶趣苦;(3)皈依三宝;(4)深信业果。中士道者,指解脱三有轮回,断烦恼证涅槃的法门,也分为四大段:(1)思维苦谛;(2)思维集谛;(3)思维十二有支;(4)思维解脱生死正道(戒定慧三学)。上士道,指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证大菩提果的法门。分为两大段:(1)发大菩提心;(2)修菩萨行。其中包括两部分,一是总说六度四摄和别说修止观法。

  该书以出离心、菩提心、清净见三种要道为纲要,其中清净见又称为离增益、损减二边的“中道正见”,为该论反复抉择的核心内容。

  另外,宗喀巴大师在讲授《菩提道次第广论》一段时期之后,感到《广论》文博义丰,一般水平难于摄持,于是从《广论》中择取要义另成《略论》六卷,即略去了破立辩论之义,保留了三士道前导,及三士道修法的主要内容,比较适合一般根机的修法者。

  三、关于如来禅的参考书

  所谓如来禅,即按照释迦佛所说之言教,遵循一定的程序调理身心的方法,包括一部分世间禅、出世间禅和部分出世间上上禅,为大小乘人所共修。佛教传入我国二、三百年间主要传习的是小乘禅法,如《安般守意经》等。此后大乘经论及其禅法不断传译过来,研习且卓有成就者甚多,从而使大乘禅风靡全国。其中在禅理上建树最高的当属智者大师,至今犹然。

  所以,小乘禅法可参考如前面介绍的《清净道论》,大禅禅法则可重点参考智者大师的以下四部专著:

  1、《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亦称“童蒙止观”,主要介绍止观的启蒙知识,通俗易懂,简明扼要,是初学禅定者的理想读本,流传甚广。全书二卷,共十品。

  2、《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亦称“渐次止观”。该书依循序渐进的原则介绍了各种类别和层次禅定的修习方法,系统全面,详尽深入,其特点是以“禅”之一字统摄全部佛教。故欲了解止观的基本学说,不可不读。全书共十卷。

  3、《六妙门》(一卷),亦称“不定止观”。六妙门即数、随、止、观、还、净。但该书并不依此修习之先后次序,而是将止观修习从操作方法或目的上作分类说明,重在操作。各人可根据自己修炼之所宜灵活运用。

  4、《摩诃止观》,亦称“圆顿止观”。该书是智?大师晚年最为成熟的止观著述,在他为下、中、上三种根机之人说的渐次、不定、圆顿三种止观法门中处于最高层次。他将佛教分为教理与修证两大部分,称为教观二门。提倡教观相资,解行并重,止观双运,定慧齐修。

  他将一代时教以及他发扬光大的天台宗理论总摄于摩诃止观(即大止观)中。从全书恢宏博大的体系来看,堪称中国佛教史上第一部系统的佛学导论和禅学巨著。

  《摩诃止观》全书十卷(因每卷各分上下、或作二十卷),分为序分、正说分两大部分。序分是记录者灌顶尊者略说本书的著述缘起,叙述圆顿止观的师资传承及三种止观法门。正说分是智者讲说圆顿止观法门的记录,分作十章广说,即大意、释名、体相、摄法、偏圆、方便、正观、果报、起教、旨归,称为十广。其中大意一章作为概述全书旨趣的导论,再勒为“五略”,即发大心、修大行、感大果、裂大网、归大处。全书构架合称五略十广。

  智顗(538-597),俗姓陈,祖籍颍川(今河南许昌),为天台宗的实际创立者,被尊称为智者大师。一生造寺三十六所,《大藏经》十五藏,度僧一万四千余人。主要著作有《法华经玄义》、《法华经文句》、《摩诃止观》,世称“天台三大部”;《观音玄义》、《观音义疏》、《金光明经文句》、《金光明经玄义》、《观无量寿佛经疏》,世称“天台五小部”(以上均为灌顶所记)。尚有:《净名经疏》、《觉意三昧》、《六妙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法华三昧行法》、《维摩经玄疏》、《阿弥陀经义记》、《金刚经疏》、《四念处》、《观心诵经法》、《四教义》、《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等等。

  四、关于祖师禅的参考书

  所谓祖师禅,即禅宗历代祖师心传口授之禅。它不按常规修行之程序,着眼于明心见性,倡顿悟成佛之说,属于教外别传,出世间上上禅法。自唐代以后,它在我国得到迅速的发展,已成为汉传佛教的一大特色,学修有成者极多,关于祖师禅的著述、语录也特别多。下面择要介绍几种必读之书。

  1、《六祖坛经》,这是一部记载禅宗六祖惠能生平事迹及其教说的禅宗根本经典。“坛”指戒坛,指惠能应韶州剌史韦璩之邀,在韶州大梵寺为僧俗一千多人设坛授戒说法的记录,并添入惠能以后的言行编集而成。中国僧人撰述被称为“经”者,唯此一部。

  惠能(638-713),俗姓卢,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他早年投身于禅宗五祖弘忍门下作“行者”,后由提出与首座神秀不同的著名的“传法偈”而得弘忍赏识,并因闻《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悟道,被付与禅宗东土初祖菩提达摩所传衣钵。以后在广东韶州曹溪宝林寺开法,宗风大振,门下衍为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宗,成为中国禅宗的实际创始人。

  《六祖坛经》仅有一卷,分为十品:行由品、般若品、疑问品、定慧品、坐禅品、忏悔品、机缘品、顿渐品、宣诏品、付嘱品。该书内容丰富、通俗、简洁,有理论,有实践方法,为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之佳作,对中国佛学乃至中国哲学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禅宗永嘉集》,一卷,为唐代玄觉撰。

  玄觉(665-713),俗姓戴,温州永嘉人。8岁出家,先学天台止观,悟圆顿妙旨。后经曹溪谒惠能印证,于问答间得惠能印可,遂改入禅门,留住一宿告别,世有称其人“一宿觉”者。

  《禅宗永嘉集》为台禅融合的早期作品,以天台止观双运之旨解释禅宗之禅,提示禅观之用意及渐次修行之历程,中缀玄觉自己修悟的经验。由于永嘉禅法顿渐并行的实修风格,其后影响台、禅二宗极为深远。全书一卷,分成十篇,初三门为序分,次五门为正宗分,后二门为流通分。十篇名目为:慕志道仪、戒骄奢意、净修三业、奢摩他颂、毗婆舍那颂、优毕叉颂、三乘渐次、事理不二、劝友人书、发愿文。

  3、《永嘉证道歌》,该书以诗偈形式揭示禅理,易学易记,佳句妙语比比皆是,常为后人所引用。

  值得指出的是,禅宗虽为中国人所独创,标榜“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但不是说不要经典,而是说不要拘泥于经典;同时它并非空穴来风,实有其经典根据。因此,欲了解禅宗,最好读读《禅宗七经》。该书为河北禅学研究所编,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汇集了流传极广、对禅宗影响极大的七部经典:《金刚经》、《维摩经》、《楞伽经》、《心经》、《楞严经》、《圆觉经》、《六祖坛经》。这七部经典文字优美,义理深刻,不仅是禅宗的根本经典,至今仍广为流传,而且对中国的哲学史、文学史等方面也产生过很大影响。另外,当代高僧、已故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正果法师著《禅宗大意》也值得一读。

  五、关于密法禅的参考书

  所谓密法禅,即密宗所修之禅。密宗分为东密(日本所修之密教,唐代从我国传入)、西密(西藏所修之密教,又称藏密,从印度传入)。它由显教和密教两大部分组成,以密教为主,显教为辅,是一个庞大的理论和修行方法体系。它含有丰富的佛教“气功”内容,我们姑将其中与禅定或气功修炼相关的部分称之为密法禅。关于密宗的书籍甚多,下面简要介绍以下两本书:

  1、《密宗道次第论》,由宗喀巴二大弟子之一的克主杰著,法尊法师译。该书依据宗喀巴《密宗道次第广论》,摄其要义而成,故又名《密宗道次第略论》。该书从大小乘异宗的建立开始,转而着重介绍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等诸部密法的仪轨与修法,层次清晰,叙述严谨,阅后可对诸部密法均有概括的了解,对密宗的事理纲要有总体的把握。

  2、《大手印瑜伽法要》,珀玛迦尔波著。该书分四部分:专注瑜伽法、无生瑜伽法、特殊瑜伽法、无修瑜伽法。篇幅不长,但内容丰富,层次分明,且无需灌顶,人人可学。作者将常用修法结合起来谈,自成一循序修习系统,科学性较强,并不一味讲枯燥之理,重在介绍各种具体的修法,特别是修习的心理操作过程,非常实用。

  六、关于念诵禅的参考书

  念诵禅,分为念佛号、持咒语、诵佛经等,为三大语系佛教共同的修行法门。尤其是我国的净土宗,在这方面研究与实践成果显著,影响极大,实有了解之必要。因此下面介绍三种净土宗的书供参考。

  1、《西方合论》,十卷,由明代著名文学家袁宏道居士著。他汲取龙树、天台智?、李通玄、永明延寿等人的思想,同时辨析佛教各家“差别之行”,综合诸经论和古德语录,附以己见,撰成此书(自序),自称“其论以不思议第一义为宗,以悟为导,以十二时中持佛名号一心不乱念念相续为行,以六度万行为助因,以深信因果为入门。”该书以华严十门为架构,每一门之下,又尽量分成十门,以示重重无尽之意,构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为明代阐述教禅一致、禅净合一的主要著作。由于本书概述了西方净土的要义,影响颇大,被明末智旭编入《净土十要》,为后世广泛传习,因此对于人们认识念佛修净土的特点与本质颇有助益。

  2、《佛说阿弥陀经》,一卷,鸠摩罗什译。经文介绍了西方十万亿佛土之外由阿弥陀佛主持的极乐世界如何如何美好,得到十方诸佛的赞叹;并说信众只要深信发愿,一心念诵阿弥陀佛名号,就一定能往生极乐世界。该经篇幅不大(约二千字),文字优美,为净土五经之一(其余四经为《佛说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被编入寺院晚课之中,在佛教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3。《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楞严经》中大势至菩萨介绍他修念佛三昧的一段文字,虽不足三百字,却生动地揭示了念佛的要领,非常重要,因此被列为净土五经之一。

  其实,佛典中有关佛教“气功”的书还有很多,例如《安般守意经》、《六门教授习定论》、《坐禅三昧经》等等,限于篇幅就不一一介绍了。下面我想就如何看待和修炼佛教“气功”谈几点看法。

  1、任何一种佛教“气功”都不是一种孤立的功法,因此欲正确认识和修炼佛教“气功”,须了解基本的佛教教理教义乃至教规。这就是我介绍这么多参考书的一个原因,读者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需要选读。

  2、读佛典首先会遇到许多特殊的名词、术语,比较难读,因此可先读一些通俗的书培养兴趣,然后是多读、多体会,久而久之就明白了。个别重点、难点问题可请教善知识。

  一般读者不要读得太杂,一些太专业的术语和生僻的功法可存而不论。只要对佛教“气功”有一个总体的比较正确的认识,并找到一种或几种适合自己修炼的功法就行了。

  3、佛教“气功”是一种带有信仰的功法,“因信能入”。读者欲深入了解和获得高深的修证境界,应当建立一定的信仰。信仰的力量是很大的。当然不应陷入迷信,迷信往往会使你分不清邪正,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功法。

  4、佛教非常重视“发心”,认为“发心不正,则果招纡曲”。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有正确的目的和态度。读佛教“气功”书籍不应把它当作一种知识或为了猎奇来研究,练佛教“气功”也不应一味追求神通异能或仅仅为了祛病强身乃至为他人发功治病来修炼,这很容易遭致魔障,误入歧途。因此应发清净心、长远心。

  5、佛教“气功”非常重视“戒”的基础(即做人及练功的基本要求)和“慧”的指导(即缘起无我的正见),这是佛教“气功”的一大特点和难点,正因如此,须要建立一定的信仰、亲近善知识并多读佛书。

  6、佛教“气功”是一种强调依靠自力调整改造身心的功法,重在实践。因此在掌握正确的修炼方法的基础上,须精进不懈地实修。这是能否得到“受用”的关键。

  (原载《法音》1997年第12期)

 
 
 
前五篇文章

体方法师:杂阿含经选集·新版 十八、断常二见 死后有我

体方法师:杂阿含经选集·新版 十九、八不缘起

陈星桥:律宗

陈星桥:韩国佛教与天台宗

体方法师:杂阿含经选集·新版 二十、空相应

 

后五篇文章

体方法师:杂阿含经选集·新版 十七、缘起法

陈星桥:佛教“气功”概说

陈星桥:关于佛教慈善的若干思考

体方法师:杂阿含经选集·新版 十六、四食 一切有情皆以

体方法师:杂阿含经选集·新版 十五、无我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