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洪修平:什么是五教十宗?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洪修平:什么是五教十宗?

 

  五教十宗是华严宗的判教思想。法藏奉《华严经》为众经之首,视华严教义为不共他乘的真正圆满之说,这是立足于他对全部佛说的判释之上的。在他看来,“以义分教,教类有五”,“以理开宗,宗乃有十”。所谓“以义分教”,是就佛陀所说的教法而作的判释,其五教是:

  1.小乘教,又名愚法二乘教,其经典为《阿含》等经,《僧祗》、《四分》、《十诵》等律,《发智》、《婆娑》、《俱舍》等论,因其已证人空,未知法空,故名“愚法”。从心性上讲,则小乘唯有六识,虽义分心、意、识,其实所指则一,而于阿梨耶识,则但得其名;从种性上讲,小乘认为唯佛一人方有佛种性,而此佛性又不同于大菩提性,因为到成佛的究竟位,灰身灭智,佛的功德已尽,不能尽未来际起大用。

  2.大乘始教,即空、有两宗,前者以《般若经》、“三论”为基本典籍,称空始教;后者奉《解深密》等经,《瑜伽》、《唯识》等论,称相始教。从心性上讲,此教于缘起生灭事中建立阿梨耶,认为由业等种子成办梨耶为异熟报识而为诸法之依持,然因梨耶与真如未能融通,即缘起生灭依持梨耶,而真如凝然不作诸法,故唯得一分生灭之义;从种性上讲,此教亦于无常法中建立种性,从而有五种性之说,其中一分众生法尔无性。

  3.大乘终教,此教的经典有《胜鬘》、《密严》等经,《起信》、《宝性》、《法界无差别》等论,它的基本理论是如来藏缘起。从心性上看,此教不仅讲阿梨耶,也讲如来藏,不仅讲生灭之事,也讲不生不灭之理,认为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故名阿梨耶,因而得理事融通二分义,此教还认为如来藏是一切诸法缘起的依持,这与始教以阿梨耶为依持也明显不同。从种性上看,因为它是就真如性立种性义,故认为定性二乘、无性众生悉有佛性。

  4.顿教,指不依言说文字、不设修行阶位而顿悟佛理的教义,其典籍有《维摩》、《思益》等经。在法藏看来,以上始、终二教,尚有修行阶位的高低先后,故为渐教,而顿教则是真如之体的朗然顿现。

  5.圆教,指华严自宗的教义。“若依圆教,即约性海圆明,法界缘起,无碍自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主伴圆融。”(《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

  法藏的五教说是糅合诸家之说加以总结而成的。就自宗而言,他一方面改造了法顺的“五重止观”,使之一变而为判教的理论,另一方面也吸取了智俨在《孔目章》中所说的“依教有五位差别不同”的名目。就他宗来说,则显然是受到了天台“八教”说的影响,尤其是他把本来是就教法形式而言的“顿教”,与就教法内容而言的小、始、终、圆糅合为一,不免有点儿突兀,受到了他弟子慧苑的批评。所谓“十宗”,是将五教按义理的不同加以细分而成。一、我法俱有宗,主张人、法俱实,为人天乘与小乘犊子部等所立。犊子部立三聚法,谓有为聚、无为聚、非有为非无为聚,前二即为法,后一即为我;或开为五法藏,谓过去、未来、现在、无为、不可说,后者亦即是我,在犊子部看来,此不可说我就是果报的承受者。二、法有我无宗,为小乘说一切有、雪山、多闻等部所立,有部开一切法为心、心所、色、不相应、无为五位,认为其法体三世实有,而人我因缘和合,故假有不实。三、法无去来宗,为小乘大众、鸡胤、制多山、西山住、北山住、法藏、饮光等部派的教义,认为唯有现在及无为法,而过去、未来法体用俱无。四、现通假实宗,为小乘说假部、经部别师及《成实论》等所立,认为无过去、未来诸法,于现在法中,亦唯蕴为实,而处、界均假。五、俗妄真实宗,为小乘说出世等部派所立,认为一切世俗现象均虚妄不实,而唯有出世法才是真实的。六、诸法但名宗,为小乘一说部等部派的教义,认为一切人法,唯有假名,都无实体。以上六宗,相当于“五教”中的小乘教。七、一切皆空宗,相当于大乘始教中的空宗,主张一切诸法,缘起性空。八、真德不空宗,相当于大乘终教,认为一切诸法皆为真如的显现,而真如自体不空。九、相想俱绝宗,相当于大乘顿教,主张泯除主客的分别,一时顿现真如之理。十、圆明具德宗,即华严自宗的教义,相当于一乘圆教,所谓“别教一乘,主伴具足,无尽自在,所显法门是也”。

  法藏的十宗说显然是为了弥补五教义的某些疏漏而提出来的。比如在这里他加强了对小乘的判释,不过从总体上看,基本上是对唯识宗窥基所立“八宗”义的承袭与改造,创新之处并不多。为了突出自宗的地位,法藏将《华严经》放在最高圆教的地位,定为“五教”之圆教和“十宗”之圆明具德宗,将《法华经》降到终教的地位,且在十宗中根本没有法相唯识宗的地位,反映出较为明显的宗派特色。

  华严宗的判教至宗密时发生了一些变化。宗密在《华严原人论》中提出了自己的“五教”说,分别是:一、人天教,是为初发心归趣佛教者所说的最浅显的道理,以三世业报因果之理为核心;二、小乘教,主要讲业感缘起论和我空法有论;三、大乘法相教,说唯识所变之理,修唯识观及六度四摄,并伏断烦恼、所知二障,证二空真如;四、大乘破相教,说一切皆空之理,观无业无报无修无证,以破诸法定相之执;五、一乘显性教,又名直显真源教,也就是华严宗,直指自心即本觉之真性,离诸妄想执著,得于自身中,见如来广大之智慧。显然,宗密的一乘显性教在突出华严宗地位的同时,实际上也融会了禅宗,这与其主张“禅教一致”思想密切相关。

  (摘自《佛学问答》洪修平、许颖 著)

----------------------------------------------------------------------------------------------------------

更多洪修平教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洪修平:惠能的禅学思想有哪些特点和影响?

洪修平:什么是无相、无念、无住?

洪修平:什么是息妄修心?

开愿法师答疑:念佛应该怎么念呢?

洪修平:什么是禅净合流?

 

后五篇文章

洪修平:华严宗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开愿法师答疑:初学佛做功课应该从哪几个方面下手呢?

开愿法师答疑:没发起菩提心之前造作的业,不管善恶,会障

开愿法师答疑:可以不跟人在面上去争论了,心里头还是会有

洪修平:净土宗的主要思想及信仰特点是什么?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