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王雷泉:《宗镜录》提要 |
 
王雷泉:《宗镜录》提要
《宗镜录》,又称《宗鉴录》、《心镜录》,一百卷。五代延寿撰,成于宋太祖建隆二年(九六一)。本书集成后,由吴越王秘藏之,并未流通,至宋神宗元丰(一○七八——○八五)年间始有魏端献王的木刻本流行。以后历经法涌、永乐、法真等人“校读”,有改订版流布,明末刻印《嘉兴藏》时,智旭重新删定改订本。通行本有:《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本等。 延寿(九○四——九七五),俗姓王,余杭人。早年归心佛门,及冠,日一食,诵《法华经》。年二十八为华亭(江苏松江)镇将,因亏累公款,被判死刑,后为吴越王所赦,依龙册寺翠岩令参出家,继而往天台山习定,参谒德韶,抉择所见。后于国清寺结坛修法华忏,颇有感悟,乃朝放诸生类,夕施食鬼神,兼精修净业。广顺二年(九五二),住明州(浙江宁波)雪窦山,学侣臻凑。宋太祖建隆元年(九六○),钱俶请至杭州开灵隐新寺为第一世,翌年移住永明寺,十五年间度弟子一千七百人。开宝七年(九七○),入天台山度戒约万余人。同年,奉敕于钱塘江建造六和塔,用以镇潮。延寿为禅宗法眼宗三祖,以倡禅净双修之道,后世尊为净土宗六祖。著作尚有《万善同归集》六卷、《唯心诀》一卷、《定慧相资歌》一卷、《神栖安养赋》一卷、《警世》一卷等六十余部。事迹见《宋高僧传》卷二十八、《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六、《净慈寺志》卷八等。 《宗镜录》之书名,据延寿所撰自序:“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编联古制之深义,撮略宝藏之圆诠,同此显扬,称之曰录。”全书八十万字,“大约三章:先立正宗,以为归趣;次申问答,用去疑情;后引真诠,成其圆信。”据《禅林僧宝传》卷九记载,为解决禅教之间和教内各家间的矛盾,召集精通法义的华严、唯识、天台三家学者辨论,而由延寿以“心宗旨要”,加以折中而编定之。本书卷首有钱俶所作序,认为“儒”能“正君臣,亲父子,厚人伦”,为“吾之师也”;而道,“君得之则建善不拔,人得之则延贶无穷”,乃“儒之师也”;至于佛,“时习不忘,日修以得,一登果地,永达真常”,则“道之宗也”;而此三教,“并自心修”。全书立论重在顿悟、圆修,以“禅尊达摩,教尊贤首”为其中心思想,为宋以来倡导祖佛同诠、禅教一致的代表作。 标宗章第一,占卷一之大半。所谓“标宗”,即“祖标禅理,传默契之正宗;佛演教门,立诠下之大旨。”引禅宗经常提举的“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以明祖祖相传之“一心”。又多引《华严经》及华严宗理论以明“宗体”:“杜顺和尚依《华严经》,立自性清净圆明体,此即是如来藏中法性之体。从本已来,性自满足,处染不垢,修治不净,故云自性清净。性体遍照无幽不瞩,故曰圆明。又随流加染而不垢,返流除染而不净。亦可在圣体而不增,处凡身而不减。虽有隐显之殊,而无差别之异。烦恼覆之则隐,智慧了之则显。非生因之所生,唯了因之所了,斯即一切众生自心之体。” 问答章第二,自卷一后半至卷九十三,分为三百四十多段,每一段又包括若干问题。主要讨论心与言教、宗门与教门、性宗与相宗之间的异同问题,大体而言,四十六卷以前,多明法性,四十六卷以后,多明法相。《宗镜录》虽罗列天台、华严、唯识等宗的教义,乃是借教明宗,藉以证明心宗的深妙。在此“心”中融入相宗的八识、天台宗的性恶、空宗的毕竟空等学说。如卷三十四,设问:“佛旨开顿渐之教,禅门分南北之宗,今此敷扬,依何宗教?”延寿答曰:“此论见性明心,不广分宗判教,单提直入,顿悟圆修。亦不离筌蹄而求解脱,终不执文字而迷本宗。若依教,是《华严》,即示一心广大之文;若依宗,即达摩,直显众生心性之旨。”根据宗密在《禅源诸诠集》中三教与三宗相配的思想,提出“和会祖教,一际无通”,“故须先约三种佛教(密意依性说相教、密意破相显性教、显示真心即性教),证三宗(息妄修心宗、泯绝无寄宗、直显心性宗)禅心,然后禅教双亡,佛心俱寂。俱寂则念念皆佛,无一念而非佛心;双亡即句句皆禅,无一句而非禅教。” 引证章第三,自卷九十四至卷一百,引证三百余种经、语录和论集:“为信力未深,纤疑不断者,更引大乘经一百二十本,诸祖语一百二十本,贤圣集六十本。”不少已散佚的文献藉此得以保存,如卷九十七所录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的两段法语,都未见于《景德传灯录》和《古尊宿语录》等书。此外,在问答章中所引的《中论玄枢》、《唯识义镜》等书,现在皆已失传,从本书中还能想见原书的概貌。 《宗镜录》系对治当时禅师轻视义学落于空疏的流弊而编,“今时学者,全寡见闻,恃我解而不近明师,执己见而罔披宝藏,故兹遍录,以示后贤,莫踵前非,免有所悔。”(卷六十一)故北宋元祐年间(一○八六-一○九四)的宝觉禅师叹道:“吾恨见此书晚。平生所未见之文,功力所不及之义,备聚其中”(《人天宝鉴》)。并撮录玄要,辑成《冥枢会要》三卷,刻板流通。后又有祖心增辑为《宗镜广枢》十卷(《净慈寺志》)。至清代,雍正帝“录其纲骨,刊十存二”,编为《宗镜大纲》,以政治力量传布之。今人研究有南怀瑾《宗镜录讲记》,潘桂明《宗镜录选译》等。 ——陈士强、王雷泉等主编:《中国学术名著提要·宗教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 更多王雷泉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