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海云继梦法师:耳根圆通章 第二十三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海云继梦法师:耳根圆通章 第二十三集 

   海云继梦和上

  在禅修的过程里,你用心的整个状况,我们前面已经都讲过了。那么上次这个《耳根圆通章》的经文里面也都跟各位谈过了,今天我们再一次把这整个重点再跟各位做一个总结。

  这里面是跟各位假设你已经破参,第一个,破参有几个它的关键处,大家都常在想,这些词句都很熟,但是你不知道那些状况。第一个是舍识用根,大家都知道要舍识用根,舍识用根是证四果,从四果向破无明进入第一念。向,也就是四果位。第二念是色,色是四果向,你到四果位就是破无明了,我们是简单地这样跟你讲一下是比较清楚,但是这个时候,在华严的标准来讲叫七信位,破我执的阿罗汉。那么舍识用根是七信位,转识成智这个是九信位,你是破我执又破法执。九信位是得根本智,一分保任,十信满心,这个时候证后得智,就是转根本智成后得智,后得智以后,那你才叫做法身大士,只有根本智不算。只有根本智,转识成智是九信位,再加一分保任,十信要满心,那你才能够进入。这个基本关键我们弄清楚了,那法身大士以后,那才是《华严经》展开的地方。

  这里面有四十一个位次,我们分三个阶段,三贤位是从后得智转到自受用法乐智的时候,三十个位次,从《华严经》的标准来讲。假如要由密法的标准来讲,华严密法的标准来讲那要到七地,这样你就更难了。我们用三十个位次给你转,其实假如用密法的标准来讲,它是每一个位次都可以转到自受用法乐智,再由自受用法乐智转到他受用法乐智,那就三十七个位次可以讲,每一个位次都是这样转的,转到自受用法乐智,再转到他受用法乐智。不过我们在整个修学的进程里头分两个阶段,这个是修法的层次不同,在这语言上的表达我们就简单地跟你划分,每一个位次都可以走到自受用法乐智到他受用法乐智,这个修法在《华严经》里头可以这样修,可是在教相里头我们要这样跟你划分。

  经里头的教理每一个位次都可以自受用法乐智、他受用法乐智,但是在教相上来讲,三贤位我们叫做转后得智成自受用法乐智,那么初地到七地是转自受用法乐智到他受用法乐智,那八地以上叫做无功用行,也就是自受用法乐智到他受用法乐智都完成了,那你是等着成佛。但是呢,这个等觉位,从八地、九地、十地到十一地,我们基本上都叫等觉位,因为这个位次是跟前面的位次不一样,一般等觉位是第十一地叫等觉位,我们在这里从八地开始无功用行到法师位、到受职位,一直上去通通叫做等觉位,因为他跟等觉菩萨差不多了。

  七地以前叫有功用行,转到他受用法乐智完成的时候就已经无功用行了。但是这里面他是所谓等觉菩萨位,他事实上还有很多位次,从八地以上。那换句话说,你已经受职了,这里面有受衣位、受冠位,就是受职以后你要披法服,所以叫受衣位;受冠位戴五方帽的,现在五方帽买就可以了,所以不值钱,那十地以上的五方帽那就是“袈裟披身,发须自落”的那种五方帽,那是用这些所谓空行母的头发去编的那种DB法王帽,那个才叫做真正的法王帽,不是我们一般讲的这种花个五千块就可以买一顶的,那是不值钱的。

  所以这一种情境要来自于我们自己本身的这种努力你才能拥有。那每一个位次、每一个位次,事实上在《华严经》里头的教理来讲,是每一个位次你都,譬如初住位,初住位修一法,你可以到自受用法乐智,也可以到他受用法乐智,那是深浅度的问题,这样来讲的话那更复杂了,我们不从这边来讲。因为他每一个位次都可以到究竟,从这个圆融来讲,每一个都可以到他受用法乐智。我们不从密法的修法上来说,我们直接就整个划分法,这样你就比较容易了解。

  三贤位的部分,从行布来讲三贤位的部分通通转自受用法乐智,那七地以前,登地到七地是转他受用法乐智,他受用法乐智完成的时候,那你就悠游自在,你全身的这种生命因素完全兑现出来,开始在做最后,台湾话讲的修饰,最后的修饰,那个时候应该来讲就是开始在化妆,成佛之前的化妆,这个时候当然次第还有,不过我们大分法是这个样子。

  那我们讲第一念这个地方,图案上面讲的从这个地方第一念到心性念这个地方,其实这个是很粗糙的讲法,为什么我们禅宗讲的父母未生之前本来面目,这个地方还要再把你分成心性念,我们前面最初给各位看的是,心是本体心、性是本体用、念是本体相,这个都只讲本体而已,其实这里还有体相用,这个体相用才是法身大士的体相用。

  跟你现在外面讲的这些体相用不一样,因为你是无体之用,你没有本体,你都是识性的体相用,这完全不一样的。而这里面是心本身,是真实的生命,不是虚幻的生命,真实的生命在起的体相用,跟你虚幻的生命的那种体相用不一样,你是识性的体相用,这是本质上的体相用,不一样。所以这个地方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的生命领域,就是第二生命的生命境界,跟我们现在所讲的第一生命、虚幻的生命境界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一点你要先弄清楚。所以为什么一般都不讲这个部分,因为你进不去嘛,你无明还有作用,你谈这个根本没用,那我们在这个地方是先把这个地方跟你讲清楚。

  那么在我们经文里,前面的经文我们上面讲过了,后面的地方我们就不讲了,你讲那个

  “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这一段经文,很简单的几段经文,他讲的其实是很多,非常的多,我们跟各位讲说如是渐增,能闻、所闻尽了,这个地方其实是用根性,根性用尽以后才觉,尽闻不住就觉了,觉了以后有能觉、所觉,能觉、所觉要尽了,这个时候空性才现前,经文都看到了。

  那么空觉极圆,又是空的部分再继续成长,如是渐增,再继续成长,到了能空、所空都灭,都尽了,这个时候叫灭,在经文上面这是并在一起的,这个地方能闻、所闻尽的这个地方叫做用根。然后尽闻不住,其实就是根性继续再成长,这个尽,用尽来代表,尽闻不住就是用根性再继续成长就到了觉,觉又继续成长到能觉、所觉也都尽了,这个时候叫空。

  空呢再继续成长,就空跟觉,因为觉的本身,觉、空、灭三个都是智慧的部分,所以它叫做空觉极圆。也就是这个能觉、所觉尽了就是空,空继续再成长,那就会使能空、所空又尽了,能空、所空又尽了叫做灭。因为能觉、所觉尽了叫空,空跟觉要极圆,也就是空跟觉都继续再成长,到能空、所空都灭了,到这个地方,经文有吗?你们自己看一看、翻一翻。

  那么空跟觉继续再成长是同时进行的,能空、所空那事实上是跟能觉、所觉,因为两个都极圆了,都尽了那就叫灭,所以在经文上面这个文章的美,因为它太过于简练,那你就不容易看懂它。那么这一个灭其实是带着空跟带着觉,因为这三个合在一起是智慧,所以这个灭要再继续成长叫做生灭寂灭,这个灭寂灭的时候就是能空所空、能灭所灭,通通灭了,是这个意思,到这个时候通通灭了就寂灭了。寂灭就是连灭也灭了,叫寂灭。所以这个寂灭的灭跟生灭的灭是不一样的,字是一样,那个东西是不一样。生灭的灭跟寂灭的灭不同,生灭的灭还有灭,寂灭的灭没有灭,你懂不懂我不懂,反正我知道我懂你不懂。

  生灭的灭是有灭,寂灭的灭是无灭。这个我想你要把它翻成英文那就有得翻了,你没有办法直接用中文翻,那梵文里头我相信在这个地方那个灭的那个字,应该叫字根是一样,但字头、字尾应该有些不同,发音上面来讲应该会有些不同。我们中文在这边反正方块字就是这样方块字,你没有办法去加一点减一点,所以它才用寂灭这个灭,它不用生灭,你要留意到!上面是生灭这里叫寂灭,可见那个灭是有不一样的。

  这里面牵涉到你对中文文学的一种涵养,尤其你读《楞严经》的时候要特别留意这一点,他从第一卷经文就开始有这种现象。他那高度文学化的经文,我跟各位讲对于修行是有很大障碍的。那么古来大德对这个地方他有所感觉,所以对于这种美的文章他就一直骂,因为文章很美对修行有障碍,你要是没有这种文学的素养,那你根本看不懂。古代的大德有些不见得文学都那么好,你像这种东西给惠能看,惠能怎么会懂,他都没读书的怎么会看懂?但是那个味道他可以感受得到。

  你要是从哲理上来分析的话,你这个就很痛苦了,哲学再怎么高明,遇到文学他就说敬谢不铭。那你修行人在这里你就要懂得,有些时候是要用诗的方法,不是用哲学的方法。为什么修行人特别喜欢诗不喜欢哲学,原因就在这里,而这种东西你自己要能够看得到。

  到这个寂灭现前的时候,其实是指从根本智要转到后得智的时候,这个时候“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这是到达后得智。那么从用根性这个地方你看,用根要到用智,其实到用觉的时候就已经用智了。你用根的时候是舍识用根,舍识用根不难,那么到了转识成智的时候又另外一种状况了,所以“尽闻不住、觉所觉空”是已经用智的时候,那么这个用智你可能也看不出来,因为在这个地方文学这样叙述下来的时候,你根本就不知道我们修行人在哪里进步。你看到的是微,很微、很小的进步,事实上这里有很大的阶段性。假如你这个地方一直到寂灭现前才叫做用根本智的时候,那你理论上可以讲得通,根本智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那么十方圆明获二殊胜是得不到的。你这个时候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因为你已经得根本智了,十方圆明获二殊胜是后得智,绝对是后得智,那么这个地方的经文是不是有那种表达,我们看不出来。

  在前面从闻思修入三摩地,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那是从哈达瑜伽、思辨瑜伽跟巴克提瑜伽三个方向来入三摩地,初于闻中,那么现在彼佛教我初于闻中,这三个瑜伽都有,那么先从哈达瑜伽开始来锻炼你生命能量跟生命的改造这个基础来。现在你要知道,即使在印度都发生这样的一个矛盾,他们对哈达瑜伽也是很排斥,但是你要知道哈达瑜伽发展出来的在佛教里头就是声闻乘的修法,这是佛教的根本,声闻乘的行法。

  换句话说,哈达瑜伽在印度教里头它也是根本行法,假如说巴克提瑜伽对哈达瑜伽有所歧视的话,那大乘歧视声闻乘也是很自然的,因为他的传统里有这一种因素。但是我们要告诉各位,大乘基本上是以小乘为基础,他不可能歧视小乘,同样的,巴克提瑜伽它也要以哈达瑜伽为基础,所以他也不可能是歧视的。有歧视的是人的问题,是这一些所谓神棍、佛棍为了标榜他自己修法的殊胜,才会去歧视别人,否则一个行者来讲是互相尊重,彼此法门可以不同,但是从修行的立场来讲,任何修行人都要互相尊重。你要知道不修行的人才会瞧不起修行人,因为你们都是一群不事生产的米虫,他会瞧不起你。

  所以你既然是个修行人,你就应当互相尊重,而不宜互相排斥。所以大乘绝对不应该有轻视小乘的那种情况,同样的,巴克提瑜伽也不可能瞧不起哈达瑜伽。更何况这个经文里头很明显的,他在这个地方讲的就是哈达瑜伽,你要留意到这一点。不是谁的法门好的问题,佛讲得很清楚,法法平等,没有说我的比你高明,你再怎么高明你都要有基础。哈达瑜伽就是这种状况,那转到我们佛教里头来讲叫声闻乘行法,就是基本行法。

  这个地方只讲入流亡所,我们还是要回到这个地方来讲,入流亡所不是假设的前提,是个基础功夫,你要怎么入流亡所?这个东西我们要回过头来还要再讲这个东西。你不要以为说这个经文讲过去就好了,讲过去那你要做,你做不到,我跟你讲知道不算。很多博士都知道,知道干嘛?开计程车啊。知道没用,知道你要做到,你要能做到,这是一个根本。

  那天韩国一个教授被开除了,为什么被开除了?因为他都知道,他做不到。为什么呢?他的论文都抄人家的,被抓包了。为什么会抄人家,表示他都知道。但是他根本没做到,论文是你做到的你把它记录下来,可是他没做到,他都抄别人的,表示他都知道,知道没用。即使是世间的学问都不容许是这个样子,更何况我们修行人!修行本身不是哲学,它是实践学,实践学是指你要做到才算。现在我们都讲过了,你都知道了,那你有没有做到?没做到不行。

  那我们就要回到前面这个地方来讲。我们先看生住异灭这四个阶段,因为这里面我们还是要讲,真正修行是在“住”的这个地方。但是我现在要告诉各位,你现在这个地方做不到,你做不到这里,做不到“住”,你现在绝大部分的人,所有的凡夫都在“灭”里面,“灭”叫做变异念,就是生死凡夫。你在这里面是怎么样,你也会讲说“我念头一起,第一念我就看到。”你那个第一念叫意识形态。

  这里面写“此时的念起念灭为变异念,念念之间都有无量念。”这个念念之间都有无量个概念,这个地方的无量念是无量的概念,所以这个念,这个变异念是统称为意识形态,每个意识形态有无量的概念,意识形态的取舍是倾向于竞争而造恶业,所以现在的教育都教你竞争,爱拼才会赢,要怎么赢?你就竞争嘛,你要赢就是竞争,所以在竞争当中都是造恶业。世间人所讲的因果都在这个区域里面的,民间信仰的佛教也是一样。

  所以你讲的那第一念、第二念,念起念灭,都是这个念,不是什么第一念,跟在娑婆若海那个第一念无关,你讲的都在这个地方,那你这样有什么用呢?要留意到这个时候无意义,没有价值。那么我们要在这个地方做一个选择,也就是你的念、那个意识形态,不要太尖锐,不要一直以为我讲的就对,你一直以为你的对,要跟人家解说清楚的时候,已经都是意识形态了。

  所以我们修行人在做什么,你要留意到,人家一讲我就接受,人家没有,那我可以提供意见,假如是世间事的话。你说扫地,好,人家说扫地我们就去扫,人家有分配工作,我把我的区域做好;人家没分配工作,我就反正我们的范围里头那我通通扫干净。你要是这样子无我,这个就叫无我,你修行一定成就。已经到了出坡时间了,反正没人叫,就坐着聊天嘛,反正没人叫,钟响我们就进来听课,没响的话就继续聊,那没有用,因为你没有责任!这个时间到了已经是出坡了,没人叫,我通通扫;有人叫有分区域,那我服从命令,我把我的区域弄好。没有分配呢那我就通通扫,你这样一定修行成功的!你没人讲我就用我自己恶念的意识出现,没人讲那我就用善念,你就在善恶念那边了,修行人的本质你要看清楚啊。

  所以我们看很多人有这种状况产生,这是向下堕落而不是向上攀升的,你连一个善恶念的修养人生都没有。我们道场里有几个领薪水的工作人员,我们一规定你只要住在道场里,早上起来要去做早课,才这样声音放出去而已,通通搬出去住了。因为四点就要起来上早课了,所以搬出去了。因为你的念根本就是堕落的念嘛,你没想到说住在道场里那正好,起床以后就可以参加早课修功德、修福报为什么不要呢?你就搬出去了,这不是堕落吗?都在变异念里面计较。我搬出去,九点来上班,我住在这里四点要上班,脑筋坏了,不知道怎么坏的我就不懂了?你想想看这变异念,都活在变异念里头,你怎么去成就嘛?你想想看。

  一个修行人,你的生命是向上攀升的,你去看树木就好了,哪一个树枝不是向上的?你看那兰花,根趴在那里,那个枝生起来,虽然往下垂下来,在开的花还是向上,那个树倒了你看它所有的枝通通向上。生命是无论如何都要向上爬的,有机会你不向上,你为什么要堕落呢,你想想看。

  所以在这个道场里你能够来这里说“哎呀!我就业障重,所以不能够来当义工做完全的奉献,必须领点薪水回家去养家糊口。”其实这就已经是业了你知道吗?所以我跟你讲说你在这里领一万块,其实跟在外面领三万块一样,你要懂得说在这里有功课人家讲经、活动,我工作做完以后赶快抽时间要去参加,那你是一举数得,世间财也得了,那出世间法财也得了。现在不是,叫你得出世间法财你就赶快溜,那你纯损,那种计较纯损,我们是跟你讲清楚。所以你在变异念里头那种观念有够糟糕。

  现在我们从修行的立场去看,你就知道为什么说修行要把这工程面给弄好,这就是工程面,教理就是工程面,你要弄清楚啊,修法上去你才有可能。你们来到道场那是专业修行,二十四小时要修行的。你想想看你还有时间在网站上即时通聊天,网站上即时通是要给你论道的,你不但不能论道,反而在那边聊天,然后开始做管理的时候你就通通溜了,那不是在变异念里头吗?你想想看?

  你在善恶念里头就不是了,你会去想,E-mail,我们在僧团里我们所有E-mail要传给谁,通通传到监院来,那么告诉监院说你帮我传给谁,为什么?这表示我的念是正确的,我都在道上,道场是统一管理的,道场是和合共住。我有这一封信,要传给谁请你过目,对不对,监院过目,那我这封信是论道的,没错,现在跟你讲说所有要E的东西通通传到这里来,你说“那完了,要讲个是非也通通被登录了,那干脆我们不要让监院知道,我们自己传就好了。”我告诉你,因果通通你自己算。

  我们告诉你的是你最少在善恶念这边,处理所有的世间事全部要在善恶念这边,你知道吗?不要到变异念那边去,到变异念里面只有造恶业。因为你在善恶念,你看善恶念,“异”这边的概念其实为善恶念与第一、二念之间的生灭念无关哦,你这是一种概念,所以他统称为概念。每个概念有无量个识,概念取舍之间通常取善念造善业,所以你世间法的全部要在这个里面。但是你不要在后面,后面变异念,那我告诉你,只有下沉的份。

  在善恶念我们为什么讲说修行人他不堕落,因为你至少在善恶念这边,你都是造善业,还是人天福报,下辈子一定比这辈子好,但是你在变异念那边就没办法了。现在民间的佛法为什么要一直恐吓你,你要不到净土去那生生世世你都到地狱去,谁告诉你会到地狱去?因为你都在变异念里面,当然到地狱去,你都造三恶道的恶业。所以你看民间佛教,为什么讲那些佛教的通通都跟你讲说是民间佛教,因为它只有二分法,不是到净土那就是到地狱,那你就在变异念里头,你只好念佛往生净土,要不然你就到地狱去,到三恶道去,因为你都是变异念。

  但是我们现在经过调整以后,不是变异念是善恶念,那你再怎么倒霉,也都修升天的福报,至少比这辈子要好,因为你不造恶业。但是你现在没有那个标准,你剩下来的就都是变异念,所以你先留意到这个地方。变异念里头的那一些生死凡夫所进行的那个部分,你自己要想办法把它除掉。这个地方,你说叫师父再怎么跟你讲,那未免太无聊了,你自己应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嘛!你现在干什么嘛,进到佛门中来你的角色是要做什么,这个先处理好,所以从善恶念。

  现在我们要讲的是你世间事用善恶念,生命的事,就出世间的事要用生灭念,那你现在能不能够在世间事里头看到你的念起念灭,你要留意到,因为你这个概念的取舍,念念之间它有很多的识,一个概念有无量个识。也就是我们很简单讲说“这个不好”这么一件事,“这个不好”它已经有无量识了,第一个你对这个认知它已经形成一大堆东西了,然后你有好、不好两个判断,到最后你是选择它不好,是这样的一种状况,那里面已经有好多好多的识了,你已经看不到你的念头在哪里了。

  这是什么?闹钟。你要知道其实它是个色尘,你从色尘,色尘是一个最简单的一个识,也就是你确定它是色尘的时候你是三果,第一圈是二果,受想行识绕一圈已经到二果去了,那么这里面你已经绕过无量圈了,绕一圈是一个识,你绕多少?你不止色尘绕一圈,你还有一个概念说它是时钟,时钟里面的闹钟,你想想看,到时钟、到闹钟你已经有多少概念了?多少识在里面运作了?然后你只是变成一个闹钟这样而已,当你接受它是一个闹钟的时候,你脑筋已经转过多少转了,无量的念在里头了,无量、无量念了,你要留意到这一点。

  所以当你能够说“嗯,不对,它不是闹钟,它只是个东西。”这个时候我告诉你,你已经入初果了,你知道吗?所以当你一个念起说这个念好、这个念不好,那个都在“异”,善恶念的“异”里面。那么当你从这个好或不好,你发觉“哦不,不是这样,这只是一个我看到念起念灭,而不是好不好的问题。”那你已经入初果了,这叫入流。这就进入生灭念里面,进入初果了。

  那么要怎么样进入初果?你要带着疑情走一段路,因为你现在那很综合性、很复杂的,这个叫综合法尘。综合法尘有好有坏,坏的叫变异念,综合法尘都存着善的叫善恶念,综合法尘里头你已经综合了很多法尘在里面,已经不是单纯的一个法尘,而且你要知道,现在我们看到一个东西,这是什么?你说是麦克风,其实它是综合法尘,你看到已经不是色尘了。色尘只是那么一个,大概你说黑黑长长的,你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黑黑长长的,头有圆圆的,后面喀嚓的那么一个,你看嘛里面它已经有多少综合概念在里头了,那综合法尘。你看到一个黑色,黑色已经是综合法尘了。

  所以古人叫做白马非马,马就是马,当白马已经变成综合法尘了,它已经不是色尘了,马那个东西它只是色尘,你知道吗?白马已经综合法尘了,这综合法尘不是色尘吗?黑色不是色,这你不懂啊,黑色当然是色怎么,它只是黑色,那你已经弄错了,色是色尘,黑色是综合法尘,综合法尘怎么是色尘?它已经是法尘而且又是综合法尘了。色只是色尘,色尘是眼睛所对的、法尘是脑筋所对的。你留意到吗?更何况是综合法尘,综合法尘已经不是法尘了,法尘是单一法尘。

  因为我们知道尘境只有六个:色声香味触法,法尘跟色尘一样,现在你连这个都分不清楚,你会开悟吗?你头壳坏了。尘是只有六尘,法尘是单纯一尘,跟色尘一样,你知道吗?所以色声香味触这五个叫五尘,法尘古人都讲不清楚了。所以意识对的是法尘,它是因为从意根来的,但是第六意识处理的是综合法尘的事,它差别在这里,意识跟第六意识不一样,意识处理的是法尘,第六意识处理的是综合法尘,那你只有入禅定以后,你才能发现,不然你无法去处理。

  我现在跟你讲你只是知道,可是你必须我跟你讲那个止住妄想,一定要去止住妄想,置心一处,你要从这个地方来,你理论上讲叫教理,现在教相就是你先置心一处,去训练置心一处。那你大概要花三年功夫。你不要以为那还不简单,我坐在那里我就一直什么,一直打妄想。止住妄想,要把妄想止住,那个功夫你要自己去下。

  要怎么止住呢?也就是境界来不随境界跑。这句话你都知道,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你一看到,“哦,佛好漂亮,佛还会跳舞,裙带飘飘,里面很庄严、怎么很清楚啦,多精细、多微细。”你已经被迷了,你知道吗?你能不能说那境界来不要理它,还是在你的鼻息上,这个功夫你要分辨得出来。你现在有的是什么?很粗的妄想来,脚在痛不要理它,我又想到打了什么妄想,不要理它这有可能,可是境界来的妄想你不知道,你会跟着走,那个地方你要能止住。

  通常你会入定,你也会入定,入定境界来跟着走的,对不起,四禅八定。不能出三界,四禅色界,八定无色界,四空定是无色界,那你已经跟着走了。你要知道一个念跟着走,下辈子那个念带你到无量劫去,在天上享受那个福报,但是那个福报用尽以后回来,当然你念念都在那里,你念念都在四禅八定上,生生世世在那边转来转去。是那个福报而已,那不能出三界。

  那你要出三界你必须止住它,止住它以后,你的生命能量会爆发,然后你会转过来,出三界的地方去啊,你要留意啊。那一个生命能量的爆发以后,我们才有办法谈,我们在谈的是这个部分,跟你四禅八定的那个部分不一样。你要留意到,所以我们不跟你强调说你禅定要怎么上升的问题,我们只叫你止住妄想,然后要出三界了,你要留意到,这是我在这里跟你讲的,跟你在别地方所学的不一样。别地方可能跟你讲你到初禅天,你到二禅定、到三禅定,我们不是跟你讲那里。

  我们是告诉你要怎么出三界的问题,不一样喔,跟你一直往上爬的不同,这个地方你可能会出问题了。因为出三界是横出,那你禅定是往上爬的,你要如何往上爬我并不管你,但是我告诉你的是要横出。要出三界的这部分,那个净土法门讲横出三界,可是怎么横出呢?它的讲法了,它念阿弥陀佛就横出了。那怎么念我不知道,但是我现在告诉你置心一处,横出。置心一处的时候你要注意,禅定来的境界你不要被转走,要留意到这一点。因为初禅定、二禅定、三禅定是不一样的,你过一段时间往上走,过一段时间往上走,过一段时间又往上走,那是你从初禅到二禅到三禅。

  那我们现在不是,我们要勘定你的是你有没有止住妄想,从止住妄想要出三界了要留意喔!止住妄想叫置心一处,那你现在要怎么去训练你的置心一处,这是个关键!你要去训练你的置心一处,那下面我们才有办法讲。那么置心一处要如何?就是我们在禅修的时候要训练的。你现在来到这里,有没有把置心一处的要领给学起来,这是你的关键,你所要进行的工作。

  这一点你做好以后,我们现在要讲的就是,假设你已经置心一处了,那才有办法探讨生灭念这一块。要进来这一块呢,你应该看到了你生灭念跟善恶念之间的差别,那才叫入流,那入流以后才能进行,这部分要怎么进行呢?禅定的部分你在禅堂里接受禅堂规矩的训练,去完成置心一处的工作。那么完成以后,我们再谈下面这个区块。

  现在呢休息五分钟,假设你去训练到置心一处,所以下一节课我们就继续讲置心一处以后要进行的部分。

-----------------------------------------------------------------------------------------------------------------

更多海云继梦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海云继梦法师:耳根圆通章 第二十四集

海云继梦法师:耳根圆通章 第二十五集

海云继梦法师:耳根圆通章 第二十六集

海云继梦法师:耳根圆通章 第二十七集

宋智明:《大乘入楞伽经》讲要

 

后五篇文章

海云继梦法师:耳根圆通章 第二十二集

海云继梦法师:耳根圆通章 第二十一集

海云继梦法师:耳根圆通章 第二十集

海云继梦法师:耳根圆通章 第十九集

海云继梦法师:耳根圆通章 第十八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