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吴言生:经典禅诗 第四章 曹洞宗禅诗 二、云岩昙晟的《宝镜三昧》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吴言生:经典禅诗 第四章 曹洞宗禅诗 二、云岩昙晟的《宝镜三昧》

 

  [台湾]东大图书公司,《经典禅诗》,2002年11月初版

  第83—89页

  二、云岩昙晟的《宝镜三昧》

  曹洞宗禅学思想的另一重要理论依据是《宝镜三昧》。洞山良价在云岩昙晟处亲印宝镜三昧,并把它传授给曹山本寂。《宝镜三昧》文辞简练,却奥义无穷,将洞山一脉的修持精华,悉数包容其中:

  如是之法,这本来现成的大法,

  佛祖密付。佛祖已经密相传付。

  汝今得之,你现在既已得到它,

  善宜保护。就应当好好去保护。

  银碗盛雪,银碗里面盛著白雪,

  明月藏鹭。明月之中潜藏白鹭。

  类之弗齐,分门别类虽不一样,

  混则知处。混然一体各有所处。

  意不在言,意旨岂言语能表述,

  来机亦赴。有来机就能去应赴。

  动成窠臼,此机一发则成窠臼,

  差落顾伫。不知变通枉自踌蹰。

  背触皆非,肯定否定都不正确,

  如大火聚。恰像燃烧著的大火!

  但形文彩,只要缠上语言文字,

  即属染污。它就已经属于染污。

  夜半正明,纵是在暗夜仍明亮,

  天晓不露。纵是在天明不显露。

  为物作则,它成为万物的准则,

  用拔诸苦。可救拔人生的诸苦。

  虽非有为,虽然不是有为之法,

  不是无语。却绝非什么也不做。

  如临宝镜,站在晶莹的明镜前,

  形影相睹。形体与影子两相见。

  汝不是渠,你不是镜里面的他,

  渠正是汝。他正是镜子前的你!

  如世婴儿,就像刚出生的婴儿,

  五相完具。眼耳鼻舌身已俱备。

  不来不去,既不是来也不是去,

  不起不住。不是生起也非粘著。

  婆婆和和,咿呀学语体露纯和,

  有句无句。虽有声音却无意趣。

  终不得物,终究没有粘滞外物,

  语未正故。是因语言仅是空壳。

  重离六爻,将离卦六爻来分离,

  偏正回互。得偏正回互的宗旨。

  叠而为三,六爻重叠成为三组,

  变尽成五。五度变化偏正回互。

  如猎草味,五味子一籽五味足,

  如金刚杵。金刚杵两头虚中实。

  正中妙挟,既正又中妙而双挟,

  敲唱双举。击节和歌同时并举。

  通宗通途,通达佛法悲悯人世,

  挟带挟路。解行相应人我一如。

  错然则吉,迷悟不二交错大吉,

  不可犯忤。动念起心与道相忤。

  天真而妙,佛性天真何其灵妙,

  不属迷悟。不属於迷不落于悟!

  因缘时节,随缘而明遇机而显,

  寂然昭著。寂然空寥万化顺应。

  细入无间,小到进入分子原子,

  大绝方所。大到超出天地宇宙。

  毫忽之差,只要有丝毫的差错,

  不应律吕。就不与大道相应和。

  今有顿渐,权且设顿悟和渐修,

  缘立宗趣。为学者指出归乡路。

  宗趣分矣,归乡路既然有细则,

  即是规矩。就成为修行的法度。

  宗通极趣,顿悟菩提渐修禅道,

  真常流注。真如即可常流且住。

  外寂中摇,外形寂静内心摇动,

  系驹伏鼠。如驹与鼠暂被系缚。

  先圣悲之,先圣感于这种状况,

  为法檀度。设立妙法进行救度。

  随其颠倒,随顺其妄想颠倒心,

  以缁为素。权且认烦恼作觉悟。

  颠倒想灭,将颠倒之心再颠倒,

  肯心自许。便立证无上菩提道。

  要合古辙,要想合于古佛轨辙,

  请观前古。请观看前代的范例。

  佛道垂成,为了成就无上佛道,

  十劫观树。长久的修行少不了。

  如虎之缺,这好比是虎耳渐缺,

  如马之馵。也好似那马足发白。

  以有下劣,为逗起凡夫求道念,

  宝几珍御。以种种宝物相诱引。

  以有惊异,为断除佛法奇特心,

  狸奴白牯。说狸奴白牯有佛性。

  羿以巧力,羿凭借他技巧娴熟,

  射中百步。能百步外射中目标。

  箭锋相值,可禅机如激箭相交,

  巧力何预?又哪里用得上技巧?

  木人方歌,你听木人唱起了歌,

  石人起舞。你看石人跳起了舞。

  非情识到,凡情凡识难以理解,

  宁容思虑。又岂容管见去卜度?

  臣奉于君,臣奉于君事奉于理,

  子顺于父。子顺于父理事回互。

  不顺非孝,儿不顺父非称为孝,

  不奉非辅。臣不奉君不足为忠。

  潜行密用,潜行密用禅道无穷,

  如愚如鲁。世俗观之如愚如鲁。

  但能相续,只要能精勤相接续,

  名主中主,就是无上的主中主!

  《参同契》已标“回互”之说,《宝镜三昧》则倡“明暗交参”之义:“夜半正明,天晓不露。”夜半正明,是暗中有明;天晓不露,是明中有暗。所谓“明”,指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色界;所谓“暗”,指无形无迹无色声香味的本体界,即空界。明暗交参,谓本体界与现象界交互参合在一起,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由明暗交参的观念,同样发展出“正偏回互”之说。《宝镜三昧》喻之为:“银碗盛雪,明月藏鹭。类之弗齐,混则知处。”“混”即平等,“处”即差别。银碗里面盛着白雪,明月之中潜藏白鹭。现象界包容在本体里面,不可分割。但是,本体与现象又不相同,前者是正是主,后者是偏是末。因此,必须“臣奉于君,子顺于父。不顺非孝,不奉非辅”。曹洞宗的正偏回互、五位功勋皆滥觞于此。《宝镜三昧》以形影喻体用,“如临宝镜,形影相睹。汝不是渠,渠正是汝”,对洞山的开悟也有间接的启发:

  师临行又问云岩:“和尚百年后,忽有人问:‘还邈得师真否’,如何只对?”岩曰:“但向伊道:‘只这是!’”师良久,岩曰:“价阇黎承当个事,大须审细。”后因过水睹影,大悟前旨。因有偈曰:“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与么会,方始契如如。”(《洞山悟本录》)

  洞山过水睹影,深切地感悟到了云岩悉心传授给他的体用、理事的奥秘,因而得以彻悟。

  此外,《宝镜三昧》提出了“背触皆非,如大火聚。但形文彩,即属染污”的不触犯原则,指出对本体肯定否定都不行,般若如同烈火,近傍不得。只要形于语言文字,就是染污了它。《宝镜三昧》还描摹出“木人方歌,石人起舞。非情识到,宁容思虑”迥超知性理解的禅定直觉境,这对曹洞宗遵守不触犯原则、大量运用禅定直觉意象,亦有滥觞之功。

----------------------------------------------------------------------------------------------------------------

更多吴言生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吴言生:经典禅诗 第四章 曹洞宗禅诗 三、洞山“正偏五

吴言生:经典禅诗 第四章 曹洞宗禅诗 四、曹山“君臣五

吴言生:经典禅诗 第四章 曹洞宗禅诗 五、洞山“功勋五

吴言生:经典禅诗 第四章 曹洞宗禅诗 六、曹山“五相”

周叔迦:论佛教徒的修养

 

后五篇文章

吴言生:经典禅诗 第四章 曹洞宗禅诗 一、石头希迁的《

吴言生:经典禅诗 第三章 沩仰宗禅诗

吴言生:经典禅诗 第二章 临济宗禅诗 七、汾阳善昭的禅

吴言生:经典禅诗 第二章 临济宗禅诗 六、无依道人

吴言生:经典禅诗 第二章 临济宗禅诗 五、“无位真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