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佛教的社会责任(耀正法师)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教的社会责任(耀正法师)

 

  当今全球都面临着金融危机、能源危机、气候危机、恐怖主义威胁、宗教种族冲突、甲型H1N1流行,整个世界孕育着一种不安和的气氛。履行佛教的社会责任,缔造世界的和平与繁荣,构建和谐世界,是时代赋予佛教的神圣使命。中国佛教界近年就连续举办了两届世界佛教论坛,旨在弘扬“和合”精神彰显慈悲情怀,净化人的心灵,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生。

  一、佛教承载文明,促进社会文明的责任

  佛教倡导上报四重恩,即:父母恩、国土恩、众生恩、三宝恩。其中报众生恩,就是为人民服务。国土恩,就是报答国家的关爱之恩。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等教义,五戒十善等戒律与现代我国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相融通。如五戒不杀生体现了人类应对一切生命的同情与尊重,是自他一体的生命哲学;不偷盗体现了人类的正确的财富观和取得财富的合理性;不邪YIN体现了人伦交往的纯洁性,是维护家庭稳定安乐的保证;不妄语体现了人的诚信准则和人格品行的端正。这些足以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利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四摄六度”的实质是在深入众生,投入社会活动,利益众生,净化心灵,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欲救护诸众生,足以培养人们具有赤胆忠心,为国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足以对民族的振兴、世界的和平、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佛教提倡道德劝化、淳化世风、净化人心来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类精神文明,是佛教对国家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发扬佛教慈悲喜舍的传统,

  承担济世度人的责任

  承担慈悲济世的社会责任是佛教与社会最好的互动,在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流的前提下,佛教更应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高扬人间佛教的伟大旗帜,践行佛陀慈悲济世的情怀,以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更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思想来回报社会,服务人群,积极投身到有益于民众的各种慈善事业中,如:海啸、雪灾、汶川地震,佛教界积极捐款、捐物,帮助灾区渡过难关,真乃灾难无情人有情,佛门有愿,大爱无疆。我们决不辱使命,真正起到扶危济贫、赈灾救难的作用,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人群的安乐和谐贡献特有的力量。

  三、佛教的平等精神,促进世界的和平

  众所周知,在历史上,因为佛教的学习和交流,促进了中华民族和韩国、日本各民族的来往,带动了文化科技的交流,推动着国家间的和平、互利,佛教的民族平等观,是没有国界的,所主张的民族平等,不局限于本国的民族之间,亦包括了整个世界所有的民族。实则佛教所提出的民族平等,正是要超越国族的界定,因为佛陀是要平等救拔一切众生的。民族的不平等之区分,从古到今都影响着世界的发展,对今天全球化进程也同样有着很大的阻碍。作为最早提出民族平等的佛教,无论从理念还是实际修证上,都一直致力于消除这种不平等的现象。如释迦牟尼佛应化的印度,就是一个等级森严的不平等社会,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姓的等级之分。试想,如果我们的世界各个民族都能够平等相处,不去妄执优劣高下,于诸众生其心平等,无有贵贱尊卑之异类,历史上的战乱何从而起?今天仍为全球关注的局部民族冲突、民族纠纷,从何而起?当人类真正有一天,通过佛陀的指引,以佛教的理念,于诸众生起平等心。我想,我们的世界那时必将是一个和美的人间净土。

  四、佛法是挽回世道人心的一剂良药

  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教导,是挽回世道人心的一剂良药,能软化众生的刚强秉性,让人明了因果,收敛言行。为促成社会风淳俗美,印光大师常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之语告诫世人,要求父亲慈爱儿子,儿子孝顺父亲,哥哥友爱弟弟,弟弟敬重哥哥,丈夫对妻子和悦,妻子对丈夫顺从,主人对仆人仁爱,仆人对主人忠诚,各自恭敬地尽到自己的本分,不计较他人对我是不是尽到本分,我总要尽到我的本分。能对家庭以及社会尽到自己的职责和本分,这就叫作善人。还要防止自己的灵魂深处产生邪念,保存一颗真诚的心,使身口意三业向善靠拢,当生成就圣德君子。

  以上可以看出,佛教的教化功能涵盖了世、出世间诸法,具有不可代替的无上价值。广大佛教徒在完善自我的同时,应以身作则,恪尽本分,当为众生树立榜样。依照契理契机的原则,以敢于担当的精神,毫不犹豫担负历史赋予我们的社会责任,将佛法的价值和功用,最大地惠泽于众生,并成为和谐社会、造福人类的精神支柱。在造福于民众与社会的同时,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前五篇文章

云深不知处──说剎那无常

观四不生(智深法师)

从《佛遗教经》看修道次第(威因法师)

从解脱道到菩萨道(传道法师)

十大愿王

 

后五篇文章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浅说(应慈法师)

法遵尼师:灭苦之道 五、僧伽 三

法遵尼师:灭苦之道 五、僧伽 二

法遵尼师:灭苦之道 五、僧伽 一

法遵尼师:灭苦之道 四、白衣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