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心道法师:2012水陆法会幽冥戒开示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心道法师:2012水陆法会幽冥戒开示

 

  各位菩萨大德们,大家吉祥、大家好,阿弥陀佛!

  今晚佛事是「幽冥戒」,每一年都鼓励大家一定要来参加。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大家有福报成为人身,又可以皈依三宝、行持五戒十善,累积福德、智慧资粮,但是其他道的众生,尤其是鬼道、畜生道、地狱道的众生,是很难能够听经闻法、行善积德。所以,我们今天要利用水陆普度的机会,借着诸佛菩萨的加持及十方贤圣大德的护念下,透过严谨、庄严的仪式,让这些众生能够受持三皈五戒,打开迷闷的障碍、心开意解,放下执着,趋向光明解脱之道。

  所以,大家要收摄心神,跟随主法和尚的引导,一起来圆满这场佛事,借着这个难得的因缘真心忏悔,超度我们的冤亲债主以及历代祖先,并发起大慈悲心、愿力菩提心,来觉醒一切有情,开展出和谐自在的宇宙世间。

  大家来参加水陆法会,初始都是为了现实人生的需要,为了自己或家人能够远离苦难,祈求过往亲人能转化投生于善处净土,渐渐的扩大心量,服务奉献,追求自己解脱,也成就他人解脱。而这一切都是从「戒」开始。《华严经》里说「戒是无上菩提本」,「戒」是成就正觉菩提的根本所在,是我们获得真实生命的根本。

  学佛一开始便受持最基本的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守五戒不是为了限制我们的生活,而是解码我们的生命,让我们不被贪、瞋、痴等三毒五欲控制,这是「戒」的基本意义,所以「持戒」是学习不侵犯他人,也给自己自由的生活。

  为什么有「幽冥戒」:对地狱与饿鬼等众生来说,由于因果业力的关系,生命被烦恼业障所捆绑、被情执所淹没,要纯粹靠自力爬出这个生死轮回的圈套,实在非常困难。借着这两天的佛事,以及大家的虔诚召请,不但打开了神圣的戒场时空,也帮助众生唤醒埋藏在生命深处的菩提种子,只要这一念善心升起,就能够来受戒学佛。

  受「幽冥戒」的流程与主要内容,首先要发起信心:

  要对戒律生起殷重、难得的信心,众生都有佛性、觉性,只要你愿意修行,就能转换我们染污的记忆体,转识成智。

  求受三皈依:

  要全心全意地皈依佛、法、僧,因为觉悟是了脱生死的根本。

  彻底地忏悔:

  要忏悔过去的错误,消解生命里一切的业障,身心清净才可能受戒,把自己的生命转换成受戒的道场。

  发菩提大心:

  菩提心就是兼具禅悟菩提的智慧心,与不舍一切众生的大悲心,具体地讲就是发:上求下化的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受幽冥戒:

  这里的戒是指大乘的「三聚净戒」,是一切戒法的根本:「摄律仪戒」就是愿断一切恶;「摄善法戒」就是愿修一切善;「摄众生戒」就是愿度一切众生。

  「戒法」是十重戒法:杀戒、偷盗戒、邪YIN戒、妄语戒、饮酒戒、说四众过戒、自赞毁他戒、悭惜加毁戒、瞋心不受悔戒、谤三宝戒。

  「戒体」是从皈依、忏悔、发菩提心而来,生命已经转化为内在的「戒场」,一旦深层生命与「戒」相应,即获得「戒体」而永不失去,直到妙觉圆满成佛。

  禅宗祖师说过:「百千法门,同归方寸。」一切都是从内在的「心源自性」开始,要转化生命,必须也从这深层生命的改变开始,学佛受戒,就是把我们的内在生命转换成为「戒」的道场,行为不造恶,念头不与贪瞋痴相应,再深入行六度波罗蜜的菩萨心戒。由此,就可以彻底改变、更新生命,从认识生命、解脱生命到奉献生命。

  祝福大家今晚得到一个轻安的戒体,也观想六亲眷属都获得清净的戒法,更希望这股清净的能量成为净化社会的力量!

  阿弥陀佛!

---------------------------------------------------------------------------------------------------

更多心道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心道法师:2012水陆法会内坛结界

心道法师:依止佛法弭恶臻善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心道法师:梁皇坛开示--忏悔业障了因果 勤守五戒利众生

心道法师:心道法师谈宁静--全球宁静运动

心道法师:谈资粮的累积

 

后五篇文章

心道法师:2012水陆法会圆满送圣

心道法师:读华严经 入一真法界

见忍大和尚法语

本源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二十六

本源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二十五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