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戒律学研究:再谈“以戒为师”的重要性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戒律学研究:再谈“以戒为师”的重要性

   “以戒为师”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要真正百分之百做到,世间又有几人及格呢?因此学戒持戒,并非拿着戒尺去衡量他人,去找别人的错处。而是拿着它来省视自我,鞭策自己。一个持戒严谨之人,不但夜闻敲门心不惊,心境坦荡荡的,自己安心还能带给周围的人一种安全与信心。

  戒在小乘来讲“是正顺的解脱之本”,在大乘来讲则是“无上菩提本”。戒仿如建房之基,房子建得牢不牢,就看地基挖得够不够深。戒定慧三学以戒为首,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世尊入灭前弟子问:“您老走后我们依靠谁?”吾佛慈悲教示:“以戒为师”!《璎珞本经》也说:“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由此可知戒对佛弟子的重要性了。

  “以戒为师”能使我们这颗散乱的心不向外奔驰,逐渐地获得内心的安定。《大涅槃经》说:“戒是一切善法阶梯,亦是一切善法之根本,如地总是一切树木之本;戒是诸善根之主导者,如彼商主导商人;戒是善法胜幢,如天帝释所立胜幢,戒能永断一切恶业及三恶道……。”由此可知,不论行善断恶,不论离苦得乐,戒都有决定性的作用,没有戒,人心大乱;没有戒,人天轨道失序。可见,“以戒为师”实在是重要的法则。

  人在世间,其地位之高下,不在于他的种族是否尊贵,色相是否庄严,是否博学多闻,更不在于他的财富有多少,而是在于他有无崇高的德行,而这种德行就是佛教讲的净戒。一个没有戒行和智慧的人,纵使他富可敌国,又有高贵的种族,端严的外表,但这在佛看来,与禽兽相差无几!相反的,一个能够严守净戒,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就算他地位卑微,也没什么见闻,但他可尊为人间的胜士,值得每个人敬重。

  守戒,说穿了就是过有道德的生活。“过有道德的生活”是人之本份,一个人能够把人做好,才有资格谈学佛。在道场里,我们不是常听法师大德们说:“学佛要先学做人”吗?由此可知做人比学佛、成佛更重要!一个连人都做不好的人,怎么还有心思去想学佛,去过有道德的生活呢?

  有人说地球生病了,目前全球气候异常,灾难频仍,可以说我们生活的地球“病得不轻”。与其说是地球生病了,不如说人伦寞落、人心败坏还贴切些。放眼看去,报纸、电视、杂志、网络的报导真是不堪入目。我想,如果人人能学佛,人人都尽量做到“以戒为师”,人人都能过有道德的生活,则国与国之间少了战争,人与人之间少了猜疑,人人都能过上返朴归真的自然生活,到那时,娑婆世界就是西方净土。

  我所住持的报慈寺在公安县农村,近年来,附近许多农民也皈依了三宝。他们告诉我,在田里整庄稼,看到蚂蚁连碰都不敢碰,唯恐一不小心,把它送上西天,犯了杀生大罪渐渐地……一路行来,他们终于慢慢体会出守戒的庄严与神圣,感觉到守戒的清凉与自在,知道佛当时制戒的苦心!

  戒如明月。月亮代表了清凉、安静,月也代表了光明与智慧。明月在暗夜中放出皎洁的清辉,指引夜归人一条明路。除此,月光不明也不暗,烈日威力太猛,常常晒伤了人,而星光太暗,也显不出它的作用,唯有明月既不伤人,又能指引路人。戒也是如此,一个持戒严谨的人,绝对不会去做伤天害理的事,也不会去伤害他人,造成别人的不便。谨守净戒的行者身上必散发出一股庄严,一股清凉!

  佛教最基本的五戒:不杀、不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是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不杀生代表慈悲,不偷盗、不邪YIN代表义,不妄语代表了信,不饮酒代表和平与不失人伦。

  杀生——慈眼待众是真菩萨

  菩萨发心以慈济众为本,世间那个生命不怕死不怕痛?从菩萨的眼光看去,六道众生无不是自己多生多劫来的父母亲眷,为人子者报恩尚且不及,怎忍杀生?杀生又分:

  自杀——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

  教人杀——用嘴教唆他人行杀,或遣使者去杀,虽不是亲自动手,却也结束了对方生命!

  方便杀——巧设特殊的方便,结束对方生命。

  赞叹杀——原本没有杀意,你却从旁加以赞叹,赞美他的力量大、胆识够,使他杀心顿起,动手杀了对方。

  见作随喜——见他人行杀,认为杀得对,杀得好,私心随喜!

  咒杀——以恶咒术,诅咒令人结束生命。

  以上六种杀生之法,若用在结束“人身”上面,看来不易犯,然者杀“生”涵盖了一切有生命的众生,在这种情况之下,家居环境中面对蚊兄、蚁弟、蟑姐时,就知道“六杀”经常在眼前上演哪!

  妄语——涵养怒中气,提防顺口言

  说话不实是为妄。妄语不但欺骗凡夫,还诬罔了正直之人。

  妄语表口业,“祸从口出”、“一言兴邦”、“刀伤易愈,语伤心恨难消!”等都意味着口德的重要。问题是有些人明知不真,为了爱面子,却硬说是真。有些人自以为口说妄语无人晓,殊不知妄语出口,诸天鬼神悉知悉见,也许这些鬼神本来想保护我们,却因妄言一出而舍弃了我们。

  “宁可破塔坏像,终不向人道出家人之过恶,若说过恶,如坏佛法身”,“涵养怒中气,提防顺口言;谦恭原益己,轻薄易招愆”开口道长短之前,先作如是观。

  盗戒

  不与取,名之为盗。也就是他人之物,非经主人同意,擅自取用是为盗。盗也分数种:

  劫取——明目张胆,运用强力,不管主人高不高兴,肯不肯给,硬行抢来。

  偷取——避人耳目,趁物主不注意,把东西悄悄拿走。

  吓取——掌握他人把柄或稳私,以威胁手段索取。

  骗取——用种种欺诈手段,把他人财物骗取过来。

  以上“四盗”,也许有人认为,我乃正人君子,怎么可能会劫、会偷、会吓、会骗人钱财?认为自己这一辈子,不会拿别人之物,不会犯盗戒!可是近代显宗弘一大师却说:“其他戒易守,唯盗戒最难!”例如:寄一封应贴50分邮票的超重信时,心想反正邮局又不会查,于是贴了32分邮票,就投入邮筒,这也是盗戒的一种。再如办公室里未经承办人许可,就动用公家的信纸信封,乃至影印私人文件等也是盗的一种。

  在众多盗戒中,果报最严重的应算盗常住物了。施主省吃俭用,以清净心和恭敬心供养三宝的东西,未经常住同意擅自取用也是盗!而这种盗《方等经》讲:“五逆四重,我亦能救;盗僧物者,我所不救。”《大集经》讲:“盗僧物者,罪同五逆。”由此可看出盗常住物后果实在严重。我们发心到佛寺帮忙为自己培福,固然很好,若贪念不除或不明因果,损坏或任意取用,则有损自己的发心。

  总而言之,戒是拿来省视自己,是拿来规范自己的。末法时代持戒、护戒、倡戒,佛之弟子人人有责也!

 
 
 
前五篇文章

戒律学研究:佛教戒律戒的是自己 最强调信(能利法师)

戒律学研究:弘一大师对律学的贡献(济群法师)

戒律学研究:偷菜到底犯不犯“盗戒”(妙量法师)

戒律学研究:当代佛教“出家制度”建设关于出家者资格审察

戒律学研究:律典中对亲教师资格的要求以及可度人数的探讨

 

后五篇文章

戒律学研究:佛门的戒律

戒律学研究:学习戒律的意义

戒律学研究:修心的戒律

戒律学研究:《戒律学原理》摭言(南怀瑾)

戒律学研究:戒律的现代意义(济群法师)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