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戒律学研究:《梵网经》的三聚净戒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戒律学研究:《梵网经》的三聚净戒

   大乘菩萨三聚净戒的意义,就是发广大菩提心,上求如来的觉道,下化法界的有情。以大慈悲,饶益众生,令诸众生,离苦得乐。如观音、地藏、文殊、普贤大菩萨一样,各随所愿,有求必应,感而随通。菩萨在因地之中,累劫修行菩萨之道,就是以三聚净戒来自利利他,自度度人。什么是三聚净戒呢?

  (1)摄律仪戒:菩萨修行,以戒为本。总摄一切戒律、一切威仪。也就是无恶而不断,不论大大小小种种恶事恶行,恶言恶语,恶心恶念,统统都要断得干干净净。古人说:“一念不生,众戒俱足。三业清净,无恶不断,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正是以五戒十善,一切律仪来净化我们自己的身心。凡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持大乘菩萨戒法的人,一定要收摄一切戒律,断除种种罪恶。自己这样,教化众生也是这样。切不可以为小恶小罪而不加重视,所谓滴水可以成渠,星火可以燎原,即此意也。摄律仪戒,即包括大小乘之一切戒律而护持之,使一切诸恶,都能断绝,较详言之:律为律法,乃禁止之意,仪即仪式,为轨范之意。《法苑珠林》曾说:“摄律仪者,要义唯有四项:一者不为利养故,自 讚毁他。二者不得故悭,不施予人。三者不得嗔心打骂众生。四者不得谤大乘经典。持此四法,无恶不离,故名摄律仪戒”。

  (2)摄善法戒:菩萨修行,不但要断除诸恶以自利,更要普度众生以利他,那就要总摄一切诸善功德,广植善根,深培德本。无论是大大小小,一丝一毫的善事善业,善言善语,善心善念,统统都要精进勇猛,努力去做,但有利益无不兴从。千万不要以为小善而不去做,更不可以为小德而不去培植。要知道积小善能成大功,下点种必结果实。摄善法戒又名积善戒,使一切善法,都能存于我之一身,而修行一切善事。就是说身、口、意所作诸业,都是善法。闻,思、修三慧,以及布施、忍辱等六度波罗蜜,无一不摄于戒之中,故名为摄善法戒。

  (3)饶益有情戒:菩萨修行,不单是要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更主要的目的,就是广度无量无边一切众生,也就是无众生而不度。不但是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众生,要赶快去度。就是天道、人道、阿修罗道三善道的众生也要去度。正如地藏菩萨所发的广大誓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宏伟誓愿。出家在家四众弟子,要进修大乘菩萨大戒,一定要受持大乘三聚净戒。这是根本戒法。人人都要受持。饶益有情戒,又名摄众生戒。即对于无量无边的众生,都能施之以利益。所谓能摄的善行,便是慈悲喜 捨。慈名爱念,因其能给予众生以快乐,悲名怜愍,以其能拔除众生的痛苦;喜为喜庆,庆贺一切众生能离苦得乐;捨名无憎无爱,亦须使得此无憎无爱的解脱,以这样的一些法门,去济度众生。《瑜伽戒品》说:“诸菩萨,依世出世间,种种义利,善为有情说诸法要。先方便说,先如理说,后令获得义利。……诸菩萨,若隐若露,显示其有真实功德,令诸有情,欢喜进学。……生希有心,勤修正行。”故以名焉。

  上列的三聚净戒在《华严经》、《梵网经》、《占察经》、《璎珞经》等中都曾有所说明,《瑜伽》和《唯识》等论,也曾予以论述,因为这是三者集聚,所以称为三聚。

 
 
 
前五篇文章

戒律学研究:以戒为师

药师佛·文集 末法津梁药师佛

药师佛·文集 关怀人间的药师佛

戒律学研究:浅谈佛教的基本戒律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启迪(李

戒律学研究:戒律概说

 

后五篇文章

戒律学研究:律仪有几种

戒律学研究:戒律的传流

戒律学研究:律典中关于出家形态的演变(戒法法师)

戒律学研究:律典中对亲教师资格的要求以及可度人数的探讨

戒律学研究:当代佛教“出家制度”建设关于出家者资格审察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