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 3 喜——随喜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 3 喜——随喜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3)

  ——改变人生命运的秘笈

  三、喜——随喜

  下面讲喜庄严,这是四无量心当中的第三——喜无量。经文:“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看见了一百元人民币,是不是很欢喜呀?不是这个“喜”。这个是随喜,普贤十大愿王的第五愿王是随喜功德,比如说我们是同事,我得到了上司的夸奖,感到特别欢喜。如果说是你得到了上司的夸奖,那我跟吃了醋一样酸酸的。可是一个真正修行人是怎么样的呢?比如说你家孩子考了一百分,然后你很高兴;如果他孩子考了一百分,你的孩子只考了九十,心里就不痛快了。为什么呢?同样都是考一百分,为什么刚才欢喜,现在不欢喜呢?别人的孩子不是自己的孩子。这就是不懂得随喜。

  什么叫随喜?无论任何一个人取得了成绩,你都把他看成是自己最亲的人取得了成绩一样去看待。再说近点,就像自己取得成绩一样看待,这就是随喜。我们有没有随喜?什么时候随喜呀?别人孩子考上大学去祝贺,那要是自己孩子没考上还去不去呀?身体去了,心去了没有?事实上,真正的修行人就应当修随喜功德,把别人的成绩看得跟自己取得了好成绩一样的,发自内心地皆大欢喜。

  这种随喜有什么用呢?我酸一点有什么不好呢?这是普贤菩萨第五大愿王,那可了不得,随喜功德是非常重要的一门修行。给大家讲个故事,看随喜功德有多大的利益。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国王很有钱,信佛,也懂得种福报。有一天专门请佛和他的弟子五百比丘到王宫里去用斋。请佛和弟子吃饭,供养佛呀,这功德了不得。他把佛请到了王宫里,用最好的、最高级的、最上等的供养来供养佛和佛的弟子。这样子供养了一天,然后晚上这个国王就来问佛:“佛啊,你看看今天我们国家谁的功德最大呢?”他什么意思啊?他想让佛说:“你的功德最大。”那多快乐。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佛不会说假话的,佛说:“今天在你们国家功德最大的是某某。”不是说他,他怕听错了,又问一遍:“佛呀,今天我们国家谁的功德最大?不是最小,谁的功德最大?”佛还是说某某。他一听,心里有点不舒服啦。他堵了一口气,第二天用更大的供养继续供养佛,加倍供养,不得了啊。这下子恐怕没人比得上我了吧。当天晚上,他又来问:“佛呀,今天我们国家谁的功德最大?”佛说还是某某,他一听,心里不快乐了,怎么还是这人?他是谁呀?我们国家有点名气的我都知道,都是我的臣民。第三天,他拿出再加倍的供养,四倍啦,供养到了极至。这回他又来问佛,佛说,还是某某。这回他忍不住了,他就派他的宰相出去了,他说:“你去把我们国家查一查,看看是谁这么不像话呀?是谁这么讨厌,老比我功德还大。”那个宰相去查,打听来打听去,他们国家有一个乞丐,有这么大的功德,宰相都不相信,你要说是一个很有钱的人,我信,一个乞丐怎么能呢?还是一个老婆婆。他就来问老婆婆说:“你这几天干什么了?”老婆婆说:“哎呀,我这几天也没干什么,一直在惭愧呀,你看我们国家这么英明的国王,深信佛法,请到三宝,请到至尊佛陀和他的罗汉弟子们到我们国家来应供,我们的国家有福了,肯定兴旺发达呀,肯定国富民强啊,我为我们国家有这样好的国王有这样好的君主我感到骄傲!”大家看看,宰相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明白了,这个人心胸真了不起,她的功德真是超过了我们的国王,我们国王还有点我慢心呢!他觉得自己很有功德,很发心了,但是一骄傲就不行。这个乞丐老婆婆不一样,发自内心地替国王随喜,她那个随喜的功德竟然超过了国王。后来这个宰相回去,把所见所闻告诉了国王,国王惭愧,确实是这个老婆婆功德比他大。所以你记住,即使我们做了再多的好事,做了再大的贡献,千万千万不要骄傲,不要居功自傲。你越把自己看得很小,你的功德反而更大,反过来你把自己看得很大,功德反而就小了。

  印光大师讲过一句话:“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这就是修行的诀窍,你越把自己看得了不起,越想得到别人的尊重,结果反而得不到人家尊重。你越是把自己看得有功德,反而你的功德就打折扣了。像这个老婆婆一这,她真心随喜,这个功德不得了啊。因为她这念心是无杂染的,没有任何私心的。所以千万千万不要嫉妒,不要小心眼。这个毛病不去掉啊,修行很难成就,功德很难增长。所以要记住这一点,随喜的功德不得了。

  随喜的反面是什么?嫉妒。看见别人好:“有什么了不起的,假积极,伪君子,别看他表面,回到家里头不定什么样呢,还不是装模作样,溜须拍马。”这就是嫉妒。通常凡夫都是有嫉妒心的。因为有了嫉妒心,所以就不能随喜。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培养随喜的心态。我们有几多时候能生起随喜的心?极少极少。就是因为不能随喜,带着嫉妒,使我们的功德大打折扣,很难增长。所以为什么我们做了老多善事,很辛苦的,还是这个样子呀?就是因为你不平、你抱怨、你嫉妒,所以你的功德得不到增长。你做得再好,你一骄傲,你摆架子,你老是觉得自己应该得到更高的荣誉,越是没人搭理你。为什么?因为功德增长不了。你做得越多越谦虚:“这都是大家的功劳,真不是我的功劳,我其实只是起了一点点的作用而已。”你的功德反而大了。牛顿说过一句话:“并不是我了不起,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已。”他为什么没说:“嗯,我还确实是厉害,其他人还真不行,这还真得是我才能解决。”看看,他不是假谦虚,他是真谦虚。这个巨人是谁呀?就是过去所有这些文化人的积累,我在继承了他们的基础之上才能取得一点点成绩。不要说“这成绩都是我的”,那就错了。

  随喜千万不能嫉妒,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因为现在普遍阻碍我们修行的,其中一个就是嫉妒心,就是小心眼儿。心眼小要不要命啊?一定要丢掉,你不丢掉,修行老慢啦。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要培养随喜的心态。他每天念佛念一万声,你每天只能念五千声,怎么办?有人想:“哼,有什么了不起,我一定要超过他。”不对的,要随喜:“哎呀,你的修行太了不起了,我一定要向您学习,您真是我们修行的好榜样。”发自内心为他随喜,将来你一定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般人一听到他能够念一万声或者说是看过一部我们没看过的经典,或者他有一本我们没看过的光盘,一般人心态是着急,老急啦:你都看过这个了,不行,我也得看。他念一万声了,这怎么办?我才念五千声呢。这是普通人的想法,这种反应是随喜吗?不是随喜。是嫉妒吗?不能说完全是嫉妒,近于嫉妒但肯定不是随喜。嫉妒那就开始说风凉话了:“哎呀,有啥了不起的,一万声,别吹牛了。”你着急不一定算是嫉妒,但是有嫉妒的嫌疑,肯定不是随喜。你要是听说他读一万声,比你多一倍,老高兴了,“哇,太了不起了,哎呀,我有你这样的朋友,我为你骄傲啊!有你这样的朋友,我脸上增光啊!”这就是随喜。如果你身边有这样一个朋友,你做到了,有了好的成绩,他不嫉妒你,还为你高兴,有这样的朋友好。否则的话,我们身边有一个特别爱嫉妒的、心眼儿特别小的人怎么办?活得可累了,不敢好好干,好好干怕人家不高兴,怕人家说风凉话,所以说我们还是一起混吧,大家都混日子。我们上班都看报纸,大家来学佛,你念五千声是吧,行,我念四千声,你念四千声我念三千声,我怕你嫉妒啊。大家是喜欢跟周围都比你强、比你优秀的人在一起,还是喜欢跟都不如你的人在一起?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这就是凡夫的心理。

  我们学佛人就是要培养随喜的心态,你想想看,你会随喜了,还有没有烦恼啊?我们大多数的烦恼是因为什么而起啊?都是因为嫉妒。看见别人有,我没有,看见别人多而我少,看见他那么招人喜欢,我跟他一起出去,别人都跟他问寒问暖的,没人搭理我,你心里不高兴……我们大多数的烦恼都是由此而起。如果我们把这个烦恼去掉了,懂得修随喜了,你能去掉多少烦恼啊!

  打个比方,我跟一个朋友一块儿出去,别人都对他问寒问暖:“哇,您来了,到我们家坐坐。”我这儿一看,“哇,我好自豪,你看,我的朋友这么有人缘,你看我多有面子,太高兴了。”或者:“下次再不跟你出去了。”你看是不是很傻。你懂得修随喜,能解决好多问题,对你们非常适合,随时随地去用它。

  随喜难不难,好不好修?难。那么我们要想修,怎么修呢?大家想想看,我们对什么人比较容易修随喜啊?对,自家儿女。比如你儿女考了一百分,老喜悦了。儿女考了一百分,恨不得在这挂标签:“我是谁谁谁他妈。”开家长会时是坐最前面。你看,对儿女容易修随喜。同样,我们要修随喜心,先从自己最亲的人开始修起,有时对儿女也没想起来,先对儿女修,你不要一看见儿女,“哎呀,怎么,你看人家孩子,啊,都考一百分,你咋才考九十八?”“你看人家孩子每个月挣三千,你才挣两千!”先从自己的孩子做起,去欣赏他,先随喜,孩子总有做得好的地方吧,你懂不懂得夸奖啊?懂不懂得赞叹呢?夫妻之间:“你就没本事,你看人家老公,一月挣多少钱?你一个月挣多少钱?你看人家你那同学,现在都科长了,你还副科长。”这样太笨了,这是最差的呀。人都好面子呀,你千万记住,对孩子不要说其他的孩子怎么样,最忌讳这个。你越这样说,孩子越逆反,都是你害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好老公也是夸出来的,好妻子也是夸出来的。所以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其他也是一样,从自己最亲的人开始做起,一定要记住了,我们为什么家庭不和呀?为什么跟儿女有代沟啊?老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不懂得欣赏,不懂得随喜呀。慢慢这样修,家庭会改善,跟儿女的关系就改善了。这样的话,你就有了和睦的家庭。家庭修好了之后再慢慢扩展,把这个火一直烧到单位去,我们同事,还有一起扭秧歌的那个秧友……随喜他们,他们工作做得好,发自内心替他们欢喜,慢慢地你的工作、你跟朋友相处的关系就会改善。这就是一个次第啊,你一开始从最难的做起,你做不到的。

  继续乘胜追击,追击到没什么关系的人。比如说对的士司机:“哎呀,师傅您辛苦啦,今天麻烦您了,辛苦您了。”人家开车不容易呀,一天到晚养车,还得擦车。一般的士司机往往脾气都不好,为什么不好?一天见这么多人,可辛苦啦。对他们有没有感恩的心呢?要随喜人家,说个“你好”吧。“我把钱给他了,凭什么说‘你好’,我又没少给钱。”“嘿,快点啊,赶时间啊!”就是开始从这里头修啦。我们买菜的时候:“哎呀,阿姨,您辛苦啦,这么早就起床卖菜啦,真是不容易呀,要注意身体呦!”多说几句不害你,跟那些不相干的人培养你的随喜。“太了不起啦!都是因为你,所以才有我们这样幸福的生活呀。”有了这个基础不断扩大,再继续扩展到跟你关系不太好,以前有过结的。其实人家还是有不错的地方,要冰释前嫌。不要因为当年一个苹果,结果十年不说话。比如说他有一个苹果,我和他都想找他要,他就给他,就不给我,你看看,心里不高兴。就这个不高兴,十年没讲话,就为当初那苹果,“我不是为那苹果,我就是为那一口气,对不对?你凭什么给他呀?”你看,这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一个苹果真有可能造成这样的后果,不要说一个苹果,就是一句话你都十年不说话,有可能。这就开始冰释前嫌:“哎呀,当年都是我太傻啦,我最近反思,我真的是不对,就因为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我心眼儿这么小,你看看,真是!今天我请客,请你吃苹果,请你吃饭,请你到我们家坐坐喝喝茶。”

  其实解决问题不难,你就低不下那个头。你鞠个躬不行吗?“您辛苦啦!”人家好感动啊。我们从来没有过礼貌,突然见到真正有礼貌,反而不适应了。所以要讲次第,从身边的人开始做起,再继续拓展,拓展到一切的有情众生,比如说老鼠啊、苍蝇啊、蚊子啊、蚂蚁呀,甚至于山河大地、花草树木……这可是修行的诀窍啊!

  首先从我们关系最近的身边人开始,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荣誉,我们要马上随喜赞叹,不要拖到明天。“明天再说吧。”早过那时候了,再过了一个月,“算了,不说啦,时间都过了。”你看见没,要马上,不要推迟。反过来也是,当我们犯了错误要马上忏悔。从一家扩展到一个小区,从一个小区扩展到一个村、一个镇,甚至一个县乃至一个省、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最后再从人类扩展到一切的动物、一切的生命,对于一切的有情做出的有荣誉的、有成绩的事情,哪怕就是那么一点一滴,要由衷地高兴,这就叫随喜,这叫喜无量心。

  路上看见一只小鸟正在歌唱。哇,太棒了!为小鸟感到高兴,看到一只鸟正在喂它的小鸟:“哇,母子亲情呢!太了不起啦!”走在大街上看见树木绿油油的:“哇,好漂亮的树啊!”一切都要随喜赞叹!这样我们的心就改变了,就清净了,我们的世界就清净了。改变世界的关键是什么?是自己的心念。佛法里有一句话叫“心净则国土净”就这个道理。所以要懂得这个方法,记住这个方法,这是佛陀所传下来的宝贝,不要无动于衷啊,那太可惜啦。

  “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怎样检验我们有没有喜无量心呢?就是当你看见别人有成绩的时候,当见别人修善行的时候,是欢喜还是猜疑、嫌弃、嫉妒,如果是欢喜的心态,你就有了随喜功德。如果你看到人家做好的事,心里老难过了,老着急了,老猜疑了,老嫉妒了,说明根本没有随喜心。一个家庭、一个单位最容易出现一个现象是什么?“互相拆台,一起倒台,互相补台,好戏连台。”大家在一个单位里头,有个人有成绩了,好了,底下开始有风凉话了:“哎呦,这么积极呀!无利不起早啊,肯定贪污啦,肯定收好处费啦。”有人讲:“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三条虫。”当然,中国也分地方,有些地方发展得比较快,有些地方发展得比较慢,有些公司就发展比较好,有些公司就发展比较差。就是这个原因——勾心斗角、互相拆台,你想做得好一点,马上底下那个风言风语啊,让你受不了,那大家都一起看报纸吧。这就是最差的。我们学佛也是这样子,也有这种现象,一定要改掉,你不改掉吃亏是自己,我们学佛本来就是要去掉这种小心眼儿,要修随喜的心,结果谁稍微表现积极点,用功点,风言风语就出来了。当别人在修善、做功德的时候,比如说有人捐钱,人家捐钱捐的多一些,心里不舒服了,干嘛捐那么多呀?叫我怎么捐呀?捐少一点嘛。有些人发心多做一点事情,为大家服务多一点,“哎呀,你那么积极干嘛呀?你这样子我们怎么办呢?搞得我都不好来的啦!”做好事得偷偷摸摸地做,多累呀!所以要检验你是不是有随喜心,就看当别人在做好事的时候,当别人在有成绩有荣誉的时候,你是欢喜还是猜疑、嫉妒。

----------------------------------------------------------------------------------------------------------------

更多KJ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 4 舍——平等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 5 四摄法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一 1 四念处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一 2 四正勤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一 3 四神足

 

后五篇文章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 2 悲——拔苦

俱舍研究:俱舍论界品之研究(寂安)

俱舍研究:《俱舍论》导读(高振农)

俱舍研究:《俱舍论》界根二品分析(朱晓明)

俱舍研究:《俱舍论》与俱舍师(方之)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