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如瑞法师:在家菩萨戒 十一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如瑞法师:在家菩萨戒 十一

 

  何为善男子、善女人?能依善知识。听闻正法,由正思维而后身行善行,口说善言行,意思善法之人。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戒以后,不善养父母师长。就是犯戒。父母师长对我们有恩,我们应该报答。最起码的要从财物上供济,然后再从修行上来供养。那么说到父母师长,小居士现在发心出家,一定要选择好师父。现在我们还没有剃头,在没有剃头前,要尽可能地去观察,寻找师父。现在在中国,剃度师和和尚大多是分开的。在印度剃度师就是和尚,从出家受戒都是由和尚来成就。和尚的意思是力生。也是亲教师,弟子的法身慧命要凭和尚成就。

  那么,怎样观察师父有德没德呢?经里讲师父应具十德或八德。现在我们讲为师的八德。

  第一、要安住境界。安住境界是说。这位师父能不能守护别解脱戒。就是指他或她出家当了比丘,比丘尼后,能不能遵守比丘戒或比丘尼戒,在行持上有没有亏损,在说话方而有否违背佛的教。如果无缺即具备了这个德。

  第二、要具足多闻。这位师父不仅戒行清净。还要对佛所说的法,多有所听闻,通达佛的三藏十二部。

  第三、要能有所证。对所学的法,能去证。修了能证。

  第四、要性多哀悯。从其本质上,能起哀怜悲悯众生的心。具体表现在他好乐于给大家解释佛法的义理。高兴给予别人利乐。高兴给大家安稳,使大家身安心安,能好好修学。这些都是从哀悯的心中发出来的。

  第五、要心无厌倦。能不辞劳苦地教导弟子。对弟子的善行能够赞叹鼓励,不厌倦地给大众宣说正法。

  第六、要善能堪忍。就是能忍耐。别人骂。不去报复。别人恨,不反过来恨人。对种种逼迫苦事,都能想到是自己的过失。推直于他,隐屈于己,对别人终不发忿怒之心。总之,遇到轻凌欺辱的事,都能忍耐。并且在修道当中,能忍寒忍热,忍饥忍渴。

  第七、要无有怖畏,没有什么害怕的,在大众中讲说正法时,心无胆怯,声音也不哆嗦。辩论时,不畏缩,不紧张,在众中处断无畏。

  第八、要语句圆满。讲法时,能成就美妙的梵音,说出来的语言非常明了。所讲的法,能深者见深,浅者见浅,容易理解,众生非常欢喜。也就是说道师父要善辨善说。

  具足上述八种德的师父是最理想的。若实在找不到时,该怎么办?最起码要具备“安住境界”和慈悲心这两德。因为单有持戒一德,没有慈悲心,不肯教导你怎么办呢?所以,简单地说,要找悲智俱全的师父。只有有智慧,有慈悲心,才能够教导、摄受你。

  一旦找到师父,应如法亲近、如法依止、如法恭敬、如法承侍。《华严经》里讲得非常好:善财童子求善知识时,文殊菩萨对他讲,若要求一切智智,应当求真正的善知识。对善知识不要生疲厌懈怠;见了善知识也不要生厌足;对善知识的敦诲应随顺,不应违逆;依善知识要善巧方便;但应恭敬,勿见过失。这是文殊菩萨教导善财童子的话。那么,我们要亲近善知识,最好的方法就要在《华严经》里找。

-----------------------------------------------------------------------------------------------------------------

更多如瑞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唯识学研究:唯识学中的知识论(德澄法师)

如瑞法师:在家菩萨戒 十二

唯识学研究:唯识三自性面面观(定智法师)

唯识学研究:唯识三性与台宗止观(本悟法师)

唯识学研究:唯识“八识”与康德“纯粹知性”的比较(养辉

 

后五篇文章

如瑞法师:在家菩萨戒 十

如瑞法师:在家菩萨戒 九

如瑞法师:在家菩萨戒 八

如瑞法师:在家菩萨戒 七

唯识学研究:唯识学建模之初步探(王全龙)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