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如瑞法师:不要忽视生活中的小事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如瑞法师:不要忽视生活中的小事

 

  菩提心有二种,一种是行愿菩提,一种是胜义菩提。行愿菩提是就事上来修菩提心。首先我们了解了众生的苦难,而且确确实实也想让他们彻底地从苦难当中解脱出来。从心灵深处发起来像佛那样的大悲心,就是成就了愿菩提。但是,要落实在行为上,就需要我们平常所说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所以这二者合起来才能叫做行愿菩提。

  如果再深一步,可以上升到胜义的菩提心。胜义菩提是通过内在的修行,直接去亲证佛所讲的般若性空的道理。行愿菩提,是聚集我们的福报;胜义菩提,是让我们能够明白真谛的道理。一个是体,一个是用。所以从中也可以看出:整个修行的道路上,最高的不能离开最低的。

  大家学过《菩提道次第》,知道从修行上,根据各人发心的不同,也可以说根器不同,分为上、中、下三种士夫,下士夫注重后世,知道三恶道苦,产生怖畏,而努力行善;中士夫修出离心,急于个人了脱生死;上士夫更进一步,为自利利他,要修成佛的法。虽然三者层次不同,但高的层次一定要有低的层次做基础。所以如果我们真正想达到最高的境界,一定不要忽视平常所遇到的小事情。

  我曾经说过,惭愧是一种境界,感恩也是一种境界,责任还是一种境界。一说到境界,就是在层次上有一个提高了。我们应该做一个高层次的人,做一个具有高境界的人。而高境界,是由低的境界积累而来的。如果你没有小的责任,慢慢就会放弃大的责任;你不知道滴水的感恩(滴水之恩,涌泉之报),就不会有大的报恩,会把一切都认为理所当然。因此,我们实在应该注重平时的点点滴滴,一言一行,起心动念。

  同时,我们还要善于观察,多多思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我才慢慢能够体会到,佛和祖师大德,为什么说亲近善知识可以让你入道;真正的修无常观才能够让你入法。世出世间,都注重尊师重道,想要修行,亲近善知识是第一要道的。但是想在佛法上得到真实的受用,必须从修无常开始。所以我们学这么多,还要善于思惟,学会在思惟当中生起感恩;在思惟当中,付起责任,生起惭愧。

  就我本人来说,我以前也给大家讲过,我从小就觉得死是一种恐怖,为了解脱这种恐怖而出家,而现在似乎知道了一点生命的真相,希望尽自己的一点力量,能帮助别人也来窥透生命的真相,里头没有任何的要怎么样。至于普寿寺,大也好,小也好,人多也好,人少也好,我们今天一定要很好的安排。至于说明天怎么样,是众生的因缘福报所决定的。因地努力,果上随缘。当我拥有了今天,一定要做我今天最应该做的,因为我实在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

  我也经常会受到一些人邀请出国等等,但是我想:普寿寺这么多的人,这么大的地方,一旦出去要遇到什么情况,我没有把它安顿好,我现在的责任,哪个重?哪个轻?如果那个地方告诉说,非得你如师父来,你不来我们就不学佛,那我可能会去。如果没有这样的急迫因缘,我觉得,留在普寿寺,这才是我的责任。

  我给大家说的,都是发自我内心很恳切的话。大家要想有所成就,就从责任开始,从感恩开始,从惭愧开始吧!

-----------------------------------------------------------------------------------------------------------------

更多如瑞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如瑞法师:修行应该善于用心

如瑞法师:让心安住下来

如瑞法师:修行从根本开始

如瑞法师:真正的和谐

如瑞法师:我们将到何处去

 

后五篇文章

如瑞法师:朝山的意义

如瑞法师:得到吉祥的方法

如瑞法师:觉悟生活

唯识法相·参考资料:《成唯识论》与《大乘起信论》熏习观

唯识法相·参考资料:空的思想与三性说(星月法师)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