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师承与法脉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师承与法脉

 

  学佛的人经常听到一句话:“师承、法脉”,那么究竟“师承、法脉”对于学佛是不是很重要呢?在讲这个问题之前,先简单地介绍一下何为师承与法脉。用比较通俗简单的话来讲,师承与法脉实际上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说你修行的这个方法,来源于什么地方,是哪个派系、是出自哪一脉,是从哪个地方延续下来的。

  那么我们没有法脉、没有师承,自己是不是也能够修行?是不是也能够入道?对于一个修行人,是不是一定要有师承与法脉?我们自己研究佛经,是不是也能够悟道?乃至说是否也能够解脱、甚至开悟成佛?!过去的修行人,是不是都有法脉?我们现在的修行人通过现在这种传播方式、学佛方式,是否真的就能够悟道?

  因为到处都是佛经,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不同的方式闻到佛法。按道理来讲,现在学佛的条件这么好,容易闻到佛法、容易得到佛经!可是为什么没有古时候证果的人多呢?

  在古时候,要去拜访一位明师,要走好几个月的路,甚至要走一年、两年的时间,才能够拜访到这位明师!古时候要读一本佛经,必须要自己动手去抄写,现在我们每个学佛的人房间里面都堆了很多的书。只要听说谁是明师,马上就可以见到他。

  如果我们研究过佛教的历史,就会明白一个道理:过去修行的人,都有师父教导,甚至跟随师父,一跟就是十年、二十年。而师父在教这个学生之前,学生对佛法的认识、修行的见地已经相当高了,这样师父才会传法给他,才会把法脉的力量交给他!

  我们用一个通俗的比喻,就像两根电线连接的道理一样,每一个人就相当于一截电线,明师是已经和上一段电线接通了、连接在一起了的电线。每一代明师,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连接在一起的。如果我们没有通过这种传承的方式、没有得到法脉的力量,靠自己独修独悟,也能够深入到某一个层次,但是你要想往很高的层次修的话,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你纵然具备了佛性、你也有智慧,但是最关键的那一点你没有连接上!

  学佛一方面是靠自力,还有一部分呢,是要靠他力,也就是说要靠师承的力量。因为每一代师承的力量,都凝聚了他几十年修行的智慧。当这个学生的见地够了以后,他能够刹那间就把师父修行几十年的功夫,全部吸收为己有!但是必须要等到这个学生在学佛上的见地跟师父一样了,这个时候,师父才能够把自己的电线和徒弟的电线连接在一起。否则的话,是接不上的。

  当我们没有和法脉的力量沟通以前,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自己修起来是非常困难的!无论你怎么用功修行,都没有办法进入核心。因为在没有和法脉连通以前,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是以一颗凡夫的心在看问题。既然是一颗凡夫的心,又怎么可能理解佛的境界呢?

  与法脉沟通,见地固然很重要,但是在获取见地以前,对于一个学佛的人来讲,恭敬和谦卑又是非常重要的。当一个人把恭敬心和谦卑心培养起来以后,可以说就见地而言,他已经具备了一半了!见地与谦恭心,就传承法脉而言,谦恭心更为重要。

  如果你的谦恭心没培养起来的话,你纵然具备了见地,也只能是像佛经里所说的“狂慧”!修到最后,不是与佛相应,而是与魔相应!因为虔诚与谦卑心只有佛才具备。那么我们既然是想成佛,首先就要慢慢地把自己的谦卑心给培养起来。

  实际上当一个人没有和道沟通之前,谦卑心是很难培养起来的。就像一只从出生到长大以后,一直生活在水井里面的青蛙,它根本就无法想象得到天空的广大!任凭你怎么告诉它,它都没有办法想象,很难跳出自己思想的框框。

  我自己有过切身的体会,我的家乡是没有大海的,我从小很喜欢站在家门口的一个池塘边上往对面看。我家门口的那个池塘大约方圆二百米,那个时候我感觉它非常大!当我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外面又看到了几个大的水库,就感觉到自己家门前的池塘是很小、很小的。

  关于大海,也听别人说过,也在电视里看到过,心目中也把它想象得很大。我十八岁到南方厦门出家,厦门是在沿海地带,周围都是大海。当我第一次到大海边,看到大海以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真正地认识到什么是“一望无际”,“无边无岸”!

  当时我很感慨,为什么我以前怎么想象都不对?!人没有经历过的事物是没办法想象的,而且人的想象绝对跳不出他的经历。甚至有的人经历过了以后还是无法跳出自己的思想框框!

  不用说我们对佛菩萨的理解,就是我们对一些大和尚的所作所为都很难理解。能够做一番大事的人,我们普通人很难理解他们的思想、无法想象他们的心量。除非等到有一天我们做了大事、我们变成伟人了,才能够了解伟人的心态。只有自己变得伟大了,才能够了解伟大的人。只有等到自己有一天如同井底之蛙跳到水井外面来一样,自己的思想才会来一个翻天覆地地变化!否则的话,任凭怎么说,你都难以接受、都听不进去。

  一个人的谦卑心培养不起来,可以说你学佛呀,是白学了!为什么说这个谦恭心这么重要呢?(有时候我们讲“谦恭”、有时候讲“谦卑”,有时候讲“虔诚”,实际上他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当一个人真正生起了谦恭心,也就是说谦虚、恭敬的心产生了以后,这个人绝对是处在一种无我的状态里面。只有处在无我的状态,才能够出现谦恭心。既然是无我,那就意味着他已经和万物同一体了,他和灵性的力量已经沟通了。

  大家会问:谦恭心是怎么培养起来的?实际上就学佛而言,可以说一大半都是与生俱来的,不是你这一生学来的。作为一个凡夫,你这一世所学的东西是来不及受用了,真的都是为来世打基础。除非你开悟了以后,这一世学的东西,这一世就能够受用。甚至你当下学的,当下就能够受用。

  前几天我讲到,一个学佛的人,或者说是一个对真理渴望的追求者,他的思想永远不会定型,永远不会用一个框框把自己给框起来。一旦你形成了概念,也就是说你有了自己的成见,外面的力量根本进不来!

  有的人虽然很渴望把自己的谦卑心培养起来,但是当种种考验来到他面前的时候,又过不了考验这一关。一个学佛的人,必须要承认,来到你面前的任何一件事情、一个人物,都是来助你成道的,都是来考验你的。你如果没有这点认识的话,你想学佛、想进步,绝对不可能!

  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来到我们面前,你如果接受了他,就是一种超越;你如果躲避了他,就是一种退步。你躲避了这个环境,表面上看是你赢了,你换一个环境,同样还会碰到这样的问题。类似这样的事情,还会再一次发生。

  学佛修道,的确需要气魄,需要胆识。我在我们庙里今年做的台历里边有一句话谈到“无求是真求,付出是真得,愿赌服输”。我不知道你们大家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可以讲,学佛就是一种赌博!

  这一点我是非常有体会的,在我二十二岁的时候,我就对自己进行了一场大的赌博。当我从佛学院毕业以后,很多同学都到国外留学去了,到另外一个环境去深造去了,去到某个庙里担任领导去了。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当时我也动了念头想到国外去,可是还有一股力量是想闭关。而闭关结果毕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的犹豫、再三权衡,最后还是放弃了到国外去的机会,一个人跑到山洞里面去静修。

  当时的心态,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大家可以想一想,把左手里面现成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给扔掉了,右手去抓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而且右手还没有抓到,左手已经扔掉了!你们可以体会一下,这种心境是一种什么状态啊!

  古人学佛的经验告诉我们,你不放弃左手,右手根本抓不到!你要想右手抓到东西,你必须先放弃左手里的东西,否则的话,你的右手永远抓不到!关键就在这里。可是右手要抓的又根本看不见、摸不着,现成的东西就在你的左手里面,你怎么敢扔掉呢?

  但是我很幸运,我进洞半年以后,就已经有了消息!也就是说修行有了体验,有了境界。一个人真的想学佛的话,头脑要简单,不要把你的师父、把这个方法分析得这么多!实际上我们就学佛而言,没有白费的功夫。即便你这个师父没有成佛、你这个法不是成佛的法,只要是你当时能够受用、能够让你进步,对你而言,这个法就是好的。

  并不一定你这个师父是佛,你才接受他。也许他是个罗汉,但你当时是个凡夫,你就应该向他学习。我们每一个人都想有一位很高的老师,可是我们自己的水平呢?仅仅是小学一年级的水平,根本不需要大学的教授来教导我们,一个中学生足够教我们了!

  为什么我们宁可不要中学生,而一定要去追求大学教授来担任我们的老师呢?事实证明,一个小学生,很难和一个大学教授沟通,他最容易沟通的对象也还是小学生。

  一个大学生和一个小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往往不是大学生否认了小学生,而是小学生会否认这个大学生。两个人只要是一开口,大学生可以认识小学生,而这个小学生是不会认识大学生的。

  如果仔细回忆一下自己学佛的历程,我们很多人都碰到过很多老师,尤其是出家人,碰到的师父更多。为什么我们每经历一个师父,到最后总会否认掉这个师父呢?我们是否真的拿着身心、性命跟这个师父学习呢?究竟跟随这位师傅有多久呢?我们付出了多少呢?

  仅仅凭我们一时的冲动,看了这个师父的几本书,跟随了他几天的时间,通过外表来判断这位师傅,发现这位师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然后自己就又转变了方向!

  一个老师啊,看着这个学生,就相当于父母看着自己的小孩子一样,看得是再清楚不过了。但是又没办法告诉他,实际上也没有必要告诉他。这个过程也确实需要,只不过有的人这个过程短一些,有的人这个过程很长、很长。

  在座的有的是做过母亲或者是做过父亲的人,当你们自己的小孩子沉迷于一个玩具车的时候,当他玩得很开心的时候,你会不会把他拉开、会不会把他骂一顿不让他玩?我想这个问题大家都会回答。做父母的是否会在旁边急得又跺脚、又叫又骂,告诉他:有真车不玩,为什么非要玩这个玩具车呢?

  为什么作为一个大人来讲,你给他玩具车,他也不玩?这就是佛门里面所讲的“见地”!他已经成长起来了,已经认识到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了。

  一旦他认识到真的以后,他就有胆识去学真的、去开这部真车了!即便是很累,他也愿意去学,尤其是在学的过程中,如果是很用心的话,他会忘掉周围的一切。只有等他忘掉了周围的一切的时候,他才能够完全和这个车融为一体。

  会开车的人都知道,人、车和路,三者合而为一,才能够把这个车开好,才算是你开到家了。那么我们学佛在即将入道的时候,也是这样,把自己忘掉了,甚至在用功的过程当中,连方法也忘掉了,没有感受到自己在使用一个方法,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顺利!

  为什么修到这个程度,会感受不到自己、也感受不到这个法呢?那是因为他通过“谦恭心”这个手段走进去了,才有这种状态。一个人的谦恭心是很难培养起来的,为什么有些人的谦恭心培养不起来呢?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他的业障深重!

  我们见到佛能够生起恭敬心,为什么你见到佛生不起恭敬心呢?这就是业障!你又想学佛,谦恭心又生不起来,你又怎么解释呢?往往会为自己开脱、找理由,说是和他没有缘!一个真正学佛的人,不存在你跟这个佛有缘,跟那个佛没有缘。佛与佛是同一体的!

  在最初培养谦恭心的时候,可以通过一种有为的方法、勉强自己的方法,强迫自己去做,学着奉献、学着顺从。时间一久,自己的谦恭心就产生了,“我执”就会逐渐、逐渐地退到一边。我们每个人在接受一件新鲜事物之前,几乎都是通过一种有为的手段去接受的。一旦接受了以后就会进入到一种自动的状态里面,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就进去了!

  大家是否听说过“习惯成自然”这句话?我们刚开始学佛的时候,连头都不会磕,而且在磕头的时候,看到人多,自己的脸都红,不好意思磕头。我自己就有过亲身体会,我出家以后第一次回家看父母的时候,还换上俗家的衣服回去,不好意思穿出家人的衣服。

  为什么自己愿意当和尚,回家看父母又不好意思穿和尚衣服呢?我不知道你们在座的是否有过类似我这样的情况,不过现在我可以告诉大家,我穿着这身和尚衣服,走到大街上感觉到无限光荣、无限自豪!

  真的,我知道这身衣服很难穿得起来!而且我穿了十几年了没有脱掉。曾经和我一起有几十个人在穿这身衣服,已经有一半人脱下这身衣服了。虽然他们还有信仰存在,但是这身衣服他们穿不起来了!也许我这身衣服穿得不是那么整齐、那么庄严,但始终还是穿在自己身上没有放弃。

  稍微出家久一点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寺庙一直没有动,就像是生根了一样,而出家人呢?一年会换好几轮!去年冬天我回到我读书的地方 ——厦门,那里的领导已经换了十几轮了,也就是说一年就换一次!而寺院呢?依然如故。自古就有“铁打的寺庙,流水的僧”一说。

  我们在学静坐的时候,心里的妄念与烦恼,同这个道理一模一样!每一个念头都是一个烦恼。而每一个念头出现以后,都不会定在这里不跑掉。如果你真的产生了一个念头没有走掉的话,这也是一种定。问题是每一个念头都留不住,念念都在跑、都在产生。

  不论你产生出哪一种念头,你学佛的谦恭心与奉献精神必须始终存在。因为学佛,是从奉献中学;悟道,是从谦卑中悟。你要想入道,在此之前你首先是要悟道。你不悟道,就不明白方向;你的方向找不到,你是不可能入道的。

  刚才讲到,见地的一半是谦恭心、是奉献精神。这种奉献不是专指佛门里面的奉献,你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你都可以借助这些事情来奉献你自己。你只有通过不断地奉献,才能够使自己博大的心量打开。既然是学佛,就要具备佛的心量,你以凡夫的心量永远没有办法与佛相应。

  你如果采取一种索取的方式来学佛,如果你很细心的话,你这样做一段时间以后,你会发现你自己越来越孤立!身心会越来越干枯。因为入道,靠这个法脉的力量、靠传承的加持力。你如果没有谦恭心和无我的心,这种加持力和法脉的力量你也得不到!

  因为这种传承的力量,它没有办法进入一个凡夫的心态里面去。虽然它的力量很大,但是凡夫的我执和狭隘更坚固。为什么有的人学东西特别快,有的人学东西很慢,我们通常说“这个人的头脑很复杂,外面的东西进不去”就是这个道理。

  既然你是想要学东西,那么我们就应该把自己的头脑给空掉,放弃过去原有的成见。一个明师的力量虽然无处不在,但是一个凡夫的我执与成见也是无处不在的!如果我们没有办法把我执和成见放弃的话,无论你采用任何一种方法来修炼,都没有办法进入到核心里面,只能够在核心外面转来转去。

  我们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佛的人首先要把自己头脑里面所有的成见都放到一边,否则的话,是没有办法学进去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并不是说我们过去所学的东西都不要了,而是为了学到更新、更多、更好的东西,把我们原有的东西先放到一边。不是说不要了、不用了,将来还是要用的。

  就像你想把新家具搬到你的房间里面去,必须要把你房间里面原有的旧家具先整理起来,放到一个地方,挪出更大的空间,才能够把好的家具搬进来。

  你们春节期间来了一些新到的人,听我讲的开示比较少,我想今天给你们多留点提问的时间,对于自己修行途中不了解的问题,可以随便提出来。

  如果一个人在世俗上就是贪生怕死、贪图享受,那么,他有一天出家当和尚了,还是贪生怕死,还会贪图享受!一个人无论做什么,只要是投入,他都会成功。他只要是敢做,也会成功!

  现在的人已经没有这个胆量了,尤其是现在学佛的人,更没这个胆量了!比起世俗的人差多了,简直没办法和世俗的人比。世俗的人他有那股力量存在,他有那种忘我的精神去追求世俗的功名,一旦转向学佛修道,同样还会是不要命地来学佛修道!

  既然我们已经是学佛修道的人了,我们又贪生怕死、贪图享受、没有忘我的精神,那就意味着我们过去没学佛之前也是这样。有一天我们不学佛了,也还是这样。

  问:学佛的人能不能庄严国土?

  师:庄严不了。学佛的人庄严不了国土,连自己的房间都庄严不了。你们去看看学佛人的房间,都像个狗窝、像个猪窝一样,他怎么能够庄严国土呢?连自己十几平方的房间都庄严不起来,还庄严什么国土呢?

  你们可以仔细地看一下学佛人的房间,大部分都是狗窝、都是猪窝。百分之八十都是大老粗、土包子!你们可以去看看,也许我这句话表达的方式不对,因为我本身也是一个大老粗,也没文化,所以我表达的也很难听。我要是个文人墨客,我会表达得非常婉转,大家就很愿意听、很容易接受。

  可是你们不幸运,碰上个大老粗在讲开示,所以只能够听到不开心的!一个人的房间不整齐、不庄严,他怎么能够把外面的环境给整齐、庄严起来呢?一个人的内心一团糟、一塌糊涂,他怎么能够改变外面的环境,使之整齐、庄严、清静呢?哪有这样的道理?!

  我以前讲过一个问题,在这里住久了的人都知道,我们这里最早的几个种菜的人,他菜地里的草长得跟菜差不多,他也看不见.。我经常问自己,为什么菜地里的草长得跟菜差不多呢?为什么他们看不见呢?

  后来换了两个北方的比丘尼(现在走了一个,还有一个在),她们两个把菜地里面打理得一棵草都没有,根本找不到草!为什么这两个比丘尼种菜,菜地里面没有草呢?为什么她们的眼里容不下一棵草呢?为什么菜地里一棵草都找不到呢?我想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

  现在那块菜地是明厚在管,也是看不到一棵草。为什么前后几个种菜的区别这么大呢?最初那几个种菜的,他们从来不把内心里面的贪、嗔、痴草去用功拔除,他内心里面本身就充满了贪、嗔、痴、慢、疑这些杂草,他看不见。他内心的草看不见,那么外面的草他也看不见;他对内心的草马马虎虎、过得去就行了,那么他对外面的草也是马马虎虎、过得去就行了。因为他有一颗马马虎虎的心,到哪里都会是马马虎虎、一马虎到底!

  后来换了几个种菜的人,他对自己要求严,所以对环境要求也庄严。他不允许内心生长贪、嗔、痴的草,所以也不允许外面环境生长另一种杂草!他内心喜欢清静、喜欢整齐、喜欢完美,所以他外面所做的一切事情也是追求完美、追求整齐。

  实际上我们外面所做的一切,都是我们内心的写照,也可以说是内心的显现。我们平常说:“这个人的心哪,很难了解、看不透。”这是俗人说的一句话,实际上你看这个人的衣着打扮、房间摆设、走路方式、坐的姿势,就完全可以看得出他内心是一种什么状态。内心的形象,通过外面的举止体现得淋漓尽致!

-----------------------------------------------------------------------------------------------------------------

更多万行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如何静坐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修道必然会有境界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修身与悟道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如何学佛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如何观自在

 

后五篇文章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信佛与学佛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见地的重要性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学佛见地为首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修行人的通病 爱清静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修行先降伏自己的身心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