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空海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600问&答 第三十四章 溶入一体世界 问答 |
 
空海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600问&答 第三十四章 溶入一体世界 问答
五五七、二元对立的世界怎样产生的? 答:二元对立是人类头脑中的产物,是以“自我”为标准划分出来的。实相世界没有好坏、美丑之分,它包含一切,是一体无分别的。 五五八、自我划地自限之后,后果是什么? 答:自我从一体的实相世界,划分出自己想要的梦幻世界。自我划地自限之后,从此活在二元对立的世界,落入了无边的苦海。众生一边是要的,另一边是不要的。要的就追,又追不到;不要的就逃,又逃不了,于是苦就产生了。 五五九、为什么说一些修行人也在构筑梦幻世界? 答:如果用自我在修,就是在构筑梦幻世界。自我是有所得、有所成,他要获得肯定,要有所展现。所以越修越厉害,越修我慢越大。 五六O、众生最究竟的家在哪里? 答:所有的法,包括“三法印、四圣谛”,都是引导我们回到最究竟的、实际的家——空。解脱者最终的依止,一定要体证实际存在的——“空”。回到家,才会安心自在。 五六一、怎样才能来到不生不灭的世界? 答:体证到“空”。 五六二、怎样让心胸来到无量无边? 答:了解空的特性,体证到空,心与空相应,才能展现出无量无边的心胸。体悟到空就是体道,与空相应就是与道合一。 五六三、什么是实相? 答:实际存在的相貌,如大地风云经。 五六四、修行人面对经典和实相,常犯什么毛病? 答:钻研经典,在文字上下功夫,而不去了解实相,更不去体悟实相。这是见指不见月的严重错误观念。 五六五、先有解脱者还是先有实相? 答:实相就是实际存在的相貌,先有实相的存在,后有解脱者。 五六六、修行人抓佛陀、抓大师对吗? 答:修行的目标不能放在经典上,也不能抓佛陀、抓大师。因为佛是指月的手指,经典是寻宝的地图。当有了闻思基础之后,应把目标锁定在了解大自然、体悟实相上,以大自然为师。 五六七、什么是毕竟空? 答:打开心胸,心与空相应,与空溶为一体。 五六八、“若生、若住、若异、若灭”,怎样理解“若”字? 答:若字表示好像。若生、若灭,表面上看好像有生有灭,其实只是形态上有变异,本质未变,从中体会不生不灭。 五六九、如何理解生死不是我的事? 答:解脱者了悟生死大事,已经体悟无生了,就是体悟到生不是我的事,死也不是我的事,那是整个法界的事,如果还有自我、还有我慢、还有烦恼、还有苦,生死就是你的事,因为还有一个我在生,有一个我在死啊。 五七O、什么人无生死? 答:体证到空,与空溶为一体的人无生死,因为空无生死。 五七一、怎样理解《心经》里的“无智亦无得”? 答:无智:就是没有世间的世智辨聪,不耍小聪明,不会有我慢,反璞归真。 无得:修行到解脱,没有得到什么,因为本来就存在,本来就拥有,只是过去不知道。解脱后才发现。自己与佛陀完全一样,不欠缺什么。所以修行的过程,就是转念。 五七二、三世诸佛靠什么成佛的? 答:靠四念处、靠止观双运,体悟法界的真理实相,开启智慧,大彻大悟而成佛。 五七三、《心经》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心经》是解脱者证悟的世界。《心经》是在描述空的玄妙世界,显现空的特性。空是一切宗教的终极核心,唯有找到空、溶入到空,才能远离颠倒梦想而到达究竟涅槃。 五七四、修行就是从了悟老、病、死,到后来看透“死”和“生”的深义。什么深义? 答:没有“死”,也没有“生”。从整体上看没有生死;换言之,从片段来看有生有死,但其本质是不生不死的。就如同河水流入大海,与大海溶为一体,河水并没有消失。从法界来看,死亡是回归法界,与法界溶为一体。 增补: 443、为什么要把《心经》编入《阿含解脱道次第》之中?(253页) 答:《心经》在闻、思、修、证上,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是诠释证果的世界,证果的内容,很具体的将之描述出来,如果没把它编入进来,虽然在《阿含》里面有谈到类似《心经》方面的内容,但还是不够具体。于是,可以使《阿含经》的深义更能够发挥出来,更可以显示出《阿含经》里面所讲的“空”、“涅槃”、“无为”方面的深义。 444、空海师父看到“历劫求选择”后体悟到什么?(253页) 答:看到“历劫求选择、纯苦无暂乐”觉得很震撼,后来体悟到,佛陀告诉我们,如果没有超越二元对立,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你是没完没了。在滚滚红尘的娑婆世界,永远对立没完。 445、为什么说界限是战争的导火索?(255页) 答:因为界限就是二元对立,只要有对立,那么冲突、矛盾就会存在。你的内心里有多少个界限,有多少个框框,冲突与战争的危险就有多少,因此界限就是冲突、战争的导火索。自我所造成的二元对立的世界,就是无边的苦海。 446、佛教所讲的苦海是指什么?(255页) 答:佛教所讲的苦海,就是自我所构筑的梦幻世界,叫做苦海,不是外面的世界,也不是娑婆世界。 446、何谓“等觉”?(255页) 答:“等觉”就是泯除一切的二元对立观念,溶入不可思议的一体世界,但也不是凡夫所想像的没有是非善恶的观念。 447、什么是学习走在八正道上?(256页) 答:在三果以前,你所修,所走的八正道,都是在有学位的阶段,都是学习走在八正道上。不是说我知道了八正道,我也会讲八正道,然后就已经走在八正道上了,都还有一个学习的过程。 448、什么是真正走在八正道上?(256页) 答:真正证悟到四果阿罗汉的无为世界,才会真正走在八正道上。 449、我们真正要回到的家是哪里?(257页) 答:佛陀要我们回到自依止、法依止、法界依止,真正的依止是宇宙本体的这个空,才是最终的依止。只有本体的空才能够成为你的真正归依处。因此你要真正回到家,一定要来到体证这个空,这个“家”是一个实际的存在,那就是法界。 450、佛陀是如何从不同角度来描述空的玄妙呢?(258页) 答:如无为,如是难见、不动、不屈、不死、无漏、覆荫、洲渚、济渡、依止、拥护、不流转、离炽焰、离烧燃、流通、清凉、微妙、安稳、无病、无所有,涅槃亦如是说。 451、从本体空上,从哲学名相上是如何谈空的?(259页) 答:从本体空上:佛教所讲的第一义空经,都是直指宇宙本体,《心经》所讲的空,也是直指宇宙本体,因此空是实际的存在,空不生、不住、不异、不灭。空无边无际无质碍,空本无名,贴上什么名签都可以,不一定执在文字相上。 从哲学名相上:空性、性空、顽空、断灭空、坏空、空无边处想。 452、空海师父说将来要退隐,其用意何在?(261页) 答:就是提示我们,修行的目标不要锁定在指月的手指上。如经典、佛陀、师父。真正要见法,要来到以大自然为师,处处以大自然为师,以法界为师,因此师父说我不希望你们抓人,不可抓人相,只有到大自然里去处处见法,到后来你才能与空溶为一体,你才能与法界溶为一体。 453、何时能够真正返璞归真?(261页) 答:就是放下过去颠倒梦想的抓取,放下过去海中凿河的错误愿求,照见到过去的颠倒梦想,不会再去海中凿河了,不会用我慢去修了,此时才能真正的返璞归真。 454、如何理解“观自在”。(262页) 答:不要界定在人相上,“观自在”就是你要观察到很自在,到哪里都能够见到法,而且能够进入如实观,如果真正能够处处见法,你当下就是观自在菩萨。这是要讲你,不是讲别人。 455、如何理解“行深”二字的意义?(263页) 答:你要用功来到深度的止观双运,你的心要很平静,要很柔软,未必要进入深定,但是你的闻思修都要不断地用功,才能来到深度的止观双运。 456、何谓“八不”缘起?(267页) 答:即生灭、常断、一异、来去。是龙树菩萨《中观今论》中: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的缘起开示中道的。 457、拈花微笑的真义是什么?(269页) 答:佛陀在灵鹫山上面(灵鹫山讲的是法界,大自然界)佛陀处处在法界里面跟你拈花微笑,因此要去看到无常,看到无我,看到空,这样才能够真正了解何谓拈花微笑,你真正看到法界处处都在微笑,要能看到佛陀在跟我们拈花微笑。当你真正看到在大自然中会会心微笑的时候,你就会处处见法,你就不会去海中凿河,不会再去颠倒梦想了。
--------------------------------------------------------------------------------------------------------------- 更多空海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