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 第五难:生值佛世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 第五难:生值佛世

 

  佛说人有二十难,生值佛世第五难:

  殊胜因缘值佛世,闻法不行亦枉然;

  难得人身今已得,勤养慧命聚资粮;

  佛心己心行正道,生值佛世有何难。

  佛陀时常告诉我们:人生无常,生命苦短,诸事苦多乐少。在「分段生死」的短暂生命中,若不赶紧启发慧命,突破内心的种种困难,那么不只是今生此世,还有来生来世,生生世世都难以断除这分痛苦艰难。

  佛说人有二十难,二十难中的第五项就是「生值佛世难」。要出生在佛身住世的时代,真的很困难。因为从人类进入历史记载至今几千年的时间里,唯有释迦牟尼佛曾在印度降生,距今已是两千五百多年。在这之前或之后,人类的记载之中都没有任何一尊佛出世。

  今生此世我们好不容易能听闻佛法,但佛陀却已入涅槃两千多年,只留慧命在人间。「殊胜因缘值佛世,闻法不行亦枉然」,我们要与佛陀同世而生实在很困难,就算与佛同世,如果无缘接触佛法,或是闻法而不知实行,就算与佛同世也没有用。

  流离失所寻庇护

  佛在世时,当时的民生大都很困难,贫穷苦难、流离失所的人很多。其中,有一群流浪在外又找不到工作的人,他们的生活总是三餐不继。

  有一天,这六、七个流浪汉看到佛陀僧团的队伍很庄严,又看到佛陀带着比丘们到家家户户去托钵时,每个家庭都十分恭敬地接过比丘手中的钵,盛满整钵的饭菜,来供养佛与僧。

  那种献供、礼拜供养的景象,令流浪汉们觉得很震撼。想想自己为了生活而流离失所,如果去乞食,不仅得不到施主的供应,还得受人冷眼批评。然而,比丘们同样是托钵乞食,却得到人民深深地敬重。于是这六、七个人不断地议论著——如果我们加入僧团,生活就不用担心了,也不用找工作做,多轻松!

  于是,他们相约来到佛陀的精舍,恭敬礼佛,恳切地要求佛陀收留,让他们出家加入僧团。佛陀看到他们态度虔诚,就慈悲地允其所请,为他们剃度。

  他们再也不用为了生活而烦恼,所有的信徒对僧伽比丘都非常尊重。他们很欢喜,甚至得意忘形,每天托钵回来,吃饱饭无所事事,六、七人便结为一党,天南地北,谈天说地。这种戏言嬉笑、放纵无度的形态,僧团中其他的比丘看在眼里,心里很不以为然。

  有一天,一位年轻比丘实在看不过去,就向佛陀诉说他们懈怠、放逸、不顾僧伽形象的状况,根本就是僧团中的败类。佛陀听了之后也很无奈,就对年轻比丘说:「这是一群在生死中流浪的可怜人,他们为求活命而进入僧团,所以迷失了慧命。「你去叫他们来,我想对他们说话。

  年轻的比丘遵照佛的指示,呼唤他们前来,佛陀怜悯恳切地辅导、鞭策他们。这几位放逸的比丘终于如梦初醒,了解到生命无常,虽然与佛同世,自己却不知觉醒,仍流浪在六道苦恼的漩涡里。最后他们厌弃了过去放荡的生活,开始寻求慧命的解脱,不再为生活苦恼奔波。

  这段故事可以用来自我警惕——虽然是与佛同世,也在佛前剃度进入僧团,然而如果不懂得及时把握,好好实践佛陀的教法,哪怕是在佛的面前、佛的座下,也是一样浪费生命。

  「殊胜因缘值佛世」,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若能了解佛陀的数理,就算离佛很远,也像与佛同住在一幢房子里。其实,佛陀虽然离开人间,如果我们能将佛陀的法身慧命沿留下来,并且好好地依教奉行,其实与佛同世无异。

  所以我们要将「佛心当成己心」,真正的学佛,就是要学得佛心,若学不到佛心,怎样也无法成佛。此外,见佛闻法,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这一念心,如果不好好把握,再好的法,用在我们身上都可能变成相反的结果。

  闻法误解心狂乱

  譬如佛世时,当时在舍卫国的只树给孤独园,有一天来了一位失去儿子的父亲。虽然他是一位婆罗门,对宗教也稍有了解,然而面临与最亲的家人死别的时刻,同样也是无法接受。最后他发狂了,到处乱跑,看到人就问:「你有没有看到我儿子?」好几天的时间都不曾进食、睡眠,心念完全狂乱了。

  他一直来到佛陀的精舍,也同样询问佛陀:「瞿昙沙门,你知道我的儿子在哪里吗?」佛陀告诉他:「人生恩爱别离,怨憎会苦!」这位父亲心已狂乱,听不进任何言语,转身又跑了。但是脑海中依稀记得佛陀说的「恩爱别离,怨憎会……乐」,就四处告诉他人:「瞿昙沙门这样告诉我——恩爱别离,怨憎会,快乐」。

  有些人听他这样说都觉得很奇怪:佛陀是位有智慧的大觉者,怎么会说「恩爱别离,怨憎会,快乐」?后来这句话就流传开来。有一天,波斯匿王与末利夫人在城楼上观看人民聚集,看到不同以往的景况,原本大家都是安分守己地买卖东西,怎么这一天却三三两两地交头接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于是就问身边的随从。随从回答:「大家在议论——有一个人向佛陀请法,佛陀告诉他『恩爱别离,怨憎会乐』。」国王就说:「岂有此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末利夫人是很虔诚的佛教徒,她告诉国王:「佛陀应该不会说这样的话,如果佛陀真的说了,应该也有他的用意。」

  末利夫人赶紧派遣一位大臣,前往佛的精舍去询问究竟。后来佛陀又详细地解释:「人生的恩爱别离,是痛苦的;怨憎会时也很痛苦,这都不会快乐。「佛陀重说一次,让大臣再回报给末利夫人。真正恩爱的人要别离,当然会很痛苦,没有快乐;而互相怨憎的人相处在一起,当然也很痛苦,哪有快乐?

  从这个事件看来,虽然与佛同世,面对面说的话都会产生偏差,何况在后代?所以说「殊胜因缘值佛世,闻法不行亦枉然。」再来,「难得人身今已得,勤养慧命聚资粮」,难提得的人身今既得,接着就要殷勤地培养慧命。生命原本就有分段生死,然而慧命却是永续的,我们要赶快在人生道上积存慧命的资粮。

  「佛心己心行正道,生值佛世有何难」,明了生值佛世实在不简单之后,只要我们有心,能体会佛心,自然与佛的境界就会愈来愈接近。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 第六难:忍色忍欲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 第七难:见好不求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 第八难:被辱不瞋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 第九难:有势不临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 第十难:触事无心

 

后五篇文章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 第四难:得睹佛经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 第三难:弃命必死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 第二难:富贵学道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 第一难:贫穷布施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 序曲:天地辽阔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