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济群法师:比丘资格的取得——《受戒缘集篇》解读 第一章 具缘成受 第四节 心境相应 |
 
济群法师:比丘资格的取得——《受戒缘集篇》解读 第一章 具缘成受 第四节 心境相应
第四节 心境相应 第四,心境相应。 文云:“眠醉狂人及无心而受等,是心不当境①。”复以文云:“白四羯磨不如白法作白,不如羯磨法作等,及前僧非法,不令受者起心,即是境不称心也②。” 《萨婆多》云:“若殷重心受,则有无教。若轻心受,但有其教,无无教也③。” ①《四分律》卷3 佛言:“不得授眠者具足戒……不得授醉者具足戒……不得与狂者授具足戒……不得强授人具足戒。”(T22-813下-814上) ②《四分律》卷44 作白四羯磨,不如白法作白,不如三羯磨法作羯磨,非法非毘尼羯磨,不应尔。(T22-887上) ③《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1 若淳重心,有身口无教,是谓教无教也。(T23-505上) 所谓心境相当,指受戒时自身发心和羯磨作法相应。首先要有求戒的心,然后是如法羯磨,两者相应才能得戒。 “文云:眠醉狂人及无心而受等,是心不当境。”《四分律》说:如果在受戒过程中打瞌睡,或之前已经喝醉,或神经不正常,或对受戒缺乏意乐等,都不可能和当前境界相应,和受戒羯磨相应。当人处于这些状态时,心是完全封闭的。 “复以文云:白四羯磨不如白法作白,不如羯磨法作等,及前僧非法,不令受者起心,即是境不称心也。”《四分律》又说:如果传戒者不能如法履行羯磨,宣示时不按白法宣示,表决时不按羯磨法表决,就不能令受者对戒律生起信心和希求,这是羯磨的境不能契合受者的心,使心与境不能相应。 “《萨婆多》云:若殷重心受,则有无教。若轻心受,但有其教,无无教也。”无教,无作戒体。《萨婆多论》说:行者要以虔诚、恭敬之心求受戒律,才能获得无作戒体。如果受戒时不以为然,对戒律缺乏渴求,就只有受戒的行为,也就是作体,却无法从中获得无作戒体。 这一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凡用心所做之事,必定会在我们内心留下印象,产生作用。受戒也是同样,我们用心乞受戒法,授戒羯磨才会在我们内心熏下戒体的种子,形成防非止恶的自制力。
---------------------------------------------------------------------------------------------------------------- 更多济群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