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汉传佛教人物:义净(635~713) |
 
汉传佛教人物:义净(635~713) 唐代僧人,译经家、旅行家。俗姓张。齐州(今山东历城)人,一说范阳(今北京西南)。14岁受沙弥戒。36岁在长安与处一法师、弘 论师等人决志赴印求法。据《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载,他于咸亨二年(671)由长安出发,上元二年(675)至中印,入那烂陀寺,前后留学10年。光宅元年(684)携梵本三藏50余万颂,启程回国。归途重经室利佛逝(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停留4年,从事译述。约天授三年(692)末偕贞固、道宏离开室利佛逝至广州。证圣无年(695)夏回到洛阳,武则天亲迎于上东门外。他离京西游,历时25年,游历30余国,带回梵本经、律、论约400部。回洛阳后,一度参加大遍空寺的“华严经译场”,与实叉难陀、菩提流志同宣梵本。久视元年(700)起自行组织译场翻译,至长安三年(703)止,先后译出经、律、论20部,115卷。神龙元年(705)于洛阳内道场译经4部6卷。神龙二年至景云二年(711)于长安大荐福寺译出经、律、论32部,108卷。据《开元释教录》卷九载,先后12年间,曾译出《金光明最胜王经》、《大孔雀咒王经》、《佛为胜光天子说王法经》、《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浴佛功德经》、《称赞如来功德神咒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法学论》等经、律、论共56部,229卷。此外尚译有《说一切有说跋窣堵》和其他尚未流行的译作颇多。据同时代卢璨所撰《义净塔铭》所记,共有107部,428卷,可见散佚几及半数。 义净在中国佛经翻译史上是和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不空等齐名的大译师,有独特的贡献。新译《华严经》80卷,虽题名为实叉难陀所译,实际为义净完成。由于译文典雅,译出后即取代东晋佛陀跋陀罗译本,成为华严宗的根本典籍。所译《金光明经》、《药师七佛本愿功德经》等也非常流行。他曾系统翻译了说一切有部的律典达200余卷,并在《南海寄归内法传》中全面地介绍了当时印度戒律的情况,纠正了汉地流行的误争和陋习。他还在法相宗慧沼协助下补译了玄奘未译的要籍,发《金刚经》弥勒的“颂”和世亲的“释”,元著、世亲的《六门教授习定论》、《止观门论颂》等,均为梵本失传或西藏所缺译的。所撰《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叙述了初唐时期赴印求法盛况、中印交通、印度佛教及社会生活面貌等,丰富了当时的史地知识。《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述了印度密教的起源和流行情况。在佛学的认识上,他认为大乘无过中观、瑜伽,两者同契涅槃,理无乖意,应该和合;并谓般若在宗实即含此二义。于律部则独尊说一切有部传统。他特别注意日常行仪,以为含生之类,衣食为先,受用失度,易招罪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