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密义显说:密义显说 西藏佛教常用词汇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密义显说:密义显说 西藏佛教常用词汇

  胜 义 上 师 —— 又名为究竟上师,即诸佛之大乐一切智心,亦是法身。

  胜  义  谛 —— 又名为「无分别」、「空性」、「究竟法」、「究竟本性」、[真谛」、「根本本性」、是一切我、法的真实存在方式,也就是「自性空」。

  究  竟  见 —— 对「胜义谛」之见地。

  收      摄 —— 参见「死殁次第」。

  事      续 —— 四续部的第一部,其以本尊相视所生之乐为道而达至成佛。

  气        —— 又名为「风」或「命力」,是在身中诸脉流动的微细能量,令身体产生活动能力并不同层次的心识相互联系。

  无     著 —— 第五世纪的印度大班智达,他获世尊弥勒亲自传予释迦佛之「广行传承」教法(又名为「方便行传承」,其著作是佛教唯识派的所依根本。

  阿  底  峡 —— 公元982-1054年人,是著名的印度佛教大师,他远赴西藏把其生命中最后的十七年时间来扶助西藏佛教的复兴,他撰写了第一本「道次第」的论典——《菩提道灯论》并建立了以修持「出离心」及「菩提心」的行者著名之「迦当派」。

  地        ­—— 意即「境地」或「阶位」,菩萨达成佛果的历程必须经过十地,首先要藉无分别之不二证悟而达初地。

  菩 提 迦 耶 —— 位于北印比哈尔邦境内的一小镇中,是世尊释迦牟尼成佛之地。

  菩  提   心 —— 菩萨心中无造作及无间现行「为利益一切有情而求成佛果」的利他大愿。在密续中「菩提心」亦指「明点」。

  菩 提 萨 垛 ——(简称菩萨)具有菩提心的众生,当初次生起无造作的菩提心时便成为菩萨。

  受 菩 萨 戒 —— 即是接受菩萨戒的仪式,菩萨戒是一系列要行者献身于利益一切有情而求成佛果的大乘戒律。

  佛         —— 即已觉悟的有情(觉有情)。

  佛      法 —— 参见「法」一条。

  布      顿 —— 公元1312-1364年人,是萨迦派的历史学者及大瑜伽师,亦是那洛巴六瑜伽的传承祖师之一。

  中      脉 —— 微细身中数千身脉之最重要者,在拙火修法中,中脉是观成蓝色,并由眉间轮开始沿脊椎骨前方延伸至脐下四指位为终点。

  轮         —— 即是「脉轮」,其沿中脉各处之脉瓣分枝而成。最主要的脉轮是:眉间轮、顶吉轮、喉轮、心轮、脐轮、密杵轮。在拙火修法中是主要专注于脐轮之上。

  月      称 —— 公元六世纪的印度大班智达,是龙树的弟子。他阐释龙树的中观见解而传出不共之应成中观派,月称的论著是藏传佛教各派研习中观之基础。

  脉         —— 即人身中之七万二千脉,脉、气及明点共同组成微细身,并用于拙火等修持之中。

  如 意 度 母 —— 是「无上瑜伽续」中之一位度母女尊。

  唯      识 —— 意即「万法」唯心,大乘佛教二大宗之一,许「能取心」与「所取法」悉无异别为「微细无我」。

  显      明 —— 为瑜伽行者自成本尊眷属中围之清明观想,其法在生起次第中是与「佛慢」共同出生。

  光      明 ——(又名为「净光」即「最细心」或「四空」,亦指「能知空性之光明心」,是那洛巴六瑜伽之一。「最细心」在死亡时会自然显现,又如在修持拙火得成就时,「最细心」亦会显现,瑜伽行者乃以此来现证「无分别」。当行者藉禅修而证得此位后,「根本光明」即圆满转成「真实光明」(胜义光明),其与「清净幻身」双运便达证圆满觉悟,参见「四空」。

  圆 满 次 第 —— 是「无上瑜伽续」二次第中之较高级者,当瑜伽士开始依修持方便成办令气入、住、融于中脉时,便即趣入此次第。

  明      妃 —— 为瑜伽士或瑜伽女用作增长俱生大乐证境的真实或观想助伴。

  世  俗  谛 —— 又名为「世俗有」、「观待真理」、「缘起」、「缘生」。意即人及一切诸法皆是互相观待,因缘和合,缘起之世俗存在。

  空      行 —— 又名为「勇父」,相等于男性的空行众。

  空  行  母 ——又名为「勇母」,意即「于空中行走者」,是具有密续证德之女性众生,她能在瑜伽师的身中策发大乐。

  死 殁 次 第 ——是有情的色、心二法在死时自然出现之收摄次第,或名「消融次第」,此收摄过程亦会在瑜伽士摄气入、住、融于中脉的禅定中显现。死殁次第的八个过程均各有一种「内征兆」或是「内相」伴随。阳焰、烟雾、萤火、摇晃的灯烛(有说灯烛相并不是摇晃而是稳定不动–译按)等。前四种内征兆是伴随着四大种及五根识之收摄而显现,后四种内征兆乃是感受白光、红光、黑暗及光明等境相。

  本      尊 —— 即是如嘿噜嘎、金刚瑜伽母等圣者或佛陀。

  缘      起 —— 即观待众缘和合,人与一切法为世俗有,皆是依「因、缘」、「支分,极微」及「依心施设安立」和合而成。

  法         —— 即佛法,广义即宗教修持,狭义是指能达至除苦解脱及圆满成佛的佛教教理。

  法      身 —— 参见「三身」。

  佛      慢 —— 又名为「本尊天慢」,瑜伽士在修持时强烈胜解自身即是真实之本尊。此法与「显明」均共同在生起次第中成办。

  梦  瑜  伽 —— 幻身瑜伽的支分,在此修法中瑜伽士把其梦身转化为本尊身并作种种心灵修持。

  支  布  巴 —— 即铃论师,八十四位大成就者之一,他也是嘿噜嘎胜乐轮三大传承中之「铃派胜乐传承」的创立者。

  促  敦  巴 —— 公元1005-1064年人,西藏的大译师;阿底峡尊者的心子,他广大弘扬迦当派传承。

  明      点 —— 参见「滚打力」。

  二      边 —— 参见「自性有」。

  八 十 性 妄 ——「八十种分别心」,又名「八十导思」,是在死殁时第五位–[白显现」前消融的多种不同之分别心,(其名称可见于雍增噶威洛著所造之《根位三身建立论·极明灯》法护汉译—译按)。

  八 十 四 位 —— 如龙树、谛洛巴、那洛巴、支布巴。

  大 成 就 者 —— 鲁依巴等古印度的大瑜伽师,他们凭藉密续的修持而即身成佛,并令续乘得以成立。

  空      性 —— 参见「无分别」。

  正      觉 —— 即佛果、一切智、圆满觉悟、开悟、金刚持位、嘿噜嘎位或双运位。「正觉」是大乘佛法修持的究竟果位,一切众生皆能证得,其以无尽之智、悲、力为性。在密续中,正觉是「胜义光明」及「清净幻身」的究竟双运。

  生 起 次 第 —— 无上瑜伽续二次第中的第一种。此中,瑜伽士是修习将庸常生、中、死三有之俗相转化为法、报、化三身之净相,复藉自成化身本尊的观想,而长养自身即是真实本尊之「显明」、「佛慢」。

  外      供 —— 对上师本尊呈献观想或实物的供品。

  父      续 —— 即《密集》等主说「幻身」修法的续典。

  五  佛  部 —— 即是:不动、毗卢、宝生、无量光、不空成就等五方佛传承、彼等表征「五蕴」、「五烦恼」(嗔、痴、慢、贪、妒)之清净及「五智」的成就。

  四  大  种 —— 即地、水、火、风,彼等与脉及明点共为人身之殊胜六物;是构成一切色法元素。

  四      空 —— 是指「白显现心」、「红增上心」、「黑近得心」及「光明心」等四种微细心境。彼等在死时会自己显现,或由成办拙火定令气趣入中脉时亦会显现,瑜伽师运用此等微细心来现证无二空性。

  四  灌  顶 ——「宝瓶灌顶」、「秘密灌顶」、「智慧灌顶」、「名词灌顶」,修持无上瑜伽续之生、圆次第是必先要接受四灌,又后三种灌顶乃是无上瑜伽续所独有。

  四      喜 —— 即是四种大喜,瑜伽师在气入中脉后,成办拙火修持而生起暖热,令头顶之明点融化经由中脉流降至喉轮、心轮、脐轮、密杵轮所生起之大乐心识,达到最后的第四喜乃名为「俱生大乐」(或名为「俱生喜」--译按)。当明点向上反提经各轮达至顶轮时,行者则会觉受「逆行四喜」。

  四  圣  谛 —— 苦、集、灭、道四谛,是世尊释迦牟尼佛初次所说的教法。

  刚  波  巴 —— 公元1079-1153年人,密勒日巴的其中一位大弟子,亦是那洛巴六瑜伽的传承祖师,造有著名的道次第《解脱庄严宝论》。

  甘  丹  寺 —— 位于拉萨附近的格鲁派三大僧院之一,是法王宗喀巴大师于公元一四O九年兴建,一九六O年被毁,现已于南印度再度重建。

  格  鲁  派 —— 西藏佛教四大传承之一,于十五世纪初叶为宗喀巴大师所创立,后由历世达赖喇嘛及班禅喇嘛等大德高僧所承继弘扬。

  格  鲁  巴 —— 即是格鲁派的信徒。

  粗      身 —— 由血、骨及诸根门等构成的凡夫色身。

  粗      心 —— 即(眼、耳、鼻、舌、身)五根识。

  密      集 —— 是属于无上瑜伽父续中的一位男本尊,《密集续》重说「幻身」,又因其教授广大而被称为密续之王。密集是宗喀巴大师所修的主要本尊。

  上      师 —— 梵文guru,藏文lama,意即「尊重」,其被尊重者乃在于具有佛法知识。上师是行者的精神导师或师尊。

  上 师 嘿 噜 嘎 —— 密乘行者把其上师视为与嘿噜嘎一如无别。

  上 师 金 刚 持 —— 视密宗上师与金刚持无异无别。

  上 师 瑜 伽 —— 密宗瑜伽士将上师及本尊观成一体无别,复把「上师天」(即上师及本尊的合体)与自心结合之密续修法。在许多仪轨之中皆含有这种观修。

  哈 达 瑜 伽 —— 那洛巴六瑜伽中所开示的体功拳法,其名为「六幻轮」,此法有助于行者清除阻碍气息于身脉中流动之垢障。令拙火修持得以成办。「六幻轮」是:1宝瓶气。 2旋转如轮。 3屈身如钩。 4结「金刚抱持印」于空中上举下降。 5身直如箭,状如母狗欠伸。 6抖身引体,令脉中之血运往全身。

  嘿  噜  嘎 —— 梵文Heruka,即是嘿噜嘎胜乐轮,属于无上瑜伽续之母续中的一位男本尊,此续特重「光明」。

  嘿 噜 嘎 身 坛 城 —— 观上师嘿噜嘎之身体为曼陀罗支分的修法。

  喜  金  刚 —— 无上瑜伽母续的一位男本尊。

  无 上 瑜 伽 续 —— 第四级最殊胜的密续,由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组成,其乃欲成正觉必须成办之法。

  小      乘 —— 意即「低微之乘」,是阿罗汉所修之道,其目标乃是解脱轮回之自利涅槃。

  幻      身 —— 由微细气构成之白色本尊身相,是那洛巴六瑜伽之一。瑜伽士在初次觉受光明后,随即生起「不净幻身」,而当其证得「胜义光明」后即生起「清净幻身」。

  不 坏 明 点 —— 即安住于中脉心轮中,量如芥子许之红、白明点,此二明点之内包含「最细心、气」(有名为最细心、风)。

  灌      顶 —— 由密续上师传授弟子个别本尊的修法传承,灌顶乃是允许弟子趣修此法。

  拙      火 —— 意即「忿怒母」,那洛巴六瑜伽之一,是令气入中脉而现起光明心的续部圆满次第修持法门。

  内      供 —— 把供物观想加持为智慧甘露以供上师天。

  迦  举  派 —— 西藏佛教四大传承之一,其源于玛尔巴、密勒日巴及刚波巴等著名大德上师。

  时      轮 —— 无上瑜伽续的一位男本尊,《时轮续》内含医学、天文学等教授。

  业      力 —— 即由善良的身、语、意三行招感快乐,而身、语、意三恶行则招感痛苦之因果法则。

  克  主  桀 —— 公元1385-1438年人,他是宗喀巴大师的心子及其密续教法的主要弘扬者,克主桀是随宗喀巴大师之后的那洛巴六瑜伽传承祖师,他也是第三任甘丹墀巴(甘丹寺法座的持有者)。

  滚  打  力 —— 又名滚打利尼,即大乐明点,亦称为菩提心,是遍满于身中诸脉之红、白微细体液;红大主要位于脐轮,而白大则主要住于顶轮。

  怙      主 —— 意即「救护之主」,是对上师的尊称。

  喇      嘛 —— 即是「上师」guru。

  上 师 供 养 法 —— 一种包含向上师作祈请、供赞的广大上师瑜伽修法。

  法 王 宗 喀 巴 大 师 —— 西藏佛教格鲁派传承的创始人,是一位大成就者,大学者及导师;大师著作等身,此那洛巴六瑜伽的释论《三信念》便是其中之一。

  宗 喀 巴 大 士 上 师 瑜 伽 —— 即指宗喀巴大师的上师瑜伽修法,是格鲁派寺院每天必修之法。

  道  次  第 —— 意指「修道阶梯」,于十一世纪时由阿底峡大师在《菩提道灯论》中把此法宏传于藏土。道次第是说佛陀的教法皆是循序渐至觉悟之修持教授,道次第包含了小乘、波罗密多乘及续乘。

  左      脉 —— 位于中脉左边之脉,在拙火修持中,左脉被观为白色,其由左鼻孔起向下弯至中脉脐下四指位。

  解      脱 ——即是「涅槃」,意指远离苦恼之境,离苦之解脱是藉舍离一切烦恼而得。

  传 承 祖 师 —— 由佛陀开始把法统代代相传至今的上师。

  铃 金 刚 持 —— 即第十四世达赖法王的已故正经师铃仁波切(1903-1983),他亦是第九十七任甘丹墀巴。

  佛  世  尊 —— 即释迦牟尼佛。

  下      门 —— 即指榖道、尿道及密处之出口。

  鲁  依  巴 —— 八十四位大成就者之一,亦是「嘿噜嘎胜乐轮」三大传承的创立者之一。

  气         —— 又名为「风」,此处乃指身中之气,气若有不调及阻塞便会导致不同的病患。

  大  手  印 —— 意即「大印契」,在经部中,大手印是指心之空性;在续部中,大手印是指「俱生智慧」与「空性」双运。大手印亦可说为引生此等证悟之修持法门。

  大 成 就 者 —— 已得成就的密续瑜伽圣者。

  大      乘 —— 意即「伟大之乘」,大乘是菩提萨垛之道轨,其究竟目标乃是佛果;大乘包括「波罗密多乘」及「续乘」。

  弥  哲  巴 —— 公元十一世纪的印度大成就者,是玛尔巴的根本上师之一,以精通大手印法而著称。

  曼  陀  罗 —— 又名「中围」或「坛城」,以绘画图像表示之密续本尊净土。

  曼  达  供 —— 续部加行之一,行者观想将整体世间供养上师天。

  文 殊 师 利 —— 表征无二智慧之男本尊,法王宗喀巴大师曾得文殊师利亲授教法。

  真  言  乘 —— 即「续乘」。

  真      言 —— 有译为「密咒」,意即「护心」,藉真言之救护令心远离见自身与外法为俗相之「庸常显、执」。在修持本尊之同时念诵梵文字母即显现此本尊的功德。

  玛  尔  巴 —— 公元1012-1099年人,西藏的大译师及瑜伽师,他是那洛巴的弟子,亦是密勒日巴的根本上师。他创立了迦举传承,掌持众多密续传承,更把那洛巴六瑜伽的传承带入藏土。

  密 勒 日 巴 —— 公元1040-1123年人,西藏的苦行瑜伽士及诗人,是玛尔巴的上首弟子,他以精进的行持,对上师的奉献,证道歌及即身成佛而名扬于世。他是那洛巴六瑜伽法统中一位重要的传承祖师。

  母      续 —— 即如《嘿噜嘎》及《喜金刚》等主说「光明」修法的密续。

  手      印 —— 又名为「印契」,在不同的密续仪轨中所使用的象征手势,手印亦可指为明妃。

  那      达 —— 梵文nada,在修持拙火时,于各脉轮之种子字顶上所观的具有三弯划之细线。

  龙      树 —— 有译为龙猛,是印度的论师及密续大师,约在佛陀般涅槃后四百年间出生。他提倡「中观」来阐明佛法的空义。

  那  难  陀 —— 于公元五世纪在北印所兴建的佛教大学,其址位于菩提迦耶不远之处,此寺院是佛法传入西藏之主要源头。那洛巴尊者便曾于此学院任住持一职八年。

  那  洛  巴 —— 有译为那洛巴及那洛达巴,公元1016-1100年人,传扬「嘿噜嘎」及「金刚瑜伽母」等众多密续传承之印士大成就者,他是谛洛巴尊者的门徒,也是玛尔巴及弥哲巴的上师。

  本  性  恶 —— 即是除了破犯「别解脱戒」、「菩萨戒」及「密戒」等三聚戒律之外的恶行。

  九  会  合 —— 在「醒、睡、死三位」中成办持「死、中、生三有」为「法、报、化、三身」道之主要方便,是圆满次第修持的心要法门。

  化      身 —— 参见「三身」一条。

  无  分  别 —— 即「空性」、「本来实相」、「共相」。「无分别」是一切我、法的胜义本性。究竟而言,一切法于其自身一方皆非二边有、非本有及非实有。

  无 分 别 智 —— 又名为「无二慧」,即无分别之证悟。

  无  自  性 —— 见「无分别」。

  宁  玛  派 —— 西藏佛教四大传承中最古老的一派,其教法可追溯至八世纪的印度大成就瑜伽士莲花生大师。

  宁  玛  巴 —— 即追随宁玛传承的行者。

  帕 绷 喀 仁 波 切 ——公元1871-1941年人,有称为法王帕绷喀

  或帕绷喀大乐藏,仁波切是胜乐金刚的化身,是一位极有影响力的

  格鲁派喇嘛,他亦是第十四世达赖喇嘛的正、副两位经师之根本

  上师。

  帕 摩 竹 巴 —— 公元1110-1170年人,是刚波巴大师的上首弟子

  及那洛巴六瑜伽的传承祖师之一。

  班  智  达 —— 即大论师及大学者。

  波 罗 密 多 乘 —— 意即「到彼岸乘」或「圆满乘」,亦即是「菩萨乘」,为两种大乘之一。波罗密多乘是大乘显经之教法,而另一者乃为密续乘。

  资  粮  乘 —— 达至佛果「五道」的第一道,其余四道是:加行道、见道、修道及无学道。当大乘经部及续部的行者在初次发起菩提心时,便进入资粮道。

  加  行   道 —— 达至佛果「五道」的第二道,大乘经部行者在初次现证以「无分别」为所缘境之「寂止」、「胜观」双运(即止、观双运)时,便进入加行道;续部的行者当开始证得「气、入、住、融于中脉」时即进入加行道。

  见      道 —— 达至佛果「五道」的第三道,大乘经部行者初次现证「无分别」时即入此位;续部行者则于初证「胜义光明」时达至见道位。

  修      道 —— 达至佛果「五道」的第四道,当大乘经部行者开始增上长养其空性的现观时即入修道位;续部行者的修道位是于达到「清净幻身」及「胜义光明」的「有学双运」时开始。

  无  学  道 —— 达至佛果「五道」的第五者,也就是真实证得佛位;此位在密续中名为「清净幻身」及「胜义光明」之「无学双运」。

  行      续 —— 四续部的第二部,其以本尊相笑所生之乐为道而达至成佛。

  应 成 中 观 —— 即「随破中道」,是佛教二大中观派的较高级者,其许自、他、胜义、世俗等一切诸法悉非实有,此为西藏佛教各派所持之微细无我见。

  大  礼  拜 —— 续部加行之一,行者以身、语、意三门向上师天作祈请。

  护      法 —— 守护佛教及佛法修行者的世间有情或圣者。

  净      土 —— 超出轮回生死的安乐刹土,各净土别有其所属之佛,行者凭藉修习力及发愿力即能往生,并可于此土中继续趣修佛道。

  净      治 —— 即清净、去除心中的恶业习气。

  皈      依 —— 至心依止佛、法、僧三宝作为成佛道上的引领。

  观      待 —— 即「缘起」、「因缘和合」,意即自、他一切法皆为「世俗有」,盖彼等均依「因、缘」,「支分、极微」及「依心施设安立」和合而成。

  舍  利  子 —— 从佛像、佛塔、圣者灵骨或大瑜伽师荼毗之身体自然生出的如珍珠般之细小丸状物。

  出  离  心 —— 由明了世间一切圆满无有实义,而无间生起解脱轮回诸苦之愿欲

  右      脉 —— 位于中脉右边之脉,在拙火修持中,右脉被观为红色,其由右鼻孔起向下弯至中脉脐下四指位,

  正      见 —— 对「胜义谛」之见地。

  仁  波  切 —— 意即「尊贵者」,是对被认证之转世喇嘛的尊称;亦是行者用于称呼根师及其他上师的敬语。

  仪       轨 —— 意即「成就法」,是观修本尊及祈愿的一套步骤。

  萨  迦   派 —— 西藏佛教四大传承之一,由卓弥释迦耶舍(933-1047)在公元十一世创立。

  萨  迦  巴 —— 萨迦派的追随者。

  萨 迦 班 智 达 —— 公元1182-1251年人,此乃是对萨迦传承大师贡噶坚赞的尊称,他将西藏佛法传入蒙古。

  三  摩   地 —— 即是「定」,是获得「心一境性」的瑜伽士,能如欲任运安住于所缘境之甚深禅定境界。

  三  昧  耶 —— 又名为「誓句」,瑜伽师为守持其戒律所发之誓。

  报       身 —— 见「三身」。

  轮       回 —— 即「流转」,轮回分六道,下三道为: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上三道为:人道、阿修罗道及天道。轮回也可说为由业、惑所牵引,不断于六道生死流转之行相,亦指有情众生的色、心等。

  经  量   部 —— 是佛教两大小乘宗派之一,此宗持「人空法有」之微细无我见。

  密       供 —— 即是向上师天供养明妃。

  种  子   字 —— 即在拙火等修持中,于各脉轮所观想的「嗡」om、或「哼」ham等梵文字母。

  自  性   有 —— 二边、本有、实有,即是妄执似有的一切人、法为实有之状态。然而,实一切有法即使如微尘许之自性亦无。

  有 情 众 生 —— 即所有六道中的有情;依大乘而言,现在还没有达至正觉者便是有情众生。

  色  拉   寺 —— 位于拉萨附近的格鲁派三大僧院之一。于公元十五世纪初叶由宗喀巴大师的弟子大慈法王所兴建,现亦于南印度再度重建。

  释 迦 牟 尼 佛 —— 生于公元前563-483年间,是在于此劫中出世之一千位佛陀的第四位,佛世尊出生于北印度,是释迦族的王子,长大后舍弃其王国,于廿九岁时证悟成佛,并传授解脱及成佛之道,直至八十岁时入灭。

  短  啊   字 —— 是在脐轮所观想的种子字,它是观修拙火时的主要所缘。「短啊」一词是用于鉴别梵文长「啊」字母音。

  俱 生 大 乐 —— 又名为「俱生乐」或「第四喜」。俱生大乐是瑜伽士由成办拙火定故,令一切气息入、住、融于中脉,融化顶轮之明点,再经由中脉向下流降至密轮顶端而证得的殊胜乐境。又当明点经中脉反提至顶轮时,亦同样觉受此大乐。

  俱 生 大 乐 智 —— 又名「俱生智」或「俱生大乐慧」;即与「俱生大乐」双运而通达「无分别」(空性)之智慧。

  心 一 境 性 —— 参见「三摩地」。

  六 波 罗 密 多 —— 又名为「六度」,即: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般若。是菩萨十地所要圆满的修持。

  六   幻   轮 —— 见「幻轮瑜伽」。

  六 根 本 烦 恼 —— 贪、嗔、痴、慢、疑及邪见。

  那 洛 巴 六 瑜 伽 —— 一整套圆满次第之密续修法,宗喀巴大师在《三信念》一论中把六瑜伽列为:拙火瑜伽、幻身瑜伽、光明瑜伽、迁识瑜伽、换体瑜伽(又名「夺舍法」,亦即是「射识瑜伽」)及中有瑜伽。

  细       身 —— 又名为金刚身、微细身,即是人体中的脉、气、及滚打力明点之系统。

  细       心 —— 即贪、嗔等微细分别心所。

  真   如   供 —— 以空观供养上师天。

  经          —— 有译为「修多罗」或「契经」,是佛说具足教、证二法之小乘及波罗密多乘的经典。

  经       乘 —— 即在于小乘及大乘经典所开示的那些非续乘之佛法。

  自 续 中 观 —— 意即自立论中道,大乘佛教两大中观派别之一。此宗虽许一切我、法皆无实性,然许彼等自体为世俗有。

  续          —— 有译为「怛特罗」或「密续」,即佛世尊所说具足教、证二法之密教经典。

  续       乘 —— 又名为「金刚乘」、「真言乘」、「密咒乘」或「速道」,是佛世尊以金刚总持之相传授的秘密教授。续乘是高上之大乘成佛之道,如法圆满修持可于一生达至正觉佛果。

  续 部 加 行 —— 藉忏罪积福成熟自心以成办密续修持的法门,能令瑜伽师具足堪修密法之量。

  唐       噶 —— 以彩绘或堆绣而成的本尊画像,一般多装裱于彩色锦锻所制之布框中。

  灭 罪 三 十 五 佛 —— 在念诵《三蕴经》及作礼拜忏悔时所观想的三十五位佛陀。

  三        身 —— 佛陀的三种身相:「法身」(真实身)是佛的大乐、一切智心慧;「报身」(受用身)是佛为诸大菩萨所示现的微细本尊虹光身;「化身」(应化身)乃佛陀向凡夫有情所显现的身相。

  三       毒 —— 即贪、嗔、痴,是「六根本烦恼」中最重要的三种。

  三 主 要 道 ——「菩提道次第」的三个要点;出离心、菩提心及空性正见。

  三       相 —— 有称为「三征兆」,即是「四空」的前三者;白、红、黑之相。

  谛   洛   巴——公元年988-1069人,十世纪的印度其大成就者,那洛巴的上师,他是许多密法传承的元祖。

  多       玛 —— 有译为「食子」,是一种仪轨所用之糕饼(传统上是用妙麦粉、酥油及糖所造成),多玛是进行宗教仪式时献给诸佛圣众的供品。

  换   体   法 —— 又名为「夺舍法」,是那洛巴六瑜伽之一,瑜伽士藉此方便把自心识迁入一刚死亡者之身中令其复活。

  迁   识   法 —— 瑜伽士于死时以此法把其心识迁往净土。

  赤 江 仁 波 切 —— 公元1901-1981年人,是第十四世达赖法王的已故副经师,亦是吐登耶舍喇嘛的根本上师,他被视为胜乐金刚的化身。赤江仁波切的转世灵童于一九八三年在印度出生。

  兜 率 净 土 —— 「现喜净土」是此劫千佛之净土。亦为未来佛弥勒菩萨现居之处。

  二 十 随 烦 恼 ——「五十一心所有法」(「心所有法」又名「心数」或「心所」中之一聚心所,此二十种心所是系属于六根本烦恼之下。

  双       运 —— 即「胜义光明」及「清净幻身」的究竟双运也就是正觉佛果。

  说 一 切 有 部 —— 又名为「有部」、「分别?部」,意即广大解说的宗派,小乘佛教两大宗派之一。见「经量部」一条。

  铃       杵 —— 进行密宗仪轨时所用的法器,右手持金刚杵表大乐,左手持金刚铃表无分别空性;两共表乐、空双运。

  金   刚   身 —— 即「细身」。

  金 刚 总 持 —— 又名「金刚持」,是世尊释迦牟尼佛之密续身相。

  金 刚 萨 垛 —— 是一位特别用于净治法门的男本尊,金刚萨垛百字明修法是续部加行之一。

  金 刚 亥 母 —— 嘿噜嘎胜乐轮之明妃。

  金   刚   乘 —— 参见「续乘」。

  金 刚 瑜 伽 母 —— 属于嘿噜嘎胜乐轮中围之一位无上瑜伽密续女本尊。

  世       亲 —— 公元五世纪的印度佛教大论师;是无著论师之弟。

  最   细   身 —— 住于心轮不坏明点中之「最细气」,其与「最细心」互不分离。

  最   细   心 —— 即「光明心」,其住于心轮不坏明点中,是最微细层次的心识,藉拙火等修持此最细心便即现行。

  水       供 —— 续部加行之一,行者以供杯盛水,并观为种种供品献予上师天之根门。

  世 间 成 就 —— 即由禅定所引发之「天眼通」或「神足通」等神通力量。

  布 畏 金 刚 —— 又名为「炎摩德迦」或「大威德金刚」,是文殊师利在无上瑜伽续所现的忿怒男本尊相。

  瑜       伽 —— 意即「约束」或「结合」,为成办正觉而自我克服的心灵修行。

  瑜   伽   续 —— 续部的第三部,其以本尊执手抱持所生之乐为道而达至成佛。

  瑜   伽   师 —— 得成就的密续禅修师,男性名为「瑜伽士」,而女性则名为「瑜伽母」。

 
 
 
前五篇文章

印顺法师:华雨集第五册 一八、『摄大乘论讲记』弁言

印顺法师:华雨集第五册 一九、『守培全集』序

印顺法师:华雨集第五册 二0、『菩提心影』序

印顺法师:华雨集第五册 二一、『慈航大师纪念集』序

印顺法师:华雨集第五册 二二、『异部宗轮论语体释』序

 

后五篇文章

密义显说:密义显说 12.究竟成就

印顺法师:佛在人间 六、从人到成佛之路

印顺法师:佛在人间 五、人间佛教要略

印顺法师:佛在人间 四、人性

印顺法师:佛在人间 三、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