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太虚法师:答熊慕新问(十八则)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太虚法师:答熊慕新问(十八则)

 

  问一:金刚经中屡言四句偈,四句偈究属何指?

  答一:梵文以一行为一偈,谓金经乃至最少一行经文;不拘那四句也。

  问二:金刚经第十七分:“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何以说慧眼闻经?

  答二:慧者照义,如眼之照色,名慧眼。经文即义,闻文义,即闻慧也。

  问三:金刚经第十八分中所说“过去”“现在”“未来”之心皆不可得,何以不可得?

  答三:缘起无性故,刹那即灭故。

  问四:金刚经第三十二分末四句云:“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不知所指贪著何事?

  答四:即指贪著一合相,著一合相,即著「身相”,“我相”也。

  问五:阿赖耶识的缘起,有始无始?

  答五:无始。

  问六:佛学上的分段生死与变异生死,有何区别?

  答六:分段生死,有一定限量的形寿;变异生死,可随意愿功力变易。

  问七:何以到佛果地位,与四智相应之清净身土,亦是刹那生灭无常?

  答七:刹那无常生灭故活泼,即寂而常照之大用。(见海刊二十四卷八期)

  问八:焚顶受戒,始于何时?

  答八:始于清世祖。考最初用意,乃以此免度牒,及区别汉僧与喇嘛之标记。直至如今,视为当然,实应急改。

  问九:阿赖耶识,前无所始,后无所终,它是不是宇宙的本体?

  答九:不是,是众生心识中最富有变似功能力的一种识体,这识体亦为一切众生无始以来的无明业感的生灭法。

  问十:古德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诚如是说,假定一个人今生既不为善,亦不为恶,来生应转生何道?

  答十:要看他不为善不作恶之种类而定。不为世善,不能生人天;不为出世善,不能得三乘圣果;不作自害恶,不作害他恶,可免受后世自他恶报。

  问十一:精神离开物质,能独立存在吗?

  答十一:精神可以独立存在,如无色界有情。(见海刊二十六卷三期)

  问十二:有情众生在母体受胎时,若无神识入胎,其胎能凝结否?

  答十二:依佛法说,三缘不足,不能成胎。

  问十三:神识在未入胎前,它有形色否?

  答十三:未入胎前,或是中有身,则有形色。

  问十四:据科学研究,精虫为构成胎的元素,故精虫亦谓之生元,然则不须神识入胎可矣,其理对否?

  答十四:依佛法说:父精亦但为成胎三材料之一,不是单独由精成长虫。

  问十五:男女两性,前世造夫妇因,今世感夫妇果,今世的夫妇果,则又造来世的夫妇因(即倒果为因),如此辗转循环,势必永无尽期,是否生生世世永为夫妇?

  答十五:亦有多生续为夫妇的;但二人所造善恶业不同,或至怨厌,不一定再为夫妇。

  问十六:依佛法言,凡发宏愿者,只要愿力坚定,当可如愿以偿。例如发愿生西者,只要愿力坚定,必可生西。诚如是说,则明皇与贵妃七夕在长生殿,夜静无人,私发宏愿,愿生生世世永为夫妇。按此种愿力极其坚固,但不知能实现否?

  答十六:痴妄心愿之固结,亦有可成;然二人所造善恶业过远,亦多不遂。

  问十七:物质分析到邻虚尘则空,精神分析到何等始空?

  答十七:到无分别则空。但心物自性本空之空,则不由分析或无分别而空。

  问十八:佛典所载真言,有人说:“释尊住世说法,因十方世界语言殊故,而说真言”。诚如是说,则真言成为十方世界语,几等于现在英语为世界语;而真言十方世界语,不过较之英语范围为广耳。但不知此语于经有据否?

  答十八:真言乃是一种不同的语言,其人所说,于典无据。(见海刊二十六卷五期)

----------------------------------------------------------------------------------------------------------------

更多太虚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太虚法师:答赵辰官问(十五则)

太虚法师:答白慧问

太虚法师:答朱光潜问

太虚法师:答姚陶馥问(十一则)

太虚法师:答慈航问(九则)

 

后五篇文章

太虚法师:答李守中问(二则)

太虚法师:答苇舫问

太虚法师:答姚际虞问(二则)

太虚法师:答曾若兰问(三则)

净界法师:汝等众生要相信《本经》所说的一切功德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