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禅诗三百首:郑燮~题屈翁山诗札石涛石谿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禅诗三百首:郑燮~题屈翁山诗札石涛石谿

  ★郑燮(1693—1765)

  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着名书画家、文学家。乾隆进士。擅画兰竹,书融隶、楷、行三体而自成一格,性磊落不羁,多狂放言行,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人称“诗、书、画三绝”。诗惯用白描,清新晓畅,真率自然。有《板桥全集》。

  题屈翁山诗札石涛石谿

  八人山人山水小幅并白丁墨兰共一卷

  国破家亡鬓总皤,一囊诗画作头陀。

  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赏析】

  这首题画诗笔意沉郁却气度豪迈,“直抒血性为文章”,(郑燮《偶然作》)是一首饱含悲愤、感情深切的佳题。

  诗题中的屈翁山即爱国诗僧、岭南三杰之一的屈大均;石涛(1642—1718)、石谿(1612—1692)、八大山人(即朱耷,1614或1626—1705)与弘仁(1610—1664)世称“清初四画僧”;白丁为善画兰的清初画家。本诗描写五位诗画家,在国破家亡后,毅然削发为僧,携一囊诗画,一身才华,誓不做清的顺民。他们把满腔的悲愤横涂竖抹成长条短幅,为后人留下丰厚的文化遗产。一生傲骨、满胸锦绣的板桥,从他们的画幅中看出的是“墨点无多泪点多”,那些着墨不多却妙趣天然的画作无不是由点点滴滴的热血与清泪交汇而成。八大山人画中灵奇鱼鸟的“白眼向人”,即是例证!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北宋山水画家郭熙的山水画论《林泉高致》)禅趣题画诗使诗与画相得益彰,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枝奇葩。

  “晴川渺渺停春水,怪石峨峨插乱山。最爱夕阳烟寺里,千株古木一僧闲。”元人张宪之的题画诗《题画》可谓极品。

  “境缘心妄起,心悟境自忘。三老同一笑,物我两茫茫。月照清溪水,风散白莲香。无端一笑已,千古笑何长!”从元明间诗僧良琦的《虎溪三笑图》,仿佛品味来自佛国的芳香与欢悦。

  诗书画里手板桥亦留下不少精妙的题画诗作。如:“竹枝石块两相宜,群卉群芳尽弃之。春夏秋时全不变,雪中风味更清奇。”(《题画》)“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题画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等等。

  一生多方外交,寄情禅悦,托意烟霞的板桥也留下无数禅诗。如《赠瓮山无立上人》、《赠博也上人》、《弘量上人精舍》、《赠巨潭上人》、《别梅鉴上人》等。现录禅诗二首如下:“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闭。”(《山中雪后》)“岂有千山与万山,别离何易来何难。一日一日似流水,他乡故乡空倚阑。云补断桥六月雨,松扶古殿三里寒。笋腩茶油新麦饭,几时猿鹤来同餐。”(《寄松风上人》)

  清朝的士人中,不乏超然尘表之士,亦见清虚超卓之禅诗,至于寄情山水的僧者,禅逸之诗则更多不胜举。现略举数首于下:

  “世事山居尽,衰年懒更加。鸟啼方梦觉,酒熟正梅花。天地容双鬓,渔樵共一家。溪边聊晚眺,倚杖数归鸦。”(钱曾《山居》)

  “五月正炎热,山寒不中胜。好将双赤脚,去踏百年冰。”(陈鹏年《送静庵僧之五台结夏》)

  “门庭清妙即禅关,枉费黄金去买山。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张船山《禅悦》之二)

  “狂胪文献耗中年,亦是今生后起缘。猛忆儿时心力异,一灯红接混茫前。”(龚自珍《猛忆》)

  “浑忘官职外形骸,小憩还招释子偕。未必有疑须问答,爱渠磨衲共芒鞋。”(刘墉《题徐树峰问僧图》)

  “偶为看山出,孤舟向晚停。野梅含水白,渔火逗烟青。寒屿融残雪,春潭浴乱星。何人吹铁笛,清响破空冥?”(释宗渭《横塘夜泊》)

  “出门无定所,一路乔松阴。流水道人意,青山太古心。偶然乘兴往,不觉入云深。独立发长啸,萧萧风满林。”(释古奘《山行》)

  “一叶翩翩不系舟,夜深月落正堪眠。芦花两岸无余影,白鹭飞来破晓烟。”(释净观《一叶翩翩》)

 
 
 
前五篇文章

禅诗三百首:曹雪芹~癞和尚赞

禅诗三百首:魏源~天台石梁雨后观瀑

禅诗三百首:敬安~梦洞庭

禅诗三百首:弘一~咏菊

禅诗三百首:苏曼殊~住西湖白云禅院作此

 

后五篇文章

禅诗三百首:大错~祝发偈

禅诗三百首:性休~渔父图

禅诗三百首:破山~自赞

禅诗三百首:袁中道~夜泉

禅诗三百首:袁宏道~望嵩少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