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法师法语格言:云乡禅师 法语一百则 之二 |
 
法师法语格言:云乡禅师 法语一百则 之二 1,修行者切忌妄言「吉凶祸福」惑乱普罗大众,这是佛陀所戒。「神通广大」守口如瓶,在平静平淡平常的日子生活里,言传身教感动他人,这就是真正的自利利他了!神奇与刺激总是不能够持久的,唯有这「平淡」无奇才可以穿越千年,始终如一。 2,笑,让一切烦恼在顷刻之间消散!其实本来没有烦恼,只是因为我们看不穿,还加上自己放不下,在凭空里出生如此多烦恼妄想。 3,“只有偏执狂才能真正成就大事!其他的人,或许生活多姿多彩,却白白浪费青春。要有成就,必得在使命感的驱使下 ‘从一而终’,把精力专注在一件事上。那些有着很多兴趣,而没有单一使命的人,一定会失败,且对这个世界一点影响力都没有。”~德鲁克(云按:此即,人生大方向不变,小事情随缘。) 4,事情有时其实非常简单,我们常常自己会附加许多想法上去,思前想后,这样就复杂起来了!其实一切并不复杂,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去处理的,这才是真正的大智。那些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人,听说自己累,别人也累,是不是吖? 5,修行者的内心都是孤独的,但是他们感觉不到孤独带来的负面情结,反而是一直在"享受孤独",那些爱念喧嚣的人,内在其实害怕孤独,企图用热闹掩饰,热闹过了却显得更加孤独!孤独~就是我们内在的佛性,这正是禅道所说的"不与万法为侣的那个!"正显示了一种"孤立与天地之间"的气概。 6,现在的事,做了再说;未来的事,未来再说;过去的事,让别人去说。 7,我们总是渴望外在的某些高人可以给我们指点迷津,却不知道答案其实就在自己身上!"能够觉醒自己的人,自然可以辉光他人",这就是自度度人之道。 8,许多事,其实"只不过一念间尔"……但要用自己的一念,影响别人的一念,进而改变自他之间的这一念,是技术,更是一种艺术了!禅 9,没有忍耐的功夫,无论是修行还是做事都不容易长进,听一句闲话就要计较,一点的屈辱都受不得,这种没有力量应付不如意环境的人,怎么可能取得惊人的成就!古人云: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家父亦曾告诫:亏,吃不死人。都是告诉我们"忍耐"的好处。我有时候也常常告诉自己:再忍三百年! 10,没有智慧的人总是向外部去渴求,向外求只会越来越远,没有尽头,而不知自己的内在其实具备一切!向外渴求的就被称为"外道",向内醒悟的就被称为"内道",佛典叫人内修,因此佛典又被称为"内典"。 11,无病休嫌肥与瘦,身安莫怨富或贫,世事岂能尽如意,莫把平安当不幸! 12,「无欲则刚」,凡人心中有期望(欲)就会有谄曲,就会为了得到某些东西而改变自己的某些原则,就「刚」不起来了!当人待人对事,无欲无求,谁也拿他没办法,这就是「无欲则刚」。 13,没有慈悲,就是缺少了智慧! 14,好说自己长处,即是短处;知道自己短处,即是长处。 15,换个角度,许多事物也许就从此不同。 16,屋宽不如心宽,身安莫若心安!人的一生都在追求一种"安",因此有"安全感",但事实上一切恰恰相反,是变动无常的,稍纵即逝的,不经意就流走的,佛教也讲"安",这个"安"是在一切无常的深刻认识上"安然忍可",因此,面对一切情况都可以"安然若素","安忍如地","安静祥和"…… 17,心富才能安贫,许多人"贫"但是能够"安贫",不想入非非,真是境界了!听说有人已经非常有了,还非常贪婪,这其实已够得上"贫"了。 18,黄金不为贵,安贫值钱多!「安贫」这个时代几乎绝迹,能安贫者必心富。 19,你必须在有限里发现「无限」,这就是眼光! 20,愚痴生瞋怒,皆因理不通,休添心上火,只作耳边风。长短家家有,炎凉处处同,是非无实相,转眼究成空。 21,"驷驹虽快,难追片言。"修行之人,对于自己的语言要非常小心,莫图一时之快「口无遮拦」,而致伤人害己,可不慎哉! 22,有独立之精神,方有自由之境界!(成熟的性格:是认识到一切都有可能离开,"能离开你的就都不是你的",看看什么东西离不开自己,观察到最后,发现只有自己离离不开自己,如是就"用一切而不著一切",心无挂碍,有一切也不能障碍,无一切也不会难受。是谓:有独立之精神,方有自由只境界。) 23,我的做事风格就是"感觉对了",无论快慢即「勇往直前」;事情过了就过了,不后悔,后悔也于事无补,不如随时开始,当下新生! 24,由做小事而后变大事,而后集大成。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里体会生命的真谛,照见自己的本来面目,这才能够体现出「禅道」的真精神! 25,修行,当先「净其戒,直其见」。即:先改变自己的心态行为,使其趋于善良柔软,身口意三业净化;再进一步闻思佛法,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知道邪正,明白内外道的区别。再谈真正的修行吧! 26,举心动念,无益于自他莫想;开口动舌,无益于自他莫言;举身动足,无益于自他莫行。是谓:发菩提心,净身口意! 27,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菩提,办事以尽心为有功,凡事淡然一笑,于人无所不容。 28,佛陀的核心教导在「无我」,内观自己,当我们看见「自我是错觉」,存在的只是身心的合和而没有第三者(灵魂),当我们妄造的"自我实在感"消失,生死问题也自己迎刃而解,这就是「无我之教」带来的「解脱之道」。 29,群居,守口;独坐,观心! 30,道~不是普通的知识,也不是闭上心门的无知;普通知识是建立在妄觉上的,无知是冷水泡石头~毫无意义;若真见道不疑,如见虚空,荡然豁开,本来无物可以污染轮回,在这里岂能强说有无、是非!吃棒子有份。 31,为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修行者之能事毕矣! 32,评断别人的一天你是痛苦的;评断自己的一天你同样是痛苦的,无益自他的评断还是不要的好! 3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枉活百二;谁是谁非,转眼已经骨灰。 34,简约,但不简单;随性,但不放任;糊涂,但不愚蠢;傲然,但不欺凌。 35,我们唯一拥有的人就是「自己」,但是我们却总是在想象着自己如何成为「他人(自己所认为的"成功人仕"」。人,只有完全成为自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可笑的是:我们从来都只是自己,不可能成为任何人。 36,天地妙语,无如静默! 37,活着,就必须要有品味的活着! 38,佛陀经典常说:有智男子。什么是有智男子呢?有智男子的最好标准就是「知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此一切非我,亦非我所。」再一标准即:彼尊重圣贤,信佛信法信僧,善心不杀,知作恶后世必入恶道。 39,真正的平静不是你静坐可以几个小时不起,而是用一颗平和的心态看~人间万象,听~花开的声音! 40,所谓解脱,就是为了发现我们「从来就没有被任何东西束缚」! 41,想要快乐,必须先修炼一颗能够发现快乐的心。 42,看不见未来不要紧,看不见现在的自己这才是问题!许多修行人妄称自己可以看见未来,可是他连他现在在「说谎」都不知道。真诚,是修行的第一品质! 43,缘来缘去,缘聚缘散,原来如此! 44,世界是个圈套(财色名食睡),发展是在错误及盲目(增加这个),后来者继续下去(已没法回头)! 45,品牌,其实就是自己的人格! 46,智不住三界,悲不舍众生!(智慧,会让我们看穿执着三界的过患,佛说:三界火宅。住,有所执着,即有可能被烧伤,因此修行要有"出离心",求出三界;慈悲,会让我们看见众生的苦难,不忍心自己先逃离,因此,愿意留下来接引有缘,同出苦海,正所谓:如一众生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47,心定,慧生! 48,有时候我们缺少的并不是爱,而是站在对方角度的那份理解! 49,修行——当深刻挖掘自心,凡一人一事之经历,一念一行之过程,当正观察,是贪,是嗔,是痴,吉凶福祸可以自知。真修,当于心态上改变。 50,对于许多无缘的人,与我们逆反的人,也不必忌恨——无语默观,悄然远去,“合掌令欢喜”即可!什么叫做「合掌令欢喜」涅?"合掌"代表敬重,别人的理由与坚持和我们不同就去诽谤诋毁,就去鄙视恶语,这实在不是智者所为;「令欢喜」是说有些人虽说与我们观点不同,但是其品德不一定就差,我们还是应该随喜敬护,想办法促成让其按照自己的意愿往好的方面发展! 51,佛经上说“心不贪恋,意不颠倒”,许多时候会“意”想颠倒,细细分析自心,其实是因为自己对于某些事物的“贪恋”造成!只要心中对人对事有贪恋,就会非常容易上当受骗,没有贪心,被骗这是不容易的。 52,"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有福的人,常常看不到是非,没福的人,常常听到是非"~其实一切是是非非,转头即空! 53,没有比瞋恨更大的"火"了!(一念瞋心起,火烧功德林) 54,木有智慧的人生如同木有阳光。木有烦恼,才称的上人生「大宝」! 55,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有好命! 56,人生在世,一句忠告:言宜缓,心宜善。 57,我常常会看一朵花入迷,感觉到生命的意义,觉得一切都在这花朵里显现,事物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于自身的最好说明,我们无需赘言!从此,我学会了欣赏,无论忧伤,只是单单的欣赏就已经足够。我在这里,此刻是一支花…… 58,一念之差,万别千差! 59,获得自在的修行者,要知道除了这颗“心”没一个另外的东西可以叫做“佛”的;如来的真意就是让一切“如其本来”,这个教法就如明月当空一般显现!(大圆满) 60,修行——即是让心不再冲突,自然归于平静! 61,世间事物,一分耕耘,则有一分收获???没有不劳而获,若有,恐怕是不劳而祸。 62,放与拿,同是一执着!唯有随缘一一该放的放,该拿的拿,有放有拿。 63,"能够简单活着,真是太不简单了!"我们常常因为复杂,而错过当下这些简单的美好。(可以呼吸,能够说话,吃得下东西,有一点点闲暇,能够自由移动,可以哭,会笑,有工作,爱与被爱,等等等等) 64,我们总以为痛苦会大于快乐,因此快乐的时候常常去防范痛苦(贪心),结果快乐也不太快乐了!如果我们知道,痛苦和快乐其实是一样大小,如同白天与黑夜,基本上是相同多少,快乐的时候要好好享受这份快乐,痛苦的时候也要好好珍惜这份痛苦,因为这同样珍贵,同是生命里不可或缺的经验性礼物! 65,修行,就是慢慢让我们自信,最后信自己是佛,从来就是,「是」就对了! 66,一个在生活里找不到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迷路者! 67,深觉得外在的东西无论如何都无法成为我们终极的信仰;而内在的信仰非得借助于宗教不可;宗教里佛陀的教育最适合现迷惑紧张焦虑的现代人!佛法,给予我们内在的信仰,并且指引我们可以达到「精神独立」一一不受外物影响的高度一一涅槃寂静。 68,一切都只在这当下一念之间,没有别的,我们自己想象出来的一切反过来却压垮了自己,只要你一念觉醒一一我只存在于自己此刻所在的地方(观自在),存在于想象中的一切,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69,一切不可以定性,让心打开,不需要格局自我,精神就可以超越有无的纠葛,进入更加深广的领域! 70,一切生物都只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好的生存下去,但是他们只要吃饱不冷就可以了,而我们吃饭不是为饱,而是为好;穿衣不是为暖,而是为了光鲜,因此我们在必要的以外想要的太多,成为资源的广大浪费,伤害了地球,我们真的应该向自然学习,学习去敬畏自然! 71,禅是一种在生活中迸发的大智慧,既可以绝处逢生,也可以随缘放旷,还能够游戏人生!其实,再高深的道理,离开了现实的生活,那就是废品。 72,世间事物,缘来缘去,如养睡莲,栽种放水,略微施肥,剩下的就是等待!这就是「尽人事,听天命」,只尽人事不听天命是"执着";只听天命未尽人事是"放任"。 73,当我想到我们最终都只会成为几个小字的时候,我马上觉得现在必须的好好活着,该干啥子干啥子。 74,愿我如花,芬芳自他! 75,我们总是被自己认为的传统所拘捕,不得自在;同样我们也会被自己要打破传统的强烈意识形态所拘捕,不得自在!其实这两者来自于同一的根源,那就是「自我的执着」。人,一旦开始打破"自我的牢笼",恰恰是新生的开始! 76,当心安静,你就能够看见那个能够看的人所编制出来的把戏,佛陀把这个人称之为"造屋者"。 77,一切语言皆有偏颇,取其有益于人有益于己者可也,若执着咬文嚼字,则失之毫厘远于千里矣! 78,快乐取决于你做事的态度! 79,放弃与坚持都需要勇气与智慧。一些事情如果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必须放弃;如果利于自己却伤害他人,也必须放弃;如果利于自己利于他人就坚决坚持;如果伤害自己却能够利于他人,就看自己的承受力来坚持! 80,佛教的大菩萨里观音菩萨以慈悲著名,经典记载:若逢苦难,至心称念"那摩观世音菩萨",菩萨即时观其声,而使解脱。因此,若逢苦难可以至心呼唤:观音菩萨,观音菩萨,观音菩萨???苦难不光要自己努力祛除,更可借助菩萨慈悲的愿力,这样做至少可以增长我们战胜苦难无限的信心与勇气!那摩观世音菩萨…… 81,我们总是将修行与现在的生活分成两截,其实修行恰恰就在你当下的所在,比如扫地这件事情,如果你有深刻的内观智慧,你则看见一连串的身心运动,而不见那个运动者;如果带入菩提心,超越限量,你就在当下进入无边无际的法界之海;如果你带着烦恼,那这个扫地则成为你此刻身心的大障碍,而让你陷入热恼。 82,观音菩萨的修行方法叫做「耳根圆通」,经典记载:菩萨最初在海边听潮,潮音来来去去,菩萨发现能够听闻的那个"闻性"却不是来来去去的,是不来不去的,并且不生不灭的,闻性不因有声而存在,也不因无声而不存在,闻性总是在那里。菩萨由此深观而见本性,超越有无对立,心光圆明,悲仰与大慈普遍十方。 83,无论过去发生过什么,你要相信,最好的尚未到来。介也太励志了! 84,“师傅,某些事情上我感觉我很幸福,还有一些感觉不幸福。”“哦!这就对了,白天结束就是黑夜,快乐过了就是悲伤!” 85,不欣过去,不恋未来,恒处当下,自在安详! 86,让烦乱的心澄澈下来,才有可能发现一切事物的真实之相! 87,修行,不光是你向外去游历了多少地方,更重要的是你向自己内心观察的有多么深刻! 88,尽量活在每一秒,这已经是最好的修行。 89,在修行的路上永远不要希望自己一帆风顺,这是贪心的直接表现。 90,一切众生只遵循一个原则行事——那就是「为了快乐」,知道了这,便无苦可受,因为受苦也是为了快乐。星期天,你可以快快乐乐! 91,经得起繁华,耐得了寂寞,让心始终平静! 92,人品,才是一个人真正的学历! 93,不拥抱悲伤,悲伤将更加悲伤,试着来拥抱悲伤吧!他其实一直是我们的另外一个老朋友。 94,禅宗常常说的"往「道」上去会"!不要用凡俗的知见去理解师父对你的某些引导方式。师父对你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你见道(当然师父必须是有道的),徒弟也要把身家性命交给师父,全身心信赖你的师父,这就是"师徒之道",可惜现代往往徒弟比师父还师父啊。 95,花,好好的开了;而我们有好好的活过吗?不折腾,不埋怨,有慈悲,有智慧! 96,抗拒那些已经发生,并且不能挽回的事件,我们的快乐就这样被这些带走! 97,即时观照,觉性恒在一一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去! 98,佛教的用香,烧香、涂香、沫香、也是如此这般!上香,代表了佛菩萨品德的芬芳与佛弟子内在芬芳的交相辉映天人感通。 99,无事莫若无心! 100,自称「修行」人的,如果你还有所惧怕,甚至怕黑,那么你的所谓「修行」就必须重新考量!连这些你都有所惧怕,生死两茫茫的当儿你拿什么去应付?去面对?这是检验你修行的重要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