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多识仁波切:谈藏族传统文化和谐社会问题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多识仁波切:谈藏族传统文化和谐社会问题

 

  一,关于“和谐”的概念

  1.美学概念:“和谐”表示一种不同成分组合协调的美。如,声乐的五音协调,绘画的色彩协调,组合的比例协调等都是协调的美。

  2.哲学概念:“和谐”表示一种对立统一,组合平衡的存在和发展规律。如,土、水、火、风、识、空六种元素协调组合形成生命和宇宙万物,众缘结合的生存规律,人和自然的和谐规律,阴阳和谐规律等。

  3.社会学和政治学概念:“和谐”表示和平、和睦、和解、向心力、凝聚力、团结、统一、和衷共济、相互配合,协调发展等。

  二,关于藏族传统文化的和谐性问题

  和谐是藏族传统文化的基调和主旋律。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性

  人类和自然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自然环境是人类的生存条件,是人类的生活和生产资源,也是探索研究,进行创作的科学、文学艺术、知识文化资源。

  可以说,整个人类的文化都是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中产生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人类的衣、食、住、行文化的不同特色都是人类的生存生活适应和协调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各自的不同文化特色。如藏族的皮袄、皮靴、皮帽是适应高寒气候环境的产物,牛羊肉和乳品为主的饮食结构由从事畜牧业生产的食物来源和高原生命需求高热量饮食所决定的。以帐篷为屋是游牧生活所需,绛红色佛寺建筑,和色彩鲜艳的男女服饰是与雪山、草原、蓝天、白云相谐调的美的选择,嘹亮的高原歌声和热情奔放的藏族舞蹈也是辽阔草原环境的产物。藏族的丧葬习俗,除宗教因素外也有很重要的环境因素。如白头鹰降落的高原牧民举行天葬(即鹰葬)、江河流域居民举行水葬、林区的举行火葬、依山崖岩石的举行岩葬(悬棺葬)等等。

  藏传佛教中的时轮法是外宇宙和内生命相对应规律的学说。它将整个存在分为外、内、别“三时轮”,“外时轮”为外宇宙在时间中运行的规律轮,“内时轮”为人体生命在时间中的运行的规律轮,“别时轮”为利用内生命,外宇宙对应规律进行修练的方***。

  时轮理论认为外宇宙为大宇宙,人体是小宇宙,是外宇宙的缩影。外宇宙的结构和时间中的变化与人体的生理结构变化具有相同的对应规律。如,宇宙有节气变化,人体也有气血胜衰变化,天地气候阴阳平衡和谐,就会风调雨顺,气候反常,阴阳失衡,就会产生各种自然灾害,同样,人体的气脉运行正常,就会健康,气脉阴阳失调,就会生病等。

  时轮系的时论天文中有关天体运行的认识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如对日食,月食的计算精确度与实际观察相符。

  如,利用高原植物,动物,矿物等为原料的藏药疗效显著,在国内外获得了较高的声誉,有些藏药获得了国际金奖。

  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藏民族以其聪明才智创造出了与其生存环境条件相和谐的衣食住行特色文化,如前所述。

  最具特色的一个方面是藏民族在人和自然的协调生存过程中,人给自然界山、河、湖泊赋予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如,神山、神水、神湖等。使自然的山河,变成了文化的山河,在人们的心目中变成了神圣之物。产生了与此相关的许多文化习俗,如朝山、朝湖、祭山神、祭湖神等。在这种特殊文化理念下,生态环境,动植物等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如可可西里藏羚羊的保护和阿坝州铁山梅花鹿的保护事迹。

  (二)人与人的和谐性,即社会关系的和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藏传佛教哲学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方面:

  1.佛性论:大乘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具佛性。”故认为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众生和佛,心性平等,没有贵贱之分,只有迷悟之分。悟者为佛,迷者为众生。因众生都有佛性,是未来佛。因此,尊敬热爱众生,就是尊敬热爱佛菩萨,为众生服务效力,就是为佛菩萨服务效力,对不起众生,就是对不起佛菩萨,危害众生,就是危害佛菩萨。信佛的的人,不能做对不起佛菩萨,危害佛菩萨的事情,因此,也不能做对不起众生,危害众生的事情。

  2.缘起论:佛教认为宇宙万物和有情识的生命都是众缘和合生成之物。人体和生命的形成发育成长,生存条件的获得,文化知识教育,工作和就业环境条件的获得,健康和安全条件提供等等,都离不开别人,离不开广大众生的劳动成果和社会工作活动。个体的人是社会集体人群中的一个非独立存在的生命体,他的生存完全依赖于社会群体。因此,父母,夫妻等他人和广大众生,都直接和间接地和自己的生存,生活,事业相联系,是有恩于自己恩人。因此,应对众生感恩报德。

  3.慈悲利众的价值观念:大慈大悲心和般若大智慧是大乘佛教的教义核心,用大智慧消除自己心中的愚暗(即成佛),用大慈大悲心度化众生(利众)是学佛的两大目标。而且,终极目标是利众,成佛是完成利众目标的手段。成佛的目的不但是利众,而且,利益众生的慈悲善行也是成佛的主要条件。故佛教称众生为‘福田’,即培植善本,积德行善的田地。因此,佛教认为利益众生是最大的善,危害众生和众生利益是最大的恶。如,《入菩萨行论》说:“心生利众一念头,功德远胜供养佛”,

  4.佛教戒律法规:戒恶,行善是佛教戒律的根本原则,大乘佛教又增加了修利众行的菩萨戒,变成了戒恶,行善,利益众生三大原则。所谓‘戒恶’就是戒禁‘十恶’,‘行善’就是行十善,‘利众’就是为众生的幸福安乐服务。‘十恶’是:杀生、偷抢、奸淫、撒谎骗人、进行挑拨离间、散布流言蜚语、恶语伤人、贪财牟利、生伤害他人之心、信邪教持悖理邪见等。‘十善’是不杀生等不犯‘十恶’的自律善德行为。

  佛教的上述理念和道德行为是藏族传统伦理道德和人生价值观念的基础。这些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不但在藏族历史上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过积极的作用,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仍然起着安定社会和维护社会道德的作用。

  (三)继承弘扬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及其现状:

  藏族传统文化,包括藏传佛教文化、原始苯教文化以及民间世俗文化都体现了东方文化的和谐性,都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璀璨的明珠,都有着很高的继承弘扬、学习研究、借鉴利用的价值。

  除了58年和“文革”这样的特殊历史时期外,传统文化受到了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和保护,出台了保护和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相关的一系列法律法规,采取了许多保护抢救措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进行拨乱反正,落实民族政策。恢复了被关被毁的藏地的寺院和寺院的传统文化教育及宗教活动。民间民俗和传统节日文化随着旅游业发展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和发展。在文化教育反面在民族地区设立了开设民族语文的学校,民族院校设立了民族语言文化学院系科和研究所。藏文在藏族民间的普及率是历史上空前的,藏传佛教和藏学在国内外的传播学习研究热潮也是空前的。

  但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传承的断裂、丢失、灭绝现象也十分严重。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主要标志。就拿藏语为例,近五十年来,丢失现象非常严重。在藏汉杂居区,出现了“爷爷会听会说,儿子会听不会说,孙子不会听不会说”的现象。

  年轻一代在传统宗教信仰意识的淡化和外来垃圾文化的侵蚀下社会道德风气的蜕变恶化日趋严重。

  科学资料表明,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使每天有数千种动植物走向灭绝。人类的传统文化资产何尝不是这样呢?

  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我们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增长了很多新的文化知识,同时,我们也失去了很多珍贵的传统文化资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知识和观念也要更新,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道理。但像猴子掰包谷似地以抛弃珍贵的传统文化为代价,无数经验证明,无疑是一个十分错误的选择。

  我们这一代人处在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撞击衔接的相交点上,肩负着承前启后的历史重任,对这个问题要有充分的认识和冷静的思考。

  (以上是2006年9月在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化学院举办的“藏族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会议”上的发言提纲)

-----------------------------------------------------------------------------------------------------------------

更多多识仁波切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多识仁波切:藏传佛教基础知识问答

多识仁波切:发扬菩萨精神 多做利众实事

多识仁波切:解答网友佛学疑问(节录)

多识仁波切:爱心中爆发的智慧

嘉察仁波切:如何修习金刚乘

 

后五篇文章

多识仁波切:宗喀巴大师赞诚信之花

多识仁波切:三宝原理与皈依法通俗解说 第三节:三宝皈依

多识仁波切:三宝原理与皈依法通俗解说 第二节:三宝原理

多识仁波切:三宝原理与皈依法通俗解说 第一节:导论

多识仁波切:拨云见日——多识活佛答弟子问之一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