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释难中,关於一切心、心所行悉皆断除问题,在何断铮论义?及有无胜义?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释难中,关於一切心、心所行悉皆断除问题,在何断铮论义?及有无胜义?

  【第三0一则】

  问:释难中,关於一切心、心所行悉皆断除问题,在何断铮论义?及有无胜义?

  答:兹依菩提道次第述说如下:

  言无心心所行者,入中论释是说证真实义(空性)时无分别行,非说无心心所,如明显句论说:[分别即心行,由离彼故,说真实义都无分别。如经说:[云何胜义谛?谓都无心行,况诸文字根。]]如经说三字,乃明显句论所引经说,谓於现证空性见者之前,心行既无,更何须说文字。[此说无心行这义,即无分别行。入中论释复说:[於有学圣根本定时,非毕竟灭(非全遮)要成佛时,乃毕竟全遮 。]]佛地无分别,以佛观机说法,不观待於众生之机。但如明镜,形成即现其影。与形不值时,即无此影。无现影之动机,以佛地无励力运转故。故佛观机既无,分别说法之动机又无,佛说法直如天鼓自鸣。[复次,於入中论释中,为成此义,谓彼自性若非有,则诸菩萨为证彼故修众苦行,应成无义。]以上为宗喀巴大师引伸入中论释义,再揭出一切法空性自性之诤辨。谓若无彼性,则诸佛菩萨何为修众苦行,以求证彼?如胜义非一切智境,则空性应无,既无空性,则诸佛菩萨修众苦行,皆成为无义而作。故说:(此引入中论释之文)[云何是彼等 (如眼等有法)自性(空性即法性)?谓不(非)造作,及不观待於他,即离无明翳之慧所通达之自性(自体)。]此说瓶之本体,不假造作,又无观待,即无漏智所通达之瓶之本体,亦即瓶之自性。彼等不知此处所说之自性,系指法性。瓶之法性(空性),自性是有,然无由自性(实体)成就之瓶。前请应破分,说遮破太过太狭时,曾详说自性具三特法:(一)非由因缘造作;(二)非观待於他;(三)一切时处不变易。空性之自性,亦复如是。彼等因不知此处所说之自性,系指空性之法性,而误以此之自性,为实有瓶体之自性,故复有下难。[以此何故而说彼(自性)为或有或无?设若无者,由何义而说。]由彼未解法性之自性,将实有成就之瓶,混而为一。故谓如上所云:智者不应说彼自性为无,更不应於彼自性之有无而生疑。设若是无,将由何义而说其无?下答:[曰:谁云其无?此若无者,诸菩萨复为何义修学波罗密多道。诸菩萨实为通达此法性故,如是勤行多种难行。]此明菩萨修行难行,无非为通达此空性。资粮加行菩萨,虽知空性为现证空性故,而精勤修习。地上菩萨,虽已通达空性,然亦为欲通达其所未达上地之空性而修。初地至十地之间,其无漏慧所应通达之空性相同(二现沉没亦同),但其通达情形,则有不同。云何不同?如龙树法性赞说:[初三至十五之月虽同,然其渐次增长之情形不同。初地虽通达诸法法性,而於二地之离垢,尚未通达。乃至十地菩萨之将届成佛者,虽已现证空性,然於无量所知障习气,尚未断净,即未能亲证法身。亲证法身,唯佛为能。[复引经说:善男子,若无胜义,则修梵行徒劳何益?诸佛如来出世,亦成无益。由有彼胜义故,诸菩萨名胜义善巧。]此亦入中论引经以申前成立空性自性之意。善男子,为佛之爱语。谓身已具成佛之种性者。梵行,即趣涅槃之行。若无此性。则诸如来出现於世,亦成无义。能证涅槃,与空性有关。如来出世,为令有情通达空性故。若无胜义谛,则应无得胜义菩提心之菩萨。以上皆论释一再引经,以答外难之辞。并成立胜义谛非无。[此说若无胜义谛,则为证究竟涅槃之梵行而修诸行,应成无用。众生即不能证彼,则佛出世,为令众生证彼,亦成无用。诸大菩萨亦非善巧胜义谛。]此为宗喀巴大师根据上文,复加解释之辞。佛之出世,为使一切化机通达空性,出离生死,故转法论。涅槃乃胜义谛中差别之一分,为胜义谛所摄。无胜义谛,则无涅槃。若无涅槃,则诸梵行成为无义。如追寻兔角者然。有情不知出离生死,不知生死根本,不知通达空性为出离生死之方便,故於人法执实,起惑造业,感得苦果。如是流转,长劫飘流於生死海中。佛悲悯此,出现於世,为利有情速得解脱。

 
 
 
前五篇文章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於此对於达空重要性,吾等应如何思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既引经成立胜义谛,若说此师(月称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若佛不见蕴等,如何说佛具十力时为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胜义谛差别应如何了知?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藏中人士以为许胜义谛现空双聚,为

 

后五篇文章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释难中,关于胜义谛非一切种智所行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中,关于胜义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自续派于蕴聚上寻觅立名之义,而后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有说:若唯名之外,别有量能成安立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名言量与理智量不相违害,应如何正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