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普巴扎西活佛:共同前行的重要性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普巴扎西活佛:共同前行的重要性

 

  我们平常在从事一切善法的时候,共同外前行是时时不能忘失的。不管现前你所从事的法是前行还是正行,是直断或是顿超,共同前行都绝不能轻视。一旦轻视共同前行之后,即便你现前对佛法有多么大的认识,在修行过程当中有多么精进,它绝不会相续的。因此若想让我们的精进相续,最重要的就是应该要扎实前行之基础。

  可能经常听我讲法的弟子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上师无论讲解什么样的法,前面都要重点传讲共同前行呢?难道共同前行真有这么重要的吗?是的,共同前行非常重要。

  如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在六年苦行过程中,一年仅尝一滴水和一粒米,我想我们现前可能谁都做不到,甚至都会觉得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当时会去修这样的苦行?细致观待,释迦牟尼佛当时若真像我们所感觉的痛苦般,是绝不会坚持六年的。那是什么力量让他坚持这种苦行并转变成喜悦呢?当然是共同外前行。

  再比如藏传佛教一位高僧大德米拉日巴尊者,从初次开始修行直至晚年,一直都在幽静山林当中精进修法。苦修过程中,尊者一年四季都以野草为食。仔细想想,这种生活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很多人都会觉得非常非常艰苦,但是米拉日巴为什么又能坚持那么长的时间呢?同样也是由于共同前行的基础而成办了这整个过程。若要是没有共同前行的话,即便当时修学什么样的法他都不会做到精进。米拉日巴尊者一生的修学即便再艰苦,他也觉得心里非常喜悦,这就是共同前行的力量。

  汉传佛教历代高僧大德也是如此,他们依止幽静山林过着朴素的生活而精进修法,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做到这一点呢?同样还是共同外前行。

  当今我们作为历代高僧大德的后一代弟子、佛法的继承人,我们现前必须遵照什么样的足迹来成办如历代传承祖师一样的密意呢?当然还是要把共同前行作为基础来成办更高的境界。因此共同前行是非常重要的,诸位绝不能轻视。

  当然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平常自己也看过不少这方面的书。如《普贤上师言教》、《菩提道次第广论》,以及最近阿松上师正在开示的《初学悦耳宝藏库》乃至各式各样前行方面的一些书籍等。我们或许会觉得自己对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与业之因果方面的一些教理也认识一点,甚至觉得已经很满足了。

  但要细致理解的是,书面上的解释早在二千五百年前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我们现前需要的并不是去看书上有没有这样的解释,而是要把书上所讲解的理趣纳入心相续之中,只有把自己的心转变成书的时候才算圆满。若认为自己对共同前行已经有了很大的认识,不妨反观自己的内心:在你现前从事善法的过程当中,是否有懈怠和拖延时间等现象?若还有懈怠之现象的话,就说明你对共同前行的理解,尤其对寿命无常的理解可能并不圆满。因为总有一天,现前在我等周围的一切人乃至世上所有的一切众生都得死亡,这是特定的事情,是客观的定律,谁也改变不了他。即便我们再怎么不认识不理会、甚至不去相信他,无常一样在我们面前生效,这一点是绝对的。可是即便我们知道这些道理,但在平常从事善法过程当中又有多精进呢?为什么和往昔初次进入佛门之时没有多大的区别呢?这些充分地说明了我们对共同前行的理解并不圆满。

  因此能阅读书本上关于共同前行的理论,只能说明你小时候读过书认识到几个字,他并不代表你已经圆满获得这样的境界。所以作为凡夫,我们需要长时间去细致观想共同外前行为妙。

-----------------------------------------------------------------------------------------------------------------

更多普巴扎西活佛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普巴扎西活佛:密宗弟子如何圆满教证二法

普巴扎西活佛:教证二法不宜偏堕

普巴扎西活佛:观待所行善法是否具备功德之标准

普巴扎西活佛:未解法义 勿妄宣法义

普巴扎西活佛:佛法理论应纳入心相续之中

 

后五篇文章

普巴扎西活佛:圆满次地道之必要

普巴扎西活佛:天天都应该观想无常

普巴扎西活佛:修行中应避免的污点

普巴扎西活佛:关于信心护持及是非抉择

普巴扎西活佛:略说正念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