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狮吼音·开示集:生活中的佛法 第三堂课 环保,就是慈悲!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狮吼音·开示集:生活中的佛法 第三堂课 环保,就是慈悲!

 

  西方弟子课程【法王分享修行经验-生活中的佛法】第三堂课

  环保,就是慈悲!

  唯有真正付诸行动做环保,才是真正实践自己「愿众生具乐及乐」的祈愿…

  时间:2009年1月13日上午 10:00-12:00

  梵文三皈依

  献曼达

  请转*轮

  大众向法王行三问讯礼

  环境保护的缘起与落实

  Good morning!今天可能感冒了。这是比哈尔省或菩提迦耶的一个加持﹗

  今天早上,首先要跟各位简略地介绍,昨天跟各位提到的环境保护手册这本书「环境保护准则」,全名是「噶玛噶举佛教寺院中心与团体的环境保护准则」。在去年祈愿法会上谈到了有关一些环境保护的内容,在这本书当中,它主要有五个章节,以五个重点来讨论做环境保护。

  第一个是「森林保育」;第二个是「水资源保护」;在第三章是「野生动物的保护」;第四章是「废弃物的处理方式」;第五章是「气候变迁的对治」。

  第一部份是「森林的保育」。

  对于人类和动物来说,森林是生命的一个必须。寺院要透过森林的一些,譬如说:栽植、还有防犯过度的放牧耕作..等等,来保育这些受到破坏的森林。这里的寺院,包含了我们说在汉地、藏地,和在印度..等各地的寺院都应该这么来做,那么因为我们说在藏地的寺院周围都有许多的森林,而过去这些僧众们不知道如何保护森林,所以破坏了很多,甚至有些森林、林地都卖出去了..等等,受到许多破坏。总之,希望透过这个森林保育的推广,让寺院能够知道如何来保育环境、保育森林。

  第二个是「水资源的保育」。

  这在西藏藏地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许多科学家也说,西藏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三大的水源区,所以我们说尤其西藏和喜玛拉雅山区的河川,它是提供了亚洲数以千万人生存的一个地方,所以西藏的水源、水资源的保护就变得更加的重要。所以这些河川都需要受到保护,那么使它免于污染还有、各种的破坏,特别是位于在水源区的一些寺院。那么举例来说︰像是在冈底斯山,它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四个大河的这个源头,这些河流有的流入到了印度、有些流入到了中国汉地…等等。在这冈底斯山周围的寺院也是非常的多,所以他们也应该要知道如何来保护水资源,就是要具备这些观念,这是很重要的。

  再谈到:「野生动物的保育」。

  过去几年前,在藏地有这种传统习俗会喜欢穿各种的虎皮、豹皮来做装饰,但是之后因为尊者达赖喇嘛尊者的一个指示之下,慢慢地现在越来越多的藏人,不再穿著这些豹皮和虎皮的衣服了。至少可能他们就不再有兴趣想要去穿那些衣服,所以这么做真的是保护了这些快要绝种的、珍贵的老虎跟豹这些动物。而且我觉得这个保育动物,它其实可能跟素食也是有关系的,某方面来说,如果我们无法完全吃素,但我们至少也应该要好好的想一想,不可以这种贪欲心而吃肉,因为吃素、吃肉它其实也跟环境保护有关系,譬如说:为了要提供这些肉食,所以有养鸡、养鸭、养猪,这些环境为了饲养这些牲畜,其实也使用很多资源,所以这个也可以说间接地破坏到了环境,所以我们也应该深思这个问题。

  第四个是「废弃物的处理」。

  事实上这部份的内容,可以说直到现在在藏地来讲,都很缺乏这部份的教育,所以我希望从寺院开始来推广,就是说废弃物的处理,那么也慢慢地让周围的信众们、居民们知道如何保持清洁及如何正确地处理这些废弃物,那么慢慢、慢慢地扩及整个喜玛拉雅山区,我们说希望这些地区的佛教徒可以真正成为一个模范来教导,如何来做废弃物的处理跟保护环境这是我的一个希望。

  第五个要点是「对治气候的变迁」。

  事实上,气候的一个变迁已经影响到各个亚洲的地区,特别是在西藏高地,尤其是在喜玛拉雅山区这个地方,维系亚洲主要河川的冰河也在快速的消失,也有许多朋友告诉我,尤其在这个地区,它更甚至五倍的速度正在被受到破坏,因此为了减少这些气候变迁的影响,也因此这么快速的一个变迁,它影响到不止那个地区,可以说是整个全世界的人们,所以我觉得除了是制定许多这些方式,然后来计划来保护,真正这样子在今年能够这样的实行是很重要的,不仅是如此,平时我们常常会发愿说︰「愿众生具乐及乐因」那么现在可以说是我们真正来测验、来看看我们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够这么做到与实践。如果说只是口上这样发愿「愿众生具乐及乐因」的话,而没有实际行动,那是没有用的。以上是简略地提到有关环境保护的一些内容。

  今天早上似乎有些头痛,身体不是很舒服,所以我想先回答一些问题,之后再说一些内容。

  【问答时间】

  【学员提问】

  是不是说只要听到、看到法王DVD的(开示或修本尊法)就算是得到了这个教法的口诀、口传?

  【法王回答】

  法王开玩笑说:还可能包含了灌顶也得到了!(全场大笑)

  举个例子来说:就像是今天为各位讲授这个佛法或是要给予一些口传..等等,同时现在也有网路上也有实况的转播,不仅是现在在座的各位可以听到,可以说全世界现在在internet上,也同时、同步在收听、在观看!这里最主要的问题是在于︰当一位上师他在教学的时候,正在听闻这些教授的弟子,上师他可以说是特别为了这些弟子们在讲法,弟子也可以说是在听闻上师在讲法;无论这位上师有没有真的直接看到他们,那法王觉得他可以算是得到这个教法、这个口传。但是,其他所谓的透过DVD、CD之后再观看,这我就不确定了。当然我也觉得有的时候一些特别根器的众生,或着有些特别的原因的话,还是可以算说得到了口传、得到了教授,所以说「互相都要在知情的状况下」上师知道弟子是谁!弟子知道上师正在给予口传,那这样很好!不然会有一种状况是上师不知道这个弟子,或者弟子不知道上师在传口传,而上师却给了..等等,这样子就不好了。事实上从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知道有怀疑在里面,表示他没办法得到这个口传!

  【学员提问】

  尊贵的法王,一个佛教徒怎么认识这个「恐惧」,这个恐惧它是从哪里来的?它是如何在我们的心中出生的?我们应该如何停止这个恐惧?

  【法王回答】

  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一个恐惧?我们每个人会有一种我执,我们说是五蕴和合就是色、受、想、行、识,我们以为这个「缘起性空」的这样的一个聚合体是我。我们觉得:很坚固地以为这个聚合物就是我,当你这种执着越强的时候,自己就造就了一个会让你害怕的所依,一个害怕的原因就造成了。因为你越执着这个我的时候,你会越害怕这个我会坏灭掉、会生病。因为这种你越强烈的执着,那么你这种害怕就会产生,可以说对自我执着越大,这种害怕恐惧的心也越大。如果能知道这个我并不是实有,是如梦幻一般的,它并不是这么坚固实在的话,当你知道它如梦幻一般的时候,你的恐惧就会比较少,就好象说如:「水中月」,我们说水中的月亮即使你拿棍子去打它,也不会伤害它,因为它并非真实存在的。所以如果知道这种缘起性空的话,那你就不会害怕,恐惧就会少了。所以事实上你越了解实际的状况或是你了解什么因缘而产生的话,这件事情你就不会害怕它。法王说:就像小时候在藏地的一些小孩子,在乌云遍布的时候,有这种打雷、这种大的雷声或着闪电,那时候会直接地感到害怕,但是当你知道说这些是因缘所生。譬如说:这个雷电它也是各种因缘而产生;譬如说:因为是夏天或者有云过来就会有雷电的话,那你就不会为这件事情而感到害怕,但是很多时候,因为你不了解这些事情,而又突然经验到的时候,就会让你感到害怕。

  【学员提问】

  我们要如何处理在心中显现的各种负面的情绪,譬如说:尤其是在印度这个地方,你会直接经历到的很多心理上各种的负面感觉,甚至会让自己感觉很想赶快回到那个舒服的国家去;那种没有污染的、干净的,这种充满污染的不干净的地方,我来到这里,感觉我好象自己是在「惩罚自己」!好象来到印度,尤其是在菩提迦耶,感觉好象是在惩罚自己一样!更多的头痛、胃痛,然后更多的病痛,来到印度实在是很大的一个冒险,但是现在却带给我更多的负面的一些情绪跟想法,我应该怎么办呢?(现场学员大笑)

  【法王回答】

  我已经告诉过各位,你们有一个好的机会来到比哈尔省,事实上我相信各位来到这里不是为了野餐,或者说来旅游、郊游的,如果是为了这个目的,这里可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地方。因为如果是为了旅游而来,那胃痛、头痛,的确会造成旅游上很大的困难,但是我们事实上是为了一个心灵、为了我们的修心、为了得到一个修心口诀、或者一种心灵修心的感受而来。

  为了这种心灵修持的旅程上,那你会遇到胃痛也好、头痛也好、感冒也好,这些它都会是你修心旅程当中的一种经验。各位有的是搭飞机、有的坐火车、或是坐巴士、坐各种交通工具而来,然后也经历到头痛、胃痛等各种这样的情况,真正这些东西不是我们要得到的。真正我们要得到的是什么呢?是这些经历当中,对于自己修心的口诀,要从这当中去得到的。

  如果我们心中觉得只是来游玩的来野餐的话,那代表说这里的确是个错误的地方。那么也可能是各位对印度的资讯不够清楚,我相信如果大家知道菩提迦耶,原来是这样一个地方,又是为了郊游的目的,我想各位就不会来这里了。

  就我自己来说,的确,我每次来菩提迦耶之前我都会有些害怕和担心,我是不是也会生病..等等,那平时吃的东西也好、或喝的东西也好,都是比较干净的,也怕来到这里会得病。但是这次很多事情、很多工作要做、要说法、也要法会..等等,反正忙着、忙着,我也忘了会生病。其实有时候也会有蛮奇怪的,会有一个想法说:「好象生点病也不错,至少这证明我来过菩提迦耶了。如果来了,我健健康康没什么反应,好象是没来过是一样的。」那不论如何,有的时候你很法喜的在参与法会,很多时候感冒、痛苦也好,它反而会变成你的一种庄严,它并不是一种痛苦了。但无论如何,虽然是这样讲,但是还是希望各位能多保重身体,因为大家住的国家比较舒适,环境也都比较好,到这里的确会遇到跟自己环境不一样骯脏混乱的环境,所以各位还是记得多喝干净的水,食物也要多注意,还是要多注意健康比较好。

  【学员提问】

  可以我想要变的慈悲,我就真的能变的慈悲吗?我们平常为什么要特别观修慈悲?慈悲与贪着的爱有什么不同?

  【法王回答】

  你可以试试看,但的确「做决定」这是很重要的,譬如:做一个决定,我要慈悲。重点是之前你要去思维:「为什么要慈悲的原因,它的道理是什么?」那么当你有这个了解,你心中有这个慈悲的种子,那么当你在遇到问题情况的时候,你才可能说决定我到底要不要生起这个慈悲心,因为慈悲它并不是一种工作。譬如:「做工作」,我决定了我就去做,所以慈悲心并不是外在的一个东西,而是要在你内心生起跟培养的,你需要有次第的。譬如说:它有一些前行跟准备,然后才有可能具备生起慈悲的种子,那么将来你遇到境时,才有可能生起慈悲,那时候你也不需要刻意做什么决定了,而是你平时都在培养了,当你不断地培养思维慈悲的原因,那么当你遇到慈悲的境的时候,或者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你自然就能够生起这个慈悲心。

  【学员提问】

  在金刚乘谈到说「将烦恼转为道用」这方面的道理,这如何以观音菩萨的修持来做配合?

  【法王回答】

  佛法是为了消除我们自心的一种垢藏,清净我们心的一种方式,所以我们说,不会有任何一个法门不是针对这个目的,而佛陀阐述出来的。所以就是所有一切的法,甚至是任何微细的、支分的、任何的一个法门,都是为了这个目的的。有的时候我们说:「贪、瞋、痴三种烦恼」,有的时候有些法门,它是特别针对这个贪欲而来修持;或者为了调伏贪欲而来修持;也有些是针对为了调伏瞋恨心而修持;有的是以愚痴为主要调伏的对象,这可以看众生不同来修持的。

  很多人有不同的情况来修持,也看自己的一个程度,刚开始有的人他的心力还不够强时,他可以做避免很多生起三毒的情况,远离跟避免这些烦恼,他先避免这些贪欲烦恼的状况。

  第二种慢慢地他有进步,他具备多一些力量的时候,那么他可以面对这些烦恼,譬如说:他可以直接对抗这些烦恼。

  再慢慢地他的力量,所谓一种心的力量更增长时,指的就是他的智慧、他的善巧方便更加的圆熟的时候,那么他甚至可以将烦恼当做是一个朋友一样,我们常常要降伏要对治我们的烦恼。

  它并不是你同时间去对付你的三毒,这是不行的。而是说你要知道自己的三毒烦恼,然后次第地像是刚刚谈到,先是避免、再来是直接去面对、再来是将它转为友伴,这样次第来降伏我们的烦恼。就像昨天谈到烦恼当中的贪欲跟执着,如何来对治这样的一种烦恼?那么同样配合今天这样一个问题,我想做进一步的解说,在昨天有谈到贪欲的时候,我有提到说贪欲好象是一种非常地执着,好象有一种控制和约束在里面,那么最主要就是因为贪欲心它是有一种占有的感觉。我要这个、我要、我喜欢这个,而占有它。想要占有它的时候,别人得到它,你也会不高兴,就是会有这样的情况。

  举例来说:有的时候就好象一对夫妻,如果丈夫和妻子一起出去的时候,这个丈夫和某位很漂亮的女士在讲话时,这个太太自然会有一种不开心,可以说是一种嫉妒、不开心的感觉,如果说有这种感觉就可以说是一种贪心的感觉。所以法王说真的关爱和慈悲之心,是指你要给他自由而不是控制,所以说,譬如这个情况下这个太太,如果是她或者是另一个对方夫妻之间或男女朋友之间,对方需要些什么、或者他需要一些帮助、或者他喜欢的东西应该以他为主,而不是以符合自己、以自己为出发点,然后占有跟控制。那就不是一种真正的慈悲了。真正的慈悲它可以说是一种自由,并且给予一种空间,给他自由空间与全然的帮助。所以我们常说夫妻之间,互相的一种「不舍弃」是很重要的。

  譬如说:「结婚」它就是一种互相不舍弃,然后有结婚证书,很多东西都要共享。不能够轻易放弃对方这的确是很好的,但以一种强烈的贪爱心,互相地占有、控制的话,那么这个家庭它就不会快乐的。因为互相都没有自由,只要一点点事情就会不开心。法王觉得说:「怎样可以转变自己的这一种贪欲?可以试着不要总是以自己为出发点去想,就是不要总是想占有和控制,而尽量以对方的方式去想,那么事情就会开始转变。」

  再来是以瞋恨,或者说是生气的情况来说,这个烦恼是可以很清楚知道的,有的时候我们一看这个人的言谈举止,我们就知道他生气了。但法王觉得说:「最大的一种让我们觉得瞋恨也是很好,甚至让我们没有想要去调伏跟降伏这个情绪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呢?就是一种,我应该要生气,我就是应该回复这种人。」譬如说:「一个人他打击了你,或是污辱了你,这时候你会觉得我还忍着的话,我简直不是一个人了。」这时候你会有一种「我就是应该要回复你。」会有这种心生起,这个可以说是,对治瞋恨最大的一个障碍就是这种心态。

  对治这种瞋恨的情绪,有的时候确实我们自己的力量还不够,你很难能够降伏这个瞋恨心或者这种生气的情绪、忿怒..等等,但是有一些方式,譬如说:这时候你试着想着上师,或是想到上师曾经跟你说过:『不要有烦恼、不要有傲慢、不要有瞋恨。』这个时候如果能想起上师说的这些话,那么可以帮助你的心平静,或者你可以想到你最喜欢的一部经典、或者一句话,告诉你说不要瞋恨..等等,经典当中的一句话也对我们心的平静会有帮助。这个时候就是当你自力不够时,那你就需要依靠这种他力。而指的是你最喜欢的一句话,或是上师说的一句话、或者经典的一句话,而这个时候你需要依靠这样的他力,来降伏这种瞋恨,所以重点是还有一个方式,也就是发现到如果一直持续在一个让你生气的事情上的话,会让你会越来越气,所以这个时候的一个方法,以转换一个焦点,甚至你可以试着去找更多一些,也同样会让你生气的事情,那么你同时多去想几个时候。其实想着、想着,你反而就没有持续将你的情绪、瞋恨放在一个焦点的时候,慢慢这种情绪就被打散了,慢慢你就会不气了。若没有这样去做,很多人生气就一直执着在一个事情上越来越气,慢慢地可能你就真的会有身体上或语言上的行动出来,那样就反而不好了。

  在过去有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个人有很多、很多头羊,就在一头羊挤奶时,那头羊偏偏不听话就一直、一直跳,他就很生气揍了那头羊一拳,结果那头羊吓了一跳就开始跑了,结果就推了其他的羊,其他的羊也开始在那里跳,结果他就追着每只羊打,然后五、六十只羊追着满场打。最后打到累了半死只好坐下来,再一看自己那么笨,结果自己忍不住也笑了。所以就好象这句话,法王说:「还好他有很多只羊,若只有一只羊可能气得就把它杀了。」那是因为他有很多头羊,他每一个都气得去打,最后自己累了,也笑了。就好象这样一个情况,如果多让自己有一些去想的时候,情绪就比较容易降伏下来。

  【学员提问】

  我们如何能够知道究竟的实相「胜义谛」?就是「胜义谛」如何能够知道?

  因为现在只有「世俗谛」的经验,要如何能够知道「胜义谛」呢?

  【法王回答】

  就是要依靠「世俗谛」,才能够认知到「胜义谛」,事实上呢,这个问题是在于说,我们其实就是需要依靠「世俗谛」,才能够了知到什么叫「胜义谛」。我们常常说缘起就是指「世俗谛」来讲,所有各种因缘而起的事情,但有一个名称叫做「缘起自性」或是「缘起性空」的一个情况,这是指说这一切的缘起或世俗的相对的缘起的这些东西,它的本质是空性的,就是它并没有一个独立存在性。

  譬如说:一切都是相对的;譬如说:有长、才会有短;有大、才会有小;有好、才会有坏..等等,这些都是这种相对性的。或者说,从世俗缘起来说,因为有东方、才会有西方,有北方、才会有南方,方向也是这个样子,所以没有一个东西是独立存在的,或者它是实有的,但我们却以为很多东西,它就是这样的,这就是常、就是实际的存在。但事实上,这些东西只是我们心所展现的,而并不是外在实有的一个东西,或者我们说,就像是水中的月,我们会看到水中一颗月亮,它之所以会展现,它也是因为要有月亮、要有水,而且是平静的水,它才能展现出来的,那么它是缘起而生的。或者再举一个例子:像是说「一个杯子」,如果它里面放着水,我们就叫它「水杯」;但是如果里面放的是茶的时候,我们会说它是一个「茶杯」,所以同样一个杯子,它并不是「水杯」、也不是「茶杯」,而是在不同的因缘情况之下,我们将它认定、给予它一个名称,认定它就是这一个东西。因为这个缘起,我们会给予它不同的名称,但它的本质却是空性的,它是这样一个情况。

  也因为杯子它可以有各种的展现,譬如说:它放了茶是「茶杯」、放了水是「水杯」,所以让你知道它其实本质是空性的,它是没有一定的、没有一个实际存在的;同样也因为它的本质是空性,所以它才有可能展现出它又是「茶杯」、又是「水杯」,它有不同的情况会展现出来。或者再举一个例子,譬如:有的「草药」,对某些人来说是毒,吃了就会死!但对某些人吃了,就恢复健康!所以所谓的一个毒药也好、或者是一个良药也好,它本身同一株药并没有本质上的好坏,而是看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而有不同。我们要了解到说要证入空性,它不可以离开「世俗谛」的,也要透过「世俗谛」才能了知什么是空性。如果说我们认为是要舍弃这个「世俗谛」,舍弃一个相对的世界来证悟另外一个空性的话,这样就会落入断见,那也就是说一切什么都没有的断见,而事实上真正的空性,并不是这样的,事实上了知空性的一个人,他还是会看到前面有「杯子」,也就是说前面有这些东西,也就是说万法也是会显现的,这个就是佛法或者说是空性它殊胜的地方。

  最后一个问题是「空性」。那么这个早上就讲到这里!

  【回向】

  梵文佛偈

 
 
 
前五篇文章

狮吼音·开示集:生活中的佛法 第四堂课 快乐修行,请你

狮吼音·开示集:生活中的佛法 第五堂课 由心里呼喊出

狮吼音·开示集:生活中的佛法 第六堂课 菩萨戒与四不共

狮吼音·开示集:高尚品行--当下发愿,做个好人

狮吼音·开示集:上师与弟子--心量大,虔敬心就大

 

后五篇文章

狮吼音·开示集:生活中的佛法 第二堂课 今天,就是「利

狮吼音·开示集:生活中的佛法 第一堂课 为了利他,我愿

狮吼音·开示集:龙树亲友书 第五堂课

狮吼音·开示集:龙树亲友书 第四堂课

狮吼音·开示集:龙树亲友书 第三堂课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