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吴若权: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3课 慈悲,是爱的最高层次,足以跨越人心的藩篱,及于一切众生 |
 
吴若权: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3课 慈悲,是爱的最高层次,足以跨越人心的藩篱,及于一切众生 正因为强调:不分对象、没有条件的爱,佛教的慈悲,成为一种与众不同的特质。在古时候,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他们的神将印度人民分为四个等级: 一、婆罗门,祭司:负责主持宗教祭祀之人(Brahmana,梵文原意是指神学掌控者)。 二、剎帝利,武士:是王室贵族。 三、吠舍,一般平民:泛指农民、商人、手工业者。 四、首陀罗,奴隶:终身受人使役。 印度教徒相信他们存在于一种必然的轮回之中,无论自己属于何种阶级,唯有尽力完成该阶级所应有的义务,才有可能寻求到解脱之路。 但是,除了上述这四种阶级之外,还有层级更低的,叫做“贱民”,他们是地道的土著,没有权利信神,也不被神所宠爱。这是连印度教的神都忽略的子民,这时候只有佛陀慈悲地接纳了他们。 佛教讲究无条件的爱,包容度很高。渐渐地,也影响了其他的宗教。现在世界上的宗教,大部分都能尊重多元文化,包容各种种族。因为,其他宗教的领袖知道,如果只爱自己的信徒,排斥其他宗教的信徒,就走不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