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顶果钦哲法王:你可以更慈悲 论释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顶果钦哲法王:你可以更慈悲 论释

  导言

  佛陀的教法描述了许多不同的道与乘。殊途同归地,所有的道与乘都带领修行者从轮回的痛苦里解脱,最后获致证悟。但在所有的道与乘中,大乘的教法最为深奥。尽管大乘的教法广大而浩瀚,伟大的上师们却以精简的口诀教导来传授这些教法的精义,而且能够轻易地付诸实修。本书所要解释的口诀教导与菩提心(bodhicitta)有关;菩提心是指为了利益他人而求取证悟的决心。

  在任何场合,当上师传授教法时,我们——包括传法上师和听众在内——应该向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念诵祈愿文,并领受他们的加持。接着,我们应该祈请八大修道车乘(Eight Great Chariots)24的所有伟大上师赐予加持;八大修道车乘是从印度传入西藏的主要佛教传承。你,作为一个听众,应该确定自己拥有正确的发心,也就是为了其他众生而前来领受教法,以获致证悟。你的所作所为都包含这种态度,即是菩提心的基础。

  24. 八大修道车乘:(1)旧译宁玛派(Ngagyur Nyingma)(2)噶当派(Kadam)(3)噶举派(Kagyu)(4)香巴噶举派(Shangpa Kagyu)(5)萨迦派(Sakya)(6)施身法暨希解派(Cho and Shiche)(7)时轮金刚(Kalachakra)(8)乌金念竹(Orgyen Nyendrub).

  有情众生如同虚空般无限。我们曾经活过的生世也是无限的——因此,在所有这些无数的生世之中,我们必定曾经和每一个其他众生结下各种因缘。事实上,每一个众生一定至少有一次曾经是你的母亲。下至最微小的昆虫,每一个众生所要和所尝试去做的,都是去享受真正的快乐和自由,去避免痛苦。但绝大部分的众生完全没有觉察到,快乐是善业之果,痛苦是恶业之果。在努力追求快乐的过程中,他们把所有时间都用于从事恶业,因此事与愿违,只为他们带来更多痛苦。当你如此思维,你的心中自然而然地生起大悲。

  然而,就实际的层面而言,你对众生生起悲心,对众生是没有用处的。因此,你做什么才能够真正的帮助众生?你现在拥有一个具备所有闲暇和优势的人身(即“暇满人身”),尤其拥有极大的幸运来接触无上的佛法,并且开始修持佛法。你已经遇见一位真正的上师,正要领受能够使你在一个生世之内(这辈子)成佛的教法。为了善用这个殊胜难得的机会,你不但要聆听教法,也必须将他们付诸实修。如此一来,你的悲心才能发挥作用,最后你将能够带领一切有情众生证悟成佛。然而在目前,尽管你强烈的想要帮助他人,但你是一个初入佛门的修行者,仍然缺乏协助众生的能力。因此,要能够真正地利益他人所需采取的第一个步骤,即是透过修心和转化你的心来让自己臻至圆满。

  以目前的状况来看,你的心强烈地受到执着与嗔恨的影响——执着于朋友、亲戚和任何令你心满意足的人;仇恨任何违反你愿望,避免你获得财富、舒适和欢乐,因而被你视为仇敌的人。在你的迷妄之中,你竭尽所能地去利益自己和你喜爱的人,并且努力去战胜、消灭所有被你视为仇敌的人;你如此厌恶这些人,甚至无法忍受听到他们的名字。从无数的生世以来,你一直被拖进轮回的恶海之中,被执着和嗔恨的巨流带着走。执着和嗔恨是轮回之因,是我们永无止尽地在轮回中流浪的原因。

  仔细思量你所谓的敌人和朋友指的是什么。当你仔细检视它的时候,很明显的,没有什么是永远的朋友或敌人。那些你认为是朋友的人,不总是你的朋友。事实上,他们在过去可能曾是你的敌人,或在未来可能成为你的敌人。这其中没有什么是确定的。你为什么要如此强烈地执着于某些人?你所有的人际关系难道不是短暂无常的吗?不论人生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你都将面对死亡。到了那个时候,你别无选择的要和每一个人分离,不论你对他们的感觉是执着还是嗔恨,都要分离。然而,在你的一生当中,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所有那些受到执着与嗔恨驱动的行为,将形成一股业力,把你推往来生,使你在来生尝到这些行为的业果。

  因此,如果你想要走向成佛之道,你就要放弃对朋友亲人的执着,以及对仇敌的嗔恨。用无分别的平等舍来看待一切众生。在此时此刻,人们是你的朋友或敌人,都只是过去的因缘和业行的结果。把执着和嗔恨视为真实,只不过是一种迷妄;执着和嗔恨源自错误和迷惑的觉知。这如同你误把一条躺在昏暗道路上的绳索当做一条蛇,你或许感到害怕,但不表示你的恐惧具有任何真实的基础。绳索从来不是一条蛇。

  你为什么感受到执着与嗔恨?它们源自何处?基本上,它们源自“你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个体”的想法。一旦出现了这种想法,你就发展出各种概念,例如“我的身体”、“我的心”、“我的名字”。你认同这三件事物,任何令它们感到愉快的事物,你就执着于它。任何令它们感到不快或厌恶的事物,你都想要除掉它。最轻微的痛苦,例如被一根刺给刺伤或被火花烫伤,都会让你感到不悦。如果某人冤枉你,你就竭尽所能地伤害对方,施以报复。你为他人所做的最微小的善行,让你充满了骄慢。只要这种自我珍爱的态度在你的心中根深蒂固,你将无法达到证悟。就最基本的层次而言,“自我真实存在”的想法即是无明,并且由此生起其他负面的情绪。

  即使你发现自己处于最佳状态,你也从不感到满足。你总是想要更多。你几乎不考虑他人的愿望和欲求,你想要自己顺心如意。如果你帮了一个人最小的忙,你会觉得自己做了一件相当了不起的事。你如此专注于自己的快乐和福祉,忽略他人的快乐和福祉,即是你在轮回中流浪的原因。如寂天大师25所说:

  世间所有的喜悦,

  来自希望他人快乐。

  ,    世间所有的痛苦,

  来自希望自己欢乐。

  25.寂天(Shantideva),印度八十四位大成就者之一。他撰写了著名的《入菩萨行论》和《学处要集》(Shikshamuccaya, the Collected Precepts)。这两本重要的著作阐述了一个菩萨的理想和修行。

  如果你拥有足够的顺缘来认清,成佛是唯一长久而真实的快乐,带有轮回动机的行为只会导致痛苦,那么你一定要帮助每一个人认清这一点。如果你训练和调伏你的心,你对“朋友”和“仇敌”的概念的执着都会消失。你会把每一个人视为你的父母、兄弟和姊妹。

  菩萨——那些修持大乘之道的修行者——的见地,是放下“自我真实存在的”概念。一旦“我执”不再存在,就不会有贪、嗔、痴、慢或疑(忌妒)。

  佛陀不同的教法可以分为两个不同层次的取向:根基乘(the basic vehicle)或声闻乘(Hinayana,或小乘),以及大乘。这两者不互相抵触。然而,当两者被正确的修持时,大乘自然而然的包含了小乘的教法。大乘佛教包含了无数甚深的教法,但它们的精髓全都在于修心——去除心的执着与嗔恨,去除障蔽它、使其无法清晰感知的一切,以及回向所有善业之果来利益一切有情众生。

  求取证悟之心,也就是菩提心,即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一切有情众生之故——不论是做一个大礼拜、念诵一遍咒语,或生起一个善念,都是为了一切有情众生。为了利益他人而成佛,乃是最殊胜珍贵的愿望。

  在所有关于菩提心的深广教法之中,嘉瑟•戊初•东美所著的《菩萨三十七种修行之道》呈现了菩提心教法的精要。嘉瑟•戊初•东美本人即是观世音菩萨,在十四世纪的西藏,以一个上师的身相化现。当你研习和反思这些教导时,如果你生起一个真诚利他的念头,菩提心将毫不费力地从中诞生。一旦菩提心根植你心,你将拥有经乘、大乘、密咒乘和大圆满等所有教法的基础。

  研读本书的每一个偈颂时,要不断检视你的行为和发心,如此一来,你所从事的任何修行都将毫不费力地有所进展,开花结果。日以继日,月以继月地把你的心浸润在这些教法之中,你将毫无困难、自然而然地觉醒,发展出一个菩萨具备的所有品质与功德,如同一只蜜蜂在花间飞舞,吸吮每一朵花的花蜜而产生出蜂蜜一般。

 
 
 
前五篇文章

宋洁心:读懂人生·禅意智慧 总是有理由快乐,只要你愿意

宋洁心:读懂人生·禅意智慧 姹紫嫣红,勤植心灵的后花园

宋洁心:读懂人生·禅意智慧 想开了就是天堂,想不开就是

云增·耶喜绛称大师:菩提道次第师师相承传 (五十九)仲

云增·耶喜绛称大师:菩提道次第师师相承传 (六十)珠康

 

后五篇文章

宋洁心:读懂人生·禅意智慧 把悔恨抛在身后,幸福只在前

宋洁心:读懂人生·禅意智慧 心态就是一把双刃剑,不要让

宋洁心:读懂人生·禅意智慧 珍视今天,不必恐惧未知的死

顶果钦哲法王:你可以更慈悲 本续

宋洁心:读懂人生·禅意智慧 本无不可逾越的鸿沟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