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般若锋兮金刚焰 第六章 修证之道 第四节 如是道次第(3)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般若锋兮金刚焰 第六章 修证之道 第四节 如是道次第(3)

 

  萧张师徒说:“如果把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改为《糊涂道次地广论》,倒是非常贴切。云何谓为‘糊涂道’?谓此论所说法义,不符合佛教三藏十二部经中  佛所说的三乘正法教义。整部《菩提道次地广论》对于佛道的修学次第,根本是胡乱拼凑,谓论中所说下、中、上三士道的修学,正应配合  世尊法藏中所说三乘佛法,然此书谓凡夫行善所得人天果报、小乘人所取解脱果,与大乘菩萨所行六度菩萨行,为三士道的修学内涵,此说已明显犯错:依于真实佛意,应该说下士道为声闻菩提,中士道为缘觉菩提,上士道为佛道大菩提。但是宗喀巴却说错了。”(《真假邪说》P256)

  三士道必须对应声闻、缘觉和菩萨乘吗?不一定。《妙法莲华经药草喻品第五》云:“一切众生,闻我法者,随力所受,住于诸地。或处人天,转轮圣王,释梵诸王,是小药草;知无漏法,能得涅槃,起六神通,及得三明,独处山林,常行禅定,得缘觉证,是中药草;求世尊处,我当作佛,行精进定,是上药草。……渐渐修学,悉当成佛。”三药草和《菩提道次第广论》所讲三士道(人天乘、小乘、大乘),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因此,除非《法华经》也“说错了”,属于“胡乱拼凑”,否则,就不应该对宗大师说三道四!

  太虚大师在《佛理要略》中云:“又前三心乃展转相依。由向上增进心方有出离流转心,若无向上增进心即纵任懒怠放逸堕落,何能立‘出离流转’决心!故须向上增进心为基本,乃可发起出离流转心、及大乘成佛心。若无出离流转心,则不能有誓求究竟成佛决心,——常人虽亦谈平等博爱,然终不出人天因果,以未知三界皆苦决心出离故,非能普度众生达究竟离苦之果。——故能发成佛心,必先有出离流转之心也。故此三心次第相依,若无前二必无后心。常人所谓发大乘心,为众生发心等,若果未了三界众生生死之苦,决非究竟成佛之菩提心也。”此中的向上增进心、出离流转心、大乘成佛心,也显然和《广论》三士道异曲同工。大师的精辟分析,揭示了三心、三士道的前后次序,同时指出彼等联系,发人深省。

  在晚年讲述的《我怎样判摄一切佛法》中,太虚大师做了一个总结:“但为欲悟他,故从教法上显示,分为三级来说明。这三级的分说,与《菩提道次第论》的三士颇相似,不过我所说的名词,与之不同罢了。这种名称,是在民十五年我讲佛学概论的时候说出。所谓三级者: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大乘不共法(亦名大乘特法)。”

  大师复于《再议印度之佛教》中言:“五乘共法以净化人间,进善来生。三乘共法以出离世(间)系(缚),解脱苦本。大乘特法以圆觉经悬示最高目标,唯识统贯始终因果,性空提持扼要观行,由此以发达完成一切有情界至上之德能,则均组入佛法新体系中,不应偏弃。”

  理顺相关背景,再来恭阅宗大师《广论》原文,问题更加明朗:“三士之名,(瑜伽师地论)《摄抉择》曰:‘复有三士,谓有成就正受非律仪非非律仪所摄净戒律仪,亦有成就正受声闻相应净戒律仪,亦有成就正受菩萨净戒律仪。其中初者为下,第二为中,第三为胜。’与此义同,复说多种上中下士建立道理。如《道炬》所说:世亲阿阇黎于《俱舍释》中,亦说三士之相。”

  至尊上师益西彭措堪布在讲授《广论》时阐释道:“所谓非律仪,就是非内道以出离心摄持的真实别解脱律仪;所谓非非律仪,就是仅仅具有以三门防护十不善业的律仪。比如善愿戒和怖畏戒,虽然不是真实别解脱律仪,但这也不是非律仪,还是有止恶的功能,这就是非律仪非非律仪所摄的净戒律仪。

  声闻相应净戒律仪:就是以了知一切轮回完全是痛苦的自性而欲从轮回中解脱的出离心所摄持的律仪。

  菩萨净戒律仪:就是以为利一切有情而欲求佛果的菩提心所摄的律仪。

  关于三士的名称,在《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一中讲道:‘摄决择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四……复次依行差别建立三士,谓下中上。……又有三人,一者有人唯能成就非律仪非不律仪摄所受戒律仪,二者有人亦能成就声闻等相应所受戒律仪,三者有人亦能成就菩提萨埵所受戒律仪。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后名上士。’此与阿底峡尊者的《道炬论》所讲的意义相同。

  另外《摄抉择分》当中还说了很多种建立上中下三士的道理。也就是在《摄抉择分》当中,分别以二十三种不同的方式建立了三士的差别,亦即从种种门建立三士的方式,有九种;从布施方面建立三士的方式,有三种;从持戒方面建立三士的方式,有七种;从修持方面建立三士的方式,有四种。《广论》于此提及的是第十九种,是从总的持戒方面建立的。……

  如同《道炬论》所说,世亲阿阇黎在《俱舍论自释》当中也讲了三士的体相。也就是对《俱舍论•分别业品》‘下、中、上随心’这一句,在《俱舍论自释》当中世亲阿阇黎解释说:‘皆随受心,有下中上品’。

  在使用三士的名称上,不仅仅是新旧嘎当派,西藏其它宗派也都使用这样的名称,比如宁玛派大成者智悲光尊者在《成就谛实语贤法入遍智大城愿文》当中也说到‘修学三士之正道’。嘎举派第八世噶玛巴在《窍诀引导次第•无死甘露妙树》当中也有三士道次第引导的略修法等。”

  越是清净胜妙、有理有据的善说,在萧平实师徒眼中,就越是显得生疏、怪异。让糊涂人感觉糊涂,没什么大不了的。

  他们还说:“且举《糊涂道次第广论》上士道 卷二十四 寅三‘学双运法’为证:‘次特当学最后二度,故当善巧修静虑法,引发正定。又于相续,当生清净远离断、常二无我见,得彼见已,应住见上,善知清净而修。即于如是静虑、般若立止观名,非离后二波罗蜜多,而为别有。’……

  宗喀巴以意识修学双身法乐空双运,称之为禅定境界,以此YIN乐中的性高潮时的一心不乱所得的‘净虑相续止观’定境,错认为此境界能够‘远离断、常二无我见’,不知正是显教祖师大力破斥的‘意识心一念不生的境界’,错把一心享受YIN乐中的无心起念攀缘的意识心,当成是法界实相心如来藏,误以为一心享受YIN乐性高潮时的一念不生‘清净境界’真是离于有为法,误以为即是般若境界,其实仍是凡夫意识境界;然而,真正远离于‘断、常、二无我见’者,唯是法界实相心第八识,意识只是第八识的所生法,此时的意识仍是有为生灭之法,是故‘唯识’说意识为第六识,非为第八识。”(P256~259)

  稍具佛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菩提道次第广论》是一部显宗法要,没有涉及密法。“学双运法”一段内容,若联系上下文观察,可以明显看出是从显宗角度讲述止观双运、定慧等持(“即于如是静虑、般若立止观名”)。对“后二波罗蜜多”产生如此丰富的遐想,可谓精力过剩!

  “止观双运”,是大乘修道的基本原则,在汉传教典中亦屡屡言及,不值得大惊小怪。譬如:

  “由见道中止观双运故,圣弟子俱时能舍止观二道所断随眠。”(《瑜伽师地论》(卷58))

  “虽见道中止观双运而于见义观顺非止,故此观止开合不同,由此九心名相见道。”(《成唯识论》(卷9))

  “初入修行不出二门:依真如门修止行,依生灭门而起观行,止观双运,万行斯备。入此二门,诸门皆达。”(《起信论疏》(卷1))

  “破无明惑,起行修证,故云金刚观察也,毗婆舍那止观双运也。”(《首楞严义疏注经》(卷15))

  “谓分明鉴照曰观,寂然不乱曰止,即观中便有止,止中便具观,乃止观双运也。”(《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卷1))

  “二智能下明其心相,即止观双运。止过则沉,智过则举,不沉不举则正受现前,不智不愚则双契中道。起念止观皆成动转,双非再遣未离戏论,虽止观双运而无心寂照,则一切皆息,为践如来所行之道,随所履道即是法门。”(《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57))

  ……

  从上述教言中,并未发现能带来特殊刺激的可疑之处。可是,萧张先生竟有本事从文义无殊的藏传显宗名著《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敏感地嗅出“YIN乐中的性高潮”味道,不可不谓对“YIN乐”、“性高潮”情有独钟,印象深刻!

  “双运”,本义为两个法的融通无二。如《佛学大辞典》释云:“犹言并行。唯识述记三末曰:‘刹那刹那,真俗双运。’”这个词,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如法身色身双运、福资慧资双运、智慧方便双运、现空双运、二谛双运、智悲双运、止观双运、见行双运等等。这些是显密共通的提法。密宗不共的“双运”,含义也多种多样,大多是从表法的角度讲,不尽指男女合修。因此,一见到“双运”二字,就赶紧往“性高潮”上使劲,定会累坏的:

  “若于一向止道,或于一向观道,或于双运道,二随烦恼所染污时,诸无功用作意,及心任运转中所有作意,是名舍相。”(《解深密经》(卷3))

  “三双运道名为正念。次下经云:以正念故善解世间等。谓于缘明了是无痴义,不异所缘名无乱义,即双运也。又下经云:禅定持心常一缘,智能了境同三昧。虽有毗钵舍那及双运道,皆就心一境,辨名禅自性。”(《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22))

  “若诸菩萨发勤精进,不缓不急平等双运,普于一切应作事中,亦能平等殷重修作,是名菩萨平等精进。”“谓诸菩萨于菩萨藏闻思为先,所有妙善世出出间心一境性,心正安住或奢摩他品或毗钵舍那品或双运道,俱通二品,当知即是菩萨所有静虑自性。”“齐此名为奢摩他毗钵舍那二种和合平等俱转,由此名为奢摩他毗钵舍那双运转道。”“又此现观即是见道,亦名双运道。”(《瑜伽师地论》)

  “依此则悲智双运,性相齐驱,寂照双流,成大自在。”(《宗镜录》(卷14))

  ……

  可见,在大乘佛法中,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均可称作“双运”。《菩提道次第广论》从“非离后二波罗蜜多”的意义上讲述“双运”,实在无可厚非:“止观双运法:如前成就止观量时所说,若先未得止、观二法,无可双运,必须先得止、观二法。……如(《瑜珈师地论》)《声闻地》云:‘齐何当言奢摩他、毗钵舍那,二和合平等俱转,由此说名双运转道?答:若有获得九相心住中,第九相心住谓三摩呬多,彼用如是圆满三摩地为所依止。于观法中修增上慧,彼于尔时由观法故,任运转道无功用转。如奢摩他道不由加行,毗钵舍那清净鲜白,随奢摩他调柔摄受,齐此名为奢摩他、毗钵舍那,二种和合平等俱转,由此名为奢摩他、毗钵舍那,双运转道。’”

  看来,要当谤密猛将,首要素质,就是能条件反射地进行泛性化的丰富联想!这的确很需要些特殊天赋;此种天赋,在某些心理变态的卑劣群落中,畸形发达。不知道当年弗洛伊德先生是否就因过多接触萧平实师徒这类性狂想病人,才开启他独具特色的精神分析学,但无论如何,大家都不无忧心地看到了,在泛性狂想上,萧张先生着实病得不轻。

  小人总渴望通过扳倒大师来证明点什么,然而遗憾的是,他们的传统技法,虽经几千年沉淀,仍看不出有重大突破的迹象——除了造谣就是围啄,除了断章取义就是捕风捉影,除了哗众煽情就是胡搅蛮缠,丝毫经不住推敲。不过这是可以理解的,对于大师和真理,难道有可能找到除开龌龊和邪恶之外的方式,进行决斗吗?

 
 
 
前五篇文章

般若锋兮金刚焰 第七章 如意自在 第一节 禁行、善恶、

般若锋兮金刚焰 第七章 如意自在 第一节 禁行、善恶、

南北传《中阿含经》对照:其余125经 (北)一三七 世

南北传《中阿含经》对照:其余125经 (北)一三八 福

南北传《中阿含经》对照:其余125经 (北)一三九 息

 

后五篇文章

般若锋兮金刚焰 第六章 修证之道 第四节 如是道次第(

般若锋兮金刚焰 第六章 修证之道 第四节 如是道次第(

般若锋兮金刚焰 第六章 修证之道 第三节 菩提心和观想

般若锋兮金刚焰 第六章 修证之道 第三节 菩提心和观想

般若锋兮金刚焰 第六章 修证之道 第二节 一念不生全体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