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宗密大师:大方广圆觉经大疏下卷之二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宗密大师:大方广圆觉经大疏下卷之二

 

  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

  次后有二问答两重除障初净业章除我入觉后普觉章依师离病此皆观行中障故同大科初中虽约计执浅深说有四相差别然统之唯是我故经文除别列四名之外节节但有我字若除此执便是圆觉故云入觉文四初三之初。

  于是净诸业障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解之同上次陈词句中二一庆前。

  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一切如来因地行相令诸大众得未曾有睹见调御历恒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犹如一念我等菩萨深自庆慰。

  解曰不思议事者前总明观行一向称理而修犹可领解今于一味之中广张诸轮屈曲差别差别不乖一味尤为难见故云不思议一切下远承所答文殊之问睹见下悟因行也夫果德称真约理可照因行治染体解实难今一念备知炳然齐现如琉璃瓶盛多芥子故深庆矣二问后三一正问。

  世尊若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使诸众生迷闷不入。

  解曰此中问意不说本来起迷意明已知觉性圆明诸法清净何得凡心宛在不合觉源所作所为情犹憎爱自佗全别难自浑融比对果人天地之远觉心本净悟即应同更有何法染污令我用心异佛故云因何迷闷不入二请后。

  唯愿如来广为我等开悟法性。

  解曰法性者诸法之性若直谈本体则名觉性若推穷差别之法皆无自体同于一性即名法性今推破四相豁融诸法令同觉性故云开悟法性从前经文但云觉性唯此段云法性意在此矣三结意。

  令此大众及末世众生作将来眼。

  可知后三展虔诚。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二赞许。

  尔时世尊告净诸业障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咨问如来如是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三伫听。

  时净诸业障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四正说长行中四一总叙过由二别释四相三存我失道四断惑成因初中总叙四相为过患之因由又二一明过患本起。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

  解曰从无始来者未曾悟故故下有生盲之喻妄想等者无中横计我等四者统唯我相(广释如上)但由展转约义故有四名四名复有二相一迷识境二迷智境初者谓取自体为我计我展转趣于余趣为人计我盛衰苦乐种种变异相续为众生计我一报命根不断而住为寿者如金刚两论所说迷智境者即此经说至文当知颠倒者真我本有迷之谓无妄我本空执之为有四皆横计故云认四颠倒故净名云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法无有人前后际断故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寿命离生死故悫云心自取心自成心病演若爱影背本嗔头从此妄滋莫能蠲拂二明过患滋多文四一展转生妄二违拒觉心三动息俱迷四结成障道今初。

  由此便生憎爱二境于虚妄体重执虚妄二妄相依生妄业道有妄业故妄见流转厌流转者妄见涅槃。

  解曰文有十句言展转者初四句由迷起惑次二句由惑造业次二句由业招报后二句反于三道堕于二乘然此十句总当二乘宗中生灭四谛谓初六句集谛次二句苦谛次一句道谛后一句灭谛言生灭者准天台教权实通论总有四重四谛(实审)一生灭(逼迫名苦即有漏色心增长名集即业烦恼寂静为灭谓即涅槃出离名道谓止观等故)二无生(涅槃云解苦无苦名苦谛等故)三无量(涅槃云苦即无量相非谓二乘所知等又云所未说者如林树叶故华严一刹已有四百亿十千也)四无作(阴入皆如无苦可舍烦恼即菩提无集可断生死即涅槃无灭可证边邪皆中正无道可修理尽于斯方名圣谛矣)如次是彼四教所诠法矣(如悬谈说然彼唯约四谛显义分齐者具世出世因果故通权实故)今此文中约其过患故当生灭初集谛中复有其二谓惑与业且初四句出迷起惑谓由执四相为实我体所以于自生爱于他生憎顺我者爱违我者憎如是爱憎皆由执我故曰由此然四大五蕴迷性妄生众缘合成已是虚妄更于其上重执我人故云于虚妄等次二句由惑起业谓由前二妄故生起造作种种妄业业能引至苦乐之果故名为道悫云然空华一揆美恶情分就妄之中又分诸异言二妄相依者则憎爱二境更相显对生妄业道者举心耽染可意业生不可相驰尤增恚恨次苦谛者谓由造业成就则受生死流转生死流转即是所至善恶之果悫云言妄业道者一念贪染地狱门开瞥起嗔心刀锋耸立言妄见流转者爱色临终亲瞻猛火亡魂飞坠起伏乘烟业本自心心还自见后灭道二谛者悫云厌识流转伏念澄神趣寂缠空化城非实二违拒觉心。

  由此不能入清净觉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有诸能入非觉入故。

  解曰此文正是结答前问前问因何迷闷不入今答云由认四相展转生过纵离六道复堕二乘是故不入次云非觉违拒等者由前问云因何使诸众生不入故此答云非觉违拒使之不入但由认我故不入也如梦身未忘必不能合于本身非本身违拒有诸等者释成非觉违拒意云入时若是觉入不入则是觉拒既入者自是能证之智觉体元无出入入与不入何责于觉又解见觉能入觉亦成非故知必在忘情无念方名真入故悫云带能非证示过彰非三动息俱迷文二一正明。

  是故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

  解曰动念即前苦集息念即前灭道二征释二初征。

  何以故。

  解曰动念任许背觉息念即合契真何故动息俱称迷闷二释分二一直释。

  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

  解曰由将无始住地根本无明以为我主故动是我动息是我息我相既有动息俱迷然本起无明者最初根本而起又从本源而起经云独头无明为烦恼种亦同此矣不待因境名为独头故前先标我体然后展转生惑业苦等二转释。

  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譬如有人不自断命。

  解曰前是对征之释此又委细释于前文本起之义于中二先法说意云众生无始来未曾开悟故云生无慧目如人若十岁二十方始眼盲则眼前虽不见青黄等色说之则能了知若胎中无目生来便盲则对色之时种种为说终无所益则先须金錍抉瞙然后为说是非故涅槃经说如生盲人不识乳色他人为说展转譬喻贝(声常)米(软乐)雪(冷净)鹤(动我)竟不能得识其乳色故云身心等性皆是无明若宜契觉心以觉为本则一切皆觉故前根尘普净段中最后结云一切觉故又前得本起因地既所修皆是佛因此用本起无明则一切皆是魔业前如金为千器器器皆金此如土为千器器器皆瓦后喻说本因爱故得身若断身则违爱如人身纵卑陋病苦亦自保命终不能断断余或可自断诚难认我亦尔断一切烦恼恶业容有得者欲令断我其可得乎何以故我终不能还断我故又有我故必不觉我如眼不自见故必情妄想尽与觉一体觉是真我则妄我本无方名为断如梦身纵令至劣至苦梦时终不肯断必须觉来合于本身方嫌梦苦复无可断又此喻亦可喻于后段爱我之言及养育无明之语前段后段血脉连环故此一喻通于前后四结成障道。

  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怨为憎爱心养无明故相续求道皆不成就。

  解曰是故当知者指前意势直从我体起憎爱已来乃至不断命等此都结之以成障道所以次二句对顺生爱以明我次二句对违起憎以明我次二句双指上二唯滋无明故知迷心修道纵令勤苦种种行门但助无明何成佛果后二句正明障道言相续者本从无明而生憎爱憎爱还熏无明种子现行相续不断将此求道毕竟不成宝积经云于身生宝爱不离于我人彼作是修行由斯堕恶趣二别释四相然此我等行相殊常常者但约迷执初果已除此乃直就修证罗汉未晓文中即为四段一约事验我二悟我成人三了迹迹生四潜续如命初谓验其任运分自佗者是其我相文中二一标释粗相二结指细相初中二一征起标示。

  善男子云何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证者。

  解曰心谓第七识所证者即第八识见分一切众生任运执为内我故此相难可自见约事证知但验自佗各殊即证自中有我设令修道舍妄证真但觉有心总名我相二约喻以释。

  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匆忘我身四肢弦缓摄养乖方微加针艾则知有我是故证取方现我体。

  解曰弦缓者紧急缓慢也即四肢不调手足失度之状也余皆可知以况道者燕居静室或隐深山心绝经营境无违顺习闲成性暂得忘情不觉自佗谓证无我若违顺所逼宛有心生心既未平方知我在故下云若复有人叹谤其法即喜恨等悫云调适即称理虚凝匆忘则比融真宰弦缓况违真负疾乖方明理性违常针艾乃观照除遣方现表能心卓尔二结指细相。

  善男子其心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槃皆是我相。

  解曰证于已上是能如来已下是所所中又如来是能涅槃是所谓非但了知二乘涅槃为我相设使了知如来涅槃亦是我相然涅槃但是觉体非别有可证今既证得涅槃不忘能所即是我相二悟我成人悟前非者是此相矣文二一粗相。

  善男子云何人相谓诸众生心悟证者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复认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悟已超过一切证者悉为人相。

  解曰言心悟证是觉前非者字正明人相不复认者不作证心悟亦如是同前非也二细相。

  善男子其心乃至圆悟涅槃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备殚证理皆名人相。

  解曰不取能所故受圆悟无非不尽故曰备殚(殚尽)此智不袪为存悟矣非诸差别故云少也亦如唯识加行偈云现前立少物但彼空此智为异耳三了迹迹生谓了前二相俱是心迹总不执之故免我人然此了心又亦是迹故云了迹迹生文三一征起标示。

  善男子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

  解曰觉前能悟悟是所觉悟既成所觉又名能展转无穷皆成能所能所及处皆是相待了此无定故离前非计所不及谓免诸过不觉此计又是众生众生者不定执一之谓也二举喻征释。

  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众生则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云何非我我是众生则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众生非彼我故。

  解曰借世人语词以为义势显众生相言非我者以自是众生故非彼者以云我是众生不云彼是众生故此显于自于彼不计我人故非彼我后云非彼我者非彼人之我也三指前对辨。

  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

  解曰初指前二相后而我下对之以辨众生之相了证者空则我不及了悟者空则人不及不执主宰故离我人心又不忘是众生相四潜续如命谓都无所执但拟修行由不起心免前三过即此无执之业智相续未忘非是故意生心故言潜续文二一征起标示。

  善男子云何寿命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一切业智所不自见犹如命根。

  解曰即心之照故云清净即自觉也觉前了迹故云所了即觉佗也证悟等尽彻于真源更无别能故直言心照拟将此智修习一切无漏之业故名一切业智又业是业用一切作用之智名为业智但觉潜续之心故名不自不自同于幻化一念不生即是论中世间自然业智及不思议业相今以虽能除妄而不自除故名所不自见不自见故犹如命根如命根者兼取相续不断之义二展转细释文三一以义正释。

  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觉所觉者不离尘故。

  解曰心照见是此门之相一切觉总指前三相由将此心见他诸觉故皆尘垢心未忘故结云觉所觉者不离尘故二以喻返释。

  如汤销冰无别有冰知冰销者。

  解曰汤销冰尽同成一水更无能知尽者反明此业智既照前三相皆尽则是我病未尽如冰若言我尽即此言尽之冰便是不尽若本末配合则水喻真心冰喻四相汤喻智慧煎水名汤悟心名智故谓水冻成冰还煎水以销之冰汤俱尽湿性独存以喻真心迷心成我还悟心以销之我智俱尽照体独立三以法正合。

  存我觉我亦复如是。

  解曰若依喻反合应云无别有我知我尽者今翻喻势顺前正释故云正合三存我失道文二一总标失道。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终不能成一切圣果是故名为正法末世。

  解曰但名有为者由前四相皆有所证既将此心修行则行行皆带能所故不成圣正同华严多劫六度不名菩萨正法末世者正宗佛法之末世夫正法之时修则皆证末世之时人多取相今既取证之相则正法亦同末世若遇此教了达病源则虽末世还同正法后展转广释文四一认我为真二说病为法三将凡滥圣四趣果迷因初中二一征释其过二结成障觉初中六一久修如何不证征二认我取证非真释三取证云何妨道征四爱寂憎喧非脱释五云何定知非脱征六赞喜谤嗔验我释今初。

  何以故。

  解曰劫数既多行又勤苦以何义故不证圣果释中二一法。

  认一切我为涅槃故有证有悟名成就故。

  解曰良由认我以为涅槃故虽多劫勤修终无所益如认梦身以为自己勤为家业种种疲劳终无一事益于资产二喻。

  譬如有人认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

  解曰贼若在外犹可堤防养之为儿如何捡慎又知贼是贼贼无能为养之为儿宁无损败以喻六根取境犹可制御藏识妄我难以辨明故如来藏中功德之宝念念衰耗由此贫穷难集福慧三取证云何妨道征。

  何以故。

  解曰前征何以多劫不证释云由认我取证故此又征云纵使认我取证何以便妨于道四爱寂憎喧非脱释。

  有爱我者亦爱涅槃伏我爱根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爱者真生死故别憎生死名不解脱。

  解曰夫生死轮回本由憎爱欲求解脱须尽二源今爱涅槃还是本爱今憎生死亦是本憎弃苦欣乐虽殊憎爱元是本习带之修道佛果岂成伏我爱根为涅槃相者由伏之故不起不起之相似涅槃相以似为真故云尔也不知爱等者本爱涅槃拟除生死爱心既在即生死根爱根憎苗岂名解脱故曰不知爱等五云何定知非脱征。

  云何当知法不解脱。

  解曰法者涅槃由前释云爱涅槃者名不解脱故此征云若爱生死许是系缚今悟涅槃是寂灭法以何相知还同本爱而不解脱六赞喜谤嗔验我释谓实证者必无我无我故即无嗔喜今为法嗔喜即知证法非真也我未尽故文中二一标我未尽。

  善男子彼末世众生习菩提者以己微证为自清净犹未能尽我相根本。

  解曰微证者外知根尘假合内觉性体寂然犹未下正标未尽二以境验知。

  若复有人赞叹彼法即生欢喜便欲济度若复诽谤彼所得者便生嗔恨则知我相坚固执持潜伏藏识游戏诸根曾不间断。

  解曰赞毁等者然世境违顺粗重易明唯就法门最难觉察但言为法嗔彼度此不知此心元是我相则知下因对外境验得内心我执犹坚潜藏相续虽慧军数举(上云多劫勤修又闻前三观也)魔众频摧(上云憎生死伏我爱及微证也)且阿赖耶城难攻主宰(偈云觉城义当翻此城也)末那常侍防护牢强意识谋臣经营内外傍监五识之将以镇六贼之门由是贼王(我相)频通游戏时时偷号(贪号慈悲嗔号降魔)惑我法王(化主)往往侵疆(无漏慧也)扰我观境(学人)虽外怯般若昼伏(观照时也)夜行(妄起时也)而内挟无明昼夜不断(种子)二结成障觉。

  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可知二说病为法文二一正释其非二结成障觉初中二一覆推。

  善男子若知我空无毁我者有我说法我未断故众生寿命亦复如是。

  解曰覆推者蹑前为法嗔喜之次推穷以成说病为法之过恐闻嗔喜是我便拟忍受不嗔用为无我故推征云若见彼是毁人我被彼毁而不嗔者此亦是我故云若知我空无毁我者既见有毁我者则未得我空亦应云若知我空无我说法故次云有我说法我未断故然毁者是彼说者是我经文于毁者言无返明过也于说法言有顺明过也余三相亦尔经略人字为成句故翻覆推过者下拟决断为病故二决断。

  善男子末世众生说病为法是故名为可怜愍者虽勤精进增益诸病。

  解曰说病为法者指前所推之过即是四相四相若存总名为病众生不了但谓为法是故名为可怜愍者增益诸病者带病修行故增诸病反此而言则称实修行唯益实德如药草等种有甘苦水土所滋各唯增益苦喻我相为本甘喻净觉为本水土则喻万行二结成障觉。

  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可知三将凡滥圣文二一正明相滥二结成障圣初中二一抑圣同己。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为自修行终不成就。

  解曰佛说了义称理法门皆言心境本空惑业本净凡圣不异因果圆明就佛见之理实如此且众生迷倒已久种习根深纵令信解法门现用元来随念但以分别心识解佗无碍言教谓言佛意亦只如然心既是念故不觉念不知冥通证入异于信解之心认佛平等之谈不能断惑求证故经印言终不成就华严亦云如贫数佗宝等二骋已齐圣前则抑高就下此乃骋下齐高文二一认其圣智。

  或有众生未得谓得未证谓证。

  解曰得者是理乃至圣人所具功德证即是智则圣人冥证之智身今谓证者增上慢人若自知不证而言证者则根本戒中大妄语戒非此文意二验出凡情。

  见胜进者心生嫉妒。

  解曰然诸圣人形类不定得与不得内证在心何以辨佗未得未证故观征所见以验真虚夫圣人用心佗己无二见佗胜进或法教流行念念欢喜必能随顺自验内心如此或即证悟不虚若自觉己衰佗盛则嫉己盛他衰则喜纵令深解妙境但是心之所缘勿错认之谓得谓证二结成障觉。

  由彼众生未断我爱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解曰未断我爱者双指前两类之人前段解凡圣平等境界而未许以佛解同己乃云终不成就者以佛无我爱凡有我爱故后段见胜进嫉妒亦由我爱故毕竟不能入清净觉四趣果迷因。

  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

  解曰希望成道者趣果也次两句迷因也故经说声闻唯观于果不观于因如狗逐块不逐于人夫欲修学先须悟心心既洞明然求广解末世之人多迷此意唯宗名数不务了心心既不通解唯增我故云增长我见华严亦说不了自心增长诸恶又智论云多闻无智慧是不知实相譬如大暗中有灯而无目等四断惑(但当下)成因(佛说下)由前数段经文说修行中有多过患皆结云不入净觉故此劝诫令离过用心方成正因文中二一顺释。

  但当精勤降伏烦恼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断令断贪嗔爱慢谄曲嫉妒对境不生彼我恩爱一切寂灭佛说是人渐次成就求善知识不堕邪见。

  解曰先断惑中言但当者正标劝诫之词精勤及起大勇猛者通于修断未得令得者真实境中一切功德妙用未断者颠倒境中一切障碍之法即贪等也然断惑之文前后频有今通收就此略启二门一所断惑障二断之行相三断之位次初所断者有通有别通谓此经唯识起信各说二种五性文初已会释讫别者有其本末本有二种一是论中根本不觉由此方成阿黎耶故即文殊章中无明是也二者弥勒章初广明爱是轮回根本各已释讫(一是所知障本二是烦恼障本)末者起信宝性二论各说九种皆如前释唯识本颂总说六种论第九约障十地复说十种十种已如前说六种者颂曰烦恼谓贪嗔痴慢疑恶见长行释云性是根本烦恼摄故得烦恼名(虽对随惑称本望上迷真为末)八识章已略辨今更具释以销经文文云贪嗔爱慢者彼论爱非其数以无别性贪所摄故此唯三法是彼论也贪者于有有具染著为性能障无贪生苦为业谓由爱力取蕴生故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恶行所依为业谓嗔必令身心热恼起诸恶业不善性故慢者恃己于佗高举为性能障不慢生苦为业谓若有慢于胜德法及有德者心不谦下由此生死轮转无穷受诸苦故此慢差别有七九种谓依三品我德处生七谓慢(于劣计己胜于等计己等)过慢(等计胜胜计等)慢过慢(于胜计胜)我慢(自恃高举)增上慢(得少谓多)卑慢(多胜计己少劣)邪慢(无得谓得)九者谓我胜(过)我等(慢)我劣(卑)有胜([(白-日+田)/廾])有等(慢)有劣(过)无胜(慢)无等(过)无劣(卑)然七宽九狭九唯七中三故(慢[(白-日+田)/廾][慢]各三为九合如注配也)谄曲嫉妒即小随烦恼各别起故名小但是贪等分位差别等流性故名随谄者为罔冒佗故矫设异仪险曲为性能障不谄教诲为业贪痴一分为体嫉者徇自名利不耐佗荣妒忌为性能障不嫉忧戚为业嗔一分为体然根本六中今阙痴疑及恶见者痴在偈故三翻征释已决疑故偈云我身即是身见身见断则余见自除故(余谓边邪二取此等皆依身见起故)又重言彼我爱者爱与我相长相应故(此章正为除我)别明于己及佗相怜爱故(故云恩爱)生死根本最难拔故念尽即自佗寂故又诸经教烦恼名数增减取舍随何意趣不可一准且依此开十数见修所断三界总有一百二十八也二断之行相者五教不同初小乘者刚藏章中已释二始教者圣道断惑不从三世但智起时即无其惑犹明与闇定不俱生如秤两头低昂时等故智与障理必不俱三终教者自有二义一约相翻二约相续相翻者意不异前但前义不尽谓无间道正断惑时为智先起惑后灭耶为惑先灭智后起耶为同时耶此中惑智若先后者各有两失不成断义谓若智先起智有自成无漏过不能灭惑过惑有自灭过不障圣道过若惑先灭亦有此四四名亦同但相望时义别总成八过也前说明闇乃是同时正当中百二论灯不破闇之义谓明于闇到与不到俱不能破以此二相互相无故同时则相乖异时不相预故以法合之不成断惑涅槃亦以此喻喻毗婆舍那不断烦恼又秤衡是一低昂同时智惑不然岂离前过若此宗断惑必须了惑非无性相无碍谓若定有则堕于常常不可断若定无者复无可断今以真理随缘故智即无起而起惑则无断而断随缘自性故智起而无起惑断而无断言相续者不约惑智相对但就能断之智自有三时三时有二一约初心究竟通分三时二约无间道中刹那三时今依十地经论并通此二论云此智尽漏为初智断为中为后答云非初智断亦非中后偈云(论指经偈)非初中后故若三时无断云何断耶论云如灯焰非唯初中后前中后取故此举喻释成(大品经亦云譬如燃灯非初焰燋炷亦不离初焰后焰亦尔而炷实燋也)谓实教断惑心性相双明经文正显证智唯据甚深缘性不可说义论主兼明断惑故性相双辨非初非中后辨因缘无性是断之不断前中后取即不坏缘相是不断之断谓若一念能断何假三心既并取方成明知无性无性故无初中后方成后故初中后断此则从缘故无性无性故从缘也四顿教者此有三门一唯断本本断则末除(本末如上)故上文云永断无明又云先断无始轮回根本二悟其空方名为断如梦桎梏寤即解脱故文云此无明者非实有体乃至知是空华则无轮转等论云觉于念异念无异相等三见其性非断非不断谓此惑性是真觉故(论云依觉故迷若离觉性则无不觉等经云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又云一切觉故故文殊教众生发我见心以我见即菩提故)不应断觉故云非断(文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等又云于诸妄心亦不息灭净名云不断烦恼等故)是真觉故不应认惑故非不断(文云诸幻尽灭觉心不动又云幻灭灭故非幻不灭又云由澄诸念客尘永灭此意如寤时非除却梦中物故云非断又非留此物故非不断)非断非不断是真断惑五圆教者即华严宗一切烦恼不可说其体性以所障法必穷三际彻十方一即一切主伴无尽具四法界唯非真如(皆如前释)故能障之惑一障一切障(故普贤行品起一念嗔具百万障门也)能断之智一断一切断(故随好品阿鼻狱人顿证十地)证于法界一证一切证(已如前证位中说也)成就佛果一成一切成(出现品如来成正觉时普见一切众生成正觉般涅槃也)三断之位次者小乘如前次始教者二障各有分别俱生现行种子二分别种见道初断彼二现行地前已伏烦恼俱生种者初地已去自在能断留故不断(对法论云菩萨十地唯修所知障对治道不修烦恼障对治道)以润生摄化故不堕二乘故为断所知障故为得大菩提故(故摄论云留惑待惑尽证佛一切智)谓以智御用不起过患而成胜行犹如禁蛇(如摄论说)直至金刚喻定现在前时一时顿断其现行者地前渐伏初地已上顿伏八地已上不行所知俱生者种则地地渐断金刚永尽现则地前乃至十地方永伏尽八地已上六识俱者不行第七俱者犹起前五虽未转依无漏伏故障不现起终教者二障不分俱生分别但有正使及习气谓地前伏现行初地断使种地上除习气佛地究竟净然于三贤中已不堕二乘地故于烦恼自在能断为除智障留故不断(梁摄论云十解已去得出世净心又云得出世名圣人不堕二乘地仁王云地前得人空而不取证起信亦说少分见于法身能现八相等故)以此菩萨唯怖智障故修唯识真如等观伏断于彼初地已上断此一分粗故于烦恼障不复更留故二障不分见修至初地时正使俱尽(弥勒问经云菩萨见修道中一切烦恼能障利益众生行故即见道中一切俱断故)其末那烦恼亦初地断粗后除习气(摄论云转染污末那得平等性智初现观时先已证得修道位中转伏清净此明除习气也正使先断故但云转净不言断也宝性论亦说地上依彼二种习气障)又始教中为引二乘故以上就下说烦恼障同二乘教佛地方尽又以下同上许二乘全断烦恼分断所知今就终教实论愚法声闻无广大心尚不能究竟拔烦恼障但能折伏何况能断彼所知障如弥勒问经释论及楞伽说顿教者若约悟理合觉誓志背尘则不作渐次(文云居一切时不起妄念又云心不生虚妄故信位便云劳虑永断得法界净)然惑虽虚妄横执即生不能顿除任运渐尽如风顿止波浪渐停(文云于灭未灭妄功用中便显差别)即当论中四重觉妄已如地位中引释华严圆教者五十二位中位位圆断故位位成佛具有其文略如前明广如彼说断惑义竟次释余文对境不生及一切寂灭者观行成就烦恼已伏也然约此宗亦名为断初发心住同初地故佛说下四句佛印成因于中云渐次者由前说除我用心当时虽悟仍虑长时难离我习故佛诫云但得顿悟我空勤断烦恼我见习气渐尽无上佛果自然渐成求善知识等者商人入海须假导师学者修行必资善友二反释。

  若于所求别生憎爱则不能入清净觉海。

  解曰言别生憎爱不入觉者反明不生憎爱则入觉也故云反释不生憎爱则是断惑入觉即是成因故就此门曲分此段悫云嗟时行者畜病为功枉叙虚劳必招沉坠明明佛诫请审鉴心无使一代空行虚游义海偈赞中四如次颂前初中一偈总叙过由。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净业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  皆由执我爱  无始妄流转

  二中二句别释四相。

  未除四种相  不得成菩提

  三中一偈存我失道。

  爱憎生于心  谄曲存诸念  是故多迷闷  不能入觉城

  解曰城喻觉者城有三义一防外歒二养人众三开门引摄今以不入觉城故爱憎诸念侵逼若了心性空则众惑不入见恒沙功德即万行圆增道无不通则自佗引摄便能契果绝百非以成解脱养众德以全法身开般若而无不通矣上三段皆长广偈略四中二偈半断惑成因。

  若能归悟刹  先去贪嗔痴  法爱不存心  渐次可成就  我身本不有  憎爱何由生  此人求善友  终不堕邪见  所求别生心  究竟非成就

  解曰悟刹者刹是世界如入唐国率土属唐蕃境亦尔故知若到悟境即法法属悟迷境亦然法爱者憎生死爱涅槃也我身本不有者我身即憎爱之本欲除憎爱莫执妄身所依既空能依何有又爱彼润身憎彼违我我身不有憎爱无生悟刹我身皆长无偈有。

 
 
 
前五篇文章

宗密大师:大方广圆觉经大疏下卷之三

宗密大师:大方广圆觉经大疏下卷之四

宗密大师:圆觉经大疏释义钞 序

宗密大师:圆觉经大疏释义钞卷第一(之上)

宗密大师:圆觉经大疏释义钞卷第一(之下)

 

后五篇文章

宗密大师:大方广圆觉经大疏下卷之一

宗密大师:大方广圆觉经大疏中卷之四

宗密大师:大方广圆觉经大疏中卷之三

宗密大师:大方广圆觉经大疏中卷之二

宗密大师:大方广圆觉经大疏中卷之一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