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洛本仁波切文集:万法唯心 |
 
洛本仁波切文集:万法唯心
1995年11月4日洛本仁波切开示于僧院 如果不调心就会如同海上的浮木一样,将随海浪载浮载沈,就会继续在轮回之中,即便在轮回中积聚善业果报,一旦善业果报享尽了之后,接著更大的痛苦就会降临。 「楞伽经」佛说:「相映镜中,清晰可见。但非实有。」一切万物我们称为外境,外境的显现就是一切的相,它如实的反映在镜子之中,清楚看到,但它不是真实的,亦不是真实不变的存在,人的心亦如是。我们心里头所显现的各种念头,对于不了解实相的人而言,就会以为这是真的,并且加以分别执取,因而产生各种不同的妄念,对心所显现出来的各种相产生迷惑,误以为这个就是内在世界。 外在世界又是怎么产生的?宇宙是一个大世界,大世界的形成是所有众生的共业。各位在今天早上的报纸应该可以看到,哈伯望远镜拍摄到一个新形成的星球,对科学家来讲这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发现,但对佛教来说,这个是一个必然的现象,成、住、坏、空,它正是成的开始。在各种不同的条件,因缘聚合时,它就会形成一个新的星球,这个没有什么可以感到惊讶的,一个外在世界的形成,是各种不同因缘、条件成熟的关系。形成之后,星球渐长。所谓的住就是能够孕育万物,万物就能够长住其上,并且产生生态循环关系,到最后慢慢的资源会被破坏,它就进入毁坏阶段,一旦毁坏成熟了,到最后就会进入灭空。再等待下一个形成,这是外在的世界。所以山川、日月、星球,这是我们个人能力所没有办法去改变的共业。 凡人无法改变世界,但是对于已经见性的觉者来讲,能够控制自己身体的五大,就能控制外在的五大,外在所有一切物质都包含在五大之中,每一个五大之中又包含四大。就以地大来说,地大里头也有水、火、风、空。我们自己本身的这个身体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的蕴集代表,「蕴」是一种积聚称为蕴。从外来讲,这个外在的世界是我们的共业所显现。由内来讲,我们心的所知反映出的各种念头,就是我们内在的世界,故说世界有二个。 外在世界的存在与事实,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各有差异。譬如眼盲的人,他一出生眼睛就瞎掉了,他就不晓得这个世界到底什么样子。他出生就是色盲的,他所看到这个世界就是那个颜色,你跟他讲不是如你所见,他是不会相信的,为什么会这样子?因为大家都以自己内心所显现的相为真,认为这个才是真实的,因而追逐幻相。我们的分别意念即是心所,心所是妄念的门,我们都一直以为这些妄念是真实的,我们的种种欲望就是典型证明。有欲望出来的时候,我们以为欲望是真实的,所以我们会费尽各种方法,想尽各种办法来达到欲望的满足。 各位只要能够好好的静下来思惟,事实上,这些欲望是个大骗子,而你就是受骗的人。我们从外来说,有那一件事物是真实不变的。当我们看到镜中所映的各种景物如实的显现时,以为这是真实的,但是我们同时也知道这些东西从不会跑到镜子里面去,这只是镜子反映的功能而已,OK!那么心也是如此,心也只是一个反映的功能而已。就像是千江映月有千月,一千条江当月亮出来的时候,每一条江里头都有一个月亮,那到底有几个月亮?当你拿出十个脸盆装满水出来的时候,它就会有十个月亮在你而前,这究竟有几个?以俗义谛来讲只有一个,就挂在天空中。以胜义谛来说这一个也没有,是心无能所。所以不能否定月亮,说月亮没有,是心无月染。你的心有月亮?执有无即是断见,不可以在听到这种解释之后就讲:哦!一切都是心!明空是无二! 《华严经》佛说:「心如工匠师,能画诸蕴集,世间之显现,唯有心所化。」佛说心就好像是一位艺术家、美术家一样,它能够来画诸蕴集,画各种的景象。就像唐卡一样,画师所画是佛,我们亦说这个是佛,这是佛吗?如果这个给基督教徒看见,他会说这是魔。那么,究竟是佛是魔?我想二者皆非,都不是,它不是佛也不是魔,它只是一张画而已。真正是佛是魔的是心的执取,心的造作,你的认知,你的以为,所以我们世间所看到的一切,就称为现象,或者说一切的相。而一切的显现都由我们的心之所幻化出来的,道理就是在这里。如果你不加以取舍的时候,那么世间的一切对你就不会产生作用,之所以产生作用是因为加以取舍。 在《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佛也这样子讲:「心造轮回,不见自性,善恶由心造,心如转火轮,海浪不停波,如磷之火,如江河水不尽。」这是什么意思呢?是说我们的心制造出轮回。为什么我们的心会制造出轮回呢?因为我们没有见到心的自性,或者是说没有见到心的体性。我们经常会讲体性,谈自性,或者是谈本质,事实上讲的都是同一个东西,只是用各种不同的名相加以方便称说而已。 一切的善、恶都由心所制造出来的。你说这是善的,在你没有透彻因缘,你没有见性之前,你的善充其量也只能够说是一种有染的善,而不是一种无我的善。什么是有染的善?这个有染的善就是还有一个我的概念存在,是世间善,所以以为这是善的,就像有人施食给乞丐,「来来,乞丐,乞丐,这些给你!」自以为他在行善举,但是这个对乞丐来讲,他也许不屑一顾,不吃嗟来食。行者有所执即非真善。要能够真正了解什么是自性,才能行真善。了达自性是空,能知自性觉之后,所做的才算是至善,因为无我。谈无我亦是对应我,对应一个执著的我;所以我们谈无我,如果没有一个执著的我,而谈无我,这是顽空。谁说无我啊?如果无我的话,我打你看你痛不痛?还是会痛啊!那么是谁在痛?是哪里痛?这个就是需要我们在禅修时加以观照。 心好像是火轮,火轮在转的时候,看来就像是一个轮子,一旦让它停止,这个轮子就消失了。心就是这样子,能够让你的念头停止,不再分别,不再造作,妄念它自己就会消失了。「如同海浪不停波」,我们如何能够让海浪平静?没有办法嘛!但是我们并不需要让海浪平静,我们只要了解海浪的浪是海,海亦是浪,两者非一非异。我们不能说海浪不是海,也不能说海浪就是海,只要体察两者体性即可。了解会有海浪,是因为海受到风的吹袭,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所以形成海浪,一旦风停止了之后,浪就平了,那么这一浪掀起来,再落下时它又是与海无异,这个中间根本没有变化,心亦如是。所以我们常常会举海浪譬喻念头,念头妄念,就像是海浪一样,我们要如何来消灭我们的妄念?总不能将每一个念头通通打掉,这是没有办法的。海浪不必刻意去灭,它自然就会消失,心亦如是。心的本质就是空性,一切的念头都是从空性之中显现出来的。 因此在禅修之中,参话头,观石上流,流水在石头上,是水流石还是石流水?我们就这个话题做一个探讨。水从石头上面流过去,你如何知道有流?它如果已经流过去了,那到底是哪一个水流过哪一个石头?是前面的水流过呢?还是后面的水流过?是哪一个水流过?如果以整条河来讲,水从源头出来,流过平原进入大海,海水蒸气变成云,云结成雨落下,那有没有流水啊?在世俗上,俗义谛上是有水流,但在胜义谛上是无流水。如是可有一点体会?这是蛮难的。 在金刚藏,这也是一部无上密续,佛说:「迷妄之分别,故轮回无尽,轮回的根,误认自性,一切外相,皆由心生,当了其义。」迷妄之分别,意思就是说,无始时,我们的心执著一切的外相,所以造成迷惑跟妄念。因由于执取外相之分别,故有轮回。换句话说,轮回就是因为我们执取这一切的相,而生分别、执意取舍。轮回的因又是什么?就是我们所误认的自性。什么是我们误认的自性?自性本来是寂静,是空性,空而能显是心的特性,念头自此产生,而我们误以为这些念头就是真实的心,所以我们依念分别判断而执取。我们的分别、判断又是根据什么?所依是我们的习染知见。亦即是说人的思想。如果从小教育在赌博的家庭里面,他当然认为赌博是很正常的,我从一出生看到的就是赌桌,我看到的我阿公、阿嬷、父亲、母亲都在赌博,赌博有什么不对?警察为什么要抓我?找我的麻烦!确实是如此。所以当我们不了解自性是不实有的时候,我们会一直以有为当然的知见,才会产生种种的执著。一旦有执著就会有烦恼,有烦恼就会有痛苦,有痛苦就会造善、恶业,造了善、恶业就是在造轮回的因,并且也将承受轮回的果。若有些许善报,亦不要太高兴,因那只是过去善因所结而为今日之善果,果报总有享尽的一日,一旦享尽了,即无种福田之机会。若不懂得把握当下,把握一时所拥有的,好好的运用广植福田,不修福焉能修慧,如何再更进一步了解心的自性。未及修行就受到世俗的染污,追逐世俗法,往后自己必当亲尝果报。 因此我们应当要了解一切外在的世界,都是由我们自已的心之所幻化而认知,了解尚还不够,我们应该要再进一步了达其义。了解跟了义不同,了解只是知道而已,知道就是知道!要做又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就是习染嘛!知道此事不可为,可是又偏偏去做,为什么会做?莫法度啊!懂理不照理行!如果自己甘愿受制于习染,是没有任何人能够救得了你。一位上师也只能将最正确的见地传授于你,唯有自己体 会、观察见地,直到见地坚固不移为止;故说唯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上师。 「万法唯心造」,我们谈到这里做一个圆满,并做总结。确定,除了心之外,一切都不是真实的存在,包括心也不是真实的存在,因为一切外境的显现,都是来自于心,如果心对对境不加取舍、分别的话,就不会受到干扰,受到侵害了解心的实相义。譬如同样发生一件事情,对不同的人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作用,解实相义者亦如是。故不要追逐外在的世界,以为这个外在的世界是美好的,事实上最美好的是自己内在的无染世界。美好的内在世界它也不是真实不变的,如果不了解心,就如同囚犯,关在黑牢之中,没有办法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就像我们的政府,一直在开发公共设施,但是国人却不懂得如何善加利用这些公共设施,认为这是国家的,是众人的,就任意糟蹋,甚至于破坏。事实上,国家的、众人的就是你的,这才是真正属于你的。你自己所拥有的,却未必见得是你的。大自然是我们的,我们可以尽情享受、拥有而不执著。最圆满的就在于我们的心,自心能够圆满,万事就能够圆满。既然如此,我们来谈谈,为何要修心?不修心有何害?前曾讲过,如果我们不修心的话,就如同居处黑牢之中,不见天地、日月,不得光明,解脱轮回。 为得解脱首要听闻佛法,是为增广见闻,令我们明白真理之所依。若听闻佛法却不加以修持则无益。佛法就好比是书,买回来束之高阁则无益,书的知识不会成为你的东西。心若无佛法调服,就如同人没有脚一样不能走路。用脚走路是个譬喻。要走什么路啊?当行中道,走解脱之路。换言之,心若远离佛法,即远离解脱,而且会越离越远。 华严经陀罗尼,佛说:圆满的佛教,非是听闻。深具意思。什么是圆满的佛教?一般我们都将佛教视为一种顶礼膜拜的宗教,这是非圆满的佛法,亦就是非究竟的佛教。究竟的佛教离一切言语可说,是无上法,是究竟无生。若有好的甘露,我们却不加以实修的话,就如同望梅止不了渴,不是望梅止渴,谁说望梅可以止渴?若如是,则不必饮水渴自止。亦如我们施食与别人,自己却不吃,自己当然会饿。说法者亦如是。若自己不修行,也会是这样子的,望水难止渴。是可以讲得头头是道,但死的时候,就像是猫狗一样,瘫在那里死尸一具。 「居王室,锦衣玉食,如仆从,无一可得。」住在宫廷之中,享受锦衣玉食。但如果在宫廷里面只是当个奴婢仆人,那么锦衣玉食没有一样是仆人可以得到的。就如同今日,大家共同发心,来兴建道场,这里是盛满甘露的宝瓶,居住在宝瓶之中,若非为宝瓶的主人,宝瓶中的甘露一滴不得,因为你们没有拿碗来盛。哈哈…(仁波切笑)。 闻法不修,烦恼不灭。如何修行?就是依所闻于禅定中思惟,直至完全了解为止,名为体行。当烦恼生起时,依所修对治,这便是体行。而非学了佛法之后,仍执世俗法!而谓学佛之后,麻烦不减反而增多,道心因此退转。实在是损失!有人说未学佛前开轿车,学佛后骑脚踏车,怎么会这样?我说学佛当离世法,若执俗务不可言学佛,下次就用走的好了。若将佛法用于物质的比拟上,那实在是错用佛法了。就如同拿人□给醉汉吃一样,不知□味。因此为灭烦恼,唯一实修。闻法不修,不知法喜之妙。 现在一般人来道场,都喜欢听阿谀奉承的话。事实上,这些话对大家的修持并没有助益。若人赞叹你说:「哎呀!大菩萨啊!功德无量」这对修行是没有用的。如是令你高兴亦无意义啊!若有人指出错误处,应该感激才是。指导方法有很多,有用嘴巴讲,有用行动表示,有用眼睛看,人是有自觉力的。常人喜好语、不真实语,若为师亦投其所好,是在害大家,而不是在教大家。这种上师不要也罢,如是弟子不来也好。好的画,要有监赏力高的人监赏,方知好在哪里。虽众皆云那位上师很慈悲即是善师。佛说:如盲师作画不能欣赏。所以我们听闻佛法,如果不加实修,终不得法益,了其真实究竟。纵然听闻千万法,亦可为千万人说法,如船夫渡人千万,但最后却老死在船上,不能登彼岸。若学佛法就想要利益众生,而不知要先自修行,自未解脱如何度众?若以利益众生的心,而未实修。亦如船夫,最后老死在轮回中而不自知。船夫者,是未实修者。亦如交通警察站在十字路口指挥交通,他自己却没得到什么。 以上种种譬喻,《华严经》中讲得非常的多,这些譬喻皆是告诉我们,不修行的害处。不修行最大的害处就是,继续轮回。《方广大庄严经》中佛亦说:不实修、不见自性,烦恼扰之,必堕恶道,轮回不尽。不实修时,无法见到自心体性,不解自性、轮回不尽。有人说,佛在心中。若心是佛时,即无所谓佛还在心中了,因与佛已无二了。讲佛在心中,是佛在天边时才会这样讲。无法认识自心的自性,一切烦恼,必来干扰其心,因为不解自性必执有我。见自性的什么?是见自性无生灭的体性。若不见自性不实有,烦恼就如铁一样,升起时念念是真,随念生意造业。轮回就不可尽了,没有止尽的一刻。 《入行论》寂天说:「心落烦恼口,恶业种种生。」一旦我们的心掉到烦恼的嘴巴中,即造种种恶。我亦曾说,吃荤素皆无所谓,但不要因为想吃而杀它,怎么吃都好,就是那个嘴巴不要吃。因为那个嘴巴就是它造恶业的地方。我们的心若掉落在烦恼的嘴巴中,就会造种种恶业,因为吾将受烦恼干扰,而造各种不同业。 「了秘密体性,佛法之最胜,欲得乐离苦,不观心无可用。」这亦是寂天讲的。他说我们要了达究竟秘密的体性,什么是究竟秘密体性?就是心的自性!亦就是智慧!就是菩提!就是觉知!就是光明!就是无二!就是不可思议!它有很多不同的名相可以讲。唯有了达自性才是最胜佛法,无论小乘、大乘、金刚乘,八万四千法门最好的,就是了解自心的体性,这是佛法之最上。如果我们想要离苦得乐,这里的乐指的是究竟大乐,而不是世俗的欲乐。若安住自性,苦乐即无作用。苦会令吾痛苦而生舍离心,乐会令我们执取而分别想。寂天菩萨说:「不观自性,智慧不生,不得解脱。」妙哉!不观照自性,智慧不会生出,智慧不生,我们就没有办法了解什么是解脱。 要如何观自性?唯一禅定,修等持。以下会谈到如何修止息与观照。等持是佛法中的精华,大圆满、大手印的口诀也都谈到等持。今日不说更待何时?若不讲,恐怕要带进棺材,一把火烧了,无有可留下的。 我们刚讲到不了解自性的害处,了解自性又有什么好处?刚刚皆说坏的,现在讲好的。龙树菩萨劝诫亲友书,信中讲道:「不修等持不具智慧,行者三学戒、定、慧,等持为定,由定生慧。」不修等持,就是不修定。定,我们通常讲等持,也就是平等、持守。能令我们的心平等、持守,唯有证得空性,唯证空性心始平等,证空性等同虚空,虚空是平等。持是能住,能够持守就是心的功德。无定不生智。智慧是怎么来的呢?行者修依三学,戒、定、慧,最后智慧生出。《阿毗达摩论》亦说:「初受戒闻法,思维所闻,复次梵修。」是从受戒开始,受戒之后再闻法,如果没有受戒闻法,就如同拿伞遮雨一样,甘露法雨泽被不到身上,无法受益。所以很多人拜佛、礼佛,但不皈依,亦如是。受戒要闻法,闻法后就是要思惟,:人间的苦是什么?我这么忙有什么用?我在计较什么?我不想结婚,买房子做什么?有很多很多以为当然的事都要去想,我银行存这么多有什么利益?一个人基本的需求是有一定的嘛!那超过这个范围之外,就是一种数字的游戏,多一个零少一个零,死了剩多少也拿不走,人就是因为颠倒、梦想,处在于以虚幻为实有,以对境为实有,所以产生恐惧。因为一旦认为它是实有的,就会产生恐惧了。为什么?因为害怕失去,害怕失去会则生痛苦烦恼。所以体察自心,自性无生,是灭烦恼因。 佛教为令众生听闻而宏扬,众生听闻后善加思惟,思惟所得应善加梵修。故闻、思、修三学不可偏一,不可只闻不思、不修。有人以为师父领进门,修行在自己。皈依后他就不来了,不来了就无法听闻,那要如何修行看自己?看自己打麻将是不是?那不对的。是密乘弟子而不懂什么是密续?什么是密宗?如何得传承加持!有这么好的道场,自己应当善加运用、不来享受,实在是糟蹋了。 《阿毗达摩论》是佛所说的。在这一部论中,还包含一些祖师、大德、善知识的集言。另外也有一部叫做《阿毗达磨俱舍论》,《阿毗达磨俱舍论》是世亲菩萨所写的,它是属于小乘。另外他的哥哥无著菩萨,也写了阿毗达磨俱舍论,是属于大乘,所以阿毗达磨俱舍论有上、下两部。上、下对分法,小乘论的比较广。谈到无著跟世亲菩萨,我就想到一个故事,我以这个故事做为今天的圆满。 在印度佛法兴盛时,女众是不可以传法的,即便是今天在西藏,女众也鲜少传法,在台湾则兴女众。亦见女众戴五方佛冠,与法不合,与传承相违。女众亦不可主坛,这是规矩。这个规矩也是有典故的。当时阿难三次求佛收佛陀的姨妈出家为尼,佛当时不肯,为什么呢?因为佛说,如果收女众,我的佛法会减少五百年的弘扬时间。但是阿难一再地跟佛讲,为了满阿难与姨玛的愿,结果佛法在印度弘扬减少了五百年,故现在的印度已经没有佛法了。 在佛灭度之后,有一位尼师修得非常好,但深知不能违背传承,故无法出来传教说法,因此认为修得这么好,拥有丰富智慧,我又能够利益谁呢?因此,愿生利益心而结婚。结婚之后生了两个小孩子,将其毕生所学教导这两个孩子,就是赫赫有名的世亲菩萨与无著菩萨。你们不要听这故事通通跑去结婚了(众笑)!这是真正的佛母。当她结婚的那一刻,我想也许她也遭受到极大的批评跟毁谤。我们不能以凡夫之眼来看待圣者所行,因为所看的都只是自己内心的习染反应而已,万法唯心生。所以不清净的心,看到的就是不清净,心清净看到的就是清净。为清净我们的心,首要去除我们的习气染污,去除我们的执著。如果染污、执著、习气不去除的话,那么心永远不净。如何去除?就是要放弃旧有的东西,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概念,这个新的概念,就是万法唯心造!心实不可得,万法亦不可得,唯一是智慧的显现。智慧显现出来,这才是真实的,除此之外,没有一样是真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