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法门: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6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五页第十行:

演【初明性者,性即常住真心,全体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初明者,恐人认阿弥陀佛在自性之外。故古云:若认他是佛,自己却成魔。又云:求人不如求自己。】

我们上一会讲到这个地方。这个科题的注解非常重要,以很少的文字把本经理论的依据以及它殊胜的功德都给我们介绍出来,这是非常难得而希有的。我们还没有读到经文,对于这个经就能够生起敬仰之心,对这个法门当然就非常向往。前面一段是就事上说。后半段是从理上讲:

演【但以无始暗动,障此静明,故托彼名号,显我自心耳。】

这几句话很重要。『静明』就是真如本性,就是自己本人,禅家所谓「本来面目」,在《楞严经》里面称之为『常住真心』。它本来是静的,本来是明的,「静」就是寂静,「明」就是明了;明是慧,静是定;静就是涅盘,明就是菩提。可是我们现在这个静与明上面有障碍,障住了,什么东西障呢?动。『无始』的『暗动』,这个「暗」就是无明,无始无明。无明的相是动的,真心原本是不动的,这一动就把真心变作妄心,把本明变成了无明。无明称为「无始」,这是什么意思?这个无始并不是说找不到开始。久远久远劫之前,真如本性就动了,当然这也是一个说法,这个说法我们很难满意,听了很难满意。实际上,佛法里面讲无始,这个无就是没有,根本没有开始。所以无明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无明是不觉。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本觉本有」,就是底下讲的,静明是本有的,「不觉本无」。本无怎么会有了呢?心动就有了。几时心动几时就有,几时心不动就没有了。所以说不上它开始!

现在你的心要是不动了,你无明就没有了。可是我们这个心不停的在动,这就是「无始暗动」,把你的本觉性障碍住了。这种心的妄动,我们凡夫没法子觉察,那是说它的动相太微细了。我们今天能够觉察到我们心里面起心动念,这个念头很粗,我们起了贪心、起了瞋恚心、起了疑心,我们能觉察得到,这个相非常的粗;而极微细的动相,我们没有办法觉察得到。不但我们不能觉察,你看经里面讲,阿罗汉他定功相当深,这九次第定都没办法觉察得到。在古印度有一些外道,他们的功夫确确实实令人敬佩,定功能够达到四禅八定,能够到非想非非想天,这世间定功到了尽头,到了最高峰。在这个境界里面,他看这个宇宙人生一片混沌,像我们中国《幼学故事琼林》里面所讲的「混沌初开,乾坤始奠」,跟外道的境界完全相同。可见得我们中国古人的那个功夫,定功也到达非想非非想天,认为那就是宇宙人生的开端,宇宙人生的开始大概就从那个地方起了。外道把这个境界给它取个名字,叫冥谛,二十五谛第一个叫冥谛,一片无明,没有办法观察得到。

小乘能够突破四禅八定到第九定了,但是还是没有办法观察到无始暗动,这个微细的念头不容易觉察。经上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够看到这些微细的妄动?佛告诉我们,八地菩萨,八地叫不动地。不动地的菩萨转阿赖耶成大圆镜智,这个时候才观察到。换句话说,没有观察到就不能够降伏,观察到才能降伏它,才能把它息掉,一息掉就是转识成智。转识成智就是息无始妄动,恢复本有的静明,这就叫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就是这么一桩事情,八地菩萨才行!这个八地指的是圆教八地。我们听了,真不容易,真难!实在是难。真的这么难吗?你们自己可以细心的揣摩揣摩。我们都会作梦,梦从哪里来的?梦也是妄心,你在睡觉的时候心还在动。不动没相,动就有相。那个相就是梦境,你能不能够觉察到你那个梦境是几时起来的?什么原因而有梦的?梦的境界相粗,连这个粗相我们都搞不清楚,何况那个微细相?所以佛法修学的目的就是要破无明,恢复我们本有的静明,这是佛法修学的宗旨。如果违背这个宗旨,那就不叫佛法。无量无边的法门,尽管手段方式不一样,达到目标一定是相同的。这个法门也不例外,也是这个目标,我们就晓得这个法门是纯真的佛法。没错,不是邪法,不是外道。

这个法门的修学,大主意就是底下这两句,『托彼名号,显我自心』,就是这八个字,这个法门修学的宗旨。「彼名号」,是阿弥陀佛,以这个名号显自己的自心。换句话说,用这个佛号打破无始暗动,恢复本有静明,这是净土法门修学的宗旨。所以持名念佛,我们前面讲过蕅益大师的《要解》,蕅益大师说得很清楚,这一句佛号一定是声声具足三学、三慧、三资粮,才能够显我自心。一定要知道这一句佛号的意思,念的时候才能够声声提起观照功夫。

阿弥陀佛意思是无量觉,觉心是清净的,觉心是光明的。迷的心是动,迷心里面有妄念,觉心里面没有妄念。我们在境界里面,心才迷就要觉悟,古人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来就是迷,不管是什么念头,起念都是迷。我们一个念头都不起了,跟诸位说,一个念头都不起还是迷,这个事情难办!起念是什么?是妄念,是乱想。一个念头都没有是无明,这个事情麻烦。那个觉到底是什么样子?觉心,告诉诸位,没有念是样样清楚,它不是无明。过去、现在、未来都知道,心里头不起念头,这叫正念,这个是觉心。如果我们什么念头都没有,什么事情一蹋糊涂,这是无明;什么念头都没有,什么事情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这是真心。这个地方一点都不能够差错,古人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那是真的,一点都没错。

我们初学用功,这一句佛号不能够中断,为什么?这一句佛号了了分明,非无念,有念;一切妄念都没有,非有念。念佛就是非有念、非无念,这是开始用功要从这里下手。这一句佛号声声唤醒我们自己的本觉心,所以阿弥陀佛不是外面的,不是指心外之佛,是自心之内,声声要把自己的阿弥陀佛唤出来。阿弥陀佛就是无量觉,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样样都觉而不迷,那就是阿弥陀佛。迷了是凡夫,悟了是佛,对眼前境界要觉,对过去的要觉,对未来还是要觉,十方三世是我们觉的范围。

我们这个月要办冬令大专讲座,讲座有两门课程,《佛学概要》,《心经》。在这两门课程,我们都要讨论这个问题,两门课程都结归到阿弥陀佛,结归到「托彼名号,显我自心」,我们学了才真正有受用。所以这四句就非常重要,完全是从理上来说,说明这个法门确确实实有非常高的理论依据,决不是迷信。这样念法,念到一心不乱,叫做「理一心不乱」。一句佛号一定会念到「心开意解」,与禅宗的「明心见性」、教下的「大开圆解」没有两样。这才是莲池大师所谓「圆摄五宗,赅罗八教」。

演【然西方亦实有阿弥陀佛。】

这个『阿弥陀佛』就是指一个人,这是一个人的名号。有这个人,确实有「阿弥陀佛」这个人。

演【而即此西方佛,亦不在自心外。】

佛在《华严经》给我们显示的最高的原理,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我们自己心变现的,就像我们作梦一样,整个梦境是我们自己心变现出来的。心能现,识能变,这是佛法讲到最高的原理。能现的是自己的心,能变化的是自己的识;心是真心,识是妄心。妄心会变化,真心能现相,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这么一回事情,千经万论说明这个事实。

名号的作用实实在在不可思议。古人教给我们修学,听经要能够「消归自性」,用功要能够「转识成智」。修行,一个是解,一个是行,解要能消归自性,就是此地讲「显我自心」,这样才真正有受用,真正有心得。佛的名号,菩萨的名号,统统是显我自心的。阿弥陀佛是显我们自心本觉,自性觉、无量觉,观世音菩萨是显我们自心的慈悲,地藏菩萨是显我们自心的孝顺,文殊菩萨显我们自心智慧,普贤菩萨显我们自心大愿。诸佛菩萨名号统统是显我自心,不仅在此地说的这一尊阿弥陀佛。你能懂得这个意思,你才晓得佛菩萨名号那么多,那就是自性的万德万能,一个名号显不出来!

我们自己这个名号,与这个也要相应。你皈依或者你出家,法师给你取个名字,这个名字也是观照,也是显我自心,自己要觉悟。不但显我,也显一切众生,为什么?自他不二。我出家的时候,师父给我取个名字叫净空,一提到这个名字,我就要想到,「我有没有清净?有没有空?」真净真空就是真心,就是常住真心。你们听到这个名号,不要以为这个就是叫我,那就错了,那你就着了相。你马上会到自心,你的心有没有净?有没有空?你就得受用了。否则的话,我们天天念这句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天天念他的名字,他听了不讨厌!殊不知能消归自性是无量功德,一定要晓得这个道理。我们中国古人,在家人取的名号都有很深的意思,跟现在人取名字不一样,在观念上、思想上不相同。父母给子女取的名字,多半都是对儿女终生的期望,希望你将来名符其实。

这里说,西方确实有世界叫极乐世界,有佛叫阿弥陀佛。世界与佛,也不在自心之外。要晓得自己的心非常的广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这个心不能太小,小了就可怜,心量要大。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把真正的自己丢掉了,在这里面执着一点,认为那是自己,那很可怜!《楞严经》上有个比喻,它把大海比喻作我们真心,把大海里面水泡比喻作迷惑颠倒的人,他执着那个水泡是大海,而把整个大海忘掉,这叫迷人,这叫凡夫。觉悟的人晓得整个大海是自己,那个水泡也是自己,水泡没离大海。由此可知,众生之所以成为众生,就是分别、执着、妄想造成的。离开分别、执着、妄想,每一个人智慧德相与诸佛如来没有两样。《华严经》里面,释迦牟尼佛初成道的时候,就很感慨的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个话说得多清楚,又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他的过失,他的错误,就是在一切法里面起了分别执着而不能证得。

因此,佛法自始至终都是叫我们打破执着。破了我执,就是正觉,佛法里面称为正觉;破了法执,就是正等正觉;我、法两种执着断尽,叫无上正等正觉。正觉是阿罗汉,正等正觉是菩萨,无上正等正觉是佛。佛菩萨与凡夫的差别,就是一个有执着,一个没有执着。没有执着的人就叫菩萨,有执着的人就叫凡夫。没有执着的人,心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有执着,心就小了。执着的心是妄心、是无明,没有执着的心是真心、是本明。这些道理我们都要明了,要在境界里面锻炼,把自己的心量拓开。

演【即事即理,即理即事。】

『理』与『事』是一个。「理」是真心,能现能变的心,「事」是所变所显的现象,理事一如,理事不二。

演【大师恐狂愚错认,故首明也。】

『大师』,莲池大师。唯恐一类狂妄之人、愚迷之人错认、错解,所以首先说明。这一段的说明,文字在上卷第一页,到时候我们再来研究。我们再看「通序大意」第二科的科题:

演【二、赞经者,经即佛说阿弥陀经。】

『经』是专指这一部经,『赞』是赞叹。

演【以此经是一大藏中第一方便故。】

这一段我们也要把它牢牢的记住。因为我们没有读过《大藏经》,我们没有法眼,《大藏经》经典那么多,哪一个最好,我们也挑不出来,我们没有慧眼,我们自己见不到。现在我们藉莲池大师他老人家的法眼,他来帮助我们,他告诉我们这部经是整个《大藏经》里面『第一方便』,再没有比这部经更方便的。方便不是不好,方便好!佛所说的一切经,都叫方便说。真实的法说不出!《法华经》是圆教一乘经,里面最重要的一品「方便品」,给你明白的说出来了。凡是能说出来的都叫做方便法,佛的主意是叫你藉方便悟入真实。真实法要靠自己悟入的。譬如前面讲,「托彼名号,显我自心」,托彼名号是方便法,显我自心是真实法。你用这一句名号真正把你的心性显露出来,那是你自己的功夫,别人帮不上忙的。

所以一切经统统是方便法,都是帮助我们明心见性的。这个经是一切方便法里头第一方便法,你就晓得这个经的价值。我们学经,能够抓到这一部,把那一大藏经统统舍掉,你决定成功,你这一生决定能成就。如果选择其他的经典,还要用这个经典来帮忙,否则的话不能成无上正等正觉。我说这个话,不是随便讲的,不是随便把这个法门抬高,是有事实根据的。根据什么?《华严经》,也是一乘圆教。《华严经》里面五十三位善知识,他是代表无量的法门,换句话说,就是代表一切经。不管你修哪一个法门、学哪一部经,到最后还得要跟着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你要不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不能够圆满菩提,换句话说,不能成无上正等正觉。这是《华严经》里面给我们显示的。

由此可知,本经是《华严经》的结论,是《华严经》的结果。可惜真正认识这部经的不多,课诵,人人都读,人人没发觉它是一切经里面第一经,一切法门里面第一法门,他没发现。虽然天天念,没重视它,没把它看在眼里面,结果都是当面错过,太可惜了!所以这个经不能不学。我常常说,《华严经》可以不要听,这个经不能不听。为什么?如果想一生成就,这个经太重要了。《华严经》说老实话,你这一生不会成就的,这是事实。尤其是《疏钞》,把这部经的经义这样详尽的发明,实实在在太难得了。

演【是十方诸佛同所赞叹故。】

如果不是第一经,不是第一方便,怎么会有十方诸佛大家都来赞叹?我们在其他经典上的确没有看到过,只有这部经十方诸佛都赞叹。它要不是属于第一经的话,不会有十方诸佛都来赞叹,不可能有这个现象,这都是我们应当要觉悟的。

演【以四字名号,普接三根,直通五教故。】

『三根』是上、中、下三等根性的人。上等根性的人,根性大利,所谓是一闻千悟,也在修净土。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上上根人!还要求生净土;中根、下根也都能往生。下根的愚人,愚痴到了极处,他只要一心持名,也能往生。净宗常讲根熟,什么样的人根熟?就是他这一生对这个认识了,下定决心,我就是一句名号,一生再不改变了,一部《弥陀经》,其他的经我都不看了,无需要再研究,这个人根就熟了,这个人这一生决定往生。如果心里还想东想西,还要想研究这个,还要想学那个,那根没熟,他这一生可以种善根,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靠不住。为什么?他在一切经教里还三心二意,这是我们一定要明了的。既然是这么说法,也许有人问我,你这个大专讲座里面为什么不讲《弥陀经》,要去讲《佛学概要》、讲《心经》?这是不是打闲岔?跟诸位说,是打闲岔,没错。这是为了方便接引初机,那些人叫他念佛,他不肯念、他不肯相信,是为了接引初机。

不但是为了接引现前的初机,这里头还有个原因,接引外国的初机。国外那边写信来,问我要《佛学概要》、《心经》的录影带,我就藉这个机会现场录影,把这个录影带提供国外,接引那边的初机。慢慢还是要劝他念佛,他几时肯相信了,他根就熟了;他不肯相信,那也无可奈何,那没熟!我们这个影带以及经本都要大量的供应国外,所以这个讲座是非常有意义。讲座期间,特别欢迎同学们提出问题来辩论,这有很多的好处,尤其在国外,他听了之后他有疑问,有疑问他没地方问。所以你们问的一些问题,可能这些问题都是他们的疑惑,这一问一答覆,能够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

『五教』,莲池大师注《阿弥陀经疏钞》,采取的是贤首五教:小、始、终、顿、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门,贤首大师将它分为五个阶段,全部都包括了,小、始、终、顿、圆,五教。

演【以依经执持能显自性,于一生中。】

『经』是说的理论、方法、境界。依照经典里面所讲的理论、方法、境界来修行。『执持』就是执持名号。能够达到显自己的自性,这一生当中就成就,这是不可思议,这是难信之法。『显自性』就是见性。修其他的法门要想见性,的确不是容易事情;参禅可以办得到,因为禅是佛门的捷径,能够办到。除禅之外,修学其他的法门,一生当中要见性不容易。可是底下一句说:

演【可从博地,直登十地。】

这是禅都做不到。说个老实话,禅能够达到初住、二住,这是可能的,如果叫他登地,这个不简单。持名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就是见性。这个法门里面讲的功夫有三等,最上乘的功夫就是「理一心不乱」,相当于圆教初住到十地,统统是理一心。理一心里面,功夫有浅深差别不同,功夫深的,登地,功夫浅的是十住十行,这都是讲上等的功夫,上等的成就。中等的成就是「事一心不乱」,如果以圆教菩萨地位来说,相当于七信位到十信位的菩萨,四个阶级。下等的功夫,功夫成片,从五品位到圆教的六信位,这都是属于功夫成片,就是带业往生,我们一生当中能成就。

念佛人念到功夫成片以后,可以往生。这个时候应该怎么样,是不是马上就走?马上走可以,走得了,不是走不了。如果你要是真正聪明,你可以不走,我再在这个世界里面把我的品位提升,因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当然也是一生成佛,时间长,没有这个世界成就来得快速。经上说过,功夫上轨道的人,娑婆世界修行一天,抵得西方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所以在此地你用十年二十年的功夫,可以把自己从功夫成片提升到理一心不乱。如果在西方极乐世界同居土里面修行,修到实报土,这个时间是相当之长。我们在这里花个几十年时间修成了,一往生就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这个多自在。

所以自行化他、自利利他,我们决定不舍弃,只要有这个机会一定要做,除非我们寿命到了,那就没法子。如果我们寿命还没到,一定要利用这个时间把自己的品位提升。这些修行方法都在经疏里面,我们要认真的来研究讨论。一生当中,从博地凡夫,从我们现在这个地位,到地上菩萨,这是任何一个法门都做不到的,只有这个法门。

演【三、感时者,时,即今末法之时。】

特别是指我们现前这个时代。

演【感者。】

『感』是感想。

演【以时丁末法,根多浅薄,法门中人非愚即狂。】

这种现象特别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里面,可以说时时处处我们都能发觉。尤其重要的,我们自己要反省检点,我们自己是不是属于『愚』、『狂』这一类的根性。愚狂,对于这个法门都不相信。

演【故微妙法门,或攘臂排为小教,或大笑斥作权乘。】

这都是愚狂人的境界。第一法门,当生成佛的法门,他不认识,他把它认为这是小教、老太婆教。学佛很好,如果天天拿着念珠念佛,觉得很难为情、很丢人。认为这个法门是没什么知识人学的,错了,大错特错!

演【又或终日唯动数珠,或穷年但数黄豆,大师婆心甚切,能不为之伤心也。】

一天到晚念佛,数黄豆也是念佛,怎么样?不晓得念佛的道理,对念佛法门是一无所知。有一类人我也听说过,这真的,这不是假的。有些愚人念佛,他为什么念佛?听说念一声佛就是一个钱,将来死了之后到阴间就得一个钱,多念将来作鬼的时候钱就多,可以作个富鬼,就不作饿鬼。所以他天天在念,他念的时候并不是希望生西方极乐世界,希望将来作鬼的时候钱多不要挨饿,那就糟糕了,这错到哪里去了!所以一定要明理,要与自性觉相应,而且要能提升自己的境界,这是大师作《疏钞》教诫后人的意思。

演【四、述意者,意即大师作疏之意。】

这是古德法师为我们说出来,为我们介绍莲池大师为什么要给《弥陀经》写疏钞。

演【述,陈也,与前述字解稍异。】

前面在人题里面讲过。

演【大师本意,全在兼利。】

『兼利』就是自利利他,两重利益。

演【欲发起众生之真信,故极论念佛之宏功尔。】

『宏』是宏大,念佛在功夫或者在功德上讲,都是第一。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真信』,今日之下,念佛的人多,真信的人少。这些我们一定要认真的去反省、检讨,我们不要说别人,要认真检讨自己,反省自己是不是真信。真信的人一定依教奉行,换句话说,声声佛号一定是具足三学、三慧、三资粮,声声佛号一定与自性觉相应,这是真信;如果与自性觉正净不相应,不是真信。念念还是迷惑颠倒,那怎么叫真信?念念还是非人我,念念还是分别执着,那不叫真信!真信里面没有这些东西,真信的心是清净心,真信的心是广大心。如不是大师这部《疏钞》确确实实叫念佛人起真信,很难很难!他这个功德真是无量无边。

演【盖欲以一句弥陀,遍引群生出于苦海,那容不饶舌耶。】

这个意思,不仅是大师的本意,也是十方诸佛的本意。释迦本师的本意,说法四十九年真正的意思就是在此地,以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帮助我们超越生死轮回,帮助我们一生圆满菩提。莲池大师深得佛心,不能不说!我们今天体会到这个意思,这个《经疏》、《演义》不能不讲。虽然是长,长也得要讲,为什么?太重要了。一切经可以不讲,这个经不能不讲。我更希望同修们,大家都要认真来学习,希望诸位学了之后,到处去讲,普遍的去讲,帮助本师接引众生,帮助十方一切诸佛,以这一句佛号遍引众生出于苦海。那么,你怎么会不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生!所以要大家普遍的来弘扬,比什么都重要!

演【五、请加者。】

『请』是请求,『加』是加被。

演【加是三宝加被。】

『被』跟我们现在「披」是一个意思,这是一个破音字。佛的神力加持我们,没有佛的神力,大师写不出注解。我们在讲台上没有神力加持,这里面微妙的意思我们也说不出来。所以一定要祈求诸佛菩萨神力加持。

演【请者,祈请也。佛灭度后,凡有著述,皆皈三宝冥希加被。】

『冥』是暗暗当中的加持。

演【良以自己一人心力有限,而佛具无缘大慈,能令精诚祈请者,自得胜智,故请加也。】

求佛加持,我们一般人讲求佛保佑,要『精诚』,自然就得感应,你的智慧就开了。专修这一门、专学这一门、专弘这一门,这叫精。一心一意专入这一门,决定没有三心二意,这叫诚。我们能有这个心,跟诸位说,西方三圣首先加持你,阿弥陀佛、观音、势至,十方诸佛加持你,一切菩萨加持你,护法龙天护持你,你怎么不开智慧?你怎么不得辩才?一定的道理!除非你不精不诚,那就没有感应。真正做到「精诚」两个字,不求佛加持,佛也加持你。为什么?跟十方诸佛一切菩萨同心同愿,志同道合,哪有不帮助的事情?不要求,主动的就帮忙。我们今天在世间如果有一些人跟我们志同道合,我们听说了,我们一定很欢喜。他没来找我们,我们先去找他了,志同道合,太难得!尤其在这末法时期,能与诸佛菩萨志同道合,不多!希有!佛菩萨哪能不加持?这也是我们应当要明了的。到这个地方,把《疏钞》通序大意这五条科题简单的介绍完了。下一次我们就入序文,就是通序第一段明性,入了文就更精彩。今天只是把题的意思略略的介绍一下。

资料恭摘: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六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006

 
 
 
前五篇文章

净土法门法语:毁谤我的人、障碍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都

净土法门法语:念佛最大的好处,世出世间法同时修行没有障

净土法门:今天世界这么乱,中国这么大,还能稳得住,靠谁

净土法门:中国得救了,世界就得救了。用什么来救?用中国

净土法门:起心動念就造業了,分別執著就造重業

 

后五篇文章

印光大师:淫欲心炽盛之时有什么简便方法可以化解?

印光大师:淫欲心炽盛之时有什么简便方法可以化解?

净土法门法语:为什么临命终时一念十念能往生?什么个道理

净土法门法语:临终他劝他爸爸,真有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真

印光大师:如何让父母相信佛法?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